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学生谈话不是万能的,但不谈是万万不能的

 梁思琳 2016-04-19

编者按:教师如果能有智慧地和学生沟通,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学生为什么会负气出走或是采取极端手段,除了家庭因素,和在学校缺乏友情,和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困境有关。当然,“师生谈话”也并非万能灵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而转变。且听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说说他的经验。


(文章已获王栋生老师授权)


“谈话”有用,但非万能

文|王栋生(笔名吴非)



作者简介|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杂文家,著有《不跪着教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



我当班主任时,经常找机会和学生单独谈一次话。这和对全班发表讲话作用不同。

有些学生非常重视老师的一对一的谈话,他们回家后甚至会把谈话要点记录下来,之所以那样,未必是我的谈话有多重要或多精辟,学生难得有机会和老师讲话,他们对老师有期待。

也有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和我谈话很多,我找他,或是他找我,但效果往往一般:如果我的话对他有用,兴许不需要那样隔三差五苦口婆心,只是处困难时刻,学生需要安抚,况且有时我只需作为倾听者就可以了。

我后来想到,和学生谈话,要尽可能减少谈话中的“重复”。

重复先前说过的话,两三次后,学生就可能厌倦,——他读小学时就是这样被教训的;初中三年,老师也重复这些内容,他视为陈词滥调;到了高中,他认为已经很懂事了,可是教师仍然郑重其事地重复,像是在放一张老唱片,还在说他小学时的毛病,甚至所用的语言也没有什么变化,他于是觉得学校生活很无聊。如果教师找他谈话,他能猜到老师要说什么,教师刚刚说了一句,他能不耐烦地把老师要说的话代你说出来,或是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有时,冲突就此出现。

和这些学生谈话,我会先说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不让他认为我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我想让他自己说,让他来“问路”。平等地对待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作为倾听者,可能更有利于沟通。

现在,师生谈话变少了,因为应试教育,也因为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

过去,班主任和学生交流比较多。30年前,有位外校老班主任特地找我交流,他问我是否和全班每个同学单独谈过话,我说差不多全谈过,但有些同学话不多,不太主动,像问答式;谈得比较多的,无话不说。这位老师提醒我:不必经常找学生谈,如果谈,一次谈够,每个人两小时。

后来我在高一新生中试过,前后用了一学期,的确有些效果,虽然没有像他那样“谈透”,但每个学生都很重视谈话,把他们的情况基本说出来了。这样做,学生看出:和班主任的这次谈话是个机会,要让老师充分了解自己,也通过谈话充分了解老师。有这样的谈话作为互相沟通的基础,以后遇上什么事相对好办一些。

因为了解了学生,我能知道他的行为基础:他为什么会这样思考问题,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特点,为什么和同学相处时会有那样的态度;同时,我也通过这样的谈话,了解学生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以及他有哪些焦虑。

一段时间后,我会发现,当我说一句什么话时,或是想采取某个措施时,教室里同学们的反应是我熟悉的!偶有意外,也多正常,我不会因此作出错误判断。因为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疑虑以及他们期待什么。

中小学生在学校有点什么情况,不宜急于通知家长,教师能有智慧地和学生沟通,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学生为什么会负气出走或是采取极端手段,除了家庭因素,和在学校缺乏友情,和老师无法了解他的困境有关。

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往往体现家庭教育水平。

我曾发现有位学生言行庸俗,他偶尔也为自己的自私行为感到难堪。他的父母是大学老师,每到学校开家长会,轮到个别交流环节,他们从来不按次序,总是用力挤到前面,粗暴地打断其他家长的话,打听儿子的学习状况,然后肆无忌惮地议论任课教师。我委婉地劝阻他们,他们就认为老师“不给面子”。

这名学生和我说起家庭教育,表现出深深的耻辱感,他告诉我,他在家受到的教育和学校教育截然相反,父母家里总是非议同事,告诫子女逢利必争。我因此想到:教育受社会环境制约,我们不能高估自己的力量。

有班主任说起遇到某些学生,谈话无用。

有学生自暴自弃,迷恋网游,玩得连伙食费也没了。有女生为人单纯,同情他,见他没钱用午餐,悄悄替他买了份点心,他欣然接受;没想到从此买了一天又一天。男生玩游戏不止,女孩规劝两句,男生竟打了她一耳光,全班愕然。班主任说,这个学生,没法“做思想工作”了,十七岁了,如此没有自尊,还什么事做不出?只能等社会想办法了。

高中生的基本行为准则需要“教育”,是教育的失败。

教师的作用有限,学校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否则社会不至于存在那样多的问题。

常听一些经验介绍,谈到老师靠“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就能转变学生,的确存在那样的可能,但机率也许不会太高,同时也有可能导致社会对教育产生误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用大量的投入可以转变。

特别是高中阶段。像那名动手打女生的学生,“谈话”是没有用的,应当有社会的惩戒。学生在高中阶段,错误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底色”被污染,被涂抹,便很难洗清。

我在从教经历中,多次遇到极端自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已经具有成人的社会性,他们缺乏规则意识,这就让教师的教育引导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当然也就“无从说起”。 ——如果不认识这一点,教师徒增苦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