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丢失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怎样认定

 昵称32659799 2016-04-21

【案情】

唐某于1977年8月从桂林某学校毕业,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省某集团公司的无线电厂工作,1994年4月调至兴安县某管理站工作,2014年4月申请办理退休手续。唐某单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时,因不能提供唐某的人事档案,某社保管理所按唐某累计实际缴费年限20.09年(1994年4月2014年4月)核定基本养老金,唐某从2014年5月起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976.2元。2014年8月,某社保管理所收到贵州省某社会保险事业局转来的原告《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证实唐某于1992年8月至1994年4月在贵州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实际缴费年限20个月。

2014年9月某社保管理所对唐某重新作出基本养老保险金核定:唐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时间为1992年8月至2014年4月,累计实际缴费年限为21.75年,从2014年10月起原告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1112.5元。唐某认为其参加工作时间是1977年8月,毕业后至1994年4月一直在贵州省某集团公司的无线电厂工作,其视同缴费年限应从参加工作的1977年8月起计算,累计缴费年限为36年9个月,因此唐某于2015年9月2日向兴安法院提起诉讼。

【分歧】

该案在合议庭评议时对1977年8月至1992年7月能否视同为原告的缴费养老保险年限存在两种不同的裁判意见:

第一种裁判意见认为,1977年8月至1992年7月能够视同为原告的缴费养老保险年限。原告唐某1977年8月从桂林某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省某集团公司的无线电厂工作,1992年8月首次参保缴纳个人养老保险,1994年4月调至兴安县某管理站工作,原告提供的现有证据已经形成证据链,可以证实期间原告一直在该厂工作。因此,1997年8月至1992年7月可视同原告缴费年限。

第二种裁判意见认为,1977年8月至1992年7月不能视同为原告的缴费养老保险年限。人事档案是证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主要证据,现原告的人事档案已经丢失,不能排除原告不存在被开除或者自动离职等不能被确认为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形,因此1977年8月至1992年7月不能视同为原告的缴费养老保险年限。

【评析】

笔者赞同第一种裁判意见,理由如下: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原告的人事档案,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保管,原告无权接触,档案丢失是档案保管部门没有尽到保管的职责,职工的人事档案,是证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重要证据,但并非是唯一证据。

原告唐某提供的毕业证书、工作证、某无线电厂社区服务中心出具的证明、职务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考试合格证书,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可以证实期间原告一直在该厂工作。因此, 1997年8月至1992年7月能够视同为原告的缴费年限。

来源:中国法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