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音乐盒59. 中国民歌《浏阳河》三个版本

 夜明珠2016 2016-04-21
 

       《浏阳河》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首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


【视频1. 李谷一《浏阳河》】

 

 

【视频2. 钢琴家沈文裕演奏《浏阳河》】

 

 

【视频3. 古筝-浏阳河】

 

 

    【创作背景】

     《浏阳河》这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多年来一直为人传唱,熟悉的旋律穿透几代人的岁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之歌诞生之初却仅仅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曲调旋律也和大家所熟知的不一样。

      故事追溯到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当时湘江文工团一批搞文艺工作的年轻人被分成几个工作队下到田头采风,那种热腾腾的生活激情感染了他们中间的每个人,尤其是徐叔华。一天,徐叔华正在田间转悠,听着独轮车碾过泥土时那欢快的咿呀声,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丰收时农民在田埂上推送粮车的那一幕。那一刻灵感击中了他,于是他连夜创作了花鼓戏《推土车》(后改名为《双送粮》),《双送粮》一共分三段,反映农民翻身分得土地的喜悦心情,今天的《浏阳河》便是其中第三段。

      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歌,经过接待方再三斟酌,决定把《双送粮》的第三段单独分出来唱,并以第三段的第一句歌词“浏阳河”作为歌曲名,于是乎,《浏阳河》开始被作为独立的歌曲传唱开来。

     【古筝曲《浏阳河》简介】

     《浏阳河》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首著名歌曲,七十年代改编为古筝曲。乐曲中各段虽然都是对原旋律的原样重复和不加发展的变奏,但多样的演奏技法使音乐产生出鲜明的层次和对比,尤其是双手交替演奏的快速乐段及采用竖琴下行琶音的手法,精炼准确的表达了湖南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百度图片:李谷一、浏阳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