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的资料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的故事

 陋室书屋2 2016-04-20

 司马迁(公元前 145—公元前 87 )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我国历史上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司马迁祖辈世代为史官,父亲司马谈又是汉王朝的太史令,少年时代,司马迁是在勤奋苦读中度过的,这为他日后著史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公元前 135 年,10 岁的司马迁随父亲司马谈来到都城长安。长安是当时的大都名城,也是西汉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对于司马迁的一生,是具有转折性的意义的。
  他脱离了农家儿在田野耕田放牛、 自在悠然的闲散生活,开始了在父亲直接指导、严格督促下的紧张学习生活。司马迁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很快便诵读《左传》、 《国语》、《世本》等古代史籍。
  在长安这样的文化中心,司马迁又有幸拜识了两位博学的高师。一位是孔子的十二世孙,古文学派的大师孔安国,司马迁师从他学过《尚书》;另一位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儒董仲舒,董仲舒是今文学专家,尤其精于《公羊》、 《春秋》。师从于这两位大师,使司马迁获益匪浅,为他日后能大量阅读古书,搜集整理古代史料,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就这样,少年司马迁在父亲和当时大家宏儒的直接教育之下,树立了最初的理想,端正了做人的品行,培养了严谨的治学作风,打下了极为雄厚而牢固的知识基础。这些,无疑都为他日后能够写作《史记》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果说, 10岁以前,司马迁还只是神往于鲤鱼跳龙门的梦幻,那么现在, 他已以开始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并为一生理想的实现做好了基本的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 126 年,在司马迁 20岁的时候,他怀着承继父业,执笔著史的宏志,带着对祖国山河实地考察的渴望,也怀着童年时代的美好梦幻,决定暂时终止对经传史籍的研读,到全国各地去寻访一下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古代流传下来的遗闻轶事,了解和搜集各种珍贵的史料。
  这一年,他收拾好简单的行囊, 离开了都城长安,出武关(今陕西商县东) ,经南阳(今河南南阳县)至南郡(今湖北江陵县) ,渡长江,踏上了他的漫游之路。
  司马迁来到浪涛汹涌的汨罗江畔,他独自凭吊了这位他所敬仰的先贤— — —屈原。
  湖南九嶷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司马迁在这风景秀丽的的九嶷山上,瞻仰了舜的葬地,对舜的事迹作了实地考察。古史遗闻已很渺茫,但山川形势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从湘南到湘西,经沅江顺长江而东下,登上蓊郁葱茏的庐山,临九江,仿佛又看到了大禹为制服洪水,和民众一起疏通九江, “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情形,深为感动。
  之后,他继续沿江东下,渡浙江(今杭州以下的钱塘江) ,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 ,去探寻著名的 “禹穴” 。
  司马迁游历了会稽后,便由越而吴,来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雄的姑苏山下。这里,景色秀丽迷人,众多的湖泊连成一片,几乎到处都能见到令人发怀古之幽思的遗迹和故址。
  在吴地,司马迁还参观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的故城和宫室。
  结束了在江南的游历,司马迁渡过长江继续北上。
  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东南)是大名鼎鼎的汉初名将韩信的故乡和封侯之地。司马迁与韩信的生活年代相距不过几十年,因此,他从淮阴父老们的口中听到了许多宝贵、生动的关于淮阴侯韩信的故事。
  司马迁渡过淮水,沿泗水北上,来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县)。
  这里是孔夫子的家乡,更是几百年前中国古文化的中心;这里,早就是司马迁十分景仰的地方。
  出于对孔子的崇敬,兼作旅途休整,司马迁在这里住了很长的时间。他向学者们请教,研究印证孔子所著之书,搜集有关孔子的遗闻轶事,并跟当地儒生学习孔子的礼仪。
  从山东峰山往南,就是孟尝君田文的封邑— — —薛的故城(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到了这里,司马迁觉得这个地方的民风强悍, 与孔子故乡民情风俗大不相同,他向这里的父老乡亲们打听,才知道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大量招收天下的豪杰侠客,因而迁居薛城的有 6 万多户人家。同时也有一些作奸犯法之辈,逃命藏身到薛城来,遂逐渐形成了此地这种特殊的豪强风气。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是秦楚、 楚汉战争的古战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项羽曾经在此地创造了一次战争史上以寡击众的奇迹,即公元前205 年与汉高祖刘邦的彭城大战。
