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北洋军队中少见的常胜军

 雲泉 2016-04-19



这是北洋军队中少见的常胜军安武军,是北洋军阀倪嗣冲在1914年被袁世凯封为安武将军后,其麾下的武卫右军更名而来。北洋政府在袁世凯死后就已经转化成了皖系、奉系、直系等好几个大军阀,在这几个派系下面当然也会有好几几十个以各省为级别的军阀。倪嗣冲所率领的安武军就因在袁世凯死后支持段祺瑞而被划为皖系军阀。

不过倪嗣冲的安武军是由武卫右军演变而来,自然也属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产物,算是袁世凯的起家部队之一。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到了袁世凯死后的后北洋政府时代,安武军这支晚清遗留军队已经被称为旧式军队了,当然是在与中央新编陆军相比较下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解读一下这支军队。当然在了解这支军队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一下与这支军队密切相关的一个人物——倪嗣冲。

倪嗣冲,字丹忱,安徽阜阳人,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1895年其父为倪嗣冲捐官,任郎中,倪嗣冲也正式进入仕途。1898年二月倪嗣冲被清政府选任为山东陵县的知县。在镇压义和团过程中,他功勋卓著,受到了袁世凯的赞赏,从此成为袁的亲信。

1902年,直隶广宗县景廷宾发动起义。他和义和团运动一样,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号。在这一仗中,倪嗣冲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最终俘获敌军首领景廷宾。8月,由于袁世凯的举荐,倪嗣冲被清政府加二品衔,以道员留直隶补用。

在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后,由于深知军队的重要性,袁世凯扩大了练兵的规模,当然这也是他权力欲望膨胀的表现。由于袁世凯的举荐和加以任用,倪嗣冲逐渐身兼北洋总理营务处、行营营务处、发审执法营务处三要职,逐渐掌握了后期北洋新军的训练大权。

1907年,徐世昌保荐倪嗣冲为黑龙江布政使。1908年,袁世凯在受到满洲贵族的挤压后被迫辞职。次年,倪嗣冲也受到了代替徐世昌主持开发东北的锡良的上书弹劾,最终被罢官免职。清政府表示要永不录用,这是倪嗣冲在仕途上受到的第一次挫折。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倪嗣冲也再次开始飞黄腾达。先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后又让他兼任安徽布政使。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倪嗣冲在得到袁世凯的授意后,当即率兵南下。8月27日,倪嗣冲率军进驻安庆,正式开始了接印视事。1914年倪嗣冲被袁世凯封为安武将军。

袁世凯称帝前,他联合十四省督军上书劝袁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加安徽巡抚使。袁死后拥戴段祺瑞。1917年张勋复辟,任南路讨逆军总司令,后接任长江巡抚使兼属安徽督军。1920年直皖战争中皖系战败,段祺瑞辞职,倪嗣冲也随之辞职,寓居天津,1924年病逝于天津。

倪嗣冲一手扶植的安武军是他当上安徽督军的重要支撑,安武军在倪嗣冲掌权时代也是飞黄腾达,是其所谓“黄金时代”。在倪嗣冲下台后安武军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在国民革命军进入安徽后,安武军被分化瓦解,走向灭亡。

当然,想要读懂安武军的兴旺,首先需要读懂安武军的几个特征。

前面已经说过,安武军是倪嗣冲在安徽的重要支撑,那么倪嗣冲对安武军也必然会绝对的重视,不会轻易让他人染指。所以安武军实际上是以私人关系作为纽带的一个集团。在用人选人方面,多是用这些关系来进行的。这些关系也自然是由倪嗣冲牵头的,多是他的拜把子兄弟、亲戚、同僚、朋友等等,反正是他信得过的人,从这点上看,倒是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思,组成了一个姓倪的大集团了,逐渐控制了安徽的军权、财权、政权。

