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技术进阶没有条理,你要这样“三步走”

 我好喜欢子非鱼 2016-04-20


羽毛球技术、战术包括很多,对于很多初级者来说:对各类技术都一知半解,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习哪种技术才能进步。

下面就给大家列一个提纲,为球友们提高球技提供学习思路,以便有条不紊的提高,防止没有条理,朝三暮四。



羽毛球的技术进阶一般分为三级

变速突击



以上三级,需要逐级学习,下面就为大家逐条讲述各个环节需要学习和注意的关键点:



# 拉 #


拉后场,是最简单粗暴的回球方式,可以牢牢的把对手限制在后场。简单点说,无论给对手打什么球,回球时都用你的麒麟臂把球打到后场,要练到无论在什么位置,什么情况下都能把球到位的压制在后场。

优点 | 能压制对手,消耗对手体力,训练自己的上肢力量,增强体能

缺点 | 耗体力


- 把球打到后场的技术 -



 高远球,是对正确发力有较高要求的技术,打高远球不能光靠蛮力,因为那样消耗太大,要用巧力,即省力效果又好。


动作要领:架拍,挥拍,击球,随挥收拍。挥拍的过程是一个力量传导、加速的过程,到击球时速度最大;击球时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发力要干脆,“啪”很短暂的一个过程,能体会到鞭打发力的效果更好,要尽量争取高的击球点。

很多球友打球不到位的原因就是发力不干脆,挥拍击球的过程应该是加速挥拍的,而并不是匀速。这点需要大家挥拍击球时特别的注意。



赵天王的高远球动作 



林李世锦赛精彩对拉后场(球友们可以找半个场地,对拉) 



第二次对拉后场,确实很耗体力 



挑球,相对于高远球比较来说更加轻松,动作也更简单,只要握拍正确,都可以把球挑至后场,很多球友在挑球上遇到的问题是:能挑的很高,但是不靠后,这种挑球威胁很小,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加注意。



对比一下各个挑球球拍与击球的角度,球的飞行方向 



正手挑球 



反手挑球 


正反手挑球步伐的最后一步要大跨步跨出去,挥拍动作一定要大,把球送出去,大家可以观察上面两幅图最后的挥拍轨迹(尤其是对方的球比较贴网时要挥拍过肩)。



丹神的挑球,注意上网步伐 



 拿督的挑球,尤其是被动时挥拍动作一定要大 



# 吊 #


吊网前相对于狂野的拉后场,会显得柔和许多,用以柔克刚形容恰到好处,无论对方的后场多么到位,不管是正手、头顶的或者是反手吊球,都可以轻轻的把球吊到网前。相比于拉后场,吊球可以节省很多体力,而且还可以很好的调动对手。


吊球分为:正手劈吊直线、正手劈吊斜线;头顶吊直线、头顶吊斜线;反正吊直线、反手吊斜线、收吊等。


吊球更多的是手腕上的控制,对拍面角度的把握。击球点可高可低,但是高点吊球的线路更多一些,多属于主动进攻吊球;低点吊球的路线会受到限制,多属于被动防守吊球



- 第一级重点学正手吊球 -



 滑板吊直线 



 劈吊斜线 



- 第二级学头顶吊球 -



吊直线 



滑板吊斜线
 



- 第三级学反手吊球 -



吊直线 



吊斜线 



- 第四级收吊 -



收吊(假杀球,真吊网前) 



- 训练 -



一人吊,一人挑 



一人挑,令一人吊,然后吊的人上网,去挑,然后对方再去吊,刚开始以吊直线挑直线为主 



# 变速突击 #


变速突击在羽毛球运动中,算是高级别的能力,这个不仅是要练,还需要有极强的身体素质。


突击变速能力,简言之就是突然的变速杀球(点杀、劈杀、重杀)的能力,其杀球的动作与高远球相似,但击球角度不同,如下图:





杀球动作 


变速突击的代表人物:林丹、李宗伟,二人之所以属于顶级高手,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极强的变速突击能力,让对手防不胜防。林丹属于变态的身体素质+刻苦的训练,李宗伟属于高强度的训练+超强的小身板,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多训练,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想要更进一步,就要练习突击变速能力,虽然赶不上林李,但也可以傲视群雄了。



林丹的点杀突击 



李宗伟劈杀突击 



重杀 



林丹的突击 



综上所述

--

羽毛球爱好者想要打好羽毛球

可以用这样的思路进阶

ˇ

初级爱好者 | 拉后场  

中级爱好者 | 拉后场+吊网前   

高级爱好者 | 拉后场+吊网前+突击 


文中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THE | END


再也不用熏球啦

盖宝

让 只球,提高 2 倍耐打

只顶 只,桶顶 

配备盖宝的羽毛球,点击了解详情

进入有100万球友的羽毛球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