  这一带地方豪杰辈出。彭城的东边,是项羽的故乡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 ;彭城西北的沛郡(今江苏省沛县以东一带) ,是曹参、 周勃、 樊哙和夏侯婴的故乡;沛郡以西的丰县(今江苏省徐州附近) ,是 “月下追韩信” 的萧何和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沛郡的蕲县(今安徽省宿县) ,又是陈胜、 吴广起义的地方。这些人都是楚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因此,这里是搜集秦汉之际的历史资料和了解刘邦及汉初统治集团一些重要人物的一个中心。
  在大梁,司马迁还特地去访问了 “夷门” ,历史上有名的信陵君 “窃符救赵”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结束了大梁的访问,司马迁已全部完成了他这一次游历的计划。
  这是司马迁人生旅程中的一次伟大的壮举。
  司马迁回到长安后不久,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与品德通过了朝廷的考试,从而被选拔到朝廷里,做了一名郎中。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西汉王朝庞大的封建官僚系统中,郎中只是一个级别很低的小官,是郎官中最低的一级。司马迁并不冀求在仕途上的飞黄腾达,也从未有过追求高官厚禄之想。然而,在汉王朝发达兴旺之时,能够进入宫廷,得以了解统治集团上层的各种情况和内幕,并随从皇帝巡行各地,游览四方,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却是司马迁所欲求的。并且这毕竟是他入仕生活的开端。
  司马迁入仕之年,正是汉王朝鼎盛的时代,他所侍奉的君王,又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的生活道路,政治遭遇、 事业成就均与汉武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游历,已成为司马迁的生活中一件令他心驰神往的事情了。如果能够,他愿意更多地去看看祖国的山川河流,了解更多的风俗人情,丰富自己的阅历。恰好,他所担任的这个职务,又给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便。
  此时正是汉武帝文治武功臻于极盛的时期,他正热衷于祭祀活动并且巡行频繁。
  因此,入仕后的几年间,司马迁也得以有更多的机会随从皇帝去游览四方。
  有一次,他随从武帝到夏阳、 汾阳,过陇山,西登崆峒山,临祖厉河, 又北出萧关,和数万骑一起打猎于新秦中,然后回到甘泉。正当此时,汉武帝得到南越王赵佗的丞相吕嘉弑王反叛的消息,立即命令将军路博德、 杨仆等率大军前往讨伐。
  一年后,叛乱平定了。此时,司马迁也以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取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他被任命为汉朝的使臣,代表皇帝和朝廷去视察和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任务。
  司马迁此次奉命出使,西到了巴蜀以南,南至邛(今四川省西昌县)、 笮(今四川省汉源县)和昆明(今云南省曲靖县)。这对他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使他得以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 物产、 民情和风俗有了亲身的感受和清楚的了解,又一次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至此,刚过而立之年的司马迁,足迹已踏遍了祖国的中原大地和西北、 西南、 东南的广大地区。他曾东游江西、 浙江、 江苏、 山东;南历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西至四川、 甘肃;北经内蒙古、 长城内外等地。足迹遍极黄河、 长江和粤江流域,几乎走遍了全国。
  祖国的壮丽山河,自然界雄伟奇特的景象和社会的现实生活,拓展了他的胸襟,丰富了他的阅历,培育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更增强了他著史的宏志。
  游历,成为司马迁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此时,开始步入中年的司马迁,已完全能够担当起历史降于斯人的大任了。然而,还要有几年的耽搁,他才能擎起那支如椽的巨笔;还将有灭顶的灾难,阻挠他这一使命的完成。
  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特地把年号改为 “元封” ,他亲率一支 18 万骑兵的大军,从长安出发,旌旗招展,声势十分浩大。先北越长城,巡行边塞,耀威匈奴;然后东巡海上,路经缑氏,礼拜嵩山;之后便转登泰山,开始举行正式的封禅大典了。
  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早在数年之前就参与了封禅礼仪的制度策划等工作。然而偏偏不巧,正式的封禅尚未开始,他便途中病倒,留在了周南。一代的大典,不得参现,是一个史学家最为遗憾的事了。司马谈非常失望,气急之下,病愈加严重。
