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 名人传记

 陋室书屋2 2016-04-20

 曾国藩( 1811—1872 ) ,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的祖父名玉屏,字星冈。他 “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 ” 耻什么 ? 就是缺少名望。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后代,决心让后代发奋读书,遵循封建时代由科举而做官的正途。
  曾国藩的父亲名麟书,字竹亭,自幼读书。他十几岁始应童子试,一连考了十七场,到四十三岁两鬓已经斑白,才补了县学生员,成为一名老秀才。
  国藩五岁开始在家塾随父亲读书。在曾麟书的督责下,曾国藩九岁时就读完了 “五经” 开始学作八股文。1826年,他十六岁,去应长沙府试,名列第七, 1834 年,二十四岁,肄业于岳麓书院。是年他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年底,入都参加会试。
  曾国藩在北京连续两次参加会试落第。1838 年,再入都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进士。
  因为成绩优良,便选入翰林院的庶常馆深造,当了庶吉士。
  1840 年,曾国藩以庶常馆散馆授检讨而登入仕途。这是他的生活、 思想的一个转折。以前,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制艺,以图科举,此后,直到组织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武装,首尾十年,曾国藩潜心于诗文古辞、 宋明理学,把自己修养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理学家。
  曾国藩踏上仕途的那一年, 1840 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
  1842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长期闭锁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社会从此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滑行。
  从 1842 到1852 的十年中,曾国藩过着安闲的京官生活。他担任过翰林院侍讲、 侍读,国史馆协修。这些官职地位不低,但没有实权,也无事可做,正像曾国藩给他父亲信上说的,不过是 “储才养望之地” 而已。又担任过礼部、 工部右侍郎等职,实际生活情况与在翰苑差不多。
  可是,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引起的深刻变化,酝酿着、 展开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鸦片战争大量的战费支出,战争失败后巨额的赔款,都加在人民头上。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外国商品自由地、 日益增多地向中国倾销,鸦片输入也逐年激增,这一切使得白银哗哗地外流。人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而官僚地主,更趁火打劫,贪婪地兼并土地,人民越来越活不下去了,只能铤而走险,起来向统治者斗争。
  1851 年1 月 11 日,洪秀全举起了起义大旗,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的连战连胜,使得清廷胆战心惊。当时兼署兵部左侍郎的曾国藩,考核了清代的兵制和现状,在四月上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议汰兵疏》。汰兵的目的,在于建立一支可以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军队。可见,曾国藩日后建立湘军,不是偶然的。
