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妇科诊室内的悄悄话(5)

 文侠书馆 2016-04-19
五. 患了子宫肌瘤是不是可以生育呢?
  子宫肌瘤虽好发于40~50岁女性,但21~40岁生育高峰期罹患的也不罕见。一般说来肌瘤小、无症状的,对生育并无多大影响,可带瘤妊娠。只不过要密切观察,若对胎儿生长发育无影响,又无并发症,可等待分娩后处理。当然,有的采用剖宫产,同时把小肌瘤处理掉。
  子宫肌瘤较大或有明显症状的,可能影响生育,发生不孕。如肌瘤使子宫腔变形,直接影响精卵着床;生长在子宫角部的肌瘤,可压迫输卵管,使精子难以通过,阻碍精卵结合而造成不孕。同时,怀孕后也常常流产,分娩时还可发生难产、产程过长、产后大出血。应当指出:影响是双向的,妊娠对肌瘤也会有影响的。如妊娠后激素分泌旺盛,子宫充血,肌瘤随之増大,分娩后又缩小;妊娠期肌瘤易发生红色变性,可发烧、腹痛等急腹症;浆膜下带蒂肌瘤在产后可发生蒂扭转。具体请阅读本书第三章第四节。
六. 子宫肌瘤都要手术治疗吗?
  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缓慢,发生恶变的机率低,况且绝经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逐渐萎缩变小,以至消失。是否要采用手术治疗,取决于肌瘤大小、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发病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等等。
  1.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施行手术切除治疗:(1)年龄在30岁以内,有生育要求,且肌瘤较大已影响妊娠者;(2)肌瘤生长在宫腔内,即粘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因月经过多而导致严重贫血者;(3)肌瘤超过3个月孕大,出现尿频、大便难、盆腔疼痛等压迫症状;或带蒂肌瘤扭转或感染,引起急腹痛者。(4)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増大,或绝经后肌瘤不萎缩反而増大,有恶变可能者。手术治疗常以子宫切除,肌瘤摘除术以及不断涌现的减少手术创伤的外科手术,诸如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到底怎样手术,应按病情与医生商定。
  2.药物治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采用保守疗法,即药物治疗:(1)肌瘤小又无症状,不影响月经和生育者;(2)肌瘤子宫小于3个月孕大,瘤体在6㎝以内的,症状不明显又无压迫症状的,年龄在4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者;(3)患者因身体原因,不宜手术者。
七. 子宫肌瘤有那些非手术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在以往都被看做外科疾患,常以子宫切除,肌瘤摘除术以及不断涌现的企图减少创伤性外科技术方法,以达到解除子宫肌瘤所引起的症状。但是,随着现代医学对甾体激素研究,以及中医药对子宫肌瘤治疗的进展,目前对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已引起各方重视。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也很多。现简单介绍于下:
  1.期待疗法:子宫小于10孕周大小,又无明显症状的子宫肌瘤,特别是临近绝经期的女性,可以采用期待疗法,期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自然萎缩。但每3个月应到医院作妇科复查一次,患者本人应时刻注意月经是否过多、是否有尿频、大便难、腹痛等压迫症状。
  2.西药治疗:现代医学主要是通过使用具有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分泌及其作用的药物,以达到缩小肌瘤,减轻症状。临床上常用的有:三烯高诺酮(内美通)、米非司酮、丹那唑、甲基睾丸素、三苯氧胺等等。具体如何应用,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特别指出的,西药治疗对缓解肌瘤的症状是有一定效果,却无法根除肌瘤,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停药后,肌瘤往往再増大。现在临床常用的:手术前3个月开始服药,使肌瘤缩小,以利于减少手术难度、术中出血和手术创伤。临近绝经的女性,常用药以诱导绝经,使肌瘤自然缩小。
  3.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经期产后正气虚弱,邪气入侵,造成人体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失调。气虚则运血乏力而成淤血,淤血留滞日积月累而成癥瘕。癥瘕既成,气血失和,淤积愈甚,正气愈伤,迁延日久,成为虚实夹杂的痼疾者多。由此可见肌瘤应属气虚血淤证。治疗宜化淤与益气并举,以达到止血、消瘤、恢复元气的目的。临证做到消瘤不忘止血,止血不忘消瘤,无论止血或消瘤始终注意兼顾调理卵巢功能。并且切实遵照“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促使机体早日康复。中医药的特色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停药后反弹现象较少,但取效较为缓慢,服药应有耐心。
八.中药能否使小肌瘤消掉呢?
  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若采用中药疗法消瘤以治本,最佳的治疗时间是非出血期间。中医经典指出:“无淤不成癥,癥病多挟痰”,久淤入络,癥积坚固,非活血逐淤则淤不去,非软坚散结则癥固难化,并佐消食化痰之品,以取良效。由于病患者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法亦有所不同:
  寒凝血淤者宜选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乳香、没药、香附、三棱、莪术、生牡蛎、山楂,以达到温经通络,理气逐淤,消痰软坚,止痛消癥的作用。
  气虚血淤者,笔者在临床上常用自拟的制剂,即黄芪消癥胶囊,内含生黄芪25克,生牡蛎、三棱、莪术各20克,半枝莲、生山楂各15克,丹参、生蒲黄、益母草、夏枯草各10克,以达到益气清热,逐淤消癥的作用。
  此外,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成药“宫瘤清”(国药准字Z10980032),临床效果也不错。
九.子宫肌瘤引起阴道出血,有中药可治疗吗?
  中药对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甚或淋漓不净等症,有独到的止血效果。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出血量多少、出血时间长短以及兼证的不同,应当辨证遣方择药,现分述于下:
  1.血淤症:症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暗红,有血块,小腹痛,舌质淡紫,脉细弦或沉,证属淤血阻滞,血不归经,宜祛淤止血,选用祛淤止血汤:即生地黄、海螵蛸各15克,赤芍12克,桃仁、当归、黄芩、茜草各10克,红花、川芎各6克。
  2.热滞血淤症:症见出血量多,久崩久漏,色暗红,质粘稠,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数,证属淤血化热,迫血妄行,宜清热凉血止血,方选益阴煎加味:即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生地15克,知母、龟板、大枣各10克,黄柏、砂仁各6克,甘草3克,加侧柏、地榆10克。
  3.气虚血淤症:症见经期延长,久漏不止,血色淡红或暗,无血块,腰酸,少腹下坠感,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虚血淤,宜益气摄血,方选安冲汤:即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白术、黄芪、生地各18克,海螵蛸、续断各15克,赤芍12克,茜草10克。
十. 妊娠合并肌瘤可用中药保胎顺产?
  妊娠合并肌瘤者,中医药原则上以保胎为主,消瘤为副。既要让胎儿顺利成长,发育正常;又要控制肌瘤増大。为此,务必加强产前检查,定期B超监护;同时,坚持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当归散合寿胎饮加减:即菟丝子20克,桑寄生18克,白术、白芍、续断、海藻、夏枯草各15克,黄芩10克,当归、川芎各6克。若无其它不适,可每二、三天服一剂。
  当归散出自《金匮要略》,寿胎饮则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长期来中医都作为保胎要方。经药理研究:寿胎饮和黄芩、白术、白芍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缓解疼痛;川芎与菟丝子能提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维持妊娠;夏枯草、海藻属消痰软坚药,可控制肌瘤生长。综观全方,可做到保胎不促瘤生长,消瘤不影响胎发育。
第八节 卵巢瘤样病变
一.什么是卵巢瘤样病变?会发生癌变吗?
  前面已经谈过,卵巢虽小,卵巢组织却非常复杂,可以发生许多肿块,有的肿块并不是卵巢肿瘤而是卵巢瘤样病变。所谓卵巢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以生育期为多见;发病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发病的部位,多数为单侧,也有双侧的;组织变化可局限性或弥漫性的;卵巢瘤样病变常影响卵巢功能,有的在临床上常与肿瘤混淆,应认真加以辨别。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简介于下:
  1.卵泡囊肿:卵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闭锁或不破裂,引起卵泡液积聚,致卵泡扩张,直径大于2.5㎝者,称为卵泡囊肿。究其原因: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紊乱,卵巢白膜増厚阻碍卵泡破裂。一般无临床症状,可自然吸收、消退,不需治疗。个别患者症状明显,如月经退后、经期延长,甚至大卵泡破裂者,应及时治疗。
  2.黄体囊肿: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单侧卵巢孤立性囊肿,表面光滑,呈琥珀色,直径小于4㎝,壁薄,半透明,含有淡黄色液体或凝血块。究其原因:供应黄体的血管和淋巴发生紊乱;排卵后黄体出血过多,形成黄体血肿,并引起黄体増大;垂体促性腺激素过度分泌,使黄体过度发育。一般无临床症状,囊肿可自行退化消失,无需治疗。个别的囊肿发生破裂引发急腹症,应及时治疗。
  3.卵泡膜黄素囊肿(又称卵巢黄素囊肿):多数为双侧卵巢,因有多个壁薄的囊肿而増大,重度的直径可达25㎝。囊肿大小不一,囊壁光滑、呈淡黄色,内含清亮液体或琥珀色液体,偶尔血性液体。究其原因:垂体分泌过多促黄体生成素,促使卵泡増大和黄素化,分泌过量液体而形成囊肿;长期、大量使用促排卵药物,黄体受到过度刺激,造成卵巢黄素囊肿;一些葡萄胎、绒癌、妊高症、糖尿病合并妊娠等等患者,因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异常増高刺激,形成卵泡膜黄素囊肿。这类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偶尔腹胀或腹痛,无需治疗,囊肿可自行消退、吸收。个别的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应及时治疗。
  4.妊娠黄体瘤:多发生于妊娠的中晚期,卵巢内有单个或多个黄素化结节状病变,呈圆形或叶状,大小不一,排列成片,含有伊红色液体。究其原因:可由闭锁卵泡的黄素化卵泡膜细胞发展而来,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关系密切。一般在分娩后几周内消退、吸收。
  5.多囊卵巢囊肿:详见本书专题介绍。
  6.卵巢巧克力囊肿:详见本书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专题介绍。
  7.炎症囊肿:大多是由输卵管炎症或卵巢炎症引起的,与邻近组织粘连而形成囊肿。囊肿大小不一,有的直径可大于5㎝,囊壁为肉芽组织或结缔组织,囊内为炎症渗出液。患者大都有盆腔炎病史。临床主要症状:小腹疼痛、压痛,白带増多,不孕。可采用物理疗法或中药灌肠疗法,配合内服药,以达到消炎和囊肿消退吸收。
  综上所述,卵巢瘤样病变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也就不再一一介绍。
二.如何防止卵巢瘤样病变破裂?
