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现代科技鉴定古董的面纱 (连载之一)

 萨满巫师 2016-04-20

 

近些年随着文玩行当的火热,现代科技鉴定手段也渐渐应用于古物的辨伪和研究中,在为数众多的科技仪器和分析方法中,能适用于文物研究的,其实不多,历数下来,不过如下几种:

 

面纱之一:X射线荧光光谱法(即成分分析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鉴定文物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鉴定文物的材质, 有些文物用肉眼就可以分辨, 是陶器还是青铜器; 有些文物用肉眼就不好分辨, 有时为一件文物是什么材质的, 考古学家们争论不休。如安徽东至发现的南宋关子钞版, 当时有人认为是铁的, 经X 射线荧光分析是铅; 再如, 汉代白金三品,有人认为是银的, 有人认为是锡铅合金, 有人还从合金的组成上推断是锡, 经X 射线荧光分析, 结果是铅; 再如, 蚁鼻钱, 是先秦楚国的货币, 又叫鬼脸钱, 由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很多考古学家理所当就地认为是青铜器, 经X 射线荧光分析, 虽然也是铜锡铅合金, 但有的含铅量达70 %~80 % , 有的含锡量达68 % , 含铜量超过50 %的, 17 个样品中只有3 枚, 这说明蚁鼻钱的配料没有统一的规定, 将它归纳到青铜类显然是不妥的。二是鉴定真伪, 真的与假的, 虽然在外表上一样, 但在成分上存在着区别。如汝官瓷与仿汝瓷, 虽然现代仿汝瓷可以以假乱真, 但成分上有区别, X 射线荧光光谱图是不一样的, 有的仿汝瓷含锌量高, 有的仿汝瓷含锶量高, 古代的成分含量现代人是烧不出来的。再如银元, 真的是银, 假的是白铜。古代的金、银器与现代的也不一样。古代的内杂质较多, 现代的较纯。再如古画, 古代用的颜料与现代的是不一样的, 美国曾对迭戈在1658 年画的奥地利的玛丽安娜皇后的油画进行鉴定, 用X 射线荧光分析了画中的白色颜料, 用的是铅白和石膏, 证明此画是真的,因为1870 年以后油画的白色颜料只用钛白了。






成分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测试方法,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比已知数据库中的真品数据,来判定未知样品的真伪。成分检测有多种手段和设备,例如湿化学法,INAA法,ICP法,XRF法等,其中XRF(X射线荧光)最受青睐,民用、商用化程度也最高。其测试速度快,无损、相对成本低并且有大量已发表的数据可查。但是这样一种测试方法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首先,成分检测不能直接断代,是一种间接证明样品真伪的手段,是一种必要非充分条件。成分检测和真品数据不符的样品必然不是真品,但是相符的样品也未必就是真品,这是成分检测最大的局限性。此外,就XRF这种方法而言,在定量分析时,需要进行标样校正,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真正成熟的标样,这就给XRF法鉴定成分的准确性打了个折扣。目前,国内从事XRF成分检测的单位有很多,某些单位在其网站主页上,极尽吹嘘之能事,把荧光成分检测吹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明显有夸大其词,忽悠藏友的主观意愿。事实上,这种无损检测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绝不能作为判断真伪的绝对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