  1853 年初,太平军兵临湖北省会武昌城下,咸丰皇帝吓得丧魂失魄。他一面派向荣帮办军务,率兵驰赴武昌,妄图解围;一面1853 年 1月 8 日,命令在籍侍郎曾国藩,督办湖南团练。[名人故事]
  曾国藩到长沙后,就以罗泽南、 王鑫等人的 “湘勇” 为基本力量,抽调各县练勇,成立一个大团。从此,曾国藩直接掌握了这支武装力量,这也就是最初的湘军。
  曾国藩仿照戚家军编制的成法,将罗泽南、 王鑫率领的一千余湘军,分左、 中、 右三“营” 。营下设 “哨” ,哨下设 “队” 。每营360 人。
  第二年( 1853 年)冬天,曾国藩募水、 陆两军,每营改为五百人: “营官亲兵 60 名,亲兵什长 6 名,分立前、 后、 左、 右,4 哨,哨官 4 员,哨长 4 名,护勇 20 名,什长 32 名,正勇336 名,伙勇 42 名。一营共500 人。营官一员,哨官一员在外。 ”
  这样的以营为单位的编制,从此就成为湘军的定制了。后来,在营官之外,虽增设分统、 统领、 大帅三级,但以营为基础的制度,始终未变。
  至于湘军将领,更是由曾国藩自己亲自挑选。他选择将领的标准是:第一要才堪治兵;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湘军的统帅将领,不是曾国藩的至亲好友,就是故吏门生。湘军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就是以封建的乡谊、 戚谊、 师友为纽带连结着的。据统计, 湘军帮办、 营官以上共183 个,籍贯可考者 149 个,其中湘南籍 124人,占 83%。
  整个湘军,有严密的封建宗法组织。上一级对下级实行封建家长的统治,下一级听从上一级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也处处树立个人的威信。他用高官收买将领,用厚饷收买兵勇。更重要的是,他采取种种方式,把封建的伦理纲常思想,渗透湘军官勇的灵魂。湘军的组织和训练,为后来一切军阀所师。曾国藩也就成为近代中国军阀的祖师爷。
  1854年 2 月 25日,曾国藩亲率水陆大军齐集湘潭,水陆两军,兼程北上,妄图一举消灭进入湖南的太平军。
  曾国藩颇懂得舆论的重要性。他在出师的时候,发布了反革命宣言书《讨粤匪檄》,这是针对太平天国的革命号召和革命实践而发的狂吠。
  曾国藩出师了。可是,这仗如何打法呢 ? 他还在观察、 思索。
  曾国藩出师时,太平军水师已据有长江天险,战船密布,桅樯如林;陆军则席卷皖、赣、 鄂三省,数千里连营结寨,战鼓如雷,这等气势,远非湘军可比。曾国藩知道,速战速决万难取胜,便采取了 “以主待客” ,即以逸待劳、 以静制动的战略。在太平军进攻时,便避其锐气,等太平军气尽力疲时,便发动攻势。[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太平军的西征部队虽然来势甚猛,但是战线太长,孤军深入,后援部队不继,不得不暂时撤出湖南,只留下少数部队在西湖牵制湘军。
  太平军主动撤出湖南,曾国藩喜出望外,连忙从长沙进驻岳州,准备进援武昌。
  正当曾国藩做着攻占武汉的美梦时,太平军石贞祥、 林绍璋部经过半个月的休整,调动后援部队,再度进入湖南,向湘军发动全面进攻。太平军考虑到湘军全部结集在长沙,主力尚未受到致命打击,如采取攻坚,部队伤亡可能较大,就决定围而不攻,困死敌人。由林绍璋率编师从陆路绕过长沙,疾趋南下, 4 月 24 日攻克湘军老巢湘潭,随即又攻占株州绿口,对长沙形成包围圈。
  长沙四面被围,曾国藩腹背受敌,外无救兵,内缺粮草,时间一久,可能困死城内。
  老奸巨滑的曾国藩岂看不到这形势 ? 他决定破釜沉舟,冲出包围。于是分兵两路:一路以塔齐布、 围凤山、 褚汝航为首, 率领水陆大军南攻湘潭,自己则亲率一支人马北攻靖港。曾国藩企图将太平军截成两段,断绝湘潭太平军的退路,然后分别击破。
