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读西游_vacodia_xy

 忘掉我了 2016-04-21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写在整本西游记的开篇,也是作者在向读者暗示,整本西游,到底要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尾联“欲知造化会元功”,就是在说,想要知道天地变化的规律,万物生长的玄机,就一定要看看这本《西游释厄传》。
其实《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为了普及教育,早被精简改编成白话浅显的小说,还衍生出很多其他类似《西游外传》、《大话西游》等快餐产物,失去了一些“本真”。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原版的半白话文可能会更对胃口一些,而且还可以细细推敲当时作者的用意等等。
我被激起读西游的兴趣,是在大半年前看了网络上的论坛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之后。大概是人相较于正史更喜野史一般,对于一些生僻的趣闻总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这个论坛上,作者给出了很多匪夷所思却又让人觉得有点道理的小观点,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觉得刺激有趣,忍不住要拿原著在旁一一对证。但细看下来,却发现很多出入。不看那些似是而非之处,单看他对人物刻画的分析,颇觉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只懂明哲保身的唐僧,冲动的孙行者,懒惰圆滑的猪八戒,默默无闻的沙和尚组成了一个看似和谐的取经四人组。但西游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描写,远不及其他三大名著来的丰富深刻,因为开头作者就直说,这是西游“释厄”传,倒是作者对景色山水描写的花了较大功夫,映衬西天沿路之景。
其实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唐僧偏爱猪八戒,却总是要向悟空念紧箍咒?为什么唐僧明明是取经团队里最无能软弱的那个,却能够成为三个神仙的师父,最后在如来处也是最先封的佛,成为地位最高的那个人?为什么要让师徒四人经历满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给他们真经?为什么真假美猴王里会有两根金箍棒?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在暗示,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师徒四人中最先出场的是孙悟空,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最鲜活的角色。说猴子来历“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一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便是生下来就无父母,生长在自然间无拘无束。后因缘际会拜了师傅学了变化,就开始骄傲之心膨胀,想要与天比高,结果发生了之后的一系列故事。在悟空做了“弼马温”时,他自己对职位不满,留书出
走,回花果山做“齐天大圣”,在很多妖怪看来其实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孙悟空放着神仙不做,要跑到凡间做“大王”,好好的国家公务员不做,要去混黑社会。好不容易被承认了做“齐天大圣”,就因为没有福利,跑去蟠桃会捣乱,结果啥都没捞着,就被判了有期徒刑五百年。所以在我看来,孙悟空大闹天宫完全就是自身力量膨胀后的发泄,损人不利己,从阴谋论来说,他可能还不知道他为一些神仙做了嫁衣。
翻开西游任意一章节,基本都能看到“功果”两个字。师徒四人踏上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途,也是为了那四个字“修成正果”。那到底什么算是“正果”?借鉴《煮酒》一文,得出结论,“功果”应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编制”。当孙悟空在花果山占山为王时,他是神佛口中的“妖猴”,当他保唐僧取经时,他是“大圣”,不同的,只是一个“名分”。由猪八戒和沙和尚原来的“位列仙班”到“被贬下界”成了妖怪,差的,也是这个“名分”。
从何得出这个结论?在第三十二回平顶山逢金角银角大王时,悟空想“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功”;第三十回,唐僧被害变成虎精时,白龙马的“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第二十一回,“行者要见功绩”,降完妖后,师兄弟“二人撞入里面,把那一窝狡兔、妖狐、香獐、角鹿,一顿钉耙铁棒,尽情打死,却往后园拜救师父”。可见,这“功果”在三个徒弟心目中的分量。
西行一路,也是悟空成长的一路。他会从大闹天宫、随心所欲,到刚开始看到妖怪抓了师父就去叫门打架,再到后来智取,渐渐学会用“脑子”想问题,解决问题,一心成就“正果”。
我一直很好奇在清苦的取经之路上,八戒还能在大耳朵里藏“私房钱”,而被悟空抓住。八戒一边想着打妖怪“修正果”,一边想着散伙回高老庄,一边偷偷摸摸藏私房钱,一边还能哄得唐僧高兴,让悟空多次在他手里吃瘪。八戒的能力,可见一斑。虽然多数时候他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不可否认,他在取经团队中的正面作用和贡献,不可抹灭。
相较于两个师兄打杀妖怪的热情和长袖善舞,沙和尚就显得无能了一些。但我从不觉得沙和尚是“无能”的,而是有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因为八戒作为天蓬元帅掌管十万天兵,在收服沙僧时,在流沙河底也是“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而沙僧在天宫的职位是“卷帘大将”,相当于玉帝的贴身保镖一类,武艺想必不会太差。那为什么在取经途中要默默无闻,而甘愿将功劳让给两个师兄呢?而且,沙僧在人情世故方面也比两位师兄通透得多,比如在第四十回碰到红孩儿时,他就劝过悟空:“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而在同第四十回里,八戒和悟空都说要散伙,“沙僧闻言,打了个失惊,浑身麻木”,劝两个师兄打消念头。可见,在取经团队中,沙僧虽不起眼,却绝对不可没有。
有人以取经四人组比拟现代的团队合作,唐僧即董事长,不需要有多大的才干,只要有能力,让整个队伍以他为中心就行(如果取经团队少了唐僧,到了西天也是白搭);悟空是CEO,敬业型人才,工作热情高,带领团队勇攀高峰;八戒CFO,头脑灵活,思维清晰,肯定能做好财政工作;沙僧内勤,在团队出现矛盾时,他来调剂缓和,却也恰当。
陆陆续续看了小半年的西游,虽只读了半本,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浅层看法,却也算是有了点心得。曾看过一句老话“少不读西游,老不读三国”,虽不是很理解,但我想,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同本书,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罢。也许在我读完整本西游之后,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了。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想必也是一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