  病榻上,司马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不禁老泪纵横。他颤抖地拉起儿子的手,断断续续地,用尽最后的气力,将终生的心愿郑重地托付给司马迁:
  “我们的祖先是周王室的太史,世世代代担任这个职务。后世曾经中断过,现在我为太史令,本想接续祖先,振兴祖业,为后世留下一部史书,没想到大业未行,我已经不行了……”
  司马谈无限遗憾又充满期望地望着司马迁:
  “我死后,你必将为太史。我唯一的心愿,就是你能立志学习做第二个孔子,上续春秋,下迄汉代,写出一部好的通史著作来,以完成我终生誓愿……”
  托付了终生的挂牵,带着满腔遗憾,司马谈抑郁抱恨而亡。
  司马谈去世后的第三年— — —元封三年,司马迁果如父亲的遗言,得以断承父业,正式做了太史令。从此,他结束了侍从汉武帝的生涯,正式成为担当重任的史官了,实现理想和完成先父遗愿的大门打开了。
  星移斗转,季节变换,日常生活对于司马迁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了意义。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只有那存放着皇家档案和藏书的库房,对他才具有无限的魅力。他一方面将汉初百年来收集起来的档案、 图册、 古籍编排整理出来,一方面在这些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料中,精心挖掘对今后修史有用的材料。
  公元前 104 年,这一年,对于司马迁来说,有两件在历史上是不朽的事业,一件是完成了,一件是开始了。
  那完成了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业,是制订出了新的历法— — —太初历。
  司马迁那另一件刚刚开始的大事业,便是那不朽的著述— — —《史记》。
  时光如流,一晃过去了6 年。《史记》在他的笔下也一页页地翻过去,日见增多。他激情洋溢,才思神飞,一天天地向着他的理想的终点进发。
  然而,残酷的人生一页,却向他打开,而他却全然不知。
  一个纯系偶然的事件将司马迁抛到了死亡的边缘。汉将李陵在与匈奴的一次交战中战败投降。
  边塞的飞报将这一情况传到了长安。汉武帝正在等待征伐匈奴的捷报,结果却得到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大为恼怒。
  司马迁素日与李陵并不很熟悉,据他平日观察,认为李陵为人诚实,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和蔼待兵。尤其是他常能奋不顾身,以解救国家之急难,更令他十分钦佩,而现在眼见这些专会阿谀奉迎的官僚们,这般自私地只顾保全个人和家小的群臣们,前些天还举杯盛赞李陵的功劳,不实事求是地看待李陵的过失,早已是愤愤不平,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当汉武帝问他时,他坦城地直言道:
  “李陵率 5 千步兵深入敌境,就像在虎口边设下诱饵, 勇敢地向强大的敌军挑战。
  又以寡敌众,杀敌数千,以至匈奴征调倾国之众来围攻。李陵顽强拼杀,与单于连战十余日,在箭尽粮绝,救兵不至,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陵一呼,士卒仍无不奋起,血流满面,与敌人作殊死拼杀,即使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现在李陵虽败,身陷匈奴,但恐怕只是迫于形势而暂时栖身,看来他是想等待适当的时机来报效汉王朝。李陵对匈奴已经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功可以告天下,望陛下不必深责于他。 ”
  司马迁侃侃而论,却未注意到汉武帝脸上早已是青一阵红一阵,至此,汉武帝再也无法忍耐,拍案斥责道: “够了 ! 你是想为李陵做说客吗 ?” 立即命令延尉将司马迁逮捕下狱。
  司马迁下狱后,案子恰恰落到了那个有名的酷吏杜周手里,杜周心狠手黑,被提升御史大夫后,为报答汉武帝的恩宠,暴虐的程度更超过以前所有的酷吏。
  司马迁当然也不能逃脱他的魔掌。杜周对司马迁用尽一切手段,严刑拷打,百般凌辱。他命狱卒剥去司马迁的衣服用鞭子抽打,但司马迁不屈服,不认罪。此时,还有一线希望在司马迁的心里闪着微弱的光,他希望朋友们为他奔走呼号,鸣冤叫屈。
  司马迁下狱后,往日的朋友没有一个敢为营救他而奔走,敢为他开脱而多说一句话,有权势的大臣们,更不会为一个小小的太史令而去得罪皇帝。
  一年之后,汉武帝听说李陵在匈奴很受器重,单于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又听说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准备与汉朝为敌。汉武帝信以为真,盛怒之下,立刻下令将李陵的母亲、 妻子和儿女都抓来杀掉了。司马迁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定下了 “诬罔主上” 的罪名,即欺骗皇帝之罪。按汉朝的法律, “诬罔主上” 是要被判处死刑的。
  根据汉朝的刑法规定,死刑可以有两种减免的办法:一种是用 50 万钱来赎罪,便可免去一死;一种是去受 “宫刑” ,又称 “腐刑” (即毁掉生殖器) ,这是诸种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对人格也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司马迁官微家贫,除了满腹经纶,和一堆写满史记手稿的木简之外,哪来 50 万巨额钱财。往日的朋友们唯恐避之不及,也没有人肯捐资相助。
  司马迁经过反复苦思,终于作出了最后的抉择:一定要完成这不朽的事业,写完这一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书。