  卵巢瘤样病变的囊内大都是液体,有血液、水液或粘液,且壁薄,易受内外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则引起急腹症,即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因出血过多而晕厥。
  1.卵巢瘤样病变发生破裂原因:
     (1)囊肿内压力増大:诸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月经来潮期间,由于异位内膜出血与原有的旧血集聚,囊内压力大増,极易引起破裂;有的成熟卵泡无法排出而继续増大,使囊内压力过大,常于经间期破裂;黄体囊肿大多由于血凝障碍,排卵时不能迅速止血,囊内血液増多,张力増大而引起破裂。
     (2)外伤撞击:囊内的张力本已过大,却因种种原因,如性生活过于粗暴、不幸跌倒、重体力劳动等等,腹部压力加大或受到猛烈撞击,引起破裂。
     (3)医源性:诸如妇科检查用力过大触压囊肿,邻近器官手术伤及囊肿,囊肿穿刺后因张力关系无法愈合等等。
  2.预防卵巢瘤样病变破裂:
  患有卵巢瘤样病变者,应特别注意保护腹部,防止外力伤害,行动要小心,不宜久蹲劳动,以免腹压増大伤及囊肿。作为医护人员做妇科检查或手术,操作应规范,手法要轻,提防囊壁破裂。
  虽然有些瘤样病变可自行消退吸收,在期待时间内,积极治疗,促使囊肿消散,是防止囊肿破裂的最佳选择。
  卵巢瘤样病变属中医的“肠覃”范畴,其发生原因是先天肾气不足,或经期产后房事耗伤肾精,复加外感寒热之邪,损伤脾肾冲任而湿聚痰凝,聚集胞络而成,宜消痰化淤为主,根据寒热之体,择药配伍。基本方:即陈皮、茯苓、香附各10克,白术、鳖甲、益母草、夏枯草、海藻各15克,薏苡仁、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偏热者加黄芩10克,蒲公英15克。偏寒者加桂枝8克,细辛3克。气虚者加黄芪20克。淤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肾虚者加杜仲10克,续断15克。巧克力囊肿者參照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第六章   盆腔痛症及其它杂症
  盆腔位于腹部最低位,故又称为下腹部。中医称为小腹部、少腹部。盆腔内有子宫、输卵管、卵巢、膀胱、输尿管下段、直肠等等。子宫前为膀胱,后为直肠;输尿管下段与宫颈、阴道前壁邻近;阑尾居于右下腹,与右输卵管相邻。所有这些部位的血管、淋巴、神经密切联系,一旦发生病变就会相互影响,正如古语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盆腔疼痛是妇科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现简要分述于下:
第一节 急性盆腔痛
一.什么是急性盆腔痛?有哪些疾病会引起急性盆腔痛?
  所谓急性盆腔痛,又称急腹症,主要表现是下腹剧烈疼痛,发病急,病势剧,病性危,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易于发生意外,甚或危及生命。
  许多疾病都可引起急性盆腔痛,现就其主要的按病因分类于下:
  1.盆腔的组织器官炎症:单就妇科来说,就有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即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等。发病的原因大都发生在产后、流产后、宫腔手术后,月经期间卫生不良和不洁性生活等等,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入感染,引发下腹部剧烈疼痛,寒战高热,白带量増多、色黄、呈脓性,气味臭秽。若不及时救治,可形成脓肿,甚至引起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2.盆腔的组织器官破裂: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宫外孕和卵巢破裂。宫外孕破裂以输卵管妊娠引起破裂为多见,主要症状是下腹部一侧突然呈撕裂样剧痛,持续不止或反复发作,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内出血严重的可昏迷、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卵巢破裂主要是指卵泡、黄体以及黄体囊肿的破裂,除了受到外力的撞击和创伤外,主要是卵泡和黄体持续増大,内压升高而引起破裂。临床表现:起病急骤,下腹部突然剧痛,短时间内持续坠痛,随后转轻或变剧,内出血严重的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3.盆腔的组织器官血液循环障碍:最常见的是卵巢肿瘤蒂扭转。卵巢肿瘤蒂生长得较长,重心又偏于一侧,若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妊娠、产后子宫位置变化,易引起肿瘤蒂扭转。因此,卵巢瘤内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瘤内充血严重,瘤体迅速增大,引起瘤内出血、感染或破裂,导致下腹部一侧(以右侧为多)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4.盆腔的组织器官结石:最常见的是膀胱和输尿管结石,两者病发时都可引起阵发性盆腔疼痛。应注意与妇科病鉴别。
  除此之外,还有寄生虫作祟、严重外伤、盆腔积液等等,都可引起急性盆腔疼痛,可谓原因繁多,不一而足。
二. 患了急性盆腔痛,该怎么办?
  不幸患了急性盆腔疼痛,无论是患者或家属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冷静沉着,及时到医院就诊。在确诊前,切勿急病乱投药,擅自服用镇痛剂,致使掩盖病情造成诊断错误。
  就诊时通常要作体检、妇检,以及血液、大小便等实验室各种检查,同时选作X射线、CT、B超、腹腔镜等等检查,以便医生及早作出准确诊断。
  在治疗时,一般特别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的不平衡,必要时补液、输血,补足血容量;同时注意抗感染,补充维生素和能量制剂。病者应卧床休息,稳定情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宫外孕、卵巢破裂以及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应立即手术治疗。有些疼痛以及不宜手术的,可用中西药对症治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常用化淤止痛,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治法,帮助病者身体康复。
第二节 慢性盆腔痛
一.什么是慢性盆腔痛?
  所谓慢性盆腔痛,系指发生于下腹部,非周期性的,反复发作的,病程超过六个月的疼痛。好发于30岁左右、已生育的女性,多数有外科、妇科手术史,是女性常遇到的又难以说明白的疼痛。据有关单位流行病学调查,约40﹪女性患有下腹疼痛。
  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症状,发病的部位在下腹部,以隐痛、钝痛、坠痛为多见,身体劳累或性生活后疼痛加重。据医学心理研究:精神抑郁的,往往病情更为沉重。常伴白带増多,阴道出血等。
二.慢性盆腔痛具有哪些特点?
  发生在下腹部的疼痛非常复杂,不仅属于妇科的生殖系统,还有涉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骨科的,诸如慢性阑尾炎、膀胱炎、输尿管下段结石、肠激惹综合征、肌肉和骨骼疼痛等等,也都会发生下腹疼痛,应当认真加以鉴别。
慢性盆腔疼痛跟妇科的生殖系统有关的,如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具有下列的特点:1.下腹部的疼痛是持续的反复的发作;
2.病因复杂,难以发现器质性病变;
3.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并非都成正比;
4.心理因素可能在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者常伴有抑郁、焦虑、多疑等精神状态;
5.病程长,治疗取效慢。
三.有哪些妇科病会引起慢性盆腔痛?
  现将临床常见的,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妇科疾病,简要介绍于下:
  1.慢性盆腔炎:由于急性盆腔炎迁延所致,或产后残留胎膜,或宫腔手术、经期盆浴、性生活等受到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腰、腹部疼痛,每每在劳累或性交后加剧,少数人还有低热,常伴有白带増多,月经过频、经量过多,不孕。有盆腔粘连炎症包块的,可有压痛、尿频、肛门坠胀感。
  2.残留卵巢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后,仍残留少量有功能的卵巢组织。可能是手术后引起盆腔供养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导致盆腔粘连,出现下腹部周期性钝痛,可放射至股内侧,以及腰骶痛、性交痛。
  3.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面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出现病变和症状。主要症状是痛经,多为继发性,呈渐进性加剧。疼痛部位在下腹和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
  4.盆腔淤血综合征:由于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疾病,以下腹坠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白带过多、易疲劳感、乳房胀痛为主要症状。
  除此之外,尚有肠激惹征、间质性膀胱炎、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慢性阑尾炎、肌肉和骨骼疼痛等等。不过,这些已不属妇科范畴了。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痛是涉及多学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若不幸患了这种病,且有妇科症状的,应先到妇科就诊,其余可到疼痛专科就诊,详述病痛,接受检查:首先注意排除致命性疾病,如癌症;其次排除器质性病变,及早作出明确诊断;遵照专科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用药,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四.为什么说慢性盆腔痛应特别重视心理(精神)因素的影响?
  慢性盆腔痛症的一个显著特点:疼痛持续反复发作,病因难以查出,久治难愈。究其原因,除了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外,跟病患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因为疼痛是临床的一种自觉症状,是病人对不良刺激的主观反应。截至目前为止 ,尚难以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来衡量疼痛程度。况且,各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对疼痛的感受性、耐受性也有差异。
  祖国医学早就提出“内伤七情”的论断,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若受到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刺激,可使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丛生。如《素问·举痛论》所云:“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女性生理特点,情志易动,抑郁、忧思、悲哀、恐惧常致妇科疾病丛生,疼痛加剧。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认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对疼痛性质、强度的感受,往往受到自身心理素质(诸如病史记忆、注意力集中、文化素养…等)和社会、职业、家庭以及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女性分娩后就下地劳动;有的病人经反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已痊愈,却一再诉说非常疼痛。据专家调查研究:慢性盆腔疼痛常表现抑郁、焦虑、失眠、多疑等心理障碍。有的跟创伤性的性经历、不幸婚姻、性功能障碍等等有关。
  总之,慢性盆腔痛不仅有器质性病变的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的健康。患者应注意自我调节,排除心理障碍,消除悲观、抑郁、紧张、恐惧情绪,树立积极、乐观、舒缓、开心情怀,转移注意力,忘却疼痛;量力而行,做些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把自已融入社会,广交朋友,促膝谈心,有利于血液循环,消除淤滞,缓解疼痛。作为亲友应关怀和体贴病者,尤其对病者切不可出口恐吓、或言过其实、或支捂应对,应积极主动和言开导,排忧解难(包括饮食、睡眠、居住环境等),稳定情绪;尽可能带病者旅游散步,陶冶情操,放松情绪,消除紧张,振作精神,化解疼痛;特别是作为丈夫的在性生活中应多加体贴照顾,切忌粗暴,以利于家庭和谐温馨。
五.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痛?中医药是怎样治疗呢
  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变部位以及对生育的要求来确定,现代医学大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1.化学药物对症治疗,如慢性盆腔炎就用青霉素、甲硝唑等消炎,内膜异位症则用安宫黄体酮、妇康片、内美通等;2、物理疗法,也就是用电、光、声、磁、冷、热和机械等治疗疾病,如直流电离子导入、微波电疗、超短波等等;3.手术治疗,如巧克力囊肿、炎症肿块较大的应手术切除。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痛也是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疗法,尤其是对疼痛查无原因的和属于功能性疼痛,疗效更为显著,现结合笔者临床的一点体会介绍于下:中医药学大多认为,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的主要机理:气血运行受阻,冲任胞脉淤滞,“不通则痛”;气血虚弱,冲任亏损,“不荣则痛”;“七情内伤”诱发并加重疼痛的发展。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由于个体的差异,症状不尽相同,中医强调辨证,依据寒、热、虚、实,进行调理气血,畅通血脉,以通治痛;补气血,养冲任,以养治痛。现分述于下:
  1.理气行滞:症见下腹胀痛,以胀为主,时痛时止或小阵痛,经前加剧,舌暗、苔薄、脉弦,属气机阻滞,血流不畅,宜轻剂理气行滞,选用四逆散加味:白芍15克,柴胡、枳壳、川楝、元胡各10克,甘草3克。便溏者加白术15克,白带多者加椿根皮15克,热者加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难眠者加夜交藤15克。
  2.疏肝解郁:症见发作性下腹疼痛与情绪有关,伴胸闷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少眠多梦,口苦咽干,舌暗、苔薄、脉弦,属肝气郁结,宜疏肝解郁,选用逍遥散加味: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当归、元胡、台乌 茯苓、黄芩、夏枯草各10克,甘草3克。头痛者加钩藤15克。
  3.温经散寒:症见下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形寒怕冷,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属冲任虚寒,选用金匱温经汤:白芍、党参各15克,当归、半夏、丹皮、麦冬各10克,川芎、桂枝各6克,细辛、吴茱、甘草各3克。
  4、养肝健脾:症见下腹隐痛坠痛,白带量多,便溏,面色虚浮,或足跗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缓,属肝郁湿阻,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味:薏苡仁20克,白芍、白术、黄芪、续断各15克,当归、茯苓、泽泻各10克,川芎6克。
  5.补气养血:症见下腹隐隐作痛、坠痛,腰肢酸软,疲乏无力,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属气血虚损,冲任胞脉失养,宜补气血养冲任,选用参芪四物汤加味:鸡血藤20克,党参、黄芪、白芍、熟地各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细辛3克。
  此外,还可用针灸、按摩、中药热湿敷、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敷脐等等。
第三节 盆腔淤血综合征
一.什么是盆腔淤血综合征?为什么会发生盆腔淤血综合征?
