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指导│期中考试在即,要想取得好成绩,此文必读!

 xxjjsdt 2016-04-21

总第331期


陪伴孩子一起复习,远比吼叫着逼迫孩子自我复习,来得更有效果。

——鞠锋



01
考试来了

本周已经是春学期的第9周了,很多学校都在准备做一次带有期中摸底性质的调研活动,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期中考试”。

对于这么一场考试,有的家长朋友比较在意,认为是对孩子半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检验,这类家长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焦虑状态,比之于平时,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的力度有明显变化;有的家长朋友觉得无所谓,总是觉得小学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太重要,对于孩子考试的关注度也显得比较少。

02

考试能力,孩子是否欠缺?

现在,因为这样那样的媒介或者专家的宣传,很多父母受到误导,对于应试教育极其痛恨,但我个人认为,应试教育有错,考试绝对没有错误。

所谓用一张试卷来检测的方式,本身只是考试的一种类型。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考试,我们经常面临的选择本身也是考试的一种形式。

言及于此,我特别希望,朋友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考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在当下中国整个大环境下,会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而考试的能力,是当下很多孩子比较欠缺的。

这种欠缺,本身并不能怪孩子,因为孩子不擅长考试,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的影响。从现实来说,任何一个忽视考试的家庭,必然是不能培养出一个比较优秀的孩子的。

所以,作为家长,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不应该焦虑,但应该重视,即便是再忙,也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陪伴孩子度过考试前后的岁月。

当然,如果每一次都是在考试前后才出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本身也是不可取的,这会扭曲孩子对于考试的理解,甚至会对考试产生严重的焦虑,最终出现“考试综合症”,反而得不偿失。

03

考试,你更看重过程,还是分数?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总喜欢谈论孩子考试的分数,谈论“某某的孩子第几,自己的孩子第几”等等功利性极强的话题。

其实,这种讨论,才是真正的应试教育的毒瘤来源。

作为家长,我们是应该介入到孩子的考试中来,但最重要的绝不是分数。分数,只代表一次考试的结果,能代表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么?管分数多少,结果如何,我们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让孩子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考试的最基准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的更扎实。

所以,过程更重要,复习的过程、训练的过程,这些过程,作为家长,更值得关注。

04

复习,需要讲究技巧!

你试过题海战术帮助孩子复习吗?事实上,题目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孩子没有必要做那么多题目。

做题多,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很累”而产生“厌学”情绪;也可能让孩子陷入“很多题目不会,自己很差劲”的“自暴自弃”怪圈中。

应该说,作为小学阶段的三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的复习都是讲究一些技巧的,我们先说说一些比较相同的技巧:

1

对旧知进行再复习。

其实,这项工作,应该在每天晚上的作业开始前进行。每天作业前,对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学习到的新知进行3-5分钟的复习,哪怕是简单的阅读,都能够对新知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作用。

复习时,更需要重温课本,这样能够唤醒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可能已经“遗忘”的旧知。再一次重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强化训练每天每门科目最好不超过5-10分钟。
说实话,我比较赞同,每天要给孩子做一个五分钟内的强化训练。五分钟内的强化训练,既能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一些提升,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复习时,我们父母也不能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学业负担,不是说“练得越多越好”,毕竟孩子是一个成长的人,不管是谁,原来很舒服,就因为考试累的跟个“哈巴狗”式的,谁也不愿意是。所以,复习阶段,训练也要适当,可以提升到每科5到10分钟,这样三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0分钟。

而且,强化训练,可以以试卷为主,不再做一些零碎的课时训练或者其他。试卷训练,往往比较全面,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对知识进行梳理。

3
书写质量至关重要。
很多孩子,书写很不认真。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书写很不关注,总认为只要会做就行。事实上,不少学生在一些考试,就因为书写的问题,往往分数低于自己的预计。甚至在中考、高考中,有些学生就应该书写质量差,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清楚而失分,最终与名校失之交臂。
所以,不仅仅是复习期间,平常作业都需要督促孩子书写认真。

语文、数学、英语复习方法各有不同,“临时抱佛脚”也是技巧重重,敬请期待明日头条


鞠锋,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微信圈点》专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