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看完你就知道了

 zhsht16 2016-04-21

【导语】

给孩子立规则,一直是父母们的一件大事儿,同样也是麻烦事儿。俗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规矩意识,是孩子走向社会化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呢?今天我从根儿上——自控力开始说起。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辅助方法,在今天所分享的专题文章中都有涉及。希望能够给大家带去帮助。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实验:延迟欲望满足。这是关于自控力的一个早期研究:

让十名孩子,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房间的桌子上摆着孩子爱吃的糖果。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吃掉糖果,也可以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这样就可以再得到一颗糖果为奖励。实验结果是,三分之二的孩子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坚持,把糖吃掉了。其余的孩子则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承诺,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

实验并未到此结束。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跟踪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问题行为。相反,愿意等待的孩子长大后,生活质量更高。

而且,此实验的研究人员后来指出: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孩子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其实是可以培养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延迟满足,鼓励孩子去等待和自我控制,并且让孩子明白等到和自我控制是有价值的,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并获得把握自己生活幸福的能力。

孩子的自控力好,更容易建立规则意识

规则就是各种规范、准则,是一种界线。置身于社会这张大网中,如何把握好“我”与“他人”、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设定好合适的界限,使得我们和外界都能够处于一种相对舒适、和谐的状态,这就是规则的核心意义。

而通俗理解,自控力,就是孩子根据社会现实能接受的方式、规范等去行为处事的能力。自控力,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大人,都至关重要。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实现一些既定目标,成人必须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反应,控制自己的一些想法。孩子同样如此。

还是那个延迟满足的实验,有研究者跟踪了大概有两百多个孩子,从他们3岁一直跟踪到13岁、23岁和33岁。最后发现,如果在3岁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比较好的,那么他们到了22岁和33岁的时候,会取得更多的成就,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上,都取得更多的成就,拥有别人更羡慕的那种很美满的状态。

那么,如何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呢?

避免和孩子的正面冲突,用说“是”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说“不”是父母们用起来最顺手的一种教养工具。今天,我们需要转换思路了。

所谓说“是”,即顺着孩子去管理孩子。当父母以否定的方式,给孩子设立很多的条条框框时,看似孩子很听话,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了,但其实多半是假象,因为强制的规矩并未内化到孩子心里,孩子之所以听从其实是种“屈服”。一旦父母不在,孩子立刻会扔掉那些套在自己身上的“规矩”,自控力全无。


我的建议是:孩子的所有需求,父母不直接否定和阻止,而是给孩子做“排序”。要明确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妈妈不让她做,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样避免了跟孩子起正面冲突,还顺便教会孩子学习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慢慢习得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吃零食这件事。不是不让孩子吃,而是在保证孩子三餐吃饱的前提下,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后,再吃零食。“任务”可以是等待个5分钟10分钟的时间,也可以是学一个小本领才能吃,或者是听妈妈讲完一个故事才能吃。这其实也是在对孩子进行延迟欲望满足的训练,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安全感在前,自控力训练和规则建立在后

不能为了立规矩,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知道规矩、懂得把握和遵从规矩的人,更容易被社会接纳、认可。所以规矩带给人的就是安全感。而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建规矩,就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来自社会上的安全感。

明白这个逻辑很重要。因为我常听一些父母跟我描述他们给孩子建立规矩的场景:吃饭的时候,就必须得要坐在固定的地方,吃着吃着跑开玩去了,肯定是不允许的,需要严厉批评才行。夜里睡觉当然是要睡自己的小床,不能去哄,别把孩子给惯坏了。可是,如果不能和孩子之间保有一种亲密又自由的氛围,那么你强加给孩子的规矩,永远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了要建立规则意识,反倒牺牲了孩子的安全感,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父母在训练孩子自控力的时候,必须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就算是必须要坚持的规矩,也没必要一旦涉及到需要“控制自我”、“立规矩”的事儿,就一定需要黑着一张脸,或者大声训斥才行。而且,父母必须要想清楚你的规矩都有哪些,列出来,不要凡事都是规矩。规矩太多,等于没规矩。因为肯定执行不好,只会损伤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没法活得自在。

而且,像孩子吃零食、玩儿、和小伙伴有冲突以及不小心犯的错等,基本都是允许的,只是父母在吃的量和时间上,给孩子做好“排序”和“规划”就好。

让孩子看到、体验到控制的“好处”,以及不控制的坏处

留孩子自己去内化、习得自控力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孩子也是。实际上,很多孩子会意识到,若遵守某个规则,能够得到某种好处,比如更多的快乐,那么孩子就会往前走一步,成长一步。相反,若因为没有控制自己和遵从规则,受到了“惩罚”,孩子同样也会自主地去思考、学习和调整自己。

