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它上了那么多明星,现在终于硬不起来了

 汉青的马甲 2016-04-21

时尚总是很善变,普通人一般跟不上它的翻脸速度。但30多年来,登上这个时尚杂志封面的人,永远只有一只眼


首先是一波乐坛风云人物


▼ 山东天后日哈娜


灵魂歌手阿呆尔


▼ 大艺术鳖Lady gaga


然后是一票时尚圈玩家


▼ Kate Moss


▼ Miranda Kerr




▼ 卡抽

(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放这张图我受到了多少点伤害!)


还有这些个演艺圈精英


▼ 大魔王姬帝白兰芝


▼ 雌雄莫辩蒂尔达



 ▼ 精灵小公举丽芙泰勒


细心的观众朋友们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不是残疾人,这只是这些大明星们拍的杂志封面。(咦为什么打我啊蛤蛤蛤。)



这是什么鬼杂志?


这本名叫《i-D》的英国杂志诞生于1980年,创刊人是《Vouge》的前艺术总监Terry Jones和他妻子Tricia Jones,干久了传统时尚后,terry觉得:


“总是接受一些风格而拒绝另一些风格的圈子一点也不好玩。”


他不想做时尚大法官,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书记员,记录那些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精神风貌——地下文化、街头文化和青年文化。


▼ 当年的Terry Jones



但那时候根本没有“地下”“街头”这些词语,因为主流接受不了朋克、嬉皮文化。


所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精神已经出轨的Terry离开了《Vouge》,自己和老婆在自家顶楼里创办了这本《i-D》杂志。


第一期《i-D》封面


这本诞生于Terry家厨房餐桌的创刊号是夫妻俩用打字机打出来,用订书机手动装订的,一共40页,售价50便士。但由于装订太烂,零售商们表示拒绝。Terry只能自己坐在汽车后备箱里卖。场面也是心酸。


但Terry并没有放弃,他的初衷很简单(一点也不):


“我就是想打破时尚与身份对号入座的现状,就当它是一场游戏,超越时尚的假象。所以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时尚的更多乐趣。”


说的好有道理,觉可以删除所有时尚订阅号。


早期《i-D》封面




至于为什么叫《i-D》,Terry的回答也是非常随意。


它既可以表示“identity(身份)”,也可以是“informat design(资讯设计)”或“instant design(瞬时设计)”的缩写。更神秘一点的话,它可以是弗洛伊德所说的“id(本我)”,代表着人们深藏的自我和一种原始冲动。


然而我只接受这一种:倒置的《i-D》就像一张眨着眼的笑脸,就像这些不羁的早期封面人物,他们来自草根,行走在与主流时尚相悖的道路上,只想跟世界开个玩笑。







被它上过的都会火

(上我上我上我)


早期的《i-D》大量采用街头文化、地下文化人物,跟当时总是用主流明星作封面的其他时尚杂志形成了鲜明对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启发了一代人的灵感。


尤其是在90年代,所有时尚杂志都开始flop,Terry却决定把电影音乐艺术的部分全都砍掉,重新专注于时尚。有人说,“《i-D》的作品是更有灵魂的”、“整个英国的独立时尚编辑都在期待一个特殊事件”,所以,《i-D》不可避免地火了。



更神奇的是,被《i-D》翻过牌子的明星,火爆程度都要提升好几个level名副其实的人才点操机。


只能说Jones两夫妻太有眼光,很多大师级的摄影师把《i-D》当做训练场,比如Terry Richardson、Nick Knight、Edward Enninful、Judy Blame、Simon Foxton。不少大牌明星在出名之前也登上过《i-D》:


▼ 1984年的麦当娜西科尼

▲麦当娜的第一个封面就献给了《i-D》,当Terry把嫩出水的麦姐带到摄影棚时,没有一个人认识这姑娘是谁。


▼ 1993年的凯特摩斯

名模Kate Moss也把自己的出道成名归功于Terry Jones。


有些虽然没出现在封面,但只要上过内页,也会红到另一个数量级:


▼ 斯嘉丽约翰逊

2001年汤包登上《i-D》时,只是一个挺有天赋的童星,谁知道后来就接拍了《迷失东京》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一系列文艺片儿,成了一时的文艺大咖。


▼ 凯特温丝莱特

上《i-D》杂志时,97年的肥温还在拍《铁达尼号》,谁知98年上映后她就成了全世界都想拉她下水的女人。


▼ 丹尼尔克雷格

04年的丹尼尔还在《i-D》上澄清跟Kate Moss的绯闻,谁知道两年后他就成了跟无数女人传绯闻的007。


▼ 基努里维斯


基努里维斯93年就登上《i-D》了,那时他还是个不满30岁的小鲜肉,谁知道后来拍了《黑客帝国》成了拯救世界的男人。


▼ 法兰西玫瑰玛丽昂歌迪亚

04年之前我看过的马良的电影只有《两小无猜》,谁知道她上了《i-D》后就成了《漫长的婚约》《玫瑰人生》《午夜巴黎》《盗梦空间》的女主角。


还有这些我就不详细解释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


▼ 少爷杰瑞德莱托


▼ 姬圈明星艾伦佩姬


▼ 瑞恩高司令


▼ 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




一个来者不拒的杂志


Terry说,《i-D》是一本关于风格和时尚的杂志,


风格就是你穿什么样子的衣服,

时尚就是你走路、说话、跳舞的方式。

最好成为你自己,而且要迅速、自由地远离所谓的主流。


直到现在,时装周的牛鬼蛇神仍然能让我感觉受到暴击,但30多年前的《i-D》就已经懂得尊重每一种态度



出现在《i-D》上的不仅有奇奇怪怪的时尚风格,还有各种肤色、性别、性向的明星模特,从一开始,这个杂志就决定对任何一种style都来者不拒。果然是本从封面开始就没个正经的杂志呢~





没人看杂志的时代

你还能笑着活下去吗


其实在2012年时,《i-D》已经被Vice当做时尚圈的跳板给收购了。Terry和Tricia虽然仍持有一小部分股份,但已经处于退休状态。


▼ 如今退休的夫妻俩


对于时代的转变,Terry说,


“语言的功能是娱乐和传达信息,但我们主要是为懒惰的读者服务的。”


但自从Vice收购了《i-D》,就好像失去了《i-D》本身的风格,再也不是挖掘街头的青年文化,而是不断地请一些大咖和美美美的人物来讨好读者,除了一张脸撑场面,什么都没有:



虽然仍然有很多明星想上《i-D》,也有很多忠实读者守候着它,但这个《i-D》再也不是80年代时引领风格的那个《i-D》了。它已经学会了跟随潮流,开通了各种社交网站账号。


还在YouTube上更新视频

宣扬一些政治正确的观点


不得不承认《i-D》的视频对这个社会还是蛮有积极作用,但却再也看不到它创新、叛逆、不拘一格的风格了。


多希望一觉醒来还是那个不讲究穿搭也可以很潮的年代,可以真的删掉所有时尚订阅号,还可以对所有纠结明天穿什么的人说,不要再问我了再问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