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野】周文浩教授:移动医疗智能随访系统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展望

 无心的尘埃 2016-04-19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 副院长教授 周文浩 《移动医疗智能随访系统在儿科领域的应用展望》
  2010年,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儿科医院”)开始专科化,把所有的儿科的上级学科全部扁平化管理。其中涉及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所有的门诊、住院等等随访都要管。派文秘电话随访,还是使用移动APP?都还远远不够。一妇婴给予儿科医院什么好的借鉴?

1
小农市场:  由微信群衍生出来的移动医疗
我自己是一个新生儿科医生,当时我们给周围的小群体做类似于家庭医生服务的时候已经开始尝试移动医疗了,比如说微信里面建立一个群,相关的服务对象把所有的信息传给我,视频传给我,我们去做。但是这种农民的小市场的话,是做不大的。如果要扩大的话必须要流水线生产,有相关的支撑平台,更好的团队做这件事,现在的群体,包括家长,小青年对移动医疗的需求也是势在必行的,段涛院长讲到已经可以把所有的检查等等都放在家里,儿科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
2
技术革命: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医院
原来是医生坐在板凳上,病人一直过来。这是以医生为中心。而以病人为中心的这样的服务模式不得不放在所有的医疗机构面前——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行为方式。
儿科医院有230万的门诊量。但是住院病人没有那么多,如果把门诊这块工作很好的实现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一点点尝试。我是做神经系统的随访,是做脑病的,我的新生儿科的病人出来之后,这个孩子救回来以后,生存了,他的后遗症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尤其是神经系统到底怎么样?要建立这样一个随访系统出来。
3
当互联网+遇到新生儿脑发育随访
新的模式需要移动医疗的支持,也需要我自身团队人员的分工的不断优化。在这个基础上BB-care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团队管理及丰富的档案,接入,个性化定制等等。我们注重脑的发育相关,有更多的东西要评估。
我们在NICU里面就在给家长宣教,有一系列东西,在之前就登记了,包括有文秘,医生建档。接下来病人回家有APP具体的应用,在家里和医生之间互相的互动,随访计划,门诊计划,干预计划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捆绑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靠近段涛院长提到的移动的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优化主体。这是我的导师2000年开始就在做新生儿脑发育的随访,我们把他拉进来做首席专家,把一些先进的东西,包括他的评估,以他的理解和手段和方法都一并联系起来,做一个尝试性的工作。
4
借时代的风,  建好新生儿智能脑随访系统
目前还做的不是很长,但是效果还不错,一个多月里面我们重症监护病房里面有100多个孩子纳入随访系统里面一步步跟随。如果能在1岁半之前评估出来的话,有一些偏离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瘫或者弱智的孩子,完全可以在3个月的时候告诉家长,有一个推动的手段,不要带来家庭的无休止的痛苦。
从儿科的角度来讲,各个系统都在,如果以后要把移动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把随访系统做到位的话,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设计,全科各个方面都在努力。但是最主体的部分还是把医院和家庭之间的鸿沟弥补掉,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屏障打破,医院和互联网之间的沟通做好。我相信这个时代到来了,有很好的网络机构,有很好的平台推动公司,还有医院本身对病人服务态度的改变,移动医疗的成功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本文版权归BB-care所有

客服热线:400-1650-1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