  汉武帝知道司马迁要接受宫刑,却十分高兴,一来他很欣赏司马迁的才能,这样将来还可以为他所用;再者他想,这颇不驯服的小小史臣傲骨终于被折断了,什么样的骏马也得为我所驾驭。
  公元前 98 年,司马迁毅然下了 “蚕室” , “就极刑而无愠色” 。 “蚕室” 是执宫刑的一种特别监狱,因其狭小、 紧闭而得名。
  公元前 96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司马迁获赦出狱。此时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已死,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已失宠。而所谓李陵要带兵攻打汉朝一事也已经搞清,原来要攻打汉朝的,是另一个汉朝降将李绪,而传言者错传为李陵。
  汉武帝此时也觉得对司马迁的处刑过重,更兼之认为司马迁人才难得,遂命他为中书令。出狱后的司迁,像换了个人,每每想起自己所受的耻辱,就脊骨发寒,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
  然而,司马迁也清醒地知道,他不能在这样悲哀和痛苦中了结阴惨的一生。他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忍受了来自朝廷上下的鄙视和讥嘲。支持着他的唯一安慰是,回到熟悉的案几旁,拿起著述的史笔。[名人故事]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司马迁的身体日益脆弱,而《史记》却一天天生长起来,是司马迁的灵魂铸成了《史记》。
  但是,对于此时司马迁的心境和处境,人们都不能理解,司马迁任中书令三年后,他的一个朋友,益州刺史任安,曾写了一封信给司马迁,认为他既然处在这样一个受信任的位置上,应该更有作为,并责备他未能 “推贤进士” 。
  这封信触动了司马迁心灵的创伤,增添了他不为人们所理解的痛苦。司马迁按捺不住满腔悲愤和不平,将自己因李陵事件得祸的经过和所蒙受的莫大耻辱,将自己艰难的处境、 悲凉的心境,以及完成史书的决心,一一悲痛激愤地向任安托出,并坚信: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写下了字字血、 声声泪的《报任安书》这是一篇对封建专制淫威的控诉状,是一篇饱含愤郁感情的自叙文,是一篇足以惊天地、 泣鬼神的 “无韵之《离骚》 ” 。
  此时,司马迁的《史记》写作已接近尾声,从公元前 104 年开始动笔撰写,到全部完成这部史书,前后共用了 14 年的时间。这是他用毕生的精力、 艰巨的劳动和整个的生命写成的。
  司马迁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今天无可细考。完成了《史记》,也就完成了他终生的光辉使命,实现了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他大约卒于汉武帝末年,即公元前 87 年前后。他是在人生最可宝贵的壮年结束其生命的。
  司马迁为我们留下的这部《史记》,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3000 年来的历史发展。它记叙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涉及政治、经济、 军事、 文化、 艺术等各个领域,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同时,它也是在公元前 2 世纪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 “本纪” 、 十 “表” 、 八 “书” 、 三十 “世家” 、 七十 “列传” 五个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 是以各代帝王为中心的大事记或传记,叙述每一朝代的兴衰和重要的政治事件; “表” 是按年代排列的各个朝代的大事,是本纪的补; “书” 是记载历代的社会典章制度、 天文历法、 农田水利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 “世家” 所记载的是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 勋贵的历史; “列传” 则是历代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 文学家、 医学家、 重要官吏、 游侠、 商人等各种人物的传记,还有对少数民族和邻邦的历史记述。
  司马迁对于我国历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记叙了 3000 年来的历史发展,还在于他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学方法,即纪传体的历史编纂方法。它主要是把历史事件归纳、 记载到人物的传记中,从而由许多人物的传记,构成一代的历史。
  《史记》是历史,是文学历史;《史记》是文学, 是历史文学。它在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领域中,都有着划时代的伟大建树。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不但是中国的文化伟人,也是世界性的文化伟人,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 不朽的地位。《苏联大百科全书》称司马迁是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前苏联著名学者图曼说: “司马迁真正应当在大家公认的世界科学和文学泰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年少时喜欢读书,也学击剑之术,因而他的双亲给他起了个小名叫 “犬子” 。司马相如开始求学之后,很仰慕战国时的蔺相如的为人,于是改名为相如。他捐钱谋了个郎官,侍奉孝景帝,任武骑常侍,然而这项工作并不是他的爱好。恰好景帝也不喜欢辞赋。此时正值梁孝王入朝晋见皇帝,跟随的人员中有许多善于游说的人士:如齐人邹阳、 淮阴人枚乘、 吴人严忌等,相如见到他们,心里非常高兴,就借口生病而辞职,到梁孝王那里去做客,梁孝王让他与诸生一起住,他得以与这些儒生、 游士住在一起度过了几年,于是他写下了《子虚赋》。