  4 月 28日清晨,曾国藩率领的一支部队进入距靖港 20 里的白沙洲,即命水师顺流而下,直攻靖港。太平军一见湘军水师,立即发炮射击。湘军水师哨船首先中炮起火,后面的船乱成一片,纷纷落帆逃窜,这时南风陡发, 逆水行舟,十分困难,只能用人力牵绳逃跑。太平军一面以小队人马袭击牵缆的湘军,一面出动二百只小划船,顺风纵火,袭击敌船。湘军水师不是被俘,便是被烧。这时曾国藩亲率陆军正驻在白沙洲,听说水师失利,急命陆军全线出击,企图牵制太平军,挽救水师被全部歼灭的命运。谁知陆军得知水师失利,军心已乱,与太平军一触即溃,争逃活命,抢渡浮桥,桥被挤塌,溺死者无数。曾国藩眼看几年来的心血,平生的指望,转瞬之间化为乌有,他既羞愤,又沮丧,当着众人,几次投水自杀,被众人拉上船,连夜逃回长沙。但从湘潭传来消息:塔齐布部在湘潭击败了太平军。曾国藩大喜,靖港之战虽则惨败,现在湘潭获胜,在皇帝面前总有个交代。
  靖港之战使得曾国藩辛苦经营一年之久的水师几乎全部覆没,陆军也受到严重打击。
  1854 年6 月 26日,太平军发动锐厉攻势,第二次攻克了武昌。咸丰焦急异常,命令曾国藩率湘军 “迅速东下,力捣武汉贼巢。 ” 曾国藩经过几个月的整编修敕, “规模重整,军容复壮。 ” 他接受上次失败的教训,先扑向岳州。岳州太平军统帅是曾天养。虽年近花甲,但作战骁勇异常,机智多谋,曾天养探知曾国藩将集中优势兵向太平军发动全面反扑,考虑到在湖内的太平军力量远比不上湘军,不能硬拼,因此于7 月 25 日主动撤出岳州,驻屯城陵矶,扼险防守,以逸待劳,迎击敌人。8 月 8 日,曾国藩进驻岳州,他自恃兵多,立即命褚汝航、 陈辉龙率水师主力进攻城陵矶。但湘军水师又被击溃,褚汝航、 陈辉龙被击毙。曾国藩驻在对岸岳州,他眼睁睁地看着湘军战船纷纷起火,洞庭湖上火光冲天,水勇跳水逃命,但陆军 “隔港不能飞越” ,无可奈何。这一仗,数月来补充的水师,又 “损失将半” 。8 月 11日,曾天养乘胜率军从城陵矶登岸,打算扼险扎营,曾国藩水师虽败,但陆军实力强大,他看曾天养立脚未稳,便趁机急令塔齐布从陆路进攻,以挽救颓势。曾天养仓促迎战,英勇牺牲。太平军由韦俊、 石镇仑率领,组织几次反攻,都被曾国藩击退,最后只好撤出湖南。曾国藩全军进逼武汉,太平军统帅石凤魁弃城逃跑,太平军在汉水中尚有战船千余艘。曾国藩见有机可乘,立即命湘军采取火攻,焚毁了被封锁在汉水中的太平军全部战船。长江上游的太平军水师也全部被消灭。曾国藩得以占领武汉,控制了长江上游,实现他的战略的第一步。
  1854 年10 月 28 日,曾国藩从武汉出发进行东征,直扑田家镇。田家镇是取九江、进安徽的门户,于是东王杨秀清急遣燕王秦日纲至田家镇指挥鄂赣战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而湘军新胜,锐气正盛,秦日纲采取守势。曾国藩到达前线,首先指挥水师用猛烈的炮火击败了太平军水营,夺取了蕲州。随即集中陆军塔齐布、 罗泽南西部夺取南岸险要的半壁山,控制江面,砍断了系在山崖的横江铁索和竹缆。太平军被压缩至田家镇。12 月 2日清晨,湘军发动全面进攻,太平军战败。[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太平军因在田家镇失利,故放弃了湖北,南岸军队退守江西九江、 湖口,北岸军队撤至安徽宿松、 太湖一带, 形势危急。洪秀全派翼王石达开赴江西指挥西征战事。1855年 1 月2 日,曾国藩率水师大队抵达九江城下。湘军水陆两军对九江太平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太平军的九江守将,是连曾国藩也不能不称为 “坚守不屈” 的林启容。林启容在九江城下一带,掘壕如川,严密防备,任湘军猛攻,坚守不出。曾国藩屡攻不克,焦躁异常。他将所部一分为二,留下塔齐布、 周凤山率陆军主力继续围攻九江,命胡林翼、 罗泽南率领陆军会同自己亲率的水师主力越九江, 直逼距九江五十里的湖口。尽管湘军对湖口一连数日用洋炮猛烈攻击,石达开仍命令太平军坚壁高垒,深守不出。同时捕捉战机,给曾国藩以有力的反击。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曾国藩的陆军、 水师胶着于九江湖口之间,足足有一个半月。曾国藩本是孤军深入,时间一久,粮饷供给也渐渐不济了。
