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醉酒看花 2016-04-21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说明】这是很多年前在部队的一些聊天记录,因为近期仍有不少小盆友“请教”摄影的一些问题,说过的话实在懒得重复说,重发此文,有兴趣的盆友可以看看。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会有一点用。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伤心站台》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摄影艺术奖”作品】

好吧,我们聊聊拍照片的那些事情吧,其实这里有很多话早说过,说过很多次,只是没时间进行个梳理,犹有不磨雄杰气,不死精魂在遗墨,闲来无事整理的这些关于拍照片的歪论谬言,为近年来与井钟、魏镜洋、李圣杰、刘小亮、郭广杰、刘彬,李濛,姚宗亮以及部队一些新闻报道员的聊天所得,由魏镜洋等战友先后进行文字整理,因是聊天所得,杂乱无章,大概分了几块,都属于条目式的,或许对喜爱摄影的战友会有些帮助。

主题摄影

▲在我的理解中,对于主题摄影除了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讲故事(这个有一点像以前的摄影小说),再有就是表达作者的一种情绪。这两种表现方式可以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传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传达一种思想潮流、表达一种情绪宣泄,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主题摄影往往比单幅摄影更容易打动人。

如果说单幅摄影是一首诗歌,是一份出柜的快餐,那么主题摄影应该是一篇缠绵悱恻的散文,是一顿传统的大餐。

主题摄影难以把握的是思想的连贯性和情绪的贯穿性,因为这两点都与模特或者被摄者的情绪和心境有直接关系,所以并不容易。拍摄一组好的主题摄影并不比拍摄一部电影容易,因为它比电影更加凝练更加集中地表现人物的冲突和事态的进展,同时跟拍摄一部电影一样同样需要摄影者不断地体会剧本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与表达方式结合,然后让被摄者能够跟着摄影者的思路进入表现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讲,拍摄主题摄影的时候,摄影者集编剧、导演、摄影于一身。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思危居安》】

主题摄影的表现形式上氛围的渲染是一个关键环节,这就涉及到了电影行业中的美工。全军政工网阿格的《飞越疯人院》在氛围的渲染上几乎达到了作者想表述的一切构想。那种灰暗的、抑郁的、压抑的色调让人细细品味的时候感觉透不过气来,怎么飞越?就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引导观众的思想要冲出这种阴霾,要冲出那一种思维的或者是环境的禁锢。摄影图片表象上的色彩渲染实际上是作者心理情绪宣泄的表象,传递出的是作者深邃的思想。

▲主题摄影的模特是最基本的,就好像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一定要准确、到位。如我这样的人跑到红楼梦剧组吵吵嚷嚷要演贾宝玉必然会招来暴扁,若演薛蟠估计以我嚣张的个性反对意见就会少一些。氛围的渲染上,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色调及图片氛围及情绪,比如表现一种清纯的爱情,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暖色,冷冷的调子或许更能让人萌动爱的憧憬,这就是浪漫的爱情总是在海边达到升华,不幸的爱情分手时为什么总是遇到雨天……每位作者选用的摄影语言和摄影情绪都一定是他心中最理想的一个理由支撑这的,关键是否能被受众接受和认可。哈哈,虽是闲话,闲话当成真话听,收益不一定会少。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天网》】

▲我曾经拍摄过一套实验性主题摄影是《故宫非主流印象》(见文后附图)

关于这组《故宫非主题印象》图片的拍摄过程和基本思路:我偏居西南一隅,难得进京。那一年匆匆往返京城故皇宫,着实不能游走完整,加之故宫的整修,时间的限制,所以始终是游走在边缘或者非主题的行列里。不过,我希望尽最大的可能用我的思考诠释我心目中的故宫。故宫到底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份量?它到底远离了我们还是和我们越来越近?今天的人走进帝王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思考?这些具有人性的本质思考一直在折磨着我的思维器官。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宫,我们坐在故宫里喘息着我们的喘息,可是那留在故宫门框上的手印,是不是能够覆盖帝王们曾经的依门而望?站在广阔的太和殿广场上,这里曾经是一代代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回射,而今的我们是否还心存畏惧?走在故宫角道上是否听见皇朝华丽的交响以及更迭的悲鸣......