  等到梁孝王死了,相如就返回蜀地老家,然而他家中已很贫穷,无以为生。司马相如一向与临邛县令王吉交情很好,王吉曾说: “长卿你如果长久在外谋官职不如意的话,就过来看看我。 ” 于是司马相如就去临邛找王吉,住在城廓外行人歇脚的一个凉亭里。
  临邛县令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去拜访他。司马相如一开始还见见王吉,后来就干脆推说生病了,叫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装得更加恭谨有礼。临邛的城里有很多财主,如卓王孙家中就有奴仆八百人,程郑家里也有好几百人,这两位财主互相商量说: “县令有贵客,我们准备酒宴招待他。 ” 并将县令王吉一起请来。当县令来卓家时,客人已多达上百人。到了中午,就去请司马长卿,可相如却称病不去赴宴,相如不来,临邛令王吉竟然不敢进食,亲自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 勉强来赴宴。当相如到了卓家后,满座的客人都无不为他的风采气度所倾倒。酒饱饭足后,临邛县令王吉捧上了一具琴说: “我私下听说长卿精于弹琴,希望您弹上一曲为自己助兴。 ” 相如推辞了一番后,弹奏了一两首曲子。当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她新近守寡,喜欢音乐,所以相如和县令假装相互敬重,而用琴来寄情挑逗文君的芳心。相如初到临邛时,后面跟随着车马,他的举止雍容闲雅,容貌更是丰美;当他到卓家赴宴饮酒,接着又弹琴,文君早已暗地从窗户里偷看,心里高兴并对相如产生了爱慕之情,只是担心配不上他。宴会之后,相如派人赏给文君的侍者很多东西,让侍者向文君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文君在夜里逃离家中私奔到相如那里,相如就与她一起驱车飞驰回成都的老家。而相如家中一贫如洗,可谓家徒四壁。卓王孙得知文君与相如私奔后大怒说: “我的女儿实在不成材,虽然我不忍心杀她,但一分钱也不会给她。 ” 也有人劝说卓王孙不要这样,但卓王孙始终听不下去。文君在成都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愿再过这样的苦日子了,她对相如说: “长卿啊,只要您和我一起去临邛,就是向兄弟借贷也足以维持生活,何必像这样自己苦自己 !” 于是相如又与文君一起回到临邛,将车马都卖掉,买一家酒店卖酒,让文君在酒垆前卖酒。相如自己穿了件犊鼻,和酒保庸役一起打杂,在街上洗盘碗。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深以为耻,因此连家门也不敢出。他的兄弟和城中长辈就来劝卓王孙说: “你只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中所缺乏的绝不是财物。现在文君既然已经许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本已厌倦四处远游,他虽然贫穷,但确实是一位足以依赖的好人材。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您为什么如此轻视他呢 !” 卓王孙不得已分给文君上百个奴仆,钱一百万,以及一些出嫁时用的衣服被子钱财和物品。文君于是与相如回到成都,买田置宅,成为大富豪。
  过了一段时间,有位蜀人杨得意,作为管理猎犬的狗监来侍奉皇上。一次皇上读《子虚赋》而大为赞叹: “可惜朕不能与作者同时 !” 杨得意说: “这是臣子同乡司马相如写的赋。 ” 皇上大为惊喜,于是召相如入朝询问。相如说: “这确实是我写的赋。但这篇赋描绘的是诸侯游猎的情形,不值得皇上一看。请允许我写一篇描绘天子游猎的赋,写成之后再上奏给皇上。 ” 皇上答应了,命尚书给相如提供笔墨书简。相如设置一位 “子虚”
  先生,是因为这是一篇虚构的文词,这位 “子虚” 先生在文章中赞颂楚国;文章中的 “乌有先生” ,寓意为没有这回事,这位先生在文中替齐国诘难楚国;还有一位 “亡是公” ,表示没有这个人,在文章中 “亡是公” 阐明天子的意图。因此这篇赋凭空假借这三个人的对话议论,来描绘赞美天子诸侯的苑囿。在最后一段又将本赋的主题归结于节俭,借此达到劝谏的目的。司马相如将这篇赋上奏给天子,天子读后非常高兴。
  这篇赋呈奏上去后,天子就任命司马相如为郎官。亡是公所说的上林苑的广大,山谷、 泉水和万物,以及子虚所说的楚国云梦泽的众多景物,都是夸张奢靡,言过其实,况且也不是义理所崇尚的,所以删取其中重要的内容,使之归于正道,并加以评论。
  司马相如当了几年郎官,正逢唐蒙受命夺取夜郎及其西面的中,并开通前往两地的通道,征调巴、 蜀两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两郡又为他大量征调水陆两路的运输人员达一万多人。用战时法令杀了大帅,使巴、 蜀地区的百姓都大为惊恐。皇上听说后,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进而告示巴、 蜀地区的百姓,唐蒙的所作所为并非皇上的旨意。[名人故事]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檄文说:
