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荔波小七孔我来贵州为看水

 dg小强 2016-04-21

  

  

  

  荔波县属于贵州的南部,靠近广西了。这里不通铁路,交通不太便利。我是游完了黄果树瀑布从安顺坐火车先到麻尾,再辗转汽车来到这里。

  荔波是贵州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享誉国内外,有众多的旅游观赏景点和民俗景观,而大小七孔又是荔波的精华景区。

  大七孔、小七孔景区相距不远,我想一天游完。

  一早我从荔波县城乘早班公交车先到大七孔景区,成为最早进入大七孔景区的游客,两个小时后我往外走了,这时景区里的小贩以及环卫人员才赶来。

  贵州的冬季少见太阳,不仅阴云密布,还有细细的寒雨,但我出景区时已经走了一身的汗。本想把大小七孔写在一篇文章里,但在整理图片时发现内容太多了,还是分开吧。

  

  赶到小七孔景区已是中午,景区的门口有游览车辆,淡季车费是40元。可能游客不多,游览车的司机一再招揽人们上车,并追着我劝:“你走不动的,有三十多公里路呢”!

  他不知道我还背着一个五、六公斤的摄影包,里面有一个相机和六只镜头,好在我已经习惯了。

  我真的不知深浅吗?为什么非要自己徒步呢?上午在大七孔我已经走了五、六公里了,拍下了四百多张照片。

  一点不休息,甚至不喝一口水,我要继续行走小七孔。我的目标是走到西门,资料说有十三公里(因为拍照寻找角度和观摩,走下来要远大于这个距离)。这一路基本都是上坡。

  我固执的徒步不仅仅是为了省下40元车费,主要是沿途的景点分散,坐车只能看几个主要的景观,而对于摄影人最期待的是随时的发现,坐车会误事的。另外我觉得自己的体力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年游走江湖,徒步了很多地方,就是云南的雨崩也没有觉得太困难。完全可以走到西门,到时再找车回东门或直接回县城了。

  有人会疑问:小七孔景区到底有什么让你这样痴迷?按官方资料:集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有“超级盆景”之美誉。景点包括:卧龙潭、小七孔古桥、水上森林、68级跌水瀑布、鸳鸯湖、拉雅瀑布、翠谷瀑布、铜鼓桥、天钟洞、飞云瀑布、野猪林等。

  但我想看的是水,进入贵州以来我发现这里的水非常有特点,除了黄果树瀑布的大气滂沱、飞流直下,贵州很多河流山川的流水都极具性格与特色。一路上已经拍了不少水的照片,但我还是觉得远远不够。

  

  

  这些辗转出自深山、溶洞和湖泊的水似有魔力,不仅在颜色上白的极致,蓝的迷幻,而停留在镜头里的那些水花、水流更是变幻莫测,柔美曼妙。我想静静去寻找、去挖掘、去表现。

  

  

  进入景区先见到一座别具一格的“铜鼓桥”,这座桥建于1993年,只是样子有些特别罢了,没有停留往里走。

  

  

  小七孔景区的命名来自“小七孔桥”。这座桥建于清朝道光十五(1836)年,当时是荔波至广西的主要通道,是座非常重要的桥梁。桥长四十米,高五米。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至今完好,只是早已完成历史使命。

  

  

  过了小七孔桥就算正式进入景区了,有一条漂亮的行人栈道,是沿着一条公路逐渐的往上走,所有的景点就都围在这条婉转的公路旁。

  

  

  

  不是旅游旺季,几乎路上看不到徒步游人,只是偶尔景区的游览车驶过,上面散坐着一些游客,到了景点才下车拍照,然后很快被唤回,上车奔下一处。

  像我这样散客还真不多见,甚至没有遇见。

  这也正是我想要的,可以静静得看,慢慢得走,也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在“最热门”的景区品味自己的幽静,去寻找自己的风景。

  峡谷里往上走,逆行着一条河流,它汇集着上游的山川倾泻的河流与溶洞涌出的甘泉一路辗转,不断的碰撞与迂回,跳跃与奔流,形成各种漩涡与浪花,把水的柔美与性格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不远处就是拉雅瀑布,这个瀑布虽然不大,但样子很好看,就在路边,可以亲近。只是现在季节不对,要是夏天有兴趣可以冲进去凉爽一把,尽情肆意。当然这里也及适合拍摄人像,水流刚刚好,洁白的让人痴迷。

  

  

  想起有不熟悉摄影的人问我,水流是怎么拍出来的?

