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生活图表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我要上东华 2016-04-22

特约作者: 陆正军 政治高级教师 


图表类主观题具有简明直观、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是近几年高考《经济生活》模块最常见的题型,也是考生失分率较高的题型。这类试题的设问一般是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带着设问读图表,能够增强思维的指向性,有助于考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图表的内涵。因此,考生在解题时要先审读设问,以明确试题的意图。图表类主观题根据设问方式可分为三类:概括经济现象、研究图表内在联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本文拟结合高考试题分类讨论图表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一、概括经济现象

解题技巧

1.“三审获取信息

一审标题。标题(即表头和图题)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为考生准确理解图表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

二审图表。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有关数据构成,审图表就是要明确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状态。审图表的一般方法是纵比与横比相结合:①纵比比变化,对同一项目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某一(类)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②横比比联系(差距),对同一时期不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差异性或规律。

三审附注。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对理解图表具有辅助作用。

2.“两定、两到解读信息

图表题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当前经济生活或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要求考生从图表的数据变化中找出其内在联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解读图表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两定、两到”,即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指导下深化定量分析,按照由数字到术语、由现象到本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读。


【例1 (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解题思路】 首先,要审读图表的标题明确统计图的主旨。其次,按照纵比与横比相结合的原则解读统计图,通过纵比明确近5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速的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速的变化,通过横比可以看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对较慢,按照从数据到术语,对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进行描述。再次,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可知:收入影响消费,我国急需通过增加收入来扩大消费性需求。

【参考答案】 ①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上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下滑。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研究图表内在联系

解题技巧

试题所提供的图、表、文字材料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解读它们之间的种种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图表,即使试题没有明确要求分析图表之间的联系,我们也不能忽略。研究图表内在联系的一般方法是:

1.运用“三审、两定、两到”的方法,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2.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或相互作用的关系。

3.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联系,还应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概括、深化,把这种联系提升到本质的、理论的高度。综观近几年高考政治图表题,依据其联系的性质,大体分为四种情况: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因果关系是最常考的。


【例2 (浙江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GDP

(万亿元)

2006

2 566

3 003

21.6

2008

4 490

4 616

31.4

2010

6 654

7 062

40.2

2012

10 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标题,明确这是关于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方面的图表;其次要对图表作好分析比较,要从纵向比较看到我国从2006年到2012年在科研经费投入、环境治理投资以及能耗方面的变化,从横向比较看到,环保投入与GDP呈同向增长趋势,环保投入与节能减排指标呈反相关;再次还要审读注释,看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最后要对图表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综合,认识到我国GDP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和科研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看到环境治理投资和科研投入增加带来的结果——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呈降低趋势。

【参考答案】 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三、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解题技巧

1.运用“三审、两定、两到”的方法,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解读,清楚地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准确定位主体。不同的实践主体有不同的目标,比如,国家(政府)——目的在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维护人民利益;企业——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劳动者——目的在于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维护权利;消费者——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获得合格的商品和服务。不同的主体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措施,比如,国家(政府)——采取巩固和完善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坚持对外开放,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等措施;企业——依靠经营策略、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提高自身的信誉和形象,进而提升竞争力;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签订劳动合同、遵循职业道德和履行相关义务等。

3.明确要达成的目标。明确目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设问中找出目标,二是从背景材料中提取目标,三是把图表材料反映的困难(问题)作为目标,四是根据主体的特定地位确定目标。

4.根据特定的目标,按照主体的特定身份,提出符合主体身份、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具体措施可以从教材知识、时政知识、背景材料中提炼。


【例3 (重庆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

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解题思路】 第(1)问属于概括经济现象的试题,通过纵向比较,不难看出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变化趋势。第(2)问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的增速要大于GDP增速,其比重才能扩大。第(3)问提出的目标是“实现分配上的社会公平”,研究问题的阶段是“初次分配”,制定分配政策的只能是国家(政府),不能从企业和个人角度研究问题,从前两问来看,我国当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需要扩大居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速,结合教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可从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示例二:1996—2007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年后,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本文来源:金考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