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角楼:洋人称“巨堡” 中国人叫“金隅”(图)

 南烟舍 2016-04-20

北京角楼:洋人称“巨堡” 中国人叫“金隅”(图)


来源:北京日报

外城西北角楼 位于西便门附近,楼外是天宁寺塔。这里是去西郊的必经之路,因此常能看到从京西古道过来的驼队。(北京日报)
外城西北角楼 位于西便门附近,楼外是天宁寺塔。这里是去西郊的必经之路,因此常能看到从京西古道过来[详细]

外城东北角楼位于东便门附近。1900年8月,八国联军在外城东北角楼东南面,架炮轰击北京城。

最近,如果您路过南二环护城河东南转角,会发现那里多了一座角楼。这就是历时两年,刚刚完工的外城东南角楼,也称左安门角楼。

提起角楼,您可能首先会想到紫禁城角楼。其实,不单紫禁城有角楼,北京内城、外城也都各有四个角楼。明《英宗实录》载:“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也就是说,明正统四年(1439年),北京内城完工时,就已经在四个角建了角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外城完工时,外城四个角的角楼也落成了。角楼自古就是中国城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单是标志性建筑,也起到警戒、瞭望的作用。

北京内城的四个角楼建在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座与角楼加起来高达29米,底边长约40米。角楼的外观与城门箭楼十分相似,只不过它比城门箭楼更宽大,也更厚实。北京有句俏皮话:“脸比城墙拐弯还厚”,可见角楼的坚固。巍峨的城墙与坚固的角楼相得益彰。难怪上世纪20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将它称之为“巨堡”。过去,北京内城角楼内是京城比较荒凉的地方,除了内城西南角楼被称为“金隅”外,其他三个城角一般都是庙宇、兵工厂、教场、贫民窟或坟地。

内城的四个角楼在庚子事变中都严重受损。后来,东北、西北、西南角楼先后被拆除,唯一存世的只有内城东南角楼,现被辟为明城墙遗址公园。

与内城角楼相比,外城的角楼就小得多了。外城角楼通高15米,进深均6米,只有两层,给人感觉不像是个战争防御性建筑,倒像是花园中起点缀气氛作用的小亭子。外城西南、东北角楼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拆除;西北、东南两座角楼分别在1957年和1955年拆除。如今复建的外城东南角楼,多少能让您领略到一些老北京的古意吧。

原标题:北京角楼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标签:北京 角楼 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