故宫曾经是这片土地风云变幻的集散地,所以这组图片里的风云变幻总是莫名其妙的让人感到惊诧,因为那既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云彩,也是我们所不曾经历却分明切实感受到的风云。风云在心中涌动,我们在现实中颠沛,只是我们看得到现实的哀伤,忘记了那风云的变幻。

第一张图片上的建筑实际上已经在故宫以外,“皇史宬”是故宫的历史存放地,我不清楚为什么会把它划出故宫以外,破败的残存在南池子大街上喘息着望着皇宫里的变换,它是历史,已经被人遗忘,我把它捡起来,从它走进故宫。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它更像一座几乎被废弃的冷宫,当我们把历史的记忆放进冷宫,我们已经背叛了故宫。

这不是一组和政治有关的图片,不光摄影,任何艺术与政治发生关系,都是艺术家的堕落。但是任何的艺术都依存于时代政治的支撑,不理解这个,照片的生命力就不会强大,重要的是把两种关系有机地结合并让他们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乱动。

思考不是语言能够表达得清楚的,能够表达清楚的思考是理论。用心去生活,用思想按下快门是我们这一代摄影爱好者需要探索的,事实上我们的前辈们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中国文字最令人莫名其妙的就是咋说就咋有意思,有的字,表面一种意思,背地里的意思才真有意思。搞懂了背后的意思人活着就没了意思,搞不懂背地里的意思人活着就经常会不好意思。要想意思意思吧,就得不断理解新的意思。《故宫非主流印象》是一段探寻历史足迹的拍摄,走进那座城不是为了寻找那座城,而是寻找在城里的自己。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摄影《故宫非主题印象》】

▲ 每年各种花卉依次盛开,腊梅迎春雪、黄花荡春风、桃花掩笑吟、梨花展素纤、荷花娇欲语、金菊耐严霜……我们不停地用相机记录,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我们的心呢?却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如果找不到新感觉,我就不会重复拍摄,今年我看到了荷花的衰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带着思考去看待这春来秋往的花和这来来去去的人……

这不是凄凉,而是一种更积极的生存方式……您说学开车先学会踩刹车这是悲观的想法么?不,那是一种安全意识,目的为的是更好的开车往前冲……

六七月间,满地荷香,我们去拍摄的以荷花为主题的照片。“荷花娇欲语,哪堪风雨摧”……意思是那娇美的荷花正要向你诉说,又哪里经得住这风雨的侵蚀摧残……怎么说呢?就像人生一样,有的时候或许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愿望,却因那美丽的误会,终究是残花落去,徒留空思念……

在美丽的池塘中看到凋零的残落,在垃圾堆里发现新的绿洲,这就是逆向思维。以不一样的视角发现人生的哲理,于是,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依然充满憧憬,人在得意的时候却想到了好花不常开,不说多的起码可以保证自己多活几年,以保证我可以多吃几盘红烧肉……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相见亦无语》】

“赛佛座”这样的莲花是嫁接的品种,但是这种花因为花瓣层次多,拍出来还是令人满意的。只是感觉这个只能拍局部,旁边的荷叶如果多了就显示不出它的雍容了。所以得出几个结论,一个是“杂种是美丽的”因为嫁接的缘故,吸收了各方面的优点;另一个是“放大是优美的”因为突出的缘故,充分展示了优点;还有一个“孤独是美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衬托都恰如其分,有的时候个别的气质是不需要衬托的……

刚才头脑又一次混乱,想说几句话,放在别人那里害怕误伤良好的人民群众,放在我这里没看到的幸免于难,看到的跟我一起混乱……主题是荷花,大家似乎都很喜欢发组照?其实摄影里组照是比较难搞的,因为它既然是一组的就涉及到一个思维的连贯性,并且要通过这一组的照片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沉淀。或许是怕自己用一张照片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思绪吧,也可以多用几张照片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补充,又或许拍了那么多荷花,蔽帚自珍,哪一张也不愿意舍弃,但这反而破坏了原本的思路,搞得零落不堪。单张作品,因为那需要更凝练的手法和表现。一直以来我们论坛里有一个毛病,看帖子快,快得惊人,有的出于抢沙发的目的有的出于友情支持,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认真体会一下作者的思绪,我曾经说过好的摄影作品是可以用来“读”的,其实我们认真地读每一幅作品,相信会得到不同于前的收获。再返回来说组照,组照应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歌,让人读完以后还想去品味,还想去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心飘在哪一片云的上面……几组作品我都看过了,都拍得很精彩,但同样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取舍……在名字的设定上,以“荷花想说话”这一类的居多,说什么?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没有凝炼的体现出来……摄影发展到今天,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明暗已经不应该成为我们谈论的主题,当艺术发展到一个层次拼的就是文化底蕴,有的摄影作品,看得出来作者的境界并不低,但大家似乎更关切视觉的冲击,我说这些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境界,只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往上走的问题。已经有那么好的作品了,因为没有用心地整理,搞得乱七八糟的,你说这冤不冤?

