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睡倒”的“一片”,我替吴老发一怒

 江北人 2016-04-20

2014-09-22 14:25:16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84 次 | 评论 0 条

今年9月16日,两院院士、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先生以92岁高龄,一手拄拐杖,一手由工作人员搀扶,登上人大会堂讲台,站着为来自首都多所高校的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作了35分钟的题目为《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

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了此情此景,业已感受到了一种崇高、庄严和老前辈对晚辈无限关爱的拳拳之心了。是啊,享誉国内外,著作等身,对国家建设贡献卓著的老学者、老教授,为了祖国的未来,年轻人的前途,甘愿放下身段,借助拐杖和外力,坚持上讲堂现身说法,只是为了后来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少走弯路,拼了老命来交心,介绍经验,且还是站着传授,仅凭这些,我们晚辈将35分钟全部用来向吴老表示敬意也不为过呀。何况吴老的报告又是那么精彩呢。我在网上拜读了吴老报告的全文,可谓思路清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言简意赅又不干瘪,其中不乏生动事例,有意无意间透露的名人轶事还可补史料之不足,实在是偏得。

可是!可是,令人吃惊和气愤的是,听报告的学生中竟不乏“睡倒者”。据报道和现场拍摄的图片显示,会场后排的学生“成片”进入黑甜乡。伏桌掩面的,披头散发的,扭腰拉胯的、、、丑态百出,让人气到发昏章第十一。这样的年轻人不让人失望和鄙视?我办不到。吴老学富五车,年龄当你的爷爷怕还有余裕,不说你跪着听讲吧,起码要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肃然起敬,高山仰止。如此轻慢,一片无所谓,简直是不孝不敬,愚昧无知,朽木不可雕也。清人石成金云:“凡师有教诲,必诚心领略,苟不诚于受教者,是误自己不知先生之尊也!夫为子弟而不尊先生,于法则为乱民,教之多不能入,终于无成、、、”今日读来,或恐以为言重,实在应该起怵惕之心。

面对此等现象,有人文过饰非,不去教育批评这些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瞌睡虫,反而说是可能是环境有问题呀,报告内容有问题呀,可能不接地气呀,枯干说教呀等等,简直是对吴老的大不敬。听报告不是看戏,做学问讲求的是克坚攻难,做人不是跳骑马舞,一切娱乐化是社会有病的反映。A平方加b平方等于c平方,单调是单调,那不也得背?

有人针对睡倒一片现象的出现还专门去采访吴老,真的是荒唐。这种情形别让先生知道最好,否则徒增老人的失望和伤心。采访人竟然还占用老人的宝贵时间让老人专专介绍报告的用意以及起草过程以证目的之纯正,用心之良苦,简直是无理无礼之至,是对先生的又一次伤害,天下有如此行事之人乎?伤贤者心,快外人意,多亏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在听讲,否则真要笑死那些瞧不起我民族的夷人了。

这睡倒的一片中,若有我的子弟,远的我要电话、电邮斥责;近的我要耳提面命,务使迷途知返,幡然悔悟。对这些浑浑噩噩混日月的年轻人,不能再捧着他们,哄着他们了,顺毛摩挲不行,必须当头棒喝。当敌人来攻时,当天灾来袭时,哪里有什么条件,环境可讲?哪里有什么方式、方法可谈?没有千方百计练就的18般武艺,到时让他们如何应对?过去有偷师学艺之说,凭的还不是好学之心?放到现在,学艺之难就成了不学无术的理由。无语,无语。危险啊。有朋友告诉我,研究生也不都是为研究学问去读的,有躲避就业危机的,有被家人逼迫的,有为镀金的,等等。我说,那就更需要让他们好好学习了。进来的人可能五花八门,但是走出去的应该都是人才。国家、社会、家庭动用这么多资源,不是让你们去青天白日睡大觉,谈恋爱、喝小酒的。有为的青年,当为中华腾飞而立下志向,研究学问。非如此,国家民族希望何在?

所以,对这群在传道名师面前睡过去的学生,我就是要批判,甚至要骂,要打。与其让外人笑杀了你,不如让我先骂杀了你,以免遗羞于外。何况从经验论,晚辈都是在长辈打骂中成长起来的,没有谁是被骂死的。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端的不错。前几天我看电视节目中一个现场调查,对小孩适当打和体罚的做法,在大多国家通行。别学美国,他虽然不打不骂,可是你看看他本土出来的人才有几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