  告示巴、 蜀两郡的太守:蛮夷自作主张,不服朝廷,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征讨了,经常侵犯边境,使士大夫蒙受劳苦。当今皇上即位,安抚天下,使中原和睦安定。然后兴师出兵,向北征讨匈奴,单于恐怖惊骇,拱手称臣,屈膝求和。康居和西域各国,经过辗转翻译前来请求朝拜,叩头进献贡品。然后移师东进,闽、 越相继被平定诛灭。随后到达番禺,南越的太子入朝请求归顺。南夷的君主, 西的酋长,都经常进献贡物、 缴纳赋税,不敢怠慢,人人伸长脖子,踮起脚跟,急切地盼望归附朝廷,甘愿充当臣仆,只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不能亲自前来致意。如今不顺服的已被诛灭,而为善者还没有受到赏赐,所以派遣中郎将前来让他们归服,至于征发巴、 蜀的士卒百姓各五百人,只是为了供给钱帛,保卫使者不发生意外,并没有兵革之事和打仗的祸患。现在听说中郎将竟然动用战时法规,使巴、 蜀子弟受到惊扰,使巴、 蜀父老蒙受忧患。两郡又擅自为他转运粮食,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至于被征发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相残害,这也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操。
  那些边郡的士卒,看到烽火升起,燧烟点燃,都张弓搭箭,驱驰急进,扛起兵器,奔向战场,汗流浃背,唯恐落后,冒着被刀刃、 流矢伤害的危险,义无反顾,绝不退缩,人人同仇敌忾,就像替自己报仇一样。他们难道乐于死、 讨厌生,不是编户之民,而和巴、 蜀不是同一个君主吗 ? 只是他们考虑深远,把解救国家的危险放在第一位,乐于尽人臣的义务罢了。所以他们中间有的人剖符受封,有的人析圭受爵,位居列侯,住进京师的甲等宅第。死后就能将显贵的封号传给后代,把赐封的土地留给子孙。他们行事非常忠敬,做官也十分安逸。美名传播久远,功业昭著不灭。所以贤人君子都能肝脑涂地,鲜血浸润野草而在所不辞。如今只是充当供奉币帛的役夫前往南夷,就自相残害,有的逃亡,有的诛死,身死而没有好的名声,被谥称为最愚蠢的人,使父母蒙受羞辱,被天下人所耻笑。人的气度胸襟,相差得也实在太远了。但这也不全是役夫们的罪过,父兄平日没有加以教导,也没有给子弟们谨慎地做出表率,所以寡廉鲜耻,世风不淳。他们被判刑杀戮,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
  皇上既忧虑使者和官员的那些行为,又痛心不肖愚民的这些做法,所以才派遣信使将征发士卒的事情告谕百姓,进而指责他们不能忠于朝廷、 不能为国事作出牺牲,责备三老和孝弟没能教育好他们。如今正是耕种的时节,信使担心烦扰百姓,已经亲自面谕郡旁近县的人了,但还是担心远处溪谷山泽间的百姓不能尽知,所以檄文一到,应赶快下发到蛮夷聚居的各县,使他们都明白皇上的心意,千万不可疏忽。
  司马相如返回京师汇报情况。唐蒙已经掠取并开通了夜郎,进而想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征发巴、 蜀、 广汉的士卒,参加工程的有几万人,修了两年,路没有修成,士卒大多死亡,耗费的钱财以亿计算。蜀地的百姓和汉朝当权的大臣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做不利。此时邛、 ?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来往,得到很多赏赐,大都想做汉朝的臣仆,请求在他们那里设置官吏,和南夷一样,天子询问司马相如,相如说: “邛、 ?、 冉、 鎓等地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沟通,秦朝的时候曾经来往并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除。现在如果能再次沟通,设置郡县,价值超过南夷。 ” 天子认为有道理,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让他持节出使。副使王然于、 壶充国、 吕越人等,乘坐四匹马拉的传车,通过巴、 蜀两郡的官吏,用财物来笼络西夷。到了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僚属都到郊外迎接,县令背负弓箭在前面开道,蜀郡人都引以为殊荣。于是卓王孙和临邛的各位父老都亲自登门,献上牛和酒,以便交好。卓王孙喟然感叹, 自认为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的时间太晚,就分给他女儿许多财产,和分给儿子的一样多。司马相如于是平定了西夷,邛、 ?、 冉、 鎓、斯榆的君长都请求臣服汉朝。于是拆除了旧时的边关,使边关更为扩大,西至沫水、 若水,南至柯河,以此作为边界,打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修桥,用来沟通邛、 ?地区。相如回来后向天子禀报,天子大为高兴。
  司马相如出使时,蜀郡的长老大多认为开通西南夷没有用处,就连朝廷大臣中也有人持这种看法。司马相如想要进谏,但这项建议已经由自己提了出来, 所以不敢再进谏,于是写了篇文章,假借蜀郡长老的口气来讲话,而自己来诘难对方,用来讽喻天子,并借此表明自己出使的意图,使百姓知道天子的本意。这篇文章说:
  汉朝建立已经七十八年了,恩德隆盛已有六世,国势威武强盛,恩惠的流传久远和深广,黎民百姓都沾了光,在国外也广泛传播。于是就命令使者西征,西方各国顺应时势而退让,教化之风所到之处,无不随风顺服。因此使冉国朝见,使鎓国服从,平定了?,保全了邛,略取了斯榆,占领了苞满,然后车马纷纷返回,向东而去, 将要向天子复命,到达了蜀都。