  他焦躁异常,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命水师冲进鄱阳湖,直抵南昌,与江西巡抚陈启迈取得联系。1 月 23日,曾国藩集中水师主力和部分陆军向湖口的太平军发动猛烈进攻。太平军迎战一阵,就撤走湖口的水卡守兵,曾国藩以为太平军抵挡不住败阵下去。他稍事休整便于 1 月29 日出动全部轻便战船,冲入湖内, 而把长龙、 快蟹等大型战船留在湖外。石达开见曾国藩水师中计进入湖内,立即命令太平军建卡筑垒,堵塞湖口,切断曾国藩的内外水师。当天晚上,太平军的几十艘轻便战船,突然袭击停泊在湖口外的湘军长龙、 快蟹,石达开击破湘军水师,便集中兵力沿江面西上,进驻九江对岸的小池口,和在城内的林启容的守军内外夹击湘军塔齐布、 周凤山所部,曾国藩还没有想出对策,太平军突然又发起了新的袭击, 2月 11 日半夜,曾国藩湖内水师被歼,曾国藩溜下舢板得以逃命。2 月 16日,驻安徽太湖、 宿松一带的太平军在秦日纲、 韦俊、 陈玉成的率领下,向曾国藩的北路援军,湖广总督杨霈部发动猛烈攻热,杨霈 “一溃再溃,直奔八百里而后止” 。
  曾国藩的三路攻势全部瓦解,太平军乘胜追击。北岸秦日纲、 陈玉成部克复广济、靳州、 黄州,直入湖北境内。2 月 23 日第四次克复汉阳。韦俊则由田家镇渡江克兴国、通山、 咸宁等地。4月 3 日第三次攻克武昌,重新控制了九江到武昌数百里江面。曾国藩苦战几个月所占领的土地,全部复归太平军所有。
  1856年 4 月,太平军西征军打垮江北大营,克复浦口、 扬州; 6 月,又与天京城内守军内外夹攻,击溃江南大营;威胁天京三年之久的军事压力,得到了解除。太平军乘胜追击,攻占了安徽、 江西、 鄂东和江苏的大部分地区,重新挖掘从镇江到武昌长江沿岸的大部分城镇的防御工事。坐困南昌的曾国藩如瓮中之鳖,伸手可擒。可是,正在这时,天京发生一场夺权斗争,太平军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分裂。杨秀清、 韦昌辉均被杀死,石达开又率领太平军精锐 20 万人脱离洪秀全,太平天国实力受到重大损失,各个战场的攻势完全停滞。曾国藩不仅获得了喘息时机,并且,得以聚集兵力乘机重新向太平天国湖北、 江西、 安徽三个主要战场,发动猛烈进攻,取得重大胜利。
  太平天国自石达开率主力出走后,江西战场完全崩解。1858 年 5 月,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用地雷攻陷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容和全军将士1.7 万余人,全部英勇牺牲。太平军在江西的重要城市瑞州、 临江、 抚州等或孤守无援,或内部叛变,均先后陷入湘军之手。9 月,太平军在江西的军需供应基地吉安,也被湘军占领。九江陷落,守卫天京的门户安庆,便完全暴露在湘军的进攻面前。曾国藩踌躇满志,一面命多隆阿、 鲍超部向安庆挺进,一面命李续宾部进入皖北,先后攻陷潜山、 桐城、 舒城等地,前锋直抵三河。
  形势非常危急,太平军面临着覆灭的危险。正在这时,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 李秀成等挽救了危局。
  1859 年,陈玉成、 李秀成率军第二次大破江北大营,清军全部溃败。11 月,陈玉成率部神速地包围三河李续宾部,李秀成也从江南率军来助,太平军三河守兵从城内冲出,三面夹击,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同被击毙,所部湘军精锐 6000 余人全部被歼。太平军解除了江北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可是天京仍受着江南大营的威胁。1860年 5 月,李秀成与陈玉成率部再次击溃江南大营,开始向江苏、 浙江省进军,清朝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咸丰皇帝感到更大威胁的是,江南的嫡系部队被太平军消灭殆尽,再也无力抵抗住太平军的攻势。他不得不把目光再转向唯一能抵抗太平军的曾国藩。[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1860 年6 月 8 日,皇帝谕加曾国藩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命他统带各军, “兼程前进” ,救援苏、 常。
  1860 年8 月,曾国藩调兵遣将,集中水陆军人万余人, 向安庆发动一场猛烈攻势。
  安庆告急,陈玉成首先从浙江率军回援。湘军以逸待劳,兵多势众, 陈玉成初战失利。