  所谓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盆腔淤血引起的,以下腹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痛为主要症状,伴有白带过多、疲乏无力、乳房胀痛等,是妇科下腹疼痛的原因之一,多发于育龄妇女有过2次分娩或流产史的。属中医的“妇人腹痛范围。”
  发生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盆腔血管因素:盆腔内静脉多,动脉少,常是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盆腔静脉壁薄,缺少筋膜组织的外鞘和固有的弹性,易扩张、弯曲;加上盆腔内的生殖器官,膀胱、直肠两个系统的静脉丛是相通的,任何一个系统的循环障碍,都会影响到另一系统的。
  2.体质和体位因素:由于平素身体素质关系,血管壁组织薄弱,弹性纤维少,弹性差,容易形成静脉血流淤积。有的因职业关系,长期站立工作,盆腔压力持续増高,易于产生淤血。有的习惯于仰卧位睡,尤其是产后常仰卧,容易引起子宫后屈,子宫和卵巢的血管随宫体下降,屈曲在骶凹两侧,静脉压力増高。血液回流受阻而处于淤血状态。
  3.早婚、早育、多产因素:早婚、早育使未成熟的生殖器官负担过重。盆腔血管的负担也随之加重,易于产生盆腔淤血。尤其是妊娠期间,卵巢静脉的血容量和张力,都比平日増加数倍或数十倍。分娩时易使静脉曲张,并且使阔韧带裂伤,这也是引起盆腔淤血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4.疾病因素:妇科常见的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闭经、宫颈糜烂等等,可影响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形成,并使病情加重。习惯性的便秘,也可影响静脉血的回流。
二.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三痛、二多、一少”,也就是下腹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白带増多、月经量多,阳性体征少;一是疼痛都在午后和夜晚,或久站,或性交后加重,月经前痛甚。现分述于下:
     1.下腹痛:多为弥散性疼痛,一侧较重,以胀痛、坠痛为常见。并且累及同侧大腿根部和髋部,出现酸软乏力。
     2.低位腰痛:主要是腰骶痛,常在月经前期及性交后加重。
     3.性交痛:性交时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次日腰痛、腹痛加剧,白带更多。
     4.白带増多、月经量多。
     5.乳房胀痛:在月经中期,乳房开始肿胀疼痛,可摸到乳房结节,持续至月经来潮,经净消失。
     6.自主神经紊乱:易于烦躁、激动,或消沉、抑郁;有的枕后痛、心悸、气短;有的极度疲乏,无力工作。
     7.其它:有的可出现外阴、阴道肿胀、坠痛、灼热痛或痒;有的经前尿频尿痛,经前直肠下坠感,排便困难。
三.如何预防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发生?
  针对发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
  1.防止早婚、早育,避免性生活过频,生育过密。提倡晚婚、优生、优育,若生育两胎应间隔5年,使生殖器官和血管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恢复。
  2.重视体育活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増加盆腔肌的张力。
  3.从事站立工作或坐位工作者,每隔一段时间,譬如一小时休息一会儿,活动活动或作作工间操。以改善血液循环。
  4.常采用侧卧位或屈腿俯卧位,并注意两侧交替,有利于预防子宫后屈,防止产后便秘和尿潴留,有助于盆腔静脉血液的回流。
  5.养成天天大便的习惯,若有便秘者,应多进食富含纤维的果蔬。
四.盆腔淤血综合征能否治愈呢?
  目前对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治疗,大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手术治疗:如圆韧带悬吊术及腰骶韧带缩短术,可使子宫后位的变为前位,疼痛减轻或消失。手术方法诸多,不一一介绍。
  2.物理疗法:可加强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体育疗法:持之以恒体育活动,不仅増强体质,増进盆腔肌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子宫后位者,每日坚持2~3次作膝胸卧位,每次十分钟,有利于纠正后位子宫,缓解疼痛。
  4.中药治疗:主要采用活血化淤,使淤滞活化,血流加快,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但本病的病程长,体质偏虚,故化淤不宜峻利大剂,宜轻剂活化,以免损伤正气。用药宜活血化淤与益气补肾并举。
  基本方:黄芪20克,丹参、续断各15克,当归、台乌、元胡、蒲黄、灵脂、仙茅各10克,川芎8克。寒甚者加桂枝、小茴各6克。乳痛者加郁金15克。枕后痛者加蒿本10克。排便难者加槟榔10克。
  若性交疼痛难忍,外阴阴道坠胀感,白带増多者,改用:薏苡仁20克,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生黄芪各15克,生蒲黄、炒灵脂、元胡各10克。
  若低位腰痛者,则用:鸡血藤20克,续断、淮牛膝、桑寄生各15克,当归12克,桂枝、秦艽、独活、灵仙各10克,川芎8克。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它是如何发生的?
  所谓子宫内膜异位症系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面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出现病变和症状者。子宫内膜具有异位生长的能力,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至今只有心脏和脾未见有子宫内膜异位的报道。盆腔内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于子宫肌层、卵巢、输卵管、子宫直肠陷窝、膀胱等。
  由于内膜异位部位的不同,临床上把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为子宫肌腺症;把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以外的其它部位的,称为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两者同时存在的,称为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习惯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10﹪。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很可能是多源性的,目前主要学说有:
  1.种植学说: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随着经血逆行,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和盆腔腹膜,并生长蔓延而形成`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也可以通过淋巴血管播散到盆腔以外的器官,形成内异症。目前常见的是盆腔手术,如人工流产、剖宫产等,使自然脱落的子宫内膜在原始体腔外和非生殖道部位种植生长。
  2.化生学说:卵巢表面组织、盆腔腹膜等,都是由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在反复经血回流、慢性炎症刺激和长期持续的卵巢激素的影响下,这些体腔上皮均可被激活,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3.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在内异症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凡是母亲、姐妹患有内异症者,大约有70﹪发病机会。说明内异症有家族性遗传特性,有的内异症者的体细胞有染色体异常。
  4.免疫因素:免疫力低下的,清除盆腔的子宫内膜能力减低,有利于内膜种植、増生,以及内异灶的形成;免疫功能异常者,免疫细胞可释放一系列活性因子,促使异位内膜转移、定位和生长。
  内异症的病理特点在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的间隙内,引起病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或粘连,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包块。
  祖国医学典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无专篇论述,但从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散见于痛经、无子、血瘕等症候的论述。许多医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在于血淤。明·薛立斋的《校注妇人良方》指出:“妇人腹中淤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淤,久而不消,则积聚癥瘕矣。”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淤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根据先贤的经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的主要机理是淤血。由于月经闭积或产后淤血未尽,外感寒邪,寒淤相搏;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使淤血积聚于胞宫胞脉,积以时日,渐以成癥。更因冲任损伤,胞宫藏泄无能,异位组织的离经之血,排无出路或出多排少,久而聚积成癥,日以益大。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特点在于:异位内膜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出血,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内,引起组织周围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粘连或増生,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包块。它给女性带来的痛苦主要是痛经和不孕。由于异位内膜所处的部位不同,临床的表现也略有不同,简述于下:
  1.痛经:为一常见突出症状,多为继发性的,主要特点是渐进性加剧。疼痛部位常在下腹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大腿。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一天痛剧,以后逐渐减轻,经净缓解。
  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引起输卵管粘连、变硬,甚至管腔阻塞,失去拾卵能力和输送精子、精卵能力,甚或阻止精卵结合。同时,由于卵巢病变影响正常排卵,也可导致不孕发生。据有关专家统计,内异症者的不孕率约占40﹪。
  3.性交痛:内异症的病变部位在直肠陷凹的,性交时往往由于碰撞而发生疼痛,经前更为明显。
  4.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尤其是子宫肌腺病,因内膜増多,致经量多、经期延长,甚至周期紊乱。内异症者伴有月经异常的约占15~30﹪。
  5.其它兼症:子宫直肠陷凹内异症者,可出现便秘或腹泻,尤其在经期常有便意感,大便通过直肠时剧痛难忍;膀胱内异症者,经期可出现尿频、尿痛、尿血,若异位病灶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侧腰痛和血尿;肺部内异症者,经期可出现发热、咳嗽、咳血。
三.什么是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发生于卵巢为多见,约有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有的双侧卵巢都被波及。随着病情的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见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含有暗褐色的、粘糊状的陈旧血液,状似巧克力液体,故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的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5㎝以下,最大的直径可达25㎝。
  当囊肿増大时,特别是经期囊肿内出血増多,囊内的压力増高,囊壁可出现小的裂隙并有极少量血液渗漏,引起腹膜局部炎症反应,每个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导致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成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特征。一旦囊肿的破口较大,粘稠的液体溢入盆腔内,刺激腹膜可引起急性的下腹痛,并伴有体温升高,这是妇科急腹症,应及时处理,切不可大意。
四.什么是子宫肌腺症?