比如独立吃饭这件事。从孩子有意愿拿勺子和筷子开始,父母就要有意引导孩子学习吃饭的规矩了,包括吃饭应该坐在饭桌边上,吃晚饭才可以玩玩具等等。孩子不是大人,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常常回吃了几口,就跑开去。这时候,避免啰嗦,还可以跟着再喂孩子两口饭,最后跟孩子确认,是不是吃饱了。

孩子确认后,父母就可以收起饭,只不过同时要记得告诉孩子,要饿了的话,就只能等到下一顿饭了。整个过程,父母没有说不,没有批评,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了自己选择的后果。通过体验,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专心吃饭”的重要性。


游戏是训练孩子自控力的最佳方法,可以很容易让孩子明白,有规则,才有自由和乐趣。比如大人陪孩子玩儿棋类的游戏,如果所有时候我们下象棋都认为这个棋可以随意悔棋,甚至可以把棋盘子掀掉,那么下象棋的人就没有什么乐趣。只有遵守象棋的规则,马必须走日,象必须走田,如此才能在过程中获得乐趣。


所以,建议父母多陪孩子玩儿一些简单的亲子小游戏,在游戏中制定一些规则,然后陪孩子玩到开怀大笑,那样孩子就会在一种非常愉悦的氛围中懂得,尝试去等待、遵从一些规则,没有那么面目可憎,它是和快乐划等号的。

大人做榜样

展示给孩子日常的规矩和规则

社会礼仪等是一种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在孩子那里上升不到道德层面。让孩子看到大人如何做,并且不要给他们心里负担的时候,孩子一般都能自然而然学会。


比如见到年长的人,我们要去喊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老师好,当然,这也有个时段,有些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甚至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他就是不愿意喊,他不愿意喊没有关系,不去强迫孩子,因为孩子再大一点,等他进到幼儿园,他会看到很多孩子都开始喊老师好的时候,他也就开始跟着喊老师好了。同时也要给他建构这样的一些规则,比如说绿灯行、红灯停这样的一些交通规则。

所有这些基本的日常规范,都需要父母先以身作则。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给出孩子解决办法

孩子遇到一些问题开始大发怒的时候,脾气特别大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具有语言的表达能力,就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尝试引导孩子:“宝贝,你现在很生气,妈妈知道,但是你这种方式可能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结果。”如果孩子不能具有语言的表达能力,就要通过肢体动作(如亲亲抱抱)去同理孩子的情绪,然后让孩子安静,待孩子安静以后再跟孩子去讲,有些什么样的需要是可以给孩子满足的,有些什么样的需要不能立刻马上满足。

爸爸对于孩子自控力和规则建立很重要

在建构孩子自我控制的过程中,父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妈妈对于孩子的最大意义,是照料;爸爸对于孩子的最大意义,是陪玩。如我上文所说,玩儿中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规则意识,最容易。

比如,爸爸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我搭三层、你搭六层,说到做到。这时爸爸就是在给孩子做自控力的训练,从而建立规则意识。

比如给孩子解答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妈妈可能会告诉孩子这个该怎么做,但爸爸可能更多的时候会启发孩子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男女性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生理上的原因决定了他们思维上有差异。所以,爸爸的视野更开阔,提供的可选择办法更多,这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控事件进展,也会强化孩子的信心,逐渐习得自控力。



———————————————

以上内容来自静观育儿微信号“jingguanyuer”。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积木宝贝首席教育官,开心妈妈——主讲的国内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节目,同名静观育儿微信号是对脱口秀节目的补充和拓展。

期望通过这两档自媒体育儿栏目,给为当下嘈杂的早教市场所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也更加科学成体系的早期教育知识。也希望你把我当成一个贴心的朋友。


现在回复“目录”二字,可以收看静观育儿百篇优质原创育儿文章目录。如果你有具体的育儿困惑,那么直接与我聊一聊。我会仔细听,并尽力帮到你。

回复 “第一讲”、“第二讲”……“第四十讲三”,便可获得已经在爱奇艺专区上线的前四十三讲的《静观育儿》脱口秀视频、音频及文字版内容。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收看静观育儿“第四十三讲”。


静观育儿,你贴心的育儿顾问!观察、观点、关爱!尽在静观育儿!

【版权声明】静观育儿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自静观育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