  太平军各路将领齐集天京商议,最后决定由李秀成、 陈玉成率南北两部大军,沿长江而上,合取武汉,吸引湘军,以解安庆之围。
  1860 年9 月底,陈玉成率主力从天京出发, 10 月,沿长江北岸经安徽向湖北挺进。
  1861年 3 月到达离汉口只有 160里的黄州。安庆之战是双方的决战,太平军和湘军都全力以赴,安庆城内的太平军虽不多,却是死力固守。曾国藩进攻了近一年,安庆固若金汤,强力不动。1861年 4 月陈玉成回攻武汉未成,而安庆告急,便从湖北急速率军东下,冲破湘军重围,进抵集贤关,在菱湖南北岸连夜筑垒 18 座,包围了曾国荃军。并与安庆守将叶芸耒频频夹击,打得曾国荃招架不住。曾国藩迅速抽调各地湘军精锐,对陈玉成形成反包围。
  干王洪仁对安庆的得失,是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 “此城实为天京之锁阳。 ” 因此也从天京率军来援,又包围了多隆阿、 鲍超部。这样,在安庆战场,双方军队犬牙交错,互相围困,层层作战,不可开交。
  这时,李秀成为保存实力,对安庆之战袖手旁观。陈玉成虽然英勇,但是同湘军多次作战,弹尽粮缺,战士疲惫;洪仁部的战斗力本来较弱,经过 20 余天艰苦战斗,败退下来。1861 年9 月 5 日,太平军坚守了 9 年的安庆被曾国荃攻陷。
  安庆战败,陈玉成部精锐丧失,败退寿州,为叛徒出卖,英勇牺牲。太平天国西线战场完全崩溃,天京失去屏障。曾国藩于是集中兵力向天京推进, 完成了合围天京的战略。
  1861 年10 月 9 日慈禧发动政变,垂帘听政,改年号为 “同治” 。
  慈禧上台后仅 12 天,就任命曾国藩统辖苏、 皖、 赣、 浙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 提督、 总兵以下悉归节制。两个月后,又加协办大学士衔,表示对曾国藩更大的信任。
  曾国藩大权在握,乘机对辖区进行整顿,扩充自己的势力,曾国藩的湘系势力不仅占有长江中下游,而且也伸展到西南内陆。从此,曾国藩的湘系集团,便一跃而成为地主阶级当权势力中最大的实力派。曾国藩还统一了财权,积极开辟财源,筹集军饷。曾国藩还利用 “洋人助剿及采未运津” 。还提出造炮制船。
  曾国藩自认为政治、 经济、 军事的力量蓄积得差不多了, 1862 年,分兵十路,向太平天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攻陷天京

  曾国藩把十路军部署停当,从1862 年开始,向太平天国发动全面的进攻。
  形势越来越严重,太平军中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当了叛徒。1863 年12 月,苏州守将纳王郜永宽等叛变,刺杀慕王淹绍尧,将城池献给李鸿章。1864 年 3 月,杭州守将听王孙炳文等弃城而逃,准备投降。现在,苏、 浙两省除了几个孤立的城市之外,全部陷入曾国藩之手。
  从 1862年5 月到1864 年6 月,曾国荃围困天京整整两年。由于太平天国军民奋勇抵抗,湘军损失近万人,天京仍然没被攻破。清廷十分焦急,一连下了六道 “上谕” 命李鸿章率洋枪队协助曾国荃围攻天京。可是,曾国藩不乐意。他把李鸿章、 左宗棠部署在外围扫除障碍,而命曾国荃直取天京,本是想让胞弟曾国荃夺取首功,现又岂肯让人分占 ? 何况,传说天京城里, “金银如海,百货充盈” 。这块口中肥肉,又岂能让人分食 ? 但是公然违旨拒绝李鸿章来援又不行,于是推说天京久攻不克,不在用兵不力,而在粮饷不足。李鸿章率部增援,是有所企求,惟饷银一项,无力照顾,对不起,敬请自带,李鸿章不明白老师的真意,也就托故不来了。
  清廷一再催逼。曾国藩再攻不下天京,前程难保。于是,命曾国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加紧猛攻。这时,天京外围,北方的浦口,南方的苏、 常、 杭,均已失守,天京犹如大海中的孤岛,粮食断绝,外援不继。洪秀全不幸又于 6 月初亡故,人心益发惶惶不安。7月 19日,曾国荃部用地雷轰塌龙脖子附近城墙,湘军像潮水一般从缺口涌入城内。太平军虽然英勇地作最后抵抗,但是,以数千孤军拒数万之众,毕竟是悬殊。太平天国建都 11年的天京,终于陷于曾国藩之手。论功行赏, 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衔,赐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荃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伯爵。其他湘军水陆将领 130 余人,均各有封赏。这些人都成了湖南的豪绅大地主。