  子宫肌腺症系指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浸润,并在其中呈弥漫性生长,主要特征是在子宫肌层出现异位的内膜和腺体,并引起周围的纤维组织及肌纤维的反应性増生,使子宫呈均匀性増大,子宫増大一般不超过妊娠12周大小,病变部位多见于子宫的前后壁,尤以后壁为常见。以往,称之为内在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约半数伴有子宫肌瘤,15﹪合并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腺症的发病原因,多数专家认为:子宫肌腺症患者在子宫肌层中的内膜病灶,与宫腔面的子宫内膜直接相连,因此,由于多次妊娠和分娩,造成子宫壁创伤或子宫内膜炎,是诱发子宫肌腺症的主要原因。同时,在解剖结构上,子宫内膜与肌层的交界面缺乏粘膜下层,在某种原因的刺激下激素异常分泌,可直接刺激异位内膜和腺体侵入肌层呈弥漫性生长。况且,子宫肌腺病患者多伴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生长过长,故认为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
  子宫肌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量増多、经期延长、进行性逐渐加剧痛经,痛经常在经前一周开始至经净结束。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会转变为癌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看,基本属于良性疾病。但是,内异症与恶性肿瘤的一些生物学行为相类似,如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向远处转移、极易复发等,且有0.7~1﹪的恶变率。
  内异症的恶变主要集中在卵巢,有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若有下列情况的:1.卵巢异位囊肿过大,直径超过10㎝或有明显増大趋势;2.绝经后复发的,且有疼痛节律改变,痛经进展为持续性腹痛;3.超声波检查发现:异位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结构、或病灶血流丰富的;4.CA125检测,大于200KIU/L等等,应警惕癌变的可能,要及早到医院作详细检查,以免误过最佳的医疗时间。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治好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根治手段,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保守手术治疗,都有相当高的复发率。不过,对缓解疼痛,促进生育,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发展性的疾病,发展的速度和过程因人而异。有的经过治疗,病灶缩小或多年不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的治疗后,却在短期内复发,甚至发展很快。一般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1.有月经的功能;2.有周期性的雌、孕激素刺激,尤其雌二醇在刺激正常内膜増殖的同时,也刺激异位内膜生长;3.免疫功能异常。目前,西药治疗就是针对上述条件,使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假绝经、假孕,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停药后,1年的复发率可达5~10﹪,5年的复发率约近半数。当然,复发率的高低,与采用的药物和病变程度有关。手术治疗,病灶在肉眼可见的,可以切除。但腹膜下、深层的、微小的病灶,肉眼难以看到的,手术就不能彻底清除,也就潜在复发的可能。近几年来,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减轻疼痛,促进生育,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少,广受患者欢迎,乐于接受。但疗程过长,易于复发的问题仍难解决。
七.有什么治疗方法可使内异症患者消除或减轻苦痛?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是:缩小或消除病灶,减轻疼痛,促进生育,避免复发。目前,无论采用手术、西药、中药,都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到底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对生育要求、症状的严重程度、病灶的范围大小等等,然后加以确定。现简要介绍于下:
  1.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切除病灶,恢复解剖功能。例如保守手术,适用于年轻的病情轻的有生育要求的,可达到保留生育功能,切除病灶,分离粘连;半保守手术则适用于病情重或保守手术复发的,药物治疗无效,又无生育要求的,宜切除子宫,保留卵巢;根治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宜切除子宫、双附件和所有病灶。
  2.西药治疗:主要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异位内膜的生长,减少病灶的活性,减少粘连的形成。但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易于复发。临床上常用的有:(1)假孕疗法即采用雌激素或大量孕激素,产生高激素性闭经,类似正常妊娠,称为假孕疗法。常用药有甲地孕酮、炔诺酮、安宫黄体酮和避孕药如左旋18甲基炔诺酮、乙炔雌二醇。(2)假绝经疗法即阻断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合成,使子宫内膜萎缩,达到闭经,称为假绝经疗法。常用药有丹那唑、内美通。此外还有三苯氧胺、米非司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它类似药物。
  3.中药治疗:以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散结消癥,滋养肝肾为主,达到消散淤血,缩小包块、结节,解除痛经之苦;滋养肝肾,补益冲任,増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调经促孕。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和内异症病理变化特点,分期于下:
  (1)经前期:以小腹隐痛、胀痛,乳房胀痛为主症,宜理气活血,选用乌药散加味:即台乌、香附、元胡、梹榔、当归、赤芍、柴胡各10克,木香、砂仁各8克。头枕痛加蒿本10克,钩藤15克。
  (2)月经期:以小腹剧痛难忍,腰骶痛和大腿内侧痛为主症,宜活血逐淤止痛,选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即丹参、当归各15克,乳香、没药各6~10克,加香附15克,元胡10克。寒甚者加桂枝6克,细辛3克,呕吐者加代赭石15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
  (3)经后期:虽痛经已减轻或消失,为防离经之血化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与周围组织粘连,宜清热活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蒲公英、半枝莲各15克,赤芍12克,黄芩、当归、桃仁各10克,川芎、红花各6克。
  (4)经间期:无生育要求的或不急于生育者,应重在化淤消癥,促使包块结节囊肿缩小,宜选用生牡蛎20克,黄芪、鳖甲、王不留行各15克,赤芍12克,三棱、莪术、生蒲黄、益母草各10克。有生育要求的,则选用生牡蛎30克,旱莲草20克,夏枯草、仙灵脾、肉苁蓉、续断、鳖甲各15克,巴戟、当归各10克,川芎6克。并注意观察基础体温,适时性生活,及早保胎防堕。
八.如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发病的原因至今未清楚,目前尚无治疗的良策,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现针对发病的可能因素,提出几点供参考:
  1.防止经血倒流:(1)及时处理生殖道异常,使经血畅流而下。诸如:先天性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或瘢痕狭窄、残角子宫、宫颈粘连等等,应及早手术治疗,排除阻碍经血外流的疾病。(2)痛经者应积极治疗,因子宫痙挛性收缩,易使经血倒流。(3)经期应尽量避免作盆腔检查,则使非检查不可也应避免重力按压。(4)经期应禁止过性生活。经期不宜作剧烈运动,尤其是倒立动作。平日衣裤应宽松,减少盆腔压力,改善盆腔的血流环境。
  2.避免盆腔手术引起内膜异位种植:(1)凡是进入盆腔内手术的,应注意防止宫腔的内容物流入腹腔。(2)输卵管通液、或取或放节育环、宫颈电灼、激光、微波治疗术等等,均应在月经干净3~7天内进行。
  3.远离污染环境:目前已知二恶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垃圾燃烧后的灰尘中的二恶英含量很高,缓慢释放入血流,破坏内分泌系统,降低免疫功能,诱导雌激素合成,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生与发展。
  4.注意卫生,増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念珠菌的感染;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尤其应不酗酒,不吸烟,少喝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食品;经常参加有规律的体育运动,以増强体质。同时,女性应适时结婚、生育,提倡母乳哺养婴儿。                                                                                                                                                                                                                                                                                                                                                                                                                                                                                                                                                                                                                                                                                                                                                                                                                                                                                                                                                                                                                                                                                                                                                                                               
第七章    老年篇
第一节    老年妇女生理特点
一. 什么是老年期?
  何时算是老年期,乃是人为制定的。根据国际老年学会规定:60~65岁为老年前期,65岁以上为老年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比以前大为延长了。根据《中老年保健》杂志2009年第一期报道,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由建国时的35岁提高到77.7岁,其中男性74.2岁,女性79.3岁。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总数11﹪以上,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4亿。
  妇女半边天,占人口总数一半。据世界人群寿命的调查资料显示,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约5~6年,而女性社会工作的退休年龄却比男性早;女性从绝经至衰老死亡这一段时间很长,约占整个生命期的1/3左右,都要在家庭中度过。女性步入老年期,由于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相当一部分罹患这样或那样疾病。因此,强调做好老年妇女的卫生保健,采取各种措施防病抗病,使老年妇女身心健康,享有更长的寿命,更高的生活质量,既是老年妇女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和家庭的重任。
二. 老年期妇女有那些生理病理特点呢?
  目前,一般认为妇女60岁以后,就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老年妇女因年老,也就有不同于青、壮年的生理、病理特点,老年期最为明显的变化表现在形体方面,如皮肤松弛,颜面出现褶纹或老年斑,头发稀疏,腰背后突,身长缩短;同时,大脑重量减轻,神经细胞减少,神经传导减慢,视力减退,味觉嗅觉不灵,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等。正如中医文献《灵枢·天年》所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性骸独居而终矣。”这一经文具体生动地阐述了人由衰而老至终的演变过程。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妇女由于机体的内分泌器官逐渐萎缩,激素功能普遍低落,促卵泡激素分泌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也逐渐下降,因此,除了整个机体发生老年性改变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脏器的解剖和生理、病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有:
  1.生殖器官萎缩:
  (1)外阴:大小阴唇萎缩变薄,皮下脂肪减少,弹性纤维消失;阴毛稀少、短软、变为灰白色;阴阜和大阴唇组织松弛;小阴唇和阴蒂缩小。
  (2)阴道:随着年龄老化,阴道组织逐渐萎缩,阴道变狹变短,阴道粘膜薄且失去弹性,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消失,不能产生足够乳酸,使阴道呈碱性环境,易受病菌侵入,感染机会増多。
  (3)子宫:子宫颈变为扁平,宫颈粘膜萎缩,腺体数减少,宫颈分泌物随之减少,颈管缺乏粘液的保护,易受上行性的病菌感染;宫颈口缩小,颈管狹窄,甚至粘连,若有病菌感染或肿瘤,则易引起宫腔积液、积脓。绝经后子宫退化,肌肉组织萎缩,子宫壁变薄而质地变硬,子宫体变小,重量减轻,若有子宫肌瘤的也随之萎缩;支持子宫韧带组织松弛,易发生子宫下垂。
  (4)卵巢:卵巢萎缩变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卵泡结构虽仍存在,但卵泡上皮萎缩,形成闭锁卵泡,绝经十年左右这些结构完全消失。此时卵巢变为一团纤维组织,称为纤维化卵巢或硬化性卵巢。绝经后仍有完整卵巢,但血雌酮、雌二醇急剧下降,直至不继续分泌雌激素。机体中的雌酮,主要由肾上腺与外周血雄烯二酮转化。
  2.乳房缩小下垂:乳腺萎缩,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乳房缩小下垂。
  3.骨质疏松:由于孕、产、乳等消耗大量钙,造成某种程度的骨骼耗损,更由于雌激素减少,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骨量丢失加速,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女性比男性多(5:1),而且提早10~15年发生,临床上常见背痛、椎体变形、身高缩短,而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以初潮晚、绝经早的女性为多。
  4.泌尿系统症状増多: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粘膜上皮变薄,膀胱颈周围的致密弹力纤维组织,围绕尿道的腺体和导管皆逐渐萎缩。与此同时,肾功能降低,平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排泄和再吸收能力均降低。因此,无菌性尿道炎、尿频、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症状増多。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老化,各脏器功能包括循环、呼吸、消化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弱,老年人常患的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恶性肿瘤等等也易于发生。
三. 老年期的妇女心理有那些变化呢?
  绝经后逐渐步入老年期,对妇女一生中的生理、心理都是重大的转折。一方面,身体各脏器发生老年性的改变,特别是大脑和神经功能衰退,大脑重量随年龄増多而逐渐减轻,大脑皮质出现不规则的肥厚、混浊、萎缩性改变,神经元数量减少,脑血流量下降,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记忆力减退,对事物的敏感度降低,思维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易罹患疾病。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与社会的联系减少,经济收入减少,在家庭和社会地位下降,整日闲居在家百无聊赖,认为自己是多余人,尤其是遇到家庭变故,亲友意外伤亡,经济拮据,家庭不和等等,更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忧郁症和失落感,心灰意冷,烦躁失眠,头昏头痛,甚至孤独、偏执、多疑、恐惧等症状发生。所以,应十分注意老年期的心理的卫生保健,使妇女晚年生活充实且富有意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发挥各自专长,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力所能及承担一些家务,支持子女工作,有丰富的精神和感情寄托。为了延缓心理的老化,满足求知欲望,减少智力的衰退,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参加感兴趣的学习和社会活动,包括交友、旅游、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节 老年妇女的常见病
一. 为什么生殖器官萎缩了,还会发生炎性疾病?