析图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的进步一定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学习读图,分析图片,需要我们与作者的思维同频共震,也需要我们思维的特立独行,这里是对一些图片的分析。

▲ 这组图片里要说最喜欢的就数那张躺在藤椅上的修鞋人了。为什么呢?其实关注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抓住他们的生活本质才能够抓住他们的根。进城打工的人,妻儿在故乡一个人颠沛流离,他们建设了城市,可是城市并不是他们的家,没有家的日子是让人没有安全感的,总觉得自己始终在流浪,总觉得应该抓住一些什么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东西,你看那个人睡了,但那布满茧子的手紧紧地抓着藤椅,他抓住的是生活的希望是在这都市里唯一安全的一丝慰藉,而被你抓住的却是一个群体摇荡的生活。人文关怀并不一定非要使一个严肃而且沉重的话题,人性的展露也不一定需要我们去同情或者怜悯什么样的一群人,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我们挖掘出照片背后它所隐含的文化底蕴。着力地表现一座山的伟岸,折射出的是人类的渺小,这个也是人文。人类在大山面前是渺小的,可是大山却同样会被人类改造为平原,这个也是人文。而这中间所反映出来的则是更富人性的东西,那就是永远不会有永远的伟大或者渺小。

▲ 炒面非要说成意大利通心粉,才能显得时尚而浪漫。似乎啃着烧饼的恋爱就显得鄙陋一些,其实相爱的是手机,牵手的是拿手机的人……这就足够。吃了煎饼卷大葱照样可以打啵儿,那也是生活的真实。这组图图很棒的,想起一句话“丰子恺画人不要脸!”读过丰子恺漫画的都知道,他所有人物的面部构件都是不完整的,但正是那些不完整,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我老师的老师说过一句话叫做“画繁意境空,画简意无边”此言当为摄影用。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人生阶梯》】

▲ 有的朋友总觉得摄影记者需要靠近再靠近!我倒觉得有的时候靠近,莫过于离开,有的时候站在外边看到的风景因为角度发生了变化,到别有一番情趣。“红杏出墙”的意境时常在摄影作品中体现,但实际上给人想象的空间却在那墙的里面,画的下面,是不是伊人垂泪待花雨?这个跟书法中的“意连笔不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摄影之初,“你拍的不够精彩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你拍的不够意境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远”,理解这个才能往下分析,往下拍摄。

▲微距……让我们把这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摄影《钥匙絮语》】

一组好片子!那奔命的双腿……那倒映在墙壁上妖娆的猫尾巴……那一头血汗的老人……那在百忙之中观看露出粉红内裤和白皙腰肢的眼神……那零乱的脚步……无时不刻地告诉我们,生活,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脚步……

▲ 心里有恨的人看到了敌我双方的对峙;心中有爱的人看到了你情我侬的吸引;对摄影作品的解读,实际上是观者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激情碰撞的结果,没有正确答案,只有理解的差异……

▲ 去看看云,在云下的日子里,我们只看到那一片压在头顶的拂尘往事。那就站高一些,去一万八千英尺的高度,认识云。认识云的澎湃,认识云的缠绵,认识云的牵挂,认识云的舒卷,认识云的重量,认识云的脚步,去听他轻轻地诉说……

理顺关系

▲ 这是在拍摄过程中总有许多“关系”在其中,理顺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拍摄进行策划和实施。

需要用成千上万的文字推砌的一种情感,或许,一张照片已经淋漓尽致地表达。所以我们说:千字易得,一图难求。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长城上下》】

▲ 说句实在话,对器材我是门外汉,您常潜水应该知道我的图片历来讲究“意在图先”,对器材并不是很讲究,估计也是因为穷困潦倒的缘故吧。不过我对28-105这个头子还是蛮喜欢的,我用的是二手尼康28-105带微距功能的,颇好。不知腾龙这款有没有微距功能。我倒是建议您若时间充裕,可以好好转一下二手市场,我的所有器材都是二手的,只要没有大的毛病,自己在精心保养,应该问题不大。数码摄影的后期也很重要,有的时候照片的拍摄并不全怪器材,后期没做好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摄影,始终觉得过分强调器材不值得推崇。摄影是图片式的文字,关键在于你的心、情感、思维、构图决定图片的分量。我说过的,现在把照片拍清楚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难点在于把照片拍得模糊。

▲ 关于对器材与摄影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艺术与哲学的探求也一直在进行中,我的观点是(不光针对摄影或者艺术)随缘。一直以来或许是因为爱好太多的缘故,反正是这样玩腻了就玩另一样,从不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把什么东西搞个一清二楚。至于那些理论或者数据,年纪老迈记忆力衰退看完就忘索性不去记他,时间久了似乎已经形成习惯,干脆连看也不去看。我只关心我的心在哪里,然后我想说什么并积极地试图用我的摄影或者其他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 任何适用于个人的理论不能强迫他人去认知,因为那是我自己的,我只希望尽可能地说让别人能够理解的语言。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天上人间》】

