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插图版)---58开启地狱之门——日军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青梅煮酒1970

 冰雹雨的图书 2016-04-20
1.9.4 开启地狱之门——日军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就在三国同盟条约签署前的1940年9月23日,日本已经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武力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这是日本将战争从中国向外扩展、迈向太平洋战争的开始。
  中日战争已呈现出长期持久战的态势,成为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最大障碍。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田中新一曾经写道:1940年秋季,日中战争“局部解决”的希望已不复存在。如果大量的兵力滞留在中国战场无法脱身,势必给南进造成重大影响,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始终是日本的一大心病。
  在日本人眼中,蒋介石政权之所以屡败屡战死不投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身后有苏联以及美英等西方国家在暗中撑腰。1940年7月18日,英日达成协议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这样从法属印度支那进入中国广西的中越公路和滇越铁路运输线就成为国际社会援华的主要通道。如果能够利用法国败降的有利时机控制其在远东的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就可以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首先可以切断西方援蒋的最后通道。其次占领并利用这里的机场,日军轰炸机的攻击半径就可以覆盖中国云南的昆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日本没说,那就是以此为基地就可以近距离窥视下一步要攻占的目标——香港、泰国、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等广大地区。
  1940年6月,在接到日本要求关闭中越边界的要求后,欧洲老牌强国法国并没有马上就范。他们和英国一样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法国驻华盛顿大使将日本的要求告诉了美国,请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但美国助理国务卿韦尔斯的答复是:毫无办法。加上英国的自顾不暇,举目无亲的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无奈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但是当日本在7月进一步提出要在印度支那建立空军基地以及日本军队在印度支那享有过境权的问题时,法属印度支那当局表示,这个要求太过分,必须经过两国政府的进一步磋商。
  在此期间,第二次近卫内阁已宣布就职。松冈洋右决定通过法国驻东京大使阿尔塞纳.亨利同维希政府进行谈判。8月1日,松冈向亨利提出在印度支那建立军事基地和日本军队的过境权问题。亨利犹豫不决,辩解说如果这样的话就等于是要法国同中国交战。松冈扬言,维希政府若不迅速答应下来,日本将诉诸武力。
  期间美国政府在8月3日已经正式答复法国,暂时不能提供任何军事援助,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告诉日本“反对任何国家干预法属印度支那”。无奈的维希政府只好表示愿意同日本达成协议,使日本在中日战争期间可在印度支那享受军事上的方便,但是日本必须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主权。
  法国外长博杜安认为法国必须向日本作出一些让步,因为在他看来印度支那根本没有力量抵御日本的进攻。如果拒绝日本的要求招致日军武力进驻的话,法国只有失败一条路,到那时丧失的将是法属印度支那的全部。他指示亨利可以同意向日本军队提供方便,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必须保证尊重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8月17日,法国再次将上述情况通报美国,请求华盛顿警告东京,法国在印度支那提供给日本的军事方便必须随着中日战争的结束而终止。这一要求得到了美国的拒绝。赫尔的理由是,这样做反而是默认日本暂时占领印度支那的合法性。
  日本外务省同军方磋商之后在8月21日告诉亨利:日本暂时只需要北部的河内等三个空军基地,驻扎在这些基地的日军不会超过六千人,日本军队可以通过两条铁路线运兵。对于明确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主权一事却一直不予答复。