  革命被镇压下去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又尖锐起来。封建统治集团本来是勾心斗角,各人只顾往上爬的。大敌当前,还可暂求一致;大敌一除,利害冲突便明朗化和尖锐化了。早在 1863 年,曾国藩与沈葆桢由于争夺江西厘金,曾闹得情同水火;与左宗棠为争夺战功,彼此揭露对方虚报战绩,断绝了音信。天京被攻破后,金陵财富大部被曾氏兄弟独占,分赃不均,湘军旧部更是不满。多隆阿、 杨岳斌、 彭玉麟、 鲍超等,曾纷纷借口告退,左宗棠、 沈葆桢等,也乘机攻击曾氏兄弟独吞脏物。湘军内部形成火并局面。曾国藩为安慰部下,不得不假装谴责曾国荃 “老饕名遍天下” ,命他科病辞职回湘,以缓和矛盾,并表示自己的清廉。[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曾氏兄弟和湘系集团之间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清朝贵族对曾国藩的猜忌也没有彻底消除,就在曾国藩攻陷天京不久,蒙古称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便特派江宁将军富明阿,以查阅南京旗营为名,密探他的行动。曾国藩深深懂得历史上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的故事。现在由于他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博得中外反动派的一致赞赏,被誉为 “中兴名臣” ,安知自己不会落得汉朝韩信、 明朝胡惟庸、 兰玉等一样的下场 ! 未克天京时,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信中,便提到: “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 ? 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
  曾国藩的湘军,经过历年不断补充,到攻陷天京时,又从 1.8 万人增至 12 万人。这支军队在中后期打仗,靠放纵他们劫掠财物取胜。他们拿下一城,洗劫一城。不仅湘军将领个个成为豪绅,就湘军士兵也都抢满了口袋。他们有了钱,急于还家,再不肯卖命。
  湘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再也维持不下去了,曾国藩为了减少清廷疑忌,以免招致杀身灭族之祸,于是,在湘军军心涣散、 失去战斗力的时候,主动向朝廷提出,将湘军逐步遣散;并且在南京建旗兵营,请北京闲散旗兵南下驻防。他以此表示对清廷的耿耿忠心,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太平天国的主力虽然被曾国藩击败,但是在淮河两岸活动了多年的捻军,与太平军余部结合在一起,向清军展开了新的斗争。清廷派僧格林沁前往镇压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僧军被歼,清廷大为惊恐。清廷本想靠这支自己直接掌握的军队来镇压捻军,借以压抑一下曾国藩等汉族地主武装势力,可是惨败了。捻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如乘胜北上,即将威胁直隶京畿。清廷不得已于1865 年 5月 23 日,又一次向曾国藩下令:
  著即前赴山东一带,督兵剿贼。两江总督著李鸿章暂行署理。
  这时,曾国藩的湘军大部已裁撤, “剿捻” 的主力,只能依靠李鸿章的淮军。在镇压太平军中建立的淮军,实际上已脱离了曾国藩的控制,成了李鸿章的私有部队,清廷以代理两江总督为交换条件,才使李鸿章交出部分淮军,由曾国藩直接指挥,但暗中仍经常掣肘。为了防备捻军突然袭击畿辅,曾国藩部署李鸿章派出淮军主力潘鼎新带领所部淮勇十营,由上海赴天津。曾国藩怕驻扎在济宁的陈国瑞 “孤军受敌,再有挫失” ,命淮军刘铭传部从天津先赴济宁,与陈国瑞 “会商进北” ,如捻军 “竟渡河北,则该提督一军,应由东阿、 平阳一带渡黄,于东昌境内迎剿。 ”
