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气是优雅地面对压力

 学然后知不足23 2016-04-19

   

    ——压力,是无可避免的,大到把你压垮,既然如此,何必把自己弄得小人一样、猥琐不堪?优雅一点儿,会等来命运转机和祝福。 飞机掉河里了!


    这是2009年1月15日15时许,漫步在美国哈德逊河边的人们发出的惊呼。只见一架洁白的飞机,如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划过天宇,紧接着,冲向冰冷的水面,激起巨大的水花。


    机上一共搭载了155人!那是当天下午15时26分,从拉瓜迪亚机场起飞的1549号航班,起飞后不久就遭遇鸟群,两个引擎失去动力。机毁人亡的悲剧,眼看就要发生!


    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诞生了:飞机平稳停摆在水面上。第一艘靠近它的救援船发现,机上人员,包括一名9个月婴儿和一个幼儿在内,全部幸存。除一人骨折外,其他人几乎没受什么伤。


    真是奇迹!此举,开创了民航史上水面成功迫降、无一人死亡的先河。激动得前任总统布什、新任总统奥巴马都写信祝贺。全球媒体忙着转载这条新闻,称:“买彩票都要买1549,太吉利了。”


    1549次航班凭什么躲过灭顶之灾?

    机长杰斯利·苏兰伯格,成了人们口中“最大的功臣”。这位有40年飞行经验的机长,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的一系列应对、决策恰到好处,堪称无懈可击。遇险后,他立刻从副驾驶手中接管飞机,并报告塔台,得到了“沿哈德逊河向南开,降落在新泽西的泰特波罗机场”的指令。但那样会经过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万一坠落,可能酿发更惨重的损失。机长稍一思忖,立刻答复:“不,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会直接降落在哈德逊河。”

 

    这一决定相当于把风险和责任背在肩上。水上迫降,技术难度非常高,要求飞行高度足够低,飞行速度足够慢,否则,会无法承受飞机与水面相撞刹那的巨大作用力。飞机瞬间解体、倾覆的惨剧,历史上不是没发生过。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苏兰伯格机长,已成竹在胸。他一方面努力使失去动力的飞机在空中保持平稳飞行,一方面冷静地通知乘客:“准备进行空难着陆,”“把身体蜷好。”( Brace for impact)。


    当飞机停好、人们乘救生艇离开后,苏兰伯格坚持最后一个离开飞机,在舱内巡视两遍,确认所有乘客都已离开。他的态度,自始至终保持镇定从容。给妻子打电话,云淡风清:“刚才,发生了一起事故。” 乘客比利·卡姆贝尔与其同坐一个救生筏,曾抓住他的手,想表示感谢,几乎落泪,他只是很平静地点点头:“没关系”。


    一位营救人员描述了其眼中的苏兰伯格机长:“他坐在渡口的终端里,戴着帽子,品着咖啡,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他看起来无可挑剔,制服笔挺。”无可挑剔的专业水准和令人心仪的淡定风度,令57岁的苏兰伯格一跃成为网络红人。Facebook上关于他的留言多达数千条,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引用了海明威的话赞扬他:“勇气是优雅地面对压力,我认为,说切斯利苏兰伯格展示了这种能力是很客观的。”


    可是,光靠一个苏兰伯格,1549次航班能成就这次神话么?不,一个英雄打不赢与死神的战斗。奇迹的诞生,要归功于诸多的因素,该次航班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一群优雅的人与苏兰伯格一路同行。


    机组其他人员,以高度敬业的精神,忙而不乱地组织起逃生工作。首先采取措施将机身的通风孔和洞都堵住,以便使飞机更好地防水。降落后,一名空中小姐耐心地将坐在后面的乘客疏导到前门,顾不得腿上已被剐出一道深深的伤口。


    乘客们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呼天抢地。有人在祷告,有人默默地接受现实,坐在紧急出口的乘客,准备打开救生门。整个机舱内安静得像图书馆一样。


    安静,不等同于木讷、呆若木鸡。16号座位上的布瑞塔的举动,代表了生死五分钟内乘客们的表现:当机长发出 “做好冲撞准备”的信号时,立刻按示范动作,低头弯腰,护住要害部位;飞机“坠入”水中后,也不害怕,心中一个信念: “我们一定能活下去,下一步该怎么做?”

    飞机停泊之后,人们没蜂拥着逃生,或闹哄哄地给家人发短信、打电话,而是根据机组人员安排,有秩序地撤离。同时,没忘记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带孩子的妈妈,有人帮忙拿行李。职业是记者的乘客,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拨通了紧急救援电话,“没什么比生命更珍贵。”


    伴随人们的撤离,河水在飞快地涌入,飞机开始下沉。广为传颂的泰坦尼克风度,此刻仿佛在1549航班上如灵魂附体,男人们齐齐喊道,“让女人和孩子们先下飞机!”……


    码头上的无人摄像镜头,记录了从飞机滑落到救援船只到来的全过程。我永远忘记不了那有控制的降落,那白色的浪花,飞机那摊开的双翼以及双翼旁整齐排列的、从容不迫的人群。隆冬中的哈德逊河,寒意逼人,几分钟内就能冻伤肌体,再长时间,就有冻死的可能。但当救生圈和缆绳抛过来时,无人哄抢,无人推攘,无人践踏。有作家评论说,他们的姿态,就像一群绅士淑女在月台等地铁。


    我倒觉得,像在中山音乐堂听古筝独奏,中场休息,那疏疏淡淡地走出来,说话或者不说话,饮茶或者不饮茶,含笑或者不含笑的人群。


    很难想象,在这短暂的“自救”过程中,这155人中,有一个人失去常态、反应过激,会酿致怎样的恶果。集体性的优雅,源于美国社会多年来特别是“9·11”后,政府、媒体、社会公益机构不遗余力地传播危机应对策略,使之深入人心。乘客集体性的优雅,也源于内心深处的信仰,对他人的信任,对公序良俗的信任,对美德的信任。这种信任,最后会“正作用于”自身。 很多天灾,很多人祸,不毁于“初始灾难”而毁于“次生灾难”,不毁于技术、设施而毁于幽微的人性。


    2009年初,世界还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中,1549航班的奇迹,是一丝希望,是上帝恩赐的一次提醒:迎面而来的压力,是无可避免的,大到把你压垮,但 “既然如此,何必把自己弄得小人一样、猥琐不堪?优雅一点儿,会等来命运转机和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