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苏州,怎能错过平江路

 圆角望 2016-04-21

小编的话  平江路浓缩了苏州的历史人文,去那里逛逛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喝好茶,赏雅物,最苏州的生活就在这里。


平江路

荆 歌

苏州的特点,或者说特征,在平江路上都能看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窄窄的小弄堂,幽幽的石板路;还有可以窥见几竿修竹或一丛芭蕉的花漏窗,以及能捞到月亮的古老河码头。总之,你对苏州的记忆,你对苏州的想象,在这里都会有意料之中和意外的亲切。

并且,这一切都不是假古董,并不是像许多其他地方一样,是新建出来的。许多地方,一眼望去,就像是民国,或者是明清,甚或是宋代。但是,那只是今人的杰作,与岁月没啥关系。或者干脆,就是搭起来为了拍电影电视剧的吧。平江路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老房子;平江路的石板路,印着一代代老苏州人的脚印,有贩夫走卒噼噼趴趴的大脚板,也有香阁佳人的三寸金莲;平江路的树,以及花花草草,在所有可能的地方长出来:河边、院中、房前屋后;也在一些似乎并不可能的地方让你惊鸿一瞥:瓦楞上、石头缝里,以及另一棵树的身上。这些树,可能是某个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种下的,这位老爷爷的后代,则给它浇水,给它修枝,采它绽放出来的花,摘它结出的果子。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一代代一拨拨的儿女,在树下喧哗嬉戏,在树下乘凉,在树下支一张小桌子,吃糖烧芋艿、桂花酒酿圆子。或者在树下拨弄琵琶三弦,唱几句评弹。在树下欢笑,也在树下哭泣。


今天的平江路,似乎还保持着这一切。并且,这一切,都还像从前一样活着。树还在长,叶子春天绽出来,秋天凋落。栀子花白兰花,依然会在春夏香天香地。卖它们的人,挎着小蓝子,向行人兜售。只不过,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吆喝了。“栀子花——白兰花——”歌唱一般,甜糯的吴侬软语,是经花香熏染了的,熏软了,染甜了。现在为什么不吆喝了呢?这一点我实在是不能明白,为什么卖栀子花白兰花的人就突然不吆喝了?倒是河里摇着船的人,不时在唱江南小调,在唱《十二月花》。在我听来,他们的唱腔,根本没有栀子花白兰花的吆喝声好听啊!

平江路今天依然是许多苏州人生活的地方。在枝枝杈杈般的小弄堂里烧火做饭、生儿育女。如果你的眼睛不是总盯着美女看,那么就一定能看到,在沿河的石栏上,或者桥栏上,总是坐着一些老头儿。他们有的很老,有的更老,有的则并不太老,有的下巴支着拐杖,有的架着二郎腿。他们坐在那里晒太阳,吹凉风,闻花树的香,看来来往往的游人,当然也被游人看。他们聊着天,说些什么呢?说电视里的新闻,也说左邻右舍的八卦。说哪里的馄饨最好吃,感叹整个苏州已经吃不到好汤团了。这些老头,似乎一辈子都不干正事儿的,坐在街头,坐出了专业水平,就是一种坐街头的范。有的手里捻着核雕,这可能是一颗清朝人刻的核舟,也可能就是光福舟山村某个人雕的双面罗汉。捻啊捻的,就捻出厚厚的包浆了,就捻成栗子一样的颜色了。有的则提了一只鸟笼,鸟是会说话的那种,不光会讲苏州话“倷(你)好”,还会骂人“脑子坏脱哉”。有的鸟儿,不学讲话,只模仿街市上各种古怪的声音。比如电瓶车刹车的刺耳声,一只狗的吠叫声。鸟儿这种另类的做法,常常非但不为主人责怪,反倒引以为荣。

平江路的名气,这些年是越来越大了。到苏州来旅游的人,基本上都会去那里转一转看一看。这样一来,人就太多了。人越来越多了。所以说我们这些爱平江路的苏州人,慢慢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去平江路逛逛,坐下来喝杯茶了。但是平江路还是常常要去。一是来了外地的朋友,陪他们去一趟是必须的呀!二呢,好朋友老财在平江路开了一家“停云香馆”。这是一个雅所呀!而老财,当然是雅人。去他那里坐坐,喝几盅好茶,赏几件雅物,看看他栽种的红梅黑松,那是一份很苏州最苏州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