  一切安排就绪。6 月 15日,曾国藩把两江总督的大印交给李鸿章, 18 日离开金陵,奔赴 “剿捻” 前线。
  但淮军不是湘军,曾国藩调度指挥处处感到棘手,加上李鸿章兄弟处处掣时,致使曾国藩在 “剿捻” 战场上四处失利。
  曾国藩的 “剿捻” 连连失败, “谤议盈路” ,屡遭清廷的严词指责,他感到 “惭惧” ,于是三次请求 “开缺” , “以散员留营效力” ,向清廷称病请求 “开缺钦差大臣” 职务,改由李鸿章担当剿捻重任。此时,清廷也深知只有换马易人,才能尽速把捻军起义镇压下去,也就很爽快地颁谕曾国藩在营调理一月,病愈后进京陛见,钦差大臣关防暂由李鸿章署理。曾国藩看到清廷政府如此态度,心中感到既惭愧又害怕,不得不思索起自己的未来的出路。他左思右想,很是为难。要么回籍,要么驻京,但这两处都不是长久之计。摸透了曾国藩心思的李鸿章早已看破了这一点,于是上奏清廷要求曾国藩务必回任两江总督,并称如果曾国藩不回任,在前线 “剿捻” 的湘、 淮各军军饷银秣的供应就很难得到保障。1866 年12 月 12日,清廷只得谕令曾国藩回两江总督本任,实援李鸿章的钦差大臣,专办 “剿捻” 事宜。
  1867 年1 月 24 日,曾国藩接两江总督篆,然后 “总甚悒悒” 地回到两江总督任所。
  曾国藩于 1869年 12月 17日离开金陵,翌年1 月 25日到达北京。第二天清早便入朝。慈禧太后于养心殿召见他,并赐准可以在紫禁城骑马,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誉。慈禧太后破格任用曾国藩,曾国藩也感激慈禧太后特达之恩。曾国藩陛见慈禧太后,这还是头一次。接着,一连三天,曾国藩都被召见奏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赫赫战功,“誉” 满朝野。文武官员莫不 “想望丰采” ,第三天, “退朝之际,千官属目焉” 。不消说,这位外表廉抑的伪君子,内心不免感到飘飘然。过了一月,就是新年。2 月 26 日,同治帝于乾清宫赐宴群臣,倭仁领满大学士尚书西向坐,曾国藩领汉大学士东向坐。宴前、 宴后都奏乐三阕。这时的曾国藩,更是享尽了人间的 “尊荣” 。
  曾国藩 1852年出京,还只顶着一个侍郎的空衔, 18 年后的 1870 年回京,已经是一等侯爵、 大学士、 封疆大吏了。他在京都,又是拜访故交,又是接见新知,好不忙碌 ! 但偷得闲暇之时,也还不忘逛琉璃厂书肆。一直到了 3 月 2 日,才启程赴保定府, 10 日接受直隶总督大印。
  还在两江总督任上,曾国藩的身体已日见衰弱。到保定接任不多久,他又强作精神,去固安巡视河堤工程,再顺流而下,至天津府勘盐政,检阅洋枪、 洋炮队。[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4 月,他的眼病恶化,左眼终于失明, 5 月间,又患眩晕的疾病,不得已请假一月调理,到期未愈,续假一月,就在这时,发生了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的起因,也是教堂 “迷拐幼孩” ,虐杀婴儿。
  6 月间, “仁慈堂” 内三四十名婴孩死去,并发生了拐骗人的事:外地人张栓、 李拐肩上背着口袋,携带两个幼童。于是被捕至官里。经审讯,供认口袋所藏药物,是迷拐幼孩用的,番银是教堂给他们的酬报。天津府县于是将张李两人处决。
  不久,又是一个叫武兰珍的拐骗犯, 被捉至官里。武兰珍供称,他是受教堂门丁王三指使,每迷拐一人,得酬五枚银洋。
  6 月 21日,天津道台周家勋、 知府张光藻、 知县刘杰。押解拐骗犯武兰珍到天主堂查验。愤怒的群众围集教堂前,听候音讯。有人耐不住火,抛掷砖石砸教堂窗户;有人闯到法国领事馆问罪。
  法国领事丰大业得悉这些情况后,要求办理外交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弹压;并亲往崇厚衙门质问。他气势汹汹,破口骂人,还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群众怒不可遏,打死丰大业,焚毁天主堂 “仁慈堂” 、 法国洋行和领事馆,同时,又拆毁英国教堂 4 所,美国教堂 2 所,打死教士 20 人。