  此时,耆老、 大夫、 荐绅、 先生等二十七人,严肃庄重地前来拜访。寒喧完毕,因而进言说: “听说天子对于夷狄,其意图只在于牵制他们而不使断绝关系罢了。如今烦劳三郡的士卒,去打通夜郎的道路,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工程还没有完成,士卒疲劳困乏,百姓得不到赡养。如今又接着开通西夷,百姓精力耗费殆尽,恐怕不能成事,这也是使者的麻烦和累赘啊,我们私下为您担忧。况且邛、 ?、 西与中国并存,已经经历了很多年,记都记不清了。仁者不能用德惠招徕他们,强者不能以武力吞并他们,猜想大概是办不到吧 ! 如今割舍编户之民来附益夷狄,使汉朝所依赖的百姓遭受疲弊,而去侍奉无用的夷狄,鄙人愚昧浅陋,不懂得您这样做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使者说: “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 如果一定像你们所说的,那么蜀郡人就永远不会改变服装而巴郡人也永远不会改变风俗了。我常常讨厌听到这样的话。但这件事关系重大,本来就不是旁观者所能看得清的。我的行程很紧,不可能为你们作详尽的解释,请让我为大夫们粗略地陈述它的大概。
  “大凡世上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人,才能有不同寻常的事;有不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不同寻常,原本就是常人觉得怪异的。所以说不同寻常的事情刚刚出现的时候,百姓会感到惊惧;等到事情成功后,天下就太平了。
  “从前洪水涌出,泛滥蔓延,人民上下迁移,辗转于崎岖的道路而不得安宁。大禹对此十分忧虑,就堵塞洪水,决通大江,疏浚河流,分散积水,解救灾情,使水流向东归入大海。承受这样的辛苦,难道只有百姓吗 ? 他内心愁思焦虑,身体亲受劳苦,身上瘦得没肉,皮肤磨得长不出汗毛。所以他那盛美的功业显扬于万世,声誉流传到当今。
  “况且贤明的君主即位后, 难道只是办理琐碎的杂务, 被文法所拘束,被世俗所牵制,因循守旧,取悦于世俗而已吗 ! 必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宏大的议论, 开创大业,垂留法统,作为万世遵循的规范。所以要致力做到胸襟宽阔,兼容并包,勤奋地思考建立与天地相匹的功业。况且《诗经》上不是说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么。所以天地六合之内,四面八方以外,都逐渐受到天子盛德的浸润和滋养,如果哪个有生命的东西还没有受到圣恩的滋润,贤明的君主就会感到耻辱。如今疆土之内,文武官员,都获得了欢乐和幸福,没有缺漏的。然而,那些风俗殊异的夷狄国家,相距遥远、族类不同的地区,却车船不通,人迹罕至,政治教化尚未施行,社会风气还很低下,对内就在中国边境做些侵犯礼义的事情,在外就为非作歹,邪恶横行,弑君犯上。君臣关系颠倒,尊卑次序错位,父兄无辜被杀害,幼弱孤儿沦为奴隶,百姓遭受拘禁而号哭,内心无不向往中国的德泽教化,因此抱怨说 ‘听说中原有至仁至德的君主,德泽广被,恩惠普施,万物无不各得其所,如今为何独独遗弃了我们呢’ 。他们踮着脚跟向往思慕,就像大旱而盼望雨水。这种情形,就是凶暴的人也会为之落泪,更何是圣明的皇上,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 所以向北出兵讨伐强悍的匈奴,向南派使者去责问强劲的越国。四境周围的邻国都承受仁德的教化,西、 南二夷的君长像游鱼汇聚,仰面迎向水流,希望得到汉朝封号爵位的人数以亿计。所以才以沫水、 若水为关塞,以柯河为边界,凿通零山,在孙水之上架设桥梁。开辟了道德的坦途,传留下仁义的大统。将要广施恩德,安抚和驾驭边远地区的民众,使疏远者不被阻阂,使愚昧者得到光明,在这里消除战争,在那里去除杀伐。使得远近一体,内外安乐,这不是很祥和康乐吗 ? 救民于水火之中,尊奉至高无上的美德,挽救衰败的世风,接续周代业已断绝的功业,这是天子的当务之急。百姓纵然有些劳苦,又怎么可以停止呢 ?[名人故事]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再说帝王的事业无不是开始于忧劳勤苦,而终止于安逸快乐。既然如此,那么禀承天命的符瑞,恰好就应在这件事上了。如今皇上正要在泰山举行封礼,到梁父山举行禅礼,和鸣玉鸾,高奏颂乐,使圣德上与五帝相同,下胜三王之际。而观者却没有理解皇上的意旨,听者也没有知晓皇上的心声,这好比是鹪明已经飞翔在寥廊的天空,而捕鸟的人却还盯着湖泽。太可悲啦 !”
  于是大夫们心中茫然,忘记了自己的来意,也忘记了自己所要进行的事情,慨叹着同时说道: “汉朝的盛德确实可信呵 ! 这些都是我们鄙陋之人愿意听到的。百姓虽然懈怠,请让我们率先做出榜样来。 ” 他们怅惘不已,因此过了一会儿就辞别离去了。
  此后有人上书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收受贿赂,因此丢了官职。过了一年多,又被召去担任郎官。
  司马相如口吃却善于著书。常犯消渴疾。和卓氏结婚后,富有钱财。他当官任职,从不肯和公卿们商讨国家大事,常自称有病而闲居家中,不羡慕高官显爵。经常跟从皇上到长杨打猎。这时天子正喜好亲自击杀熊彘等猛兽,骑马追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劝谏此事。
  皇上认为他说得好。回来时路过宜春宫,司马相如奏上赋来哀叹秦二世行为的过失。他的赋中说:
    登上蜿蜒不平的长坡啊,走进高峻的层层宫殿。俯瞰曲江弯曲的堤岸和水中的小洲啊,眺望高低错落的南山。山岩高耸深山幽远啊,通畅的溪谷豁然开阔。湍急的溪水流向远方啊,注入平坦宽广的洼地。观赏各种树木繁茂葱郁啊,浏览竹林的茂密。向东驰上土山啊,向北涉渡到石濑。放慢脚步从容徘徊啊,游历宜春宫凭吊二世。他修持自身不谨慎啊,灭亡国家丧失了权势。听信谗言不醒悟啊,使宗庙毁灭祭祀断绝。呜呼哀哉 ! 节操品行不端正啊,坟墓荒芜污秽而无人修整啊,魂魄无所归依又无人祭祀。飘逝到遥远旷绝的地方而无所依止啊,历时越久历程越远而越暗昧。精魄虚妄地在空中飞扬啊,经历九天而永久消逝。呜呼哀哉 !
