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给党委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英西2016 2016-04-22

 

 


 


如何给党委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一、准确领会意图,把握好与领导思路的“对接点”

一要善于钻研掌握上级的决策部署。上级的决策部署,是机关干部开展工作的依据和目标。认真领会上级的决策部署,是机关干部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也是进行科学有效参谋的重要基础。机关干部通过学习钻研上级文件和领导的重要讲话,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机关工作的本领。因此,只有准确把握上级文件、领导讲话的精神,才能对一些工作超前考虑、及早谋划,增强机关干部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二要具备很强的听知能力。听取领导指示时,要善于抓住要点,去粗取精,理出头绪,拾遗补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特别是在听取领导长篇大论式的交代工作或参加领导集体会议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听知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就很难抓住领导意图的要点和实质。在听取领导交代起草文件的指示中,要善于推敲观点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材料的可靠性、内容的全面性,不能不负责任,不动脑筋,照话直录。没听懂的可以提问,领导的观点可以深化、可以提出,征得领导首肯;领导的观点有错误时,则要真诚指出,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不能有“与己无关”、“悉听尊便”的想法。


二、抓时机讲方法,把握好谏言献策的“切入点”

一是比照法。这种方法,起源于我国古代。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游说诸侯的智士有些意见和建议不便明言,常常采用讲寓言故事的形式,进行比喻和类推,形象地说明同类事物的道理,引起当权者由此及彼的联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原来的决策。历史上运用比照法“进谏”而获得成功典型事例是很多的。当然,今天的机关干部与领导的关系绝不能与古代臣子与皇帝的关系那样相比,但比照式“进谏”作为一种规劝的方法艺术,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仍然是有用的。运用这种方式,要求“进谏”者有广博的知识、灵通的信息和较强的类比思维能力。

二是先抑后扬法。机关干部“进谏”时,先肯定领导“八二开”或“七三开”的成绩,再谈问题,有助于减少领导的抵触和反感,使领导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就容易冷静地接受建议了。当然,“扬”也要实事求是,不能无原则地吹捧;“抑”从根本上说还是靠论证和说服,这里的“扬”和“抑”是专指艺术而言的。将自己成熟的建议、想法摆到领导面前,引起领导的关注,就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和“外脑”作用。

三是消除对抗法。在某种情况下,机关干部的“进谏”还未涉入正题,领导的认识已“先入为主”,抱有明显的对抗情绪。这时,若不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或淡化,越提意见就越会引起反感,也就谈不上“进谏”的效果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机关干部提出与领导意图相反的意见或指出领导决策的某些缺陷后,由于领导者对自己的想法信心很足,反而认为提意见者是“找碴儿”,这时也要沉着解释,尽力证明自己的诚意,千万不可产生急躁或抵触情绪,那样会使事情更糟。


三、强化督查反馈,把握好决策落实的“着力点”

一是以“快、准、细”促落实。所谓“快”,就是要及时、快速,不拖沓,不时过境迁,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些紧急事情和重要情况,反馈不过夜,以防贻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所谓“准”,就是反馈的情况和问题,要准确无误,没有虚假,没有水分。所谓“细”,就是反馈的情况要详尽细致,有时间、有地点、有情节,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雾里看花,若明若暗。

二是抓主抓重促落实。机关工作千头万绪,但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这些重点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能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既是领导的关注点,也是对机关干部工作水平的检验。因此,机关干部在抓工作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抓住主要和重点工作,通过“典型引路”、“穿针带线”这种方式把整个工作带动起来,使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

三是抓住薄弱环节促落实。通过督查可以发现影响决策落实的薄弱环节,找出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挖出形成“梗阻”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落实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入手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就可以推动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

四是总结推广典型促落实。机关工作要贯穿决策落实的始终,机关干部要充分挖掘和总结各单位在决策落实中创造出的一些好办法、措施和经验,并对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加以推广。这样做既能促进决策部署的落实,又完善工作思路,为再决策、再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