  对于日本与法国之间的纠纷,德国一直保持矜持。一边是附庸,一边是盟友,也确实不太好办。8月17日德国驻维希大使对博杜安说,德国不赞成印度支那被肢解,但也不准备给维希政府以公开的支持。松冈曾两次要求柏林向维希政府施加影响以使其让步。里宾特洛甫的回答是,德国对法国政府能起的影响是有限的。说白了就是不想帮忙。
  看着法国一直不答应,武力解决也存在不少现实障碍,8月27日日本做了最后让步:同意承认法国在该地区的主权。8月30日,亨利与松冈在东京原则上达成谅解,随后双方进行了换文,这就是所谓的“松冈-亨利协定”。在这个协定中,法国承认日本在远东的经济和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并同意给予日本优于其他国家在印度支那享有的经济特权。日本所要的军事特权目的只是为了加速结束中日战争,也就是特权只限于中国事变尚未结束期间。反过来,日本保证尊重法国在远东的权利和利益,尤其是尊重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主权和印度支那的领土完整。下来只剩下前面商谈具体如何进驻的问题了。
  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进驻在日本军部存在两大派别。一派是主张和平进驻的稳健派。从前文就可以看出这一派的主力是海军。日本海军认为,由于目前建造军舰和航运所必需的废钢铁、石油等重要物资必须依靠美国,一旦武力进驻很有可能引起美国的全面禁运甚至武力干涉,因此最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进驻问题,和平进驻方为上策。海军的意见得到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省的赞同。另一派也就是所谓的激进派则以参谋本部为主。这些人认为,外交斡旋谈来谈去太耽误功夫,法国都成那样了还怕他个鸟呀?人家希特勒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就在于想干啥就干啥。遇事就外交简直是愚不可及,直接派人进去不就得了?叫唤最厉害的是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富永恭次少将和驻中国广州的日华南方面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大佐。
  这个今后还要多次领衔出演的佐藤贤了是东条英机的大徒弟,跟了东条几乎大半辈子,东条遇事就喜欢跟他商量。早在东条还是一个大佐联队长的时候,佐藤就是他手下的一个中队长。一次佐藤手下一个中尉的老娘生急病问佐藤借钱,佐藤也没钱就跑去向东条联队长借。到东条家东条支支吾吾半天不吭声,只是让佐藤坐。然后就看见东条老婆拿着个包袱出去了。等东条老婆回来后东条就把钱给了佐藤。原来东条也没钱,只好让老婆去当铺当了几件衣服来救急。从这个小事来看东条也不完全是穷凶极恶的那种人。这件事让佐藤感激涕零,从此以后死心塌地跟定了东条,东条也一直把佐藤贤了看作自己的大弟子。
  9月4日,双反在前线的交涉也暂时告一段落。双方约定,为了确保援蒋行为的彻底根除,日本派遣5万人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可以使用当地的三座机场。法国提出,日本军队要等到有具体细则的正式协定签订之后才可开入印度支那,任何违反这一条款的行为将被看作是破坏协定。日本希望协定能在9月6日前正式签署。
  9月5日,法国将有关情况告诉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法国向日本屈服表示强烈反对,但他除了抗议之外不愿采取进一步行动。英国借机提出与美国一起联合对远东提供军事援助的建议。此举倒不是全部为了法国,主要是想借美国的力量威慑日本,以保护自己在远东的殖民地。英国的建议也没有被赫尔采纳。赫尔告诉英国,如果美国卷入太平洋战争,势必要大大削减提供给英国的物资数量。闻听此言的英国立即闭嘴。由于事关中国抗战大局,蒋介石曾经主动提出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对法国进行援助,却得到了法国的拒绝。他们认为中国派一个没有飞机掩护的师根本抵挡不了日本人。
看似一切都顺风顺水,但是变故很快就发生了。就在协定要正式签署的9月6日,日本陆军第5师团步兵第21联队的森本大队已经擅自从镇南关,也就是今天的友谊关穿越了国境线,武力侵入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本来就不愿意的法国立即将这一违规行为通报日本。大家都还没动呢你就开始拿筷子夹菜往嘴里放,成何体统?要是对中国这就不是个啥事,但是对面是破船还有半斤钉的法国。日本军方迅速将森本大队长撤职并送交军事法庭查办。虽然已经投降了德国,但老牌的法国还是死要面子,以日本擅自越境为由拒绝日本继续进驻。漫长的谈判再次开始。一方强势但被另一方抓住了小辫子,双方据此互不让步,导致谈判进入僵局。
  为了应对法国的拖延,日本内阁四相会议在9月13日做出了如下决定:一是谈判以9月22日为期,届时即使谈不成功也要开始进驻。二是仍然尽可能以和平方式进行。如果对方武力抵抗,就行使武力以达到目的。据此9月14日大本营陆军部电令日华南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的时间定为9月23日零时,如遇抵抗可以行使武力。