▲ 照片的拍摄前期与后期都很重要,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即便是使用胶片也是如此。我也是出于摄影的初级阶段,我们共同探讨吧。拍摄照片特别是人物,首先要做观察,观察这个人的一举一动、行为习惯、表情特点等等,甚至包括这个人的文学修养,因为要想挖掘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必须从他的内涵开始了解,这个就是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或者说做功课。后期的制作,除试验摄影和专门的PS外,我并不赞成对普通照片过分的修正,过分PS是对摄影的亵渎。

▲ 其实摄影是需要思考的,我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用心去生活,用思想按下快门”。这个不是大话,事实证明经过思考拍摄的照片,作者的思维模式会影响观众的观看思维的,透过我的眼睛我需要告诉你我的心!便是这个道理。而且,任何艺术形式拼到最后,那么就是在比拚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思维构成。

▲ 平凡的记录就好,因为真实就是摄影的根。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海拔4600米》】

▲ 色彩,摄影的第一语言。这个不是哗众取宠的断定。凡高喜欢金黄色和桔红色有的时候甚至血红色,这个除了他长期服食精神类药品的关系外。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够把作者的情绪宣泄出来。情绪这东西有的时候需要叙述,有的时候就需要宣泄。先学会宣泄才能慢慢明白叙述得委婉,先学会叙述才会逐渐理解宣泄的酣畅。

▲ 神枪手有两种,一种是指哪儿打哪儿,另一种是打哪儿指哪儿……写文章先写内容后拟标题,拍照片先拍后想主题都是属于第二种。

▲ 文学与摄影,从来就不曾分离过……每个镜头后面的眼睛,讲述的是一个心灵的感悟,按下的是那一瞬间的感动,所以,文学让摄影丰满了起来,摄影让文学更加厚重。

▲ 以前我的照片,发出来很多战友都在看这疯子今天又弄了个什么好看的LOGO?要知道,作为PS后的照片,加一个LOGO只是起到补充作用,如果它成为了主体,那是摄影的悲哀。我学摄影的时候就告诫过我自己:“透过我的眼睛我要告诉你我的心!”会说话的照片叫摄影……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唱给妈妈的歌》】

▲ 拍照片,能抓拍,不抢拍,能抢拍,不摆拍。

▲ 摄影感觉超棒……不一定特别精彩,但一定要有艺术的感觉,就是说那种对被摄物的理解是不是达到了心灵的默契,决定一张照片的是否成功。不用心拍摄照片,用心去生活。是因为我们认真地生活了用心体悟到生活的真谛,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我们生活的碎屑。而如果用心谋一件事,就会参杂太多……

▲ 最平凡的记录方式最具有震撼力,许多年过去,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足以让那曾经的青春年华重新回归……无技巧的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

▲ 摄影画面呈现出的只是表象,隐含的作者思想才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留下的空间越多,越能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品位的空间,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读的……

▲ 关于摆拍,摆的是意境而不是图片,是其精髓。这个依靠拍摄者有丰富的经验与拍摄之前根据自己的要求,预设意境氛围的设置,使被拍摄者自然介入作者预设的意境之中,这样的摆拍与为摆而摆的照片有着本质的区别。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第一个节日》】

▲ 拍摄构图有法亦无法,什么样的构图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之所以如此构图的注脚所在。

▲ 摄影画面呈现出的只是表象,隐含的作者思想才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留下的空间越多,越能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品位的空间,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读的……

▲ 仰拍可以体现被摄物的伟大,俯视,特别是拍摄人物时则会显得更为亲切。

▲ 去拍舞台照,使用M档,随着人物、光线、色彩的不停变换,光圈、快门甚至白平衡也要随着变化,精神高度集中,脑筋能转的飞快,一次拍摄就是一次战斗,多拍几次舞台照、对光、影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为成为一个全天候摄影家奠定了基础。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格萨尔》】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郭红元摄影《雄风》】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承载你所有热情和青春的东西成了难以卸载的负担,那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我知道在网络和现实中有诸多猜测、有恭维、有诟病所有种种照单全收,兄弟我来自黄土高坡,出生在黝黑的窑洞里,母亲给我黑色的眼珠,我却用它来翻白眼。在七楼顶端搭个人字梯,踮起脚尖,高举70-200,任徐徐晚风让腿毛随风飘荡,我在拍摄红色的月亮......

只要我们的心,充满阳光,都市钢筋水泥丛林的天堂,依然会盛开绚丽的花朵。

郭红元散论咋个拍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