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谐之美的奇绝魅力

 wps0321 2016-04-21

和谐之美的奇绝魅力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黄海碧

    柳浪翠绿的春暖四月,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省文联和郑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以“老家河南”为主题,充分展示我省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和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化活动周中,“黄河之滨系列音乐会”,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黄河之滨系列音乐会”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和社会参与度最广泛的音乐盛会,不久前分别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和大剧院落幕。音乐会分“华夏古乐专场音乐会”、“合唱专场音乐会”和“河南作曲家获奖声乐作品展演”三个专场,以“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宣传河南,歌唱河南”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

    古意盎然的“华夏古乐专场音乐会”,藉由《远古的回响——史前贾骨笛与陶乐展演》、《诗经·商颂·玄鸟——商代出土音乐文物组合》、《七盘舞——现代七盘舞复原展演》、《凤求凰——琴歌》等十个单元的有机组合,因其奏响遥远的先民天籁之声的古笛陶埙、荡漾幽远的钟鼓罄瑟、清雅秀蕴的箫管琴笙的“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和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音”的奇特配置,让观众陌生而又新奇地领略到了穿越漫长历史岁月的古意风情——汉乐的古意悠远,唐代宫廷乐的华美雍容,宋元杂剧的雅趣横生,明清歌舞的曼妙柔情。特别是经由演奏员华美的玄冠玉带、广袖宽衣的裙裾襟摆间,或唇启吁气吹管、或柔指弹拨弄弦、或引吭声诵歌吟,更是把观众带进了史前先民草莽的笛音,夏王宫女乐的唱鸣,商代王宫的恒歌酣舞,郑韩城的桑间及楚王城的濮上。“以史作证、以物为鉴”的古华夏心灵之声,所描绘的中原古老文化瑰丽清远、精美和谐的神秘意境,充分展示着、传播着循声而去跨越千年的源远流长,和见舞而至连接未来的承续无限。

    西装革履列阵,玫瑰红长裙亭亭玉立……

    黑衣白裙垂地,湖蓝映着紫色的纱巾……

    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里,一个个月牙形的合唱方阵,由低到高的排列开来,像是一层层涌浪,荡起歌如潮花如海的和声……古之乐论,丝竹之音虽好,在表情达意或传达感情上,终不如人声更具“渐进自然”的感染力。为了追求纯粹的人声之美,甚至取消所有的器乐伴奏。作为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规模可大可小的合唱艺术,在我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广泛参与,成为一种渐入佳境,凝聚大众心灵的高雅音乐艺术形式。

    近年来,以“聆听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感受合唱艺术独特魅力”为宗旨的我省合唱艺术水平在稳步提高过程中,涌现出了参与到世界合唱比赛、中国合唱节、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总决赛、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合唱总决赛、海峡两岸合唱节、CCTV音乐频道《合唱先锋》年度总决赛、全国教师合唱节等重大合唱赛事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优秀奖的河南大学学生合唱团、河南省教育厅教师合唱团、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河南师范大学合唱团、郑州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合唱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合唱团,和郑州市音协合唱团等十分优秀的合唱团队。由这些团队联袂演出的“黄河之滨——合唱专场音乐会”,以多声化程度较高,灵活多变而又默契的组合形式,音域宽广而又有力度变化的演唱形式,将男士金属一样的声音光芒,与女子高山流水一样的声音色彩糅合,在音乐厅里呈现出了陶冶性情的艺术之美、净化心灵的生活和谐之美的奇绝魅力。

    “河南作曲家获奖声乐作品展演”,是由我省词曲作家在“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社会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之中,从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河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作品中筛选出来的。

    金色的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舞台布置简洁而不失明快,柔美的光效使省内外歌唱家演绎的获奖歌曲,多了一层亲和力,也使得观众能够静心观赏与品评。

    这些展演的作品充分反映出,地处大河之南,独居天地之中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地,滋养了我省怀有时代使命和文化担当,热爱生活和拥抱艺术的音乐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创作出的大量脍炙人口的获奖作品中,不仅有词曲作家们关注农民工这一新时代特殊群体,走出乡野追求美好生活的《山妞走四方》(陶善耕、张金永作词,李仲党作曲);也有面对曾经无奈的贫穷落后,带着对河南这片土地的苦难记忆,放眼现代富饶的天翻地覆,写满新时代诗篇的《我的大中原》(刘林作词、周虹作曲)和《大河之南》(阮志宾作词、孟可作曲);还有透过普普通通小村人,或祖孙三代婚礼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跨越式发展的社会进步和百姓生活富裕后喜悦心情的《小村人的婚礼》(许会锋词、宋军曲),或以独特视角的生动语言、精巧构思的风趣曲调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百姓生活迈向小康巨大变化的《农家车谣》(张体龙词、李仲党曲);更有充满激情,恢弘大气地讴歌追求理想勇于担当,前仆后继甘于奉献,以坚定的信念心怀高尚精神的《共产党人》(王怀让词、周虹曲)《七月山歌》(张德河词、周虹曲)《老焦》(刘林词、李仲党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映都市题材邻里之间你来我往,亲切感人的凡人小事的获奖作品中,艺术家们由对宏大叙事题材的描写,开始转向对底层百姓生活更接地气的关注。

    与《楼上楼下》(张体龙词、汪辉曲)《邻里歌谣》(陶善耕词、李仲党曲)不同的是,《家的牵挂》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朱淸杰,是来自国家电网新乡供电公司的一名工会干部。他从一个三口之家的角度,细腻地写出了父母儿女相互期盼与祝福的情感牵挂。在“唱响中国”的新歌征集活动中,这首歌在进入36强的基础上,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推荐,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业余”作者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全国也不多见。

    纵观此次“黄河之滨系列音乐会”,无论是华夏古乐,还是合唱专场,甚或获奖作品展演,有的词曲相得益彰,有的情景水乳交融,有的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有的充满着浓烈的地域风情,足以再次说明,艺术是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的。同样,也只有“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不断丰富生活积累,不断强化对传统文化深度的持续认知,和对艺术发展的积极创新与大胆探索,才会创作出具有引领审美格调、导扬健康思想和深受观众喜爱的好作品。也有理由相信,“黄河之滨”作为一个“宣传河南、歌唱河南”的音乐平台,将是推送河南音乐作品,提升河南文化形象,不可多得的河南文化名片!④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