  天津教案报至北京,清廷深知事态严重。6 月 25 日,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6 月 28日,又决定以崇厚为钦差大臣,专程赴法国道歉。
  曾国藩那时患 “眩晕这病” , “右目无光” ,正在保定总督府休养。他先派道员博多、宏武等赴天津,详讯办理。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 他于 7 月 4 日离开保定, 8 月到达天津。
  曾国藩在来天津之前,就与崇厚互通消息,商讨对策。他在给崇厚的信中表示, “有祸同当,有谤同分。 ” 他怕人民有 “浮动” ,还将驻扎保定的刘铭军 3000 人,调来弹压。
  曾国藩亲自处理过扬州教案,也知道他的家乡湖南以及江西、 四川发生的教案。这次来津前后,他从道、 府、 县以及抓来的 “主犯” 等各方面明明了解到,这次教案的发生,是外国领事、 传教士以及教民长期欺压百姓的结果。 “曲在洋人” 。只要稍具爱国心,就应该痛斥和揭露洋教士和外国领事横蛮的侵略行径,维护民族的尊严、 伸张正义,但曾国藩却说, “天主教系劝人为善” , “其初意亦与育婴堂、 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穷民为主,每年所费银两甚巨。 ”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决定了他处理天津案的方针,是 “严拿凶手” ,“弹压士民” ,以 “雪洋人之冤” 。
  天津教案除了惩凶之外,还赔偿法国白银共 46.5 万两, 赔偿英国白银 2500 两,美国白银 4785 两,沙俄白银 3万两。喧嚣一时的天津教案,终于了结。
  曾国藩这样处理教案,遭到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连他在北京湖南会馆夸功的匾额,也被砸得粉粹。清廷为了平息民怒,在 6 月底给曾国藩下命令说: “此后如洋人仍有要挟恫吓之语,曾国藩务当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折敌而张国威。 ”
  天津教案,是曾国藩一生所办的最后一件辱国残民的大事。这事尚未完全结束,清廷为了缓和矛盾,于 8 月 29 日下令调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他在处理了一些未了事务,并入都陛见之后,于 11 月14 日在江宁接总督印篆。
  曾国藩再度回到两江,形势又有了变化。这时李鸿章在前线镇压捻军已近尾声,不久便基本结束。江宁的夫子庙前,秦淮河上,早已是灯红酒绿,笙歌通宵达旦,点缀着“升平” 了。[名人故事]
  曾国藩多年来办理洋务,深感人才的缺乏。还在直隶总督任上,江苏巡抚丁日昌在天津跟他合办教案时,他们便多次商量, “拟选聪颖幼童,适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 步算,制造诸书” 。那时,一则忙于办理教案, 搞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再则直隶又无规模大的工厂,还不亟需这等人才的重要。他们议论议论就罢了。但已认识到造就人才的重要。现在回到两江,江南制造总局又归他管辖,很自然有倭仁遗疏的邸抄。
  他们早读了这遗疏,便交口称誉说: “要不是出自倭文瑞公的手笔,哪能抒写出心窝里的话啊 !” 很自然地,他们又回忆起了昔年在京师时师友论学的情景。如今师友们差不多都已零落,不免相对叹息,黯然神伤。
  大约是由于过多的伤感,他的血压升高, 3 月 2 日,可能是中风,右足麻木,再过三天,舌头也开始僵硬,不便言语了。经医治,似乎见好。但又不过几天, 3 月 10 日下午,他的儿子曾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忽然呼叫足麻,扶回书房,不过半日就断气了。时年62 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