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与《兰亭序》之辩

 闲庭斋阁 2016-04-20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历代备受争议,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兰亭学”这一命题,足见其博大精深。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术界关于王羲之与《兰亭序》之辩。

《兰亭序》书法艺术地位之辩:王羲之兼善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兰亭序》得五合之契机,追求“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智永褚遂良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无一不受王羲之书法的直接影响,赵孟頫更是提出“反复临之,何患不过古人”之说,并作《兰亭十三跋》,绍兴兰亭竟成为书法的代名词。

《兰亭序》作者之辩:李文田从文字发展史上来看待王羲之书法,他认为,“古称右军书……银钩铁画,故世无右军之书则已,苟或有之,必其与爨宝子龙颜相近而后可。”他的这些观点,发前人之未发。上世纪六十年代,《王兴之墓志》出土,其书风类《爨宝子》,学者就王羲之与《兰亭序》真伪问题引发争辩。我认为,书法分五体,又分碑帖,刻碑的工具为刀石,写帖之工具为笔纸墨,怎能相提并论?

时代精神之折射。晋人喜谈玄道,伟大的文艺作品必定是其时代精神之折射,关乎人文,远非笔墨技所能巧涵。王羲之谈论书法,也涉及“道”“气”“阴阳”等中国哲学范畴。对于“死”,王羲之流露出“摧心肝”的悲痛。《兰亭序》文中写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除此之外,在王羲之的其他尺牍信札中,也随处可见其对于死的痛苦。这些可以看出王羲之具有七情六欲,而非传说中那样神圣。

《兰亭序》真迹已经失传,以神龙本最为逼肖,然双钩临摹,形神兼备,唯用笔稍逊,而定武本则得其用笔结构之美,唯乏神韵,至于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诸家,全是自家笔法,已非晋人气脉,宋代黄庭坚跋《兰亭序》云:“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我认为,《兰亭序》虽未能尽善尽美,学者各存私好,取舍殊异,亦必有裨益,岂能计较区区点画之得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