当然,你不能因此就骂倪嗣冲是一个大军阀,封建走狗。因为安武军本就是带有封建关系的一支军队。安武军的前身是无武卫右军,而武卫右军在当时被人称为“淮军余孽”。而淮军是由李鸿章一手建立的,又是在晚清这样的大背景下,私人属性尤为明显,安武军自然继承了这些特征。故张其昀在《中国军事史略》中写道:“我国自曾国藩之湘军,李鸿章之淮军,以及袁世凯之北洋军队,一脉相承,而每况愈下,及其末流,不能救国而适之误国”。北洋军队与湘军淮军等旧式军队相比,在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在战术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将士的选拔和教育等方面并无多大的差异。下面就看看北洋军队士兵的选拔条件。

在士兵的招募方面,北洋军沿用了湘军和淮军所采用的募兵制,新军编练之初,对招募士兵就有着严格的规定:年龄在20-25岁之间,臂力须平托100斤以上,身高在4尺8寸以上,每小时能步行20里以上,曾吸食鸦片者,犯有案件者,五官不全者,手足软弱者,体患多病者,患有眼疾者一概不收,这样的招募条件就要求士兵的身体素质和士兵的家世清白,但并不注重士兵的文化教育(当然了,中国当时的文盲率本身就很高,把文化教育再加以条件就比较麻烦了)。后来,军阀混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招兵条件也越来越低,到最后就变成了没有门槛,从而形成了“兵员匪化”的现象。大批的流民也通过募兵制进入了军队(这有点类似于北宋了)。安武军在士兵的招募方面本就低于北洋新军,除了由于安武军是由淮军余部所改编而成的之外,在安徽驻兵期间也收编了许多的土匪流寇。

1920年7月,倪嗣冲辞职,安徽督军改由张文生继任。但因为张文生并非安武军嫡系,故无法驾驭安武军,不久,在受到马联甲的排挤后,张文生被迫辞职。1921年10月7日,马联甲得到了江苏督军齐燮元的支持,当上了安徽督军。继任之后,马联甲毅然下令裁撤了新安武军(即张勋之定武军张文生部)40营之众。这虽然减少了安徽的军费开支,但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使地方匪患问题更加的严重。

马联甲虽然是倪嗣冲的干将,但是在当上安徽督军后,原来的平级同僚心中自然不满,所以马联甲决心依靠着江苏督军齐燮元这棵大树。不久,在齐燮元的帮助下,马联甲组建了安徽补充旅,由齐燮元原来的部下田锦章担任旅长。

各旅之间本身就有矛盾,平时也是谁也不服谁,而马联甲自组建补充旅后,对该旅很是照顾,这引起了第二混成旅旅长李传业的不满,1920年6月,李传业借口兵饷问题与马联甲发生了冲突,马联甲下令将其免职,改由史俊玉担任第二混成旅旅长。这使皖系将领对马愈发不满,此后矛盾不断加深,最终于1924年11月发生了蚌埠独立事件,当时,安徽宪兵司令程文元、旅长高世读、倪朝荣等人,受倪嗣冲之侄儿倪道烺的攒动,联合了皖北高级军官,通电宣告独立。马联甲闻变,却无兵可调,结果田锦章逃跑,马联甲离开安庆。

马联甲辞职后,安徽督军或省长相继由北京政府指派,这引起了皖系将领的极大不满,因此,前后几任都在任职不久后辞职。到了奉系将领姜登选任安徽军务督办后,皖系将领联络浙江、湖北等省,望联合进攻奉军,不久,姜登选北上,江邵杰任安徽省长。此时,江西邓如琢部和江苏陈调元部为了安徽军务督办之职,矛盾激化,进而大打出手,结果,陈调元获胜,任皖军总司令。

陈调元在安徽后,积极扩充自身的实力,不断压制安武军各旅,将安武军的五个旅通过压制、改编、解散等手段,使五个旅中,只有第二、第三旅保持原状。

国民革命军北伐后,陈调元和省长王普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此时,孙传芳虽然令安徽军队出兵进入江西,但陈、王均阳奉阴违。孙传芳在江西战败后,王普和陈调元相继投降,被任命为27军和37军军长。

国民革命军进入安徽后,将安徽境内的军队改编为北路军,跟随其一并北伐,由陈调元任总司令。后来,陈调元率军进入山东,王普的27军被解散改编,安武军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