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名人与莱芜

 老刘tdrhg 2016-04-19


(2012-03-31 00:48:15)作者:尹祚鹏


1.先秦孔子与莱芜

(1)孔子观礼

孔子是世界性的文化伟人,作为儒学的开创者,他的思想特别是“仁与礼”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檀公》:“延陵季子使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汉书》卷三十六评价说“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

嬴古城在今羊里城子县,赢的范围包括今天口镇一带,今口镇垂杨有“孔子观礼碑”,记载着季扎葬子经过和孔子观礼情况。孔子观礼于嬴博之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文献资料称道孔子观礼,来说明孔子虽称赞“克己复礼”,要恢复正常的社会及伦理秩序,但并非一味主张耗费民脂民膏、繁复奢侈的厚葬,对于因地制宜的薄葬孔子也给予了理解和认可。《论语》中记载,孔子最亲爱的学生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但不主张卖掉自己的车子花费很多钱财进行厚葬,他的几个学生联合对颜回进行了隆重的仪式,孔子辩解说这不是他的观点,孔子说:“丧,与其奢,毋宁戚。”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见解深刻,引人思考。孔子还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者,可谓孝矣。”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应该在父辈生前得到体现,父辈逝后其美德和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孝道在于心灵和实践双方面的美好。

(2)夹谷之会

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上还有一番作为。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夏,鲁定公会齐侯于“夹谷”,孔子为相,在会上挫败了齐景公的非礼,齐国归还了鲁国“汶阳之田”。“夹谷”经今人考证,现在的上峪村,古名夹古峪,在今莱芜南部。

此外,莱芜历史上的嬴之会和艾之会也是重要事件。

2战国孟子与莱芜  孟子名轲,是儒家思想的第二号大师,号称亚圣。他的“仁政”思想、“性善”说、“善养吾浩然之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丈夫气概对后世儒家关怀民生的入世情怀产生了积极影响。孟子仕于齐,葬母时返鲁,止于嬴,其弟子充虞问孟子丧礼中的棺椁问题,孟子作了解答。《孟子·公孙丑章句下》记录了此事:“孟子自齐葬于鲁,返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无何为独不然?……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孟子认为用葬隆重虽符合儒家亲亲之教,是对亲人“尽心”的表现,这与孔子对于丧葬的态度有所不同

3秦汉之际的安期生  安期生生于今之山东临沂,他既是秦汉之际实有的历史人物,也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道教中的神仙人物。他曾卖药海边,秦始皇请语三夜,赐金数千万。曾献策项羽,项羽不用。今莱芜高庄镇安仙村即是安期生曾经生长的地方,莱芜至今仍流传着他的不少传奇故事。《史记》、《汉书》等正史多次提到安期生,注释上说安期生出生于博山东南60里,恰是今天莱芜地域。唐诗、宋词、元曲中有46首诗歌提到“安期生”或“安期”,或羡慕其求仙问道之心情,或向往自由之情怀,或惊叹神仙之神奇,或在失意时,表明归隐田园之出世思想。这些诗歌既有佛道游仙诗,也有田园诗歌和咏史诗,安仙形象的文学接受本人将令撰文探讨。

4西晋大将羊祜  生于泰山南郡,文武全才,功勋卓著,地位显赫,谦虚谨慎,思虑深沉,深受后世敬仰,因莱芜地域不断变化,时而并入淄州,时而包含新泰,时而归属泰安,时而靠近济南,故其实际出生地在今新泰,然其少年长于汶水之滨,其封地有“牟”地,在莱芜境内,今莱芜羊里有城子县,为嬴城遗址;又莱芜有牟汶河,莱芜辛庄赵泉,在明代嘉靖年间仍叫牟城庄。故本文也作为乡贤附其全传,以激励后世。

《晋书·羊祜传》说,羊祜镇荆襄时,常到岘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一带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西晋大将杜预称之为“堕泪碑”。岁月永恒,人生短暂,古往今来,引发多少人无限感慨: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慨叹“向之欣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代文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称颂周瑜年轻有为的同时,不由发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人可谓与羊公共鸣同感矣!

有59首诗词散曲提到羊祜或羊公,如唐之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宋之苏轼、辛弃疾、刘过、吴潜;元之张可久等在诗中都称道羊祜,或赞叹其丰功伟绩,或慨叹时间变幻,功业无成;或追步羊公,建功立业,其间异同,本人将另撰文探讨羊祜在诗歌文学中的接受。这些诗词中犹以唐大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首》一诗最妙,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诗作吊古伤今,感慨身世,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语淡味厚,蕴含妙理。

5、唐代贤相杜如晦被封为莱国公,莱芜高庄东汶南有其墓。原亢被唐代朝廷封为莱芜伯以配享孔子庙。高堂生被宋代朝廷封为莱芜伯配享文宣王庙。

6、清代文豪蒲松龄与莱芜

齐长城的青石关是蒲松龄南行必经之地,蒲松龄曾赋诗赞叹青石关的风光: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挽辔眺莱鲁,茫茫集翠雾。”此外,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六则故事谈到莱芜。

    7清代名臣刘墉与莱芜  刘墉是山东诸城人,政绩卓著,还是清代大书法家。据今人根据茶叶口镇刘氏族谱辈考证,刘墉先祖为莱芜港里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