  

  

  这是很简单的事,就是使用慢门。我平时喜欢使用光圈优先A挡拍照,但拍水时我使用了速度优先的S挡。具体曝光速度一般定在1/3--1/15秒之间,最多用的是1/8秒。

  

  

  

  使用慢门最大的问题是手持端不稳,要用三脚架。而我现在背包旅行一般不带三脚架,只好尽量用手端稳,为了把握还要多拍几张。

  

  

  好在现在使用索尼微单相机本身的振动比较小,如果使用14mm或16mm端的广角镜头,再依靠栏杆等支撑一下,拍出的照片尚可,特别是写文章用插图、电脑上看还是问题不大。当然对于严谨的摄影最好使用三脚架。

  

  

  使用三脚架能保证照片的清晰也有弊端,除了不好携带也不好取景,并不是所有的角度都能找到置放三脚架的地方,特别是这种溪水旁有时还真得直接手持相机。

  

  

  边走边拍,这一带高度落差较大,溪水的变化回转也多,我耗费了不少时间与溪水亲近、对话和拍摄。

  

  

  

  在走到“水上森林”景区时我离开了公路,下到峡谷里,结果走错了路,不仅没有看到什么好的景致,还往下走去,结果差点又回到前面的拉雅瀑布。

  

  

  

  这一耽搁一个多小时没有了,我也有些疲惫了。前面是野猪林了,在一片深林里转,突然觉得是又渴又饿了,转角处一个村姑再卖烤斑鸠,走过了,又给唤回,当然了飘来的香味也实在诱人。

  

  “买一只斑鸠吧。才十块钱,很好吃的”。肚子咕咕叫了,不自觉唾液出来了。

  犹豫一下,说“这不好吧,野生的,不能乱不铺的”。“乱铺?这些鸟祸祸我们庄稼是怎么没人管,我们都是在自己地里捕获的”。她说景区里很多小商贩都是附近的农民,景区占了她们土地,允许她们在这里做生意。

  饥饿战胜了理智,买了一只几口就入肚了,味道不错,但一直有种罪恶的感觉。以后还是不要吃这个东西,写到这里依然后悔。

  

  

  

  又走了一段遇到一个小男孩卖煮鸡蛋,买了两个。不远又有一个婆婆卖橘子,买了三个。这下基本解决饥渴问题,体力恢复,此时已经下午三点了。

  

  接下来进入了景区的广阔地域,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天空一直下着蒙蒙细雨,远山含黛,近水生烟。

  

  

  

  这里游客很少了,空旷中天色已晚,雾霭中的景物似有仙气围拢,有一种无法描述的恬淡静美。

  

  

  

  早上我曾希望能有雾散见天日,渴望能拍到晚霞落日,而此时这雾霭与云气却把此地的山水灵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醉也!

  

  

  

  美景让我无法走快,结果最后一个景区鸳鸯湖我没有能走到。看它在一条岔路上,走了大约有两百米,还是不见,考虑天色不早了,就放弃了。

  

  

  

  最后我来到了靠近西门的标志景点“卧龙潭”。卧龙潭其实是一座人工水坝,半圆形水坝形成非常优美的弧线,也造就了一个美丽的“环瀑”。

  

  卧龙潭形成的水呈现蓝绿色,幽幽的水面雾气蒸腾,湖边的树木幽密而层次,虽然已经冬至,仍有晚秋意韵。

  

  

  此时看水达到了高潮,眼前的水、眼前的景让我窒息。

  

  

  我为看水而来,小七孔没有辜负我,贵州没有辜负我。

  

  

  

  但拍完最后一张照片我几乎拔腿就跑了,手机导航告诉我,这里离西门还有一公里,已经五点了,景区的观光车已经停运了,我可怎么回去啊?

  

  到了西门出来立刻心凉了,这里太偏僻了,哪有什么公交车?连社会车都没有,终于有辆景区工作人员车过来,搭讪、说好话,最后付50元又给我拉到东门,又运气赶上最后一趟回城班车。

  这一天行走了20多公里,拍摄1500张照片,手机里面程序显示爬楼83层。

  【2015年11月26日-12月23日淡季出行,一个背包、一个相机、几只镜头独自上路。游走川北、蜀南;黔南、黔东;湘西、长沙;苏州、上海。这是系列文章之一】

  作者:书影;微信:shuying-916 ;QQ:11544297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