  最后还是力气大的有理,就在日军准备武力进驻的最后时间点到来之前,9月22日下午16:30法国人做出了最后让步:日本人获准使用北部的三个机场,可以在这些区域驻扎六千名日军,并有权取道输送二万五千名日军去进攻云南的中国军队。
  在这里就发生了昭和时期日本陆军三大“下克上”的最后一起,继“九一八事变”和“诺门罕战争”之后的“武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事件”。第一起的导演是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第二起的策划者是辻政信和服部卓四郎,这一次换成了富永恭次和佐藤贤了。挺巧,每次肇事者都是出入成对,好有人商量。
  为了更好地指挥进驻。激进派的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少将决定亲赴现场坐阵指挥。9月14日,富永部长飞抵河内,在这里他见到了更加激进的佐藤贤了,——第三起“下克上”随后发生。富永少将对日本驻河内总领事透出口风,让他迅速做好当地日本侨民的撤离准备工作,明说了就是“谈判不成就立即动武”。同时根据陆军部的指示向第五师团下达了9月23日午夜发起进攻的命令。
  日本原定的计划是:一旦和平进驻的话,由西村琢磨少将指挥的印度支那派遣军从海防港登陆。如果演变成武力进驻的话,则由位于中越边境的第五师团发动进攻。
  由于法国人在下午已经同意和平进驻,晚上实施武力进驻已经没有必要,因此参谋本部电令第五师团立即停止前进。不过位于前线的富永少将在佐藤大佐的怂恿下以该命令不是天皇亲自下达为由拒绝执行。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虽然已经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但由于命令传达延误,步兵第21联队还是按照预定计划于23日午夜零时发起了武力进攻。在第五师团陆上越境的同时,陆军航空队空袭了海防市,炸死平民15人,炸伤18人。第五师团一路和法军展开了小规模冲突,士兵基本由越南人组成的守军在日军的攻击下迅速溃散,并不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25日。双方各有微弱的伤亡。
  原本的和平进驻最终演变成了武力进攻,这一切都是由于富永和佐藤的主观错误指导所致。愤怒的西原一策少将向东京发出抗议电文,“统帅混乱,失信于内外”。明知输理的日本人随后向法国人道歉并交还了战俘。
  南边停在海防港外担任护航的海军舰队听说第五师团不遵守命令越境开战的消息后非常气愤,力劝西村少将不要再实施武力进驻。但是西村少将固执己见,主张实施“奇袭上陆”,并于26日清晨在没有海军掩护的情况下强行登陆,还好陆上几乎不设防。气愤不过的海军放弃了对派遣军的护卫任务擅自从海防港撤退。
  前面真是乱成了一锅浆糊。不过乱归乱,进驻的任务还算是顺利地完成了。
  与“九一八事变”和“诺门罕战役”中的“下克上”相比,此次事件尽管规模最小但影响最大。——日本已经开始公然践踏国际条约,其对象尽管是已经变成了落水狗的法国。从这次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英美真正感到了日本冷飕飕的刀锋。
  绰号“剃刀”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以严厉治军著称,这么大的违规事件决不能置之不理,即使里边有自己的大弟子。东条认为这种“下克上”“绝对不可饶恕”,随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日中国华南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被解职,连带的还有主张和平谈判的西原一策少将。参谋本部次长泽田茂中将引咎辞职,改由塚田攻中将顶替。很大一批中下层军官被解除了职务。但是两个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因祸得福:富永恭次被外放到东部方面军,后来在1943年3月荣升陆军次官。佐藤贤了由于有师父做靠山,1942年2月反而出任了陆军省军务局局长的要职。
  后来日本的史学家评论道,富永恭次和佐藤贤了联手为日本“开辟了一条通向地狱的道路”。
   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之后第四天的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条约核心的第三条矛头直指美国。就是泥人也应该有所动作了吧。
  果真,就在日本刚刚进驻三天之后的9月26日,忍无可忍的美国终于出手:宣布除西半球各国和英国之外,禁止向其他国家输出废铁和钢铁,同时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战争贷款。
  看见老大出手了英国迅速做出了短传配合。10月8日,英国宣布重开中国抗日战场大动脉滇缅公路。此举“标志着丘吉尔远东绥靖政策的结束”。
  老美生气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