  许多妇女绝经后,逐渐进入老年期,生殖器官萎缩了,却仍罹患外阴、阴道炎性疾病,常因白带増多、外阴瘙痒、疼痛、出血等等不适,严重干扰晚年安静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有:
  1.生殖器官生理性老化: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减少,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性衰退,外阴、阴道萎缩,阴道壁变薄,糖原减少,乳酸杆菌缺乏,PH值升高,外阴、阴道呈碱性,有利于各种病菌生长繁殖。
  2.忽视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诸如性生活不检点,染上性传播疾病;性生活不卫生、不协调,招致粘膜破损引起感染;过于肥胖,外阴经常磨擦,加以透气不良,分泌物和汗液排泄不畅,导致外阴表皮损伤,易于感染病菌;因阴痒不能克制,搔抓阴部致皮肤损伤而感染病菌。
  3.疾病的影响:由于年老免疫功能下降,易罹患全身性或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引起真菌感染;内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阴道、外阴受到分泌物或肿瘤表面坏死组织的刺激和感染;动脉硬化引起皮肤营养不良;子宫、阴道有异物存在,如安置子宫托不当,易引起感染;受膀胱阴道瘘、直肠阴道瘘的排泄物污染引起炎症;使用物理或化学药品治疗不当,使外阴、阴道受到损伤和感染。
  老年妇女生殖器官炎性疾病。主要有: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淋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瘙痒、真菌性外阴阴道炎、外阴毛囊炎等等。至于这些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临床上常见的已在第二章炎症篇作了介绍,也就不再阐述。
二. 老年妇女为什么会发生子宫脱垂,对身体有何影响?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的位置改变,从正常位置下降,以及脱出阴道口外。轻者,宫颈口下降至阴道口;重者,部分子宫或整个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子宫脱垂是老年女性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妇女阴门有物脱垂,其形如菌,如鸡冠者,称为“阴挺”。
     1.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1)产伤:主要是维持子宫位置的组织韧带,包括宫颈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因分娩过度延伸,张力降低,甚至发生撕裂损伤。分娩后,休息养生不佳,营养不良,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影响子宫复旧。(2)长期腹压加大:女性在产褥期多喜仰卧,易并发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如长期用力排便、慢性咳嗽、超重负荷(肩挑、举重、久蹲、长久占立)、或盆腔内巨大肿瘤等等,使腹压増大,子宫即可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3)生殖器官生理性老化:绝经后雌激素匮乏,盆底组织萎缩退化,肌张力低下,特别随着年龄増大,体质日益衰弱,使子宫脱垂易于发生,或本已发生的子宫脱垂更为严重。祖国医学认为阴挺发病原因,一是产时用力太过,产后调理不佳,负重房劳,胞络损伤,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无力系胞而致阴挺;一是年老肾气虚衰,冲任气血衰少,经脉失养,无力系胞而致阴挺。
     2.子宫脱垂对身体的影响:子宫脱垂不是致命性疾病。轻者,无明显症状,休息后可以自行回缩;重者,卧床可用手使之还纳至阴道,但对老年妇女身体健康,晚年生活质量影响颇大,主要有:腰骶酸痛,有下坠感,行走困难;脱垂子宫长期磨擦,导致宫颈口及阴道壁増粗、角化、甚至溃疡,继发感染,使分泌物増多;重度子宫脱垂者,都伴阴道前壁膨出,易出现尿潴留、排尿困难、尿失禁,并发尿路感染;阴道后壁膨出时,可发生大便困难等等。
  3.子宫脱垂的防治:目前,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治疗,以安全、简单、有效为原则。轻者,可安置子宫托,使子宫和阴道壁的组织韧带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子宫托的大小因人而异,以无不适为宜;每晚应取出洗净,次晨放入。重者,严重影响晚年生活应手术治疗。对老年女性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做好预防:(1)保持大便畅通,避免便秘,排便时切勿过于用力;(2)患慢性咳嗽者应积极治愈,避免因咳増加腹压,使子宫脱垂病情加重;(3)不宜重体力劳动,避免加重病情。(4)中药治疗:老年女性多因脾肾气虚,中气不足,冲任失固而致阴挺,宜益气升提,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即:黄芪20克,党参、白术各15克,巴戟天、复盆子、仙茅各10克,陈皮8克,当归、升麻、柴胡各6克,甘草3克。便秘者,加肉苁蓉15克。白带多者,加海螵蛸15克,金樱子10克。日常生活中,可用高丽参或西洋参10克,猪瘦肉或鸡脯肉100克,炖食,5~7日一次,连服一二个月。
三.什么是尿路感染?为何老年妇女易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是尿道灼热、疼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尤以排尿时疼痛加剧;尿短赤,呈血性尿或脓性尿,小腹压痛,尿检可见尿液混浊,有白细胞、红细胞。
  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的很多,其主要原因,跟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尿道具有短、较直、富有弹性和扩张性等三个特点。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易发生尿道~膀胱反流。加上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受到细菌、真菌感染的机会多,女性泌尿系统疾病远高于男性。老年妇女尿路感染多,其发病原因与年轻女性不尽相同,特殊之处在于:
  1.进入老年期,雌激素耗竭,膀胱尿道粘膜萎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张力丧失,容易发生无菌性尿道炎症;
  2.阴道前壁萎缩变短,尿道口下移,容易感染病原菌;
  3.乳酸杆菌少,分解糖元低,PH值上升,无法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4.骨盆肌张力下降,排尿反射逐渐减弱,排尿不净、残余尿増多,易于感染;
  5.若有阴道壁膨出或子宫下垂,更可増加感染的机会;
  6.免疫功能下降,全身性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肝病、肿瘤等等发生率升高,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尿路感染的机会増多。
  老年妇女尿路感染属祖国医学的“淋症”,其发病原因在于:年老体弱,肾气亏损,外感湿热之邪,内蕴膀胱,气化失施;肾阴虚亏,相火偏旺,灼伤膀胱,因而失约所引起的
  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应及时就诊,抓紧治疗,否则,随疾病发展,成为慢性发作,将造成终身痛苦。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尿毒排出。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及少量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以用中药:(1)“八正散”加味:即车前子、海金沙、竹叶、小蓟、蒲公英各15克,扁蓄、瞿麦、山栀、滑石各10克,以清热利湿;(2)“知柏地黄汤”加味:即生地30克,淮山、海金沙、白芍各15克,知母、茯苓、泽泻、山茱、丹皮各10克,黄柏6克,以滋肾养阴,泻火利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阴卫生,尤其性生活倍加注意。同时调节饮食,少吃辛热煎炸食品,増加鱼、鳖、豆浆、蔬菜、水果等清淡养阴之物。
四. 为什么老年妇女常有尿失禁病患?
  尿失禁是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症状。 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尿失禁有多种类型,诸如:真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等。老年妇女以压力性尿失禁为最常见,其临床的主要特点,正如国际尿控协会提出:压力性尿失禁系指“腹压突然増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也就是说,平时可无症状,但是在站立、大笑、打噴嚏、咳嗽、提重物等活动,腹压突然増大,超过尿道最大关闭压力时,尿液自行溢出;严重者,休息时也有尿液溢出。老年妇女相当一部分有夜尿频繁和尿急现象,有尿失禁症状的约15~17﹪左右。尿失禁分为轻、中、重三种:若咳嗽或打噴嚏时尿溢出,每周至少2次的,属轻度;若是走路快或日常活动时尿溢出的,属中度;若卧位坐起或站立即发生尿溢出的,属重度。由于尿失禁时已不能自制,一般只遗出少量尿,亦有全部排空,使处境非常尴尬,故有的老年妇女视尿失禁为一种灾难,严重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应予最大关注。
  老年妇女常罹患尿失禁的原因在于:1.雌激素耗竭,尿道、膀胱三角区的粘膜下静脉变细,血供减少;粘膜上皮退化,膀胱和尿道张力减退。2.阴道前壁萎缩变短,尿道口下移,尿道肉阜、膀胱膨出。3.逼尿肌肥厚,膀胱纤维组织増生,尿道功能障碍。4.脑血管硬化,大脑排尿中枢功能障碍。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当腹压増加时,尿道括约肌关闭不全,导致尿液失控而溢出。祖国医学认为老年妇女尿失禁乃是肾和膀胱气虚,不能制约小便所致。因肾属水脏,主开阖而司二阴,与膀胱互为表里。其次,脾肺气虚,肺主一身之气,脾主中焦之气,脾肺气虚则影响肾与膀胱的制约功能,故致尿液失禁。
  患有尿失禁的老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参与重体力劳动;有规律大便,保持小便畅通,切勿憋尿,也不可频频排尿,否则,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造成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损伤,导致排尿异常;有意识加强盆骶肌锻炼,坚持每日3次作缩肛运动,即收缩5秒放松,反复做15分钟,利于抵抗腹压増加;患有慢性咳嗽、尿路感染的,应对症及时治疗;患阴道炎的,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内可用雌激素口服或阴道用药。同时,也可以用中药治疗,常用的有:(1)缩泉丸加减,温肾益气,固摄膀胱,即黄芪、西洋参、益智仁、淮山各15克,乌药10克。(2)补中益气汤,补脾益肺,固涩小便,即黄芪20克,人参15克,当归12克,白术、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甘草各6克。加益智仁、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各10克。尿失禁严重者,应手术治疗。
五.为什么老年妇女极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増加,因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随年龄増多,出现腰背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椎体变形、身高缩短,甚至发生自发性骨折或外力冲击时而骨折。骨折多表现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呈多节段,以及髋部骨折、多数呈粉碎性骨折,骨折后很难愈合,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由于女性有绝经这一生理特点,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
  骨组织的发育一般在35~40岁左右达到峰值,稳定几年时间,随増龄而逐渐发生骨丢失。女性的骨量,在绝经前45岁左右就开始减少,绝经后明显加快,绝经2年后就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15~20年将发生原发性即Ⅱ型骨质疏松症。据华东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朱汉民报道: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男性为14.6﹪,女性为61.8﹪,女性远高于男性;骨折的发生率,城市女性为19.6﹪,城市男性为12.4﹪,农村女性为8.8﹪,农村男性为3.4﹪,女性也高于男性。老年女性极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在于骨转换率増加。骨组织中主要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是平衡的。如果骨的转换率増加,也就是指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的速率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骨质的吸收超过骨质形成,就易于发生骨质丢失。为什么骨的吸收会超过骨的形成?
