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鲁番打造乌鲁木齐的“菜篮子”基地

 我心……飞翔 2016-04-21

吐鲁番打造乌鲁木齐的“菜篮子”基地

图据网络

近年来,吐鲁番市紧密结合实际,超前谋划,科学研判形势,以改革精神、科学思维、全局视角,确定了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三个版本”、建设“五个吐鲁番”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按照“精种、精管、精加工、精营销”思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把吐鲁番打造成乌鲁木齐“菜篮子”、“肉案子”基地。

吐鲁番蔬菜种植历史悠久。640年(唐贞观年间),就有种植、租佃菜园及相关活动文字记载,种植品种主要有葱、蒜、韭、芥、萝卜、黄瓜、葫芦、白菜等,蔬菜加工,主要是加工成腌菜和晾晒成干菜。设施蔬菜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到90年代借鉴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结构,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9.76万亩(陆地蔬菜4.25万亩,设施蔬菜5.51万亩)。

吐鲁番蔬菜具有绿色、生态、返季冬早等特点。蔬菜不仅品种多,而且一年四季不断供应市场。目前已经成功引进番茄、黄瓜、辣椒、豇豆、茄子、西甜瓜、西葫芦、韭菜、毛芹菜、小白菜、茼蒿、油麦菜等106个蔬菜新品种,推广番茄威霸0号、辣椒新农椒1号、阿波罗茄子等20多个优良品种。建设标准日光温室41992座,获得国家有机认证证书13551座。农业地理标志产品6个,有机认证产品16个,认证面积1.4万亩;绿色产品8个,认证面积1.97万亩;无公害产品24个,认证面积5.65万亩。逐步形成4个万亩、16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成为乌鲁木齐和全疆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吐鲁番各区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蔬菜产业发展具有规模扩大、品种增加、种植模式多样化、科技含量及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全市注册蔬菜经营组织146个,注册商标65个,已形成“西域明珠”、“瀚海甜园”、“九天河”、“美和耐提果蔬”、“大东湖果蔬”、“益甜彩”、“皇家坎”等10多个蔬菜农产品品牌。蔬菜已经成为吐鲁番市农业发展的 “名片”和继葡萄、哈密瓜后农业第三大支柱产业,年产蔬菜33万吨,其中出口蔬菜14万吨。产品不仅销往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伊犁、库尔勒、阿克苏、和田、喀什及酒泉、兰州等地区,还走出国门远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国家。

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蔬菜产业,吐鲁番市采取六项措施做好产销工作,努力实现品种多样、数量充足、供应均衡,防止价格大起大落。一是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田间管理,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实现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强种苗选育、培育和推广,从源头上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试验示范,鼓励农技人员,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五是开展蔬菜推介会、评选“十大特色精品果蔬采摘基地”等活动,来提升蔬菜知名度,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六是实施奖励政策,鼓励蔬菜外销和开展品牌创建工作。

在吐鲁番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蔬菜产业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488元增加到2015年1088元,增长了123%。一座座温室大棚生机勃发,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丰富了“火洲”人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也照亮了吐鲁番人幸福生活的“好日子”。

吐鲁番市坚持农业旅游结合,开展以葡萄、哈密瓜、设施瓜菜、吐鲁番黑羊、斗鸡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瓜果美食游、农事体验采摘游、设施农业冬季采摘游等休闲农业,吸引城市人群到吐鲁番旅游。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和涉农节庆活动红红火火,蔬菜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