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沈从文的上海踪迹,常熟路安家,淡水路交游,吴淞口恋爱(下)

 糊里糊塗 2016-04-19

  上回去过了沈从文住过的常熟路善钟里、新天地边上的马当路新民村,以及他和丁玲夫妻合租的淡水路丰裕里,这次,主妇走了一次最远行程——越过了吴淞口,来到水产路,探探沈从文坠入情网的中国公学的原址。

  足迹四:吴淞中国公学

  1929年7月,沈从文由徐志摩推荐,到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教书,8月被破格聘为国文讲师,给大学生开设新文学和小说习作课程。

  中国公学,虽然叫“公学”(公学为大学预科或中学),事实上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1906年创立于上海,同年4月10日正式开学,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1932年,中国公学毁于一·二八事变炮火(霓虹国又一个罪证啊)。现在,宝山区水产路以南,永清路以西的那一大块地方,直到炮台湾湿地公园,当时都属于中国公学。

  中国公学建筑的老照片


  这就是现在水产路以南永清路以西的景色,一个字,萧瑟


  连这里的老公房,都透着一股冬天的味道


  树木长得好,有一种郊野的力量


  沈从文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在图书馆里读书,月薪有100多块。在这段比较安定的教书生活当中,沈从文的创作得以提升,名声越来越大。他短篇小说中的《萧萧》、《丈夫》,还有1930年开始陆续发表的论文《论汪静之的“蕙的风”》《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论落花生》等,都是主要根据他在中国公学讲义写成。


  1929年冬天,沈从文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外国语文学系二年级女生张兆和。这一年,他28岁。“我把一且做人的常态的秩序全毁了……但所望,就只是这年轻聪明女人多懂我一点……”有这么严重吗?不过可以理解,文学人士总是会比较极端一点的。

  沈从文和张兆和,怎么看都是才子佳人啊


  寒假过后,他开始持续不断地给张写情书,不过张小姐一直没有回应。梗脾气的湖南人沈从文不放弃,多次通过张兆和的好闺蜜王华莲,从侧面打听张对他追求的态度,王被动地成了他们的中间人。沈老师的情商还挺高的,赞一个。

  后来,这事连胡适都被惊动了,张兆和还跑去向胡适表示,不能接受沈从文的爱情。圆滑的胡适就顺水推舟说,那么你自己写信跟他说。于是张兆和回到苏州自己家,果然给沈从文写信表示拒绝。

  沈从文大受打击,胡适又写信劝慰他:“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胡老师貌似是劝分不劝和不成?

  不过执拗的沈从文,还是继续写长信给张。(PS.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是胡适劝说过张兆和接受沈从文,不过,在张兆和的日记中,可没有这么一回事情。)

  张原先坚定的心,终于在攻势下动摇了:“谁知啊,这最后的一封六纸长函,是如何的影响到我!……在我离开这世界以前,在我心灵有一天知觉的时候,我总会记得,记着这世上有一个人,他为了我把生活的均衡失去,他为了我,舍弃了安定的生活而在伤心中刻苦自己……”

  执著的男人没有收到驱逐令,还得到了甜蜜的果子。这个爱情经典案例告诉我们,追女朋友是到了黄河心也不要死的。

  胡适辞去校长后不久,沈从文也觉得呆不下去,1930年8月左右辞去中国公学的教职,去了武汉大学教书。不过,中国公学的岁月,已经让他收获到了最幸运的爱情。

  中国公学

  原址:宝山区水产路以南,永清路以西

  交通:地铁3号线水产路站下,步行25分钟左右

  足迹五:万宜坊的丁玲和胡也频

  1930年12月,沈从文又回到上海,和孙大雨一起暂住在北京路清华同学会宿舍。这时候,夫妻档好朋友丁玲、胡也频搬到了万宜坊60号,沈从文经常去看他们。

  万宜坊是一个名人故居很多的里弄,最有名也保护最好的应该是邹韬奋故居。


  三层楼的房子,整饬坚固


  万宜坊60号前门


  万宜坊60号后门


  1930年1月17日,胡也频在汉口路666号东方旅社被捕,旋即被杀害。身为文弱书生的沈从文前后多方营救,请胡适给蔡元培写求助信,还特地去拜会了当时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和上海市长张群,甚至还去找了陈立夫,可惜也没能奏效。

  这段时间,他不是在为营救胡奔忙,就是陪护在刚生下孩子的丁玲身边,还千里迢迢送丁玲母子回到湖南老家。从人情角度来说,沈从文真的是一个很靠谱的朋友,虽然他和丁玲、胡也频的某些观点不尽相同,不过这完全不会影响到为好友的事情尽心力。

  1931年4月,把丁玲母子送到家后,沈从文回到上海,武汉大学也不去了,打算留在上海继续写作。不过1个多月后的5月28日,沈从文还是接受了徐志摩建议,去北京这个全国思想文化中心谋职。从此,沈从文基本就告别了上海。

  不过,1932年夏,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毕业前后,沈从文也短暂来过上海。7月底,还因此在一次饭局中结识了巴金,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在1931年2月,沈从文写下的一句话,倒是概括了他心目中的上海印象——“上海很容易过日子,又很不容易过日子。我总觉得大致北京比上海清静一点,上海比北京好玩一点。我们在上海玩,只是在无人走过的寂寞马路旁走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