  1.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竭,合成和分泌雌激素能力明显低下,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对骨骼代谢有重要作用,表现在雌激素既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加速骨的生长,又能促进骨的愈合。如果雌激素明显不足,使骨吸收作用増强,虽然也可使骨重建増强,但骨吸收即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骨形成过程,结果骨量丢失,骨质变得疏松。
  雄激素既能使人体生长迅速,肌肉发达,骨骼坚硬,间接地促进骨的合成;同时,雄激素随増龄减少不显著。因此,男性骨密度骨质随増龄的变化不大,跟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和骨量明显减少,有很大不同。据上海医大·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王洪复报道:女性的骨量峰值比男性低10~20﹪;女性在45岁骨密度峰值下降已明显,而男性在65岁后才明显下降;女性骨量丢失的速度比男性快2~3倍。
  2.钙摄入明显不足:骨钙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跟骨质疏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血钙水平下降,使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増多,造成破骨细胞活性増强,骨吸收加速,骨钙融出,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发生骨质疏松。女性担负生儿育女的重任。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丢失较多的骨量,亟需补充大量的钙。据有关专家说:分娩后丢失骨量8~10﹪,授乳女性一年可丢失骨量7~10﹪。如不注意及时补充钙的摄入,随骨量的丢失増多,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尤其生育多的女性。
  3.户外活动和日照不足:能否经常体育运动、日光照射等等,与骨质疏松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体育运动可増加骨量,预防骨丢失,提高肌力和平衡能力。日光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体内的活性维生素D生成,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肠钙吸收,有利骨的形成。高龄女性的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多,常是骨质疏松更为严重的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威胁老年妇女健康的致命性疾病。因骨质变轻变脆,极易发生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就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甚至成为终身残疾或再次发生骨折。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防止骨钙丢失,十分重要。(1)注意饮食平衡:食物应富有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剂,如鱼、虾皮、牛奶、豆类、绿色叶菜、水果等。(2)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则使腰酸背痛、四肢瘫痪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锻炼,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就是:“选择运动,防止骨松,运动在骨健康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可日光浴或光疗,有利于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既可充分利用食物中的钙,又能制造与钙结合的蛋白质,促进骨的形成。(3)适时药物预防:绝经的女性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雌激素,可有效维持骨质,延缓骨钙丢失,降低骨折危险。同时可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利于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症状严重或骨折的,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
六.为什么老年人易罹患癌症?
  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据有关资料:每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约有500万人,我国约有70万人,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难怪“谈癌色变”。从发病的年龄看,癌症一般是年龄愈大愈易发病,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55~60岁呈幅度上升,65岁年龄组比55岁组翻1倍,70岁年龄组比55岁组翻2倍,80岁年龄组是55岁组的3倍。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由于体内的细胞,长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包括:体内的遗传、内分泌失调、心理失衡、饮食习惯和营养不良等;体外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的刺激,细胞受到损伤引起基因变异,直至发生癌变。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个组织非常严密的免疫系统,它是由淋巴样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的,骨髓、胸腺、脾腺和淋巴结都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管像蜘蛛网一样布满全身,沟通淋巴结与全身组织的联系,使人体每一部分都在免疫系统的监护下,一旦发现癌变细胞就可把它杀灭,不让它恣意横行。人体有了免疫系统的保护才能健康长寿,到了老年期身体日衰,免疫功能下降,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能力减弱,因此,免疫功能下降是老年人易患癌症的主要因素。
  许许多多癌症都是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癌,子宫颈糜烂可引起子宫颈癌等等。随着年龄老化,包括心、肺、肾等脏器的生理功能明显减退,免疫功能减弱,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结核病等基础病较多。长期受病魔的折磨,身体素质更差,癌细胞就有可乘之机,更易兴风作浪 ,因此,老年期属于癌症高发期,应特别警惕。
  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凡是有下列异常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到医院作详细检查,排除癌症的可能,以免误过最佳治疗时机。即:1.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者,不管量或多或少,有无规则;2.绝经后白带増多,呈白色或淡黄色,水样或粘液样,甚至带血性或脓性,无味或腥臭味的;3.乳腺、皮肤或身体其它部位发现有硬结或肿块,不消失且不断増大的;4.身上的黑痣或赘瘤迅速增大、颜色加深、瘙痒、渗液、溃疡、出血;5.吞咽食物哽噎感,常吐泡沫状粘液,前胸后背持续疼痛,胸骨后有烧灼感,明显消瘦,体重下降;6.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症状加剧,频繁发作,并向腰背部放射,且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胃部灼热、身体消瘦;或虽无胃病史,年老时突发胃痛或黑便;7.经常咳嗽,且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反复血痰,有发热、乏力、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8.肉眼发现血尿,且多为间隙性或无痛性血尿;或常有短时的尿频及夜尿増多,甚至尿流变细,排尿困难,尿程延长,尿痛和尿潴留;9.有乙肝病史,常见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上腹胀满,食欲不振,肝区肿块増大,全身消瘦、发热、腹泻、黄疸等;10.大便次数増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便秘交替,便中带有粘液或血液,便时有腹痛,或里急后重,肛门坠痛,或消瘦、贫血等症状进行性加重。
第三节   老年妇女的保健
一. 为什么人的寿命长短不一?
  妇女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也就是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这是人体新陈代谢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生命是一个渐进性的演变过程,它随年龄増长,组织细胞逐渐衰老,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引起许多不可避免的生理变化。但是人的寿命却长短不一,甚至相差悬殊,这主要原因:
  1.遗传因素:人的寿命受遗传基因控制,一般长寿家系的后代多长寿。多数长寿的是第一、二胎出生,母体高龄生育的儿女寿命较短,近缘婚配生育的后代也短寿。
  2.疾病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的生命的三大类疾病,约占老年人死亡率75﹪。目前,无疾而终尚属罕见。
  3.社会和个人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工作条件、婚姻家庭、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精神境界、医疗卫生条件、营养等等,对健康长寿都有一定影响。
二.人类的寿命最高能活到几岁?
  人类的寿命増长和老年人増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医疗科学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建国时的35岁提高到77.7岁,女性已达79.3岁,百岁以上的寿星越来越多。
  到底人类的寿命最高能达到多少?目前,世界生命科学界的专家对人类寿限研究,大多采用布莱克寿命系数计算法,认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骨骼停止生长是动物完成生长期的标志,人的生长期是以最后一个牙齿长出来的时间计算的,一般为20~25岁,因此,人的寿命应在100~175岁。则使采用其它的计算方法,诸如性成熟倍数计算法、细胞分裂计算法 、脊椎动物的脑重与体重的比例计算法等等。不管那种方法,人类的寿命都超过100岁。客观事实也证明:确有一群百岁老人“眼不花”、“耳不聋”幸福地生活。由此可见,现代绝大多数人的寿命远远低于可达到的自然寿限,甚至有的在四、五十岁就患了这样或那样严重疾病,如结核病、冠心病、癌病等等,过早地离开人世。从这一点说明目前还有许多防老、抗老的事情,等待我们认真做好,达到延年益寿决不是痴人幻想。
三.有什么办法延缓衰老?
  生、老、病、死是生物学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抗拒的。企望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在人世间是没有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生命科学研究的突破,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养老保健事业的加强,老年妇女完全可能延缓衰老的到来。
  目前,人们走向生命终结的主要原因,除了意外事故,都是疾病引起的。衰老易患病,疾病催人老,做好防病、抗病的工作就是延缓衰老的关键,为此:
  1.保持心理健康:人的生命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心理和生理是相辅相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易于在逆境中生存。老年女性应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活动,多结识朋友,在家中多沟通、多理解、少争抝,建立融洽和睦的家庭,摈弃忧郁、失落感,去除偏执、多疑、恐惧、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凡事要知足常乐、宽容大度、豁然开朗、泰然处之。
  2.注意疾病防治:无病要防病,注意増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病应及早检查、诊断、治疗,不让小病酿成大病。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出台,大大提高老人的基本医疗保障,更应及早治愈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病以及危害老人健康的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等三大疾病。
  3.合理调控饮食:除了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外,鉴于老年女性的年龄増大,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对营养素的需求减少,饮食适当控制,尤其是经济收入増多,生活明显改善的今天,更应控制糖类、脂肪和蛋白的摄入量,对降低血压、増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自由基对身体损伤、减缓肾功能衰退、稳定血糖都有很大好处,可以延缓衰老,延长人的寿命。
  4.适度体育活动:老年人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对延缓免疫功能衰退,延缓骨质的丢失,増强机体功能和肌肉张力,减少精神负担,促进健康等都有好处。体育活动以适合自已为宜,可散步、游泳、作操、慢跑等,每天半小时以上。
  5.适度性爱活动:老年女性应克服陈旧观念,保持适度性的活动,对増进老夫老妻感情,提高生活情趣,摒弃抑郁情绪,増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等等都有益处。
  6.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早睡早起,冷暖适度;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戒烟限酒,文明应酬;读书看报,追求新知;养颜护肤,适当打扮;慎用药物,中病即止。
  7.中年开始防老:中医典籍《景岳全书》提出:“中年修理”、“再振根基”,人届中年机体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期,既要尽量避免“天刑”、“地杀”、“人祸”、“酒色”、“财气”及“功名”之累、“庸医之害”等的侵扰;又要及时滋肾填精,补益元气,再振根基,强身益寿。
四.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哪些?
  祖国医学认为老年妇女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脏腑虚衰,尤其是肾气虚衰,脾胃虚弱,气血衰少,甚至虚中挟痰、挟淤。明确提出:老年妇女往往阴阳两虚,选方用药宜轻灵简洁:药效精、药味少、药量轻。邪实须攻伐,应注意中病即止,切勿太过,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脾胃为养生之本,不论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新病或久病,应将调护脾胃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苦寒腻滞之品要慎用,善后调理以食物平补为宜。随药理研究,发现一些中药有毒副作用,用药应谨慎。
  现代医学则提出:随年龄増长,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代谢功能也减弱,药物在体内代谢减慢,因此,切不可滥用药与长期用药,剂量应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步増加至常规剂量;用药品种不宜过多,以不超过5种为宜;给药方法应以口服为主,尽量避免肌注、静注,确需注射的速度不宜过快;有些药物可影响肝、肾功能或引起中毒,用药前应详细读读药品说明书,用药后要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并按医嘱检测肝、肾功能和血液浓度,以免产生意外;烟、酒、浓茶、浓咖啡应适当控制或戒除,应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与酒同时服用,轻者,可引起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甚至死亡。
  总之,老年人用药应当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副作用少。
五. 为什么老年人用药易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老年人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代谢和排泄的功能减退:由于老年人的体质下降,各器官生理功能减弱,特别是老人的肾脏功能降低,大大地降低药物自肾脏排泄的能力;再加上老人的肝功能减弱,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就减弱,正因为老人的排毒与解毒的能力降低,用药就易发生不良反应。(2)药有三分毒: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功效,绝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有一些毒副作用。尤其更容易在老人的身上出现毒副反应,因为不少老人常集数病于一身,用药的品种多、药量大、时间长。不少老人同时用药5~6种甚至十几种,由于多种药品相互作用,易使药理、毒理作用増强或减弱,包括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毒性作用、拮抗作用。再加上老人长期服药,药量又大,药物毒性蓄积多,易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危险。
  2.临床上常见药源性疾病:(1)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为最严重,可引起死亡。(2)消化系统反应:常见的是胃肠道的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肝脏毒性反应:包括黄疸、转氨酶升高、肝炎、肝肿大,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4)泌尿系统反应:包括蛋白尿、血尿、糖尿、少尿、尿闭、肾功能衰竭。(5)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血压升高、脑血管意外;眼球震颤、复视、视神经炎、青光眼、白内障;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精神压抑、幻听幻视、精神错乱等。(6)血液系统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7)循环系统反应:表现为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肌缺血、传导阻滞、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8)其它不良反应:吗啡鸦片类药可引起呼吸抑制;磺胺类药抗生素药可引起哮喘;滥用抗生素或合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二重感染多菌性败血症。应特别注意的: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恶性肿瘤,如肾脏病者若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肾盂癌或膀胱癌。
六.老年人用药常发生哪些错误?