  司马相如被任命为孝文帝的陵园令。天子既已赞美子虚之事,司马相如看到皇上喜好神仙道术,于是说: “上林中的事还不是最美的, 还有更华丽的。臣曾经写了一篇《大人赋》,还没有写完,请允许我写完后把它献给皇上。 ” 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的众仙人居处在深山沼泽间,形体容貌很清瘦,这不是帝王心中的仙人形象,于是就写成《大人赋》,那篇赋中说:
    世上有大人啊,居止于中原。宅舍遍布万里啊,尚不足以使他稍稍停留。悲叹世俗的窘迫困厄啊,轻身飞举而去远方漫游。乘着以赤气为幡饰的素虹啊,坐着云气而向上浮游。树起烟云长竿啊,总揽光芒闪耀的五彩旄旗。悬垂旬始星作为旄旗的飘带啊,拖曳着慧星作为旄旗的垂羽。旌旗随风翻卷啊,又婀娜地招展飘摇。
  手揽飃枪作为旌旗啊,缠绕上弯曲的彩虹而作为旗绸。天空红晕深远令人昏眩啊,狂飙奔涌云朵飘浮。乘上应龙、 象车逶丽前行啊,驾着赤螭、 青虬蜿蜒浮游。时而俯首缓行时而昂首腾飞而恣意奔驰啊,又屈曲起伏而盘绕蜷曲。螭虬时低时昂停滞不前啊,又放纵任性而参差不齐。忽进忽退逶丽相随啊, 又摇头昂首惊奔而相倚。或嘶鸣喧嚣而踏上道路啊,或飞腾跳跃而狂奔。或迅捷飞驰疾如闪电啊,或转瞬即逝犹如雾散云消。
  斜渡东极而登上北极啊,与神仙们相伴交游。走过幽深之处向右转啊,横渡飞泉而奔向东方。征请一切仙人而遴选啊,在瑶光星上部署众神。派遣五帝于先开路啊,遣返太一而却后陵阳子明。左方有玄冥而右面有含雷啊,前边有陆离而后侧有贑湟。役使征伯侨与羡门高啊,令岐伯执掌药方。祝融清道而护卫啊,清除雾气而后前行。屯聚起我的万辆车驾啊,聚合彩云成华盖又树立起华丽的旌旗。令句芒统领随从们啊,我要到南方去嬉戏。
  经历崇山而见到了唐尧啊,路过九疑而拜访了虞舜。车骑纷繁而交错啊,杂乱交错而前行。骚扰相撞而纷乱啊,澎湃淋漓而阻滞。草木丛聚而葱茏啊,漫布各处而参差不齐。径直走入轰鸣的雷室啊,穿越高低突兀的鬼谷。遍览八?而观望四荒啊,横渡九江又跨越五河。穿梭炎火而浮游于溺水啊,跨过小洲而横涉流沙。憩息葱岭,在水中泛舟嬉戏啊,让女娲鼓瑟冯夷起舞。天色昏暗而混浊不明啊,召来屏翳而诛罚风伯雨师。西望昆仑山而恍惚不清啊,径直奔向三危。推开天门而进入帝宫啊,载着玉女而与她同归。登上阆风山而憩息啊,如同高飞的灵乌翔后齐集。于阴山徘徊低飞啊,我今日才目睹西王母的皓然白发。她佩戴华胜居处于洞穴啊,也幸亏有三足乌供她驱使。一定要像这样长生而不死啊,虽然活过万世也不值得欣喜。
  拨转车头归来啊,绝路于不周山,会饮会餐于幽都。呼吸夜露啊吞食朝霞,咀嚼灵芝啊啜食琼华。身轻体健而高跃啊,纷然腾涌而向上疾飞。穿越闪电的倒影啊,涉渡云神兴作的滂沛大雨。驱驰游车、 导车悠然下降,抛却云雾而远去。迫于世间的狭隘啊,缓缓走出北极的边际。遗留屯骑于北极之上啊,将先驱放散于天北之门。俯瞰下方幽深玄远看不到大地啊,仰望上方辽阔宽广而看不到苍天。视线模糊而视物不清啊,听觉恍惚而无所知闻。乘骑虚无而上至远处啊,超越无有而独自长存。
  司马相如既已奏上《大人赋》,天子非常高兴,飘飘然有凌驾云天的感觉,似乎有遨游于天地之间的意思。
  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后,家住在茂陵。天子说: “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以派人前去把他的书都拿来。如果不这样,以后会散失的。 ” 派遣所忠前去,而司马相如已经死了,家中没有书。问他的妻子,回答说: “长卿本就不曾存有书,他经常写书,人们又经常取走,家中就空无所有了。长卿还没有死的时候,写了一卷书,说如果有使者来求取书,就将它奏上。没有其他的书了。 ” 他遗留下来的书谈论的是有关封禅的事情,被送给了所忠。所忠把那书上奏给了皇上,天子对此大为惊异。[名人故事]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传记
  司马相如死后五年,天子才开始祭祀后土。八年,先祭礼中岳,再于泰山行封礼,到梁父山行禅礼,肃穆恭敬。
  司马相如的其他著述,如《遗平陵侯书》、 《与五公子相难》、 《草木书》等篇不采录,只采录那些在公卿中传诵特别著名的。
  太史公说:《春秋》能够推究显现极其隐微之事,《易》能够根据隐秘之迹来显明事理,《大雅》说的是王公大臣的事而恩德泽及黎民众庶,《小雅》讥刺卑小者的得失,其影响能涉及长上。所用来谈论的内容外表虽然殊异,它们全都合乎德义却是一致的。司马相如虽然多有虚浮言辞和妄滥说法,然而他的主旨可以归结为引导人们节俭, 这和《诗经》的讽谏有什么不同 ? 扬雄认为华丽的词赋,劝勉的意味重而讽谏的作用小,犹如尽情演奏郑地、 卫地的音乐,乐曲终了时却奏点雅乐,不是已经亏失了吗 ? 我采集了司马相如的那些值得论述的文辞著录于本篇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