分享

【人物】关于卢云峰关于阿拉善(下)

 乐府石集 2016-04-19



注:阿拉善玉石雕刻材料(以下简称阿拉善)

 

       卢老师与阿拉善的故事还未落幕,但现今手艺人面临的关于阿拉善的许多困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我们听说过一夜爆红的明星,就算没有契机在一夜之间被人传唱,那么至少可以用人生中的一个七年去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留下惊鸿一瞥。但是阿拉善,用了七年时间,至今仍旧未能“大红大紫”。虽说阿拉善的舞台在逐渐做大,可是相比很多玉雕材料,阿拉善的市场认知度明显弱势很多。多年前,有批台湾游客在卢老师工作室见到阿拉善的雕刻,认为这么丰富的色彩定是黏合上去而非自然的,在看到阿拉善原石时才悟到来自于这种材料的魅力。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人抱着相同的想法看待阿拉善,无法自然而然的承认这种雕刻材料绚丽的美。这源于阿拉善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不足以达到最普遍的市场审美和认知。当一个手艺人满心欢喜做出一件阿拉善雕刻作品时,遭遇到的却是来自于外界质疑的眼光和责问,最后这手艺人的面临的便是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



       或许很多人都会想会问,想办法大力宣传阿拉善就可以了啊?这,就涉及到了卢老师谈到的手艺人面临的第二个困境:资源的枯竭,阿拉善不可再生。虽然阿拉善的认知度目前来说还不够,但是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充满生机和希望,很多人看到了这样的前景,便开始囤积石料坐等高价整批卖出,直接导致了好的阿拉善雕料被埋没。手艺人遇不到好的雕料就意味着没有好的阿拉善雕刻作品问世,那还如何去谈推广宣传?就算是原先一些好的阿拉善雕品,在进入收藏家的手中之后恐怕也是尘封于柜中,很难再问世很难再流通。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对于阿拉善的宣传来说,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不要在梵高死后,才让向日葵流芳百世。”同样的,我们没有上亿年的寿命去等待阿拉善的重生,就现在,像卢云峰老师这样的手艺人越多,才能让这颗遗落在人间的明珠彻底发光。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