  1.过分迷信打针:患病的老人往往要求“静滴”,应当说注射确奏效较快,又不致于发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是,注射毕竟要经严密消毒,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注射部位有一点损伤和疼痛,静脉滴注还有血栓危险。尤其是老人的血管硬化,心脏或多或少有点毛病,注射过快易发生意外。若过敏体质者未作过敏皮试的,更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一旦发生抢救失当可引起死亡。故提倡一般以口服为主,尽量避免注射。
  2.滥用滋补药品:老年人身体衰弱,精力不足,适当进补是应该的,但不宜滥用。祖国医学擅长养生保健,历来主张对症下药,老人体质有阴虚、阳虚、肾虚、脾虚、气血不足等诸多不同,滋补方法应有差别。滋补也应听专业医师指导,因为即使是药性平和的人参,若长期过量滥用,也可发生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兴奋激动、长夜失眠等等。
  3.不遵医嘱用药:用药的目的在于减轻痛苦、治愈疾病。医生用药讲究:(1)用药方法,如:内服或外用、口服或注射、或局部用药等等的不同。(2)用药时间与次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3)用药用量,适量才能取效,过多或过少,可引起中毒或失效。有的老人用药不按医嘱的“按时”、“按量”,不看药品说明书,不看药的使用期限,甚至用酒、茶、饮料来配药服,易于产生不良后果,作为亲属应加以提醒。
  4.盲目追求贵药、新药:患病选用什么药,主要应从疗效考虑,选用疗效最好的;同时还要考虑毒副作用如何,是否价廉易得。一句话就是疗效好、毒性低、价廉易得。目前,有一些家庭经济较好的,却一味盲目追求价格昂贵药或新药,殊不知价贵并不等于药好,新药在临床上使用时间短,近期及远期疗效和毒副作用如何,都有待进一步观察。一些药商为了追求市场经济效益,在药品广告中誇张药效,并非少见。
七.“民以食为天”,老人应怎样吃得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生存的基石,人只有不断地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才能维持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特别是老年人随着増龄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减少,膳食应作适当调整,因为合理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唯有做到营养合理平衡才能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1.营养全面,酸碱平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等。特别强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食果蔬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荤油和肥肉。注意营养全面,又防止营养过剩。若摄食过多肉类糖类,缺乏果蔬的调和,使体内环境由弱碱性变为酸性,将衍生许多疾病,生理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2.节制饮食,少食多餐:老人对营养的需求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应适当节制饮食,尤其是糖类、脂肪等不宜过多摄入;提倡食物小量多样,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烹调多用煮、炖、熬、蒸,少用煎、炸、烘、烤,饮食力求清淡可口,不宜过甜、过咸;用餐宜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
  3.按需进食,适量増减:老人亚健康者多,应按各自需要,在饮食上有所増减。血糖偏高者或有糖尿家史的,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粗粮为主,増加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适量蛋、鱼、瘦肉。高血压、高血脂者,应减少盐和动物脂肪,増加芹菜、紫菜、海带、洋葱、大蒜、芦笋、燕麦、木耳等。骨质疏松者不宜过多食用粗纤维食品,増加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紫菜。记忆力减退者应减少动物脂肪等高胆固醇食物,适当増加鱼类、蛋黄、豆制品、花生、玉米、莴苣等。结石者可多进食核桃、木耳、南瓜等。失眠者不宜饮用浓茶、咖啡,多食大枣、莲子、百合、莲藕、龙眼肉等。
八.老年人健康标准是什么?
  老年人的健康标准,从古至今可谓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化,已经由“健康就是不生病”、“健康就是长寿”,转变为“健康就是心理、生理能够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要求”的认识高度。我国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在1982年制定了健康老年人的标准,1995年又作了补充修正,现将修正后的标准列下:
  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及其它器质性疾病;
  4.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我们老年朋友若要及时了解健康情况,有条件的不妨定期查一查:体重、血压、血糖、 血脂、 血尿酸、 心电图以及心、肝、肺、肾的功能是否正常.
第四节    老年妇女的中药补养
一. 补益中药有哪些?
  妇女除了与男人一样承担社会职业的工作外,还要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主持家务。辛辛苦苦进入老年期,气血虚衰,精力不足,疾病多发,已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老年妇女应如何适当补养,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
  凡是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物质,増强体质,扶正祛邪,减缓组织细胞的老化,维护器官生理功能,防止免疫力的下降,以达到消除虚弱证候,延年益寿,提高生命的生活质量的药物,就叫补益药或补养药。
  明、清时代的中医药典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补益药就有300种左右。根据补益药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现简述于下:
  1.补气药:凡具有补气功能,治疗气虚症的药物称为补气药。适用于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虚弱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声低懶言,面色苍白,自汗怕风,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淮山、大枣等等。
  2.补阳药:凡具有补助阳气功效,治疗阳虚症的药物称为补阳药。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的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肾阳虚损,形寒怕冷,腰膝冷痛,手足不温,夜尿増多,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药有:鹿茸、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续断、杜仲、益智仁、菟丝子等等。
  3.补血药:凡具有补血功效,治疗血虚症的药物称为补血药。适用于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的虚弱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腿脚酸软,舌淡苔薄,脉细弱。常用药有:当归、高丽参、熟地黄、何首乌、龙眼干、阿胶等等。
  4.补阴药:凡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治疗阴虚症的药物称为补阴药。适用于机体精血津液亏损而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等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药有:熟地、旱莲、百合、玉竹、麦冬、天冬、石斛、龟板、鳖甲、黄精、枸杞、沙参等等。
二.怎样进补才是正确的?
  补益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补益药治疗虚证,使虚弱的病证得到康复或改善,达到増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正如中医药学的经典《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
  目前,市场上补益药、保健品、营养品、种类繁多。世人对这类补品也十分喜爱,总认为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特别是对哪些价格昂贵的补品,往往不问优劣,人云亦云,盲目花大把钱选购、服用。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补以治虚,若体质健康何需用补药,切不可做“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蠢事。中药进补应遵守下列几个原则:
  1.对证进补,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精髓。补益药是用来治疗虚证的,虚证分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大类。人的体质有强弱,阴阳有偏颇,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效。若阴虚有热而用补阳药,阳虚有寒而用补阴药,恰似火上加油,雪上加霜,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补肾填精,顾护脾胃:肾气盛衰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老年妇女脏腑虚衰,尤其是肾气虚衰,脾胃虚弱,气血衰少。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若肾精充足,则五脏得以滋养,所以,老年妇女进补一般应以补肾填精为主。胃司纳谷,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补肾不忘顾护脾胃,把补肾填精与调理脾胃熔于一炉,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适时进补,顺应自然:进入老年期气血日衰,阴阳偏颇,唯有顺应自然,适时进补,才能收到良效。中医药学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阳气升发之时,宜调养阳气为主;秋、冬是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之时,宜调养阴精为主。正因精、气、神易于冬季封藏,民间大都选在立冬后进补。
  4.扶正祛邪,标本缓急:扶正祛邪是中医学治病的一个主要原则。中医经典著作《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足见补益法乃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方法。“虚者补之,实则泻之”,只有虚证才能用补法,或虚多邪少之证,或邪虽多却因正虚无法排除病邪之故者,也可适当选用补益药,以扶正祛邪,达到战胜病魔。若属实邪之证,则不宜用补益法,因有“闭门留寇”之弊,只能按标本缓急的原则,先祛邪,后补正。
  5.进补适量,细水长流:老年妇女的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已不如前,切不可操之过急,进补宜适量,细水长流,少量多次,不仅可做到物尽其用,还可强体健身。
  6.药补食补,相得益彰:中医药学历来重视饮食疗法,《内经·藏气法时论篇》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民间早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药补与食补相互结合为用,可获相得益彰之效。
三. 这些名贵中药有什么疗效?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的提高,老年妇女的保健越来越重视,市场上的补药、保健品、营养品琳琅满目、不可胜数,各色各样的广告铺天盖地、目不暇接,患者就补品问题发问的,几乎不绝于耳。现仅就家喻户晓的几种名贵药品作些介绍:
  1.西洋参:又名花旗参、美国人参,原产于美国、加拿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种成功,成为世界第三产国。
   性味:寒、凉,甘、苦。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益阴,清火生津。
   药物成份:人参皂甙、多糖、氨基酸、挥发油、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
   临床应用:
       (1)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防病、抗衰老的保健。
       (2)抗凝、调脂,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血栓、冠脉搭桥后。
       (3)改善脑功能,増强记忆,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4)补气养阴,清虚火,可用于肺痨、低热、咳嗽,也可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用量用法:
       (1)3~6克,加水入电炖锅炖2~3小时。
       (2)西洋参、川七按2︰1或1︰1用量,研成细末。每次2~3克用开水冲泡。
       (3)用于阴虚、津液不足者,西洋参可加麦冬、知母。
       使用注意:忌用于脾胃寒湿;忌用铁器火炒。
  2.人参:为五加科多年草本人参的根。野生者称为野山参,人工栽培称为园参。主产于我国东北,以吉林抚松县产的量大、质好,故称为吉林参。产于朝鲜、韩国的称为高丽参、别直参。蒸熟晒干的为红参、边条参,晒干的为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晒干的称为糖参。
   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生津止咳,安神増智。
成份:人参皂甙和挥发油。依其甙元分离出人参二醇、三醇都是三萜化合物。挥发油含有倍半萜烯(特异香气)、人参酸、植物酸、甾醇、胆碱以及各种氨基酸、多种糖类、果胶、维生素B族、烟酸等等。
   临床应用:
       (1)大补元气,能够兴奋心肌,改善心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及脑眼底的血管,可用于体虚欲脱,脉微欲绝。
       (2)补血活血,増进造血机能,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可用于贫血、老年气血不足、术后、病后。
(3)对大脑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提高脑力和体力的机能,改善失眠,可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精神不振。
(4)促进内分泌的功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有促生长、延衰老的作用,可用于垂体性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
       (5)提高能量代谢,促进糖类酵解,促蛋白合成,可用于糖尿病。
       (6)抗癌抑癌,人参皂甙RG有诱导胃癌凋亡作用。
   用量用法:
       (1)可研成粉末,每次1~2克,用温开水送服。
       (2)5~6克,加水入电炖锅炖2~3小时。
       (3)抢救虚脱的,15~30克加水煎取药液,分几次服用。
   使用注意:忌用于热证实证;服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
  3.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等雄性鹿头上尚未骨化带毛的初生新角。使用时应燎去毛。
   性味:甘、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药物成份:雄性激素,小量促卵泡素、雌酮,蛋白质,钙类。
   临床应用:
(1)补肾阳,益精血,能够强壮体质,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可用于老年阳虚血少,不耐寒冷,夜尿増多,腰膝酸软。
       (2)强筋壮骨,促进骨伤愈合,可用于老年骨折,骨质疏松症。
       (3)促进生长发育,可用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骨软行迟。
       (4)提高造血功能,可用于病后、产后元气大伤。
   用量用法:1~3克,可研末或切片,加水炖服。
   使用注意:(1)从少量开始,缓慢増多,可配伍人参或西洋参。
               (2)阴虚阳亢、胃火盛、痰多、外感热病者忌用。
               (3)服药期间,忌食猪血、萝卜、寒凉果蔬。
  4.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的干燥虫体。
   性味:甘,温。归肾、肺经。
   功效: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药物成份:虫草酸,冬虫夏草菌素,粗蛋白、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脂肪(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
   临床应用:
       (1)补肺化痰,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平喘作用,适用于肺结核、老慢支、肺气肿。
       (2)补肾生精促孕,可用于阳萎、遗精、少精、弱精等。
       (3)増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用于术后、病后的康复。
   用量用法:5~10克煎汤,或鸡、鸭肉一起炖。
   使用注意:感冒者不宜服用。
  5.燕窝:为雨燕科金丝燕的涎唾,混合其它物质筑成的窝巢。有屋燕和洞燕两种,前者为人工搭成的,后者则筑在岩洞里。以食海藻为主的,唾液呈红色,称为血燕;以其它食物为主的呈白色的,称为白燕。燕窝取出后经加工,分成燕盏、燕条、燕饼、燕丝等,以燕盏为优。
   性味:甘、淡,平。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药物成份:水溶性蛋白,氨基酸(赖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以及钙、磷、钾、铁等。
   临床应用:
       (1)补肺养阴,可用于肺阴虚亏,久咳无痰或少痰。
(2)滋补强壮,提高免疫功能,可用于年老体弱,中气亏损。也可用于癌症经放、化疗后或烧伤的病人,有利于细胞修复。
       (3)养颜润肤。
   用量用法:5~10克,先浸泡1~2小时,再用清水洗净,用水炖后加入冰糖少许,也可与西洋参同炖。
   使用注意:痰湿者忌用。服药后一周内少吃油腻、辛辣之物。
  6.雪蛤:为蛙科动物雌性林蛙的干燥输卵管。又名哈士膜油、田鸡油。
   性味:甘、咸,平。归肾、肺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药物成份:丰富蛋白质,18种氨基酸,脂肪酸,蛙醇,多糖类,激素(17雌二醇、17羟甾醇、甲状腺、睾酮),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
   临床应用:
(1)养阴润肺,用于虚劳、咳嗽、咳血,阴虚内热,形体消瘦,盗汗。
(2)补肾益精,用于病后、产后、术后的康复治疗。
(3)促进生长发育,可用于生殖机能减退,发育迟缓,乳房偏小,围绝经期综合征。
(4)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用量用法:每次3克,温水浸泡,用文火炖至呈半透明状,加入冰糖少许,睡前或晨起时空腹服。
   使用注意:外感咳嗽,脾虚便泄者忌用。
  7.蜂皇浆:为工蜂采集的花粉、花蜜,经消化后,由头部王浆腺体分泌的一种白色或淡红色浆状物质。
   性味:甘、酸,平。归肺、肝、脾经。
   功效:补肺强壮,益肝健脾。
药物成份:丰富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脂肪,维生素(B1、B2、烟酸、泛酸、叶酸),激素(促性腺激素样物质、类胰岛素样激素),酶(胆碱酶、酸性磷酸酶、葡萄糖氢化酶、淀粉酶),以及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
   临床应用:
(1)増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可用于年老体弱者。
(2)调节内分泌,促进生长发育,可用于月经退后,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
(3)调节血糖,修复胰岛细胞,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4)益肝健脾,促进食欲,可用于厌食症。
(5)强化造血功能,刺激铁的输送,有利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生成,可用于贫血者。
(6増强心的功能,可用于慢性冠脉机能不全。
(7)对某些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乳腺癌、淋巴癌等。
   用量用法:每次2~3克,晨起空腹,用温开水送下。
  8.花粉:为植物雄蕊的生殖细胞,由蜜蜂采集为蜜源花粉。
   性味: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
药物成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铁、钾、锌、铜、磷、錳、钙等等矿物质,以及生长激素和多种黄酮类。
   临床应用:
(1)补气、抗疲劳,用于体弱,贫血和失眠者。
(2)提高免疫力,减低病毒的活性,可用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的康复。
(3)调节内分泌,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围绝经期综合征。
(4)改善胃肠功能,促进食欲,缓解便秘。
   用量用法:10~15克。用温开水泡服。
四. 补益中药应当怎样煎煮?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足见补益中药的煎煮方法正确与否,跟药效关系极大。
  1.用冷水或微温水浸药一小时左右,使水药渗透,水约满药1~2公分,切不可用热开水浸药。
  2.煎药一般应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煎,补益药煎煮时间适当延长,水煮大约需30~60分钟。
  3.煎煮次数一般2次,贵重的补益药则以3次为宜,将3次药液混合后,分为3次服用。
  4.贵重的补益药,如冬虫夏草、西洋参、人参、鹿茸等,最好单独煎煮;胶质补益药则应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5.目前,煎煮的炉火和用具不一,火力注意加以控制,严防火力过猛,把药熬干或烧焦。
  6.贵重的补益药,采用电炖锅炖,尽管煎煮时间较久,但药味较易溶出,香气不易泄出,气味俱全,符合古法文火缓煎补益中药精神,药效较好,应予提倡。
五.补益药与食物一起煮应注意哪些问题?
  补益药与食物一起煮,其实就是中医提倡的饮食疗法。祖国医学认为“医食同源”,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疗法,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指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金元时代大医家张从正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由此可见,不论养生或治病都可采用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注意下列三点:
  第一.根据病情需要:疾病千差万别,身体素质各有不同,必须“对症下药”,正如汉代大医家张仲景说的:“所食之味,有与疾相宜,有与疾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第二.科学地把中药与食物配伍:食物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恰到好处的配伍,对防病治病都有积极作用。
  第三.合理加工烹调:我国烹饪技艺十分讲究,要注意色、香、味、形齐全,适应各人的口味和习惯。
  饮食疗法不仅可以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同时可以补虚扶正,调整脏腑气机,纠正阴阳偏颇,祛除病邪,达到増强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因如此,故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现将一些药膳介绍于下:
  1.补气虚:常用药有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淮山、大枣等;主要食物有鸡、乳鸽、鹌鹑、兔肉等。
  (1)洋参乌鸡汤:西洋参5~10克,乌鸡肉750克,加水和盐适量,用电炖锅炖2~3小时。具有补气滋阴养血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术后,元气损伤者。
  (2)参芪枸杞乳鸽汤:黄芪20克,党参15克,枸杞10克,乳鸽1~2只。参芪先煎去渣取药汤,再加入枸杞、乳鸽,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熟,加入适量盐和料酒。具有补中益气,滋肾养肝之功效,适用于头晕乏力,少气自汗,腰膝酸软者。
  (3)红参生姜兔肉汤:红参10~15克,生姜3~5克,兔肉300克,料酒和盐适量,加水入电炖锅炖熟。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本草纲目》指出:兔肉为“食中上品”,营养丰富,低胆固醇,确是年老体弱,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者,祛病强身的保健肉。
  (4)人参莲子粥:生晒参10克,淮山、大枣各30克,莲子肉50克,文火炖成糊状,加入冰糖少许。具有补气健脾止泄之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便溏者。
  (5)人参麦冬饮:生晒参、麦冬各15克,加水500ml炖取200ml,加入冰糖适量。频饮。具有补气滋阴之功效,适用于神疲乏力,低热口渴,唇舌干燥者。
  2.补阳虚:常用药有鹿茸、巴戟天、肉苁蓉、仙茅、淫羊藿、续断、益智、补骨脂、杜仲、菟丝子、胡桃肉、冬虫夏草、紫河车、胡芦巴等等。主要食物有羊肉、狗肉、鸡肉等。
  (1)参茸桂乌鸡汤:鹿茸3克,洋参10克,肉桂1克,乌鸡750克。先将洋参、鹿茸隔水炖1~2小时,取药汤冲肉桂先饮。然后把乌鸡肉加入参茸药渣中,炖熟食用。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术后,元气大伤者。
  (2)海马乌鸡汤:海马25~30克,乌鸡750克,干姜3~5克,盐少许,加水炖熟。具有补肾填精之功效,适用于头晕、疲乏无力、腰酸膝痛、形寒怕冷者。
  (3)黄芪巴戟鹿鸡汤:黄芪20克,巴戟10克,水发鹿筋、乌鸡肉各300克。黄芪巴戟先煎,去渣取药汤,再加入水发鹿筋和乌鸡肉,以及大枣、料酒、盐适量,用砂锅文火炖熟。具有补肾壮骨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酸膝痛,行走乏力。
  (4)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克,生姜、大枣各15克,枸杞20克。先将羊肉焯一下捞出,与各味药一起,加适量的盐和料酒,用电炖锅炖熟。具有温胃养血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胃脘疼痛,纳食不香者。
  (5)胡桃当归猪脊骨汤:胡桃肉、乌豆各30克,当归10克,猪脊骨带尾500克,加盐和水适量,入砂锅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熟。具有补肾壮腰之功效,适用于腰骨酸痛,久站弯腰时加剧者。
  3.补血虚:常用药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桂圆肉、高丽参等;主要食物有猪肝、猪血、猪瘦肉、鸡、番鸭等。
  (1)四物乌鸡汤:川芎6克,当归10克,白芍、熟地、党参、黄芪各15克,乌鸡750克。先将药煎煮2次,取其药液,加乌鸡肉和盐少许,入电炖锅炖熟。具有补血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者。
  (2)高丽参鸡汤:高丽参5~10克,枸杞10克,乌鸡750克。先将高丽参隔水炖,药液先喝下,药渣加枸杞、乌鸡肉和盐少许,入电炖锅炖熟。具有大补气血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术后,气血亏损者。
  (3)木耳瘦肉汤:黑木耳5~10克,猪瘦肉200克。先将黑木耳浸泡去杂质,跟猪瘦肉一起,用文火炖熟,加适量调味品。具有补血之功效,适用于年老轻度贫血者。
  (4)当归首乌乳鸽汤:当归、首乌各10克,黄精、枸杞各15克,乳鸽1~2只,加盐少许,文火炖熟。具有补血护发功效,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脱发、白发。
  (5)当归桑椹桂圆汤:桂圆干(去壳)50克,桑椹30克,当归10克,水煎,频饮。具有温中补血之功效,适用于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体质偏寒者。
  4.补阴虚:常用药有黄精、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桑椹、枸杞、旱莲、女贞、龟板、鳖甲、黑芝麻等;主要食物有龟、鳖、老鸭母、燕窝等。
  (1)二冬银耳羹:天冬、麦冬、银耳各15克,蜂蜜适量。先将二冬文火煎煮1小时,去渣取药液,把经浸泡去杂质的银耳加入,炖至银耳成糊状,再加蜂蜜,分2次食用。具有滋补肺阴,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虚热咳嗽,无痰或咽痒作咳者。
  (2)虫草枸杞鳖汤:冬虫夏草1~2克,枸杞15克,鳖250克。先将鳖去内脏洗净,跟药一起用文火炖熟,加适量盐,具有滋肾养阴之功效,可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性淡漠,咽干者。
  (3)洋参燕窝汤:西洋参5克,燕窝(浸洗)10克,加水入电炖锅炖2~3小时,再加冰糖适量。具有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年老体弱者。
  (4)玉竹石斛老鸭汤:玉竹、淮山各15克,石斛10克,老鸭母750克,盐适量,入砂锅文火炖熟。具有滋阴养胃之功效,适用于病后阴虚,咽干欲呕,唇红干燥,食欲不振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