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嘎兒

 宛平2008 2016-04-22
羊嘎兒

羊嘎兒

羊嘎兒

羊嘎兒

羊嘎兒

嘎儿满语称“嘎拉哈”,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内蒙古西部人称之为嘎儿,无疑是“嘎拉哈”简称。

嘎儿有四个面能立住。徐兰《塞上杂记》云:“骨分四面,有要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这是古代的称法。近代与之稍异,分别叫作“坑儿”(凹面)”“背儿(凸面)”“珍儿”“驴儿”。

嘎儿可以是猪的,也可以是羊的。由于猪的比较大,抓起来有些费劲,也没有羊嘎儿小巧、优美。所以,上好的嘎儿要数羊嘎儿。

羊嘎儿,《槐西杂志》载:“作喀什哈,云塞上六歌之一,以羊膝骨为之。”《塞上杂记》亦云:“喀赤哈者,羊膝骨也。”

羊嘎儿又叫羊拐,汉语称为“躁骨”;《西游记》写作“拐孤”;蒙古语称为“沙阿”,或译作“髀石”。这种骨头有宽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侧,六面六个形状。所以民谚说:“高高山上绵羊走,深深谷地山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用五畜的名称给羊拐的各面命名。

今天啃羊小腿,吃出个嘎儿,我把嘎儿上的肉啃得很清洁,然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把凹在骨头缝里的筋头巴脑轻轻剔除。轻轻,怕的是把嘎儿上面的骨膜损坏,没有了表面的润泽。用水清洗干净后,一个美丽的嘎儿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南方的朋友们也许不知道嘎儿是什么东西,但在北方长大的人,尤其像我们这个年令的人,必定都知道,而且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一些嘎儿的情怀。因为这小小的嘎儿伴随我们度过了最快活的童年。

抓嘎儿,也叫抓子儿,是内蒙古西部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玩抓嘎儿时,炕上铺上毡子,在毡子上撒嘎儿。将一个沙包向上抛起后,赶快抓嘎儿,待沙包落下接住之前,以同时抓到手的嘎儿多少定胜负。玩时,往往分成两伙儿进行对抗赛。有的一替一次轮流抓,有的只要不“坏”就连续抓下去,哪伙先抓够一定的数哪伙就赢。

歘嘎儿的玩法是,接沙包时,要把坑、背相同的两枚嘎儿拾起来,但拾起时不能动别的子。《满洲源流考》记载说:“或两手捧多枚星散炕上,以一手持石球高掷空中,当球未落之际,急以其手抓炕上嘎儿成对者二枚,还接其球,以子、球在握,不动别子者为。”

又据《柳边纪略》记述:“手握四枚,同时掷之,各得一面者,曰撂四样。”与《满洲源流考》所谓“得四色方愉快”者同,如四枚完全相同的时计40分,两两相同时计20分,三枚子相同时计15分,各个都不同只计10分。嘎儿还有一种玩法即翻手背。双手捧所有的嘎儿向上扔出后,用一只手翻手背接再翻手心接,接住的为赢得,以赢得的多少作为继续玩的先后依据。

“歘”是一个汉语拟声字,形容短促迅速划过的摩擦声音,延伸为快速的意思。

一般四个嘎儿为一副。把嘎儿往炕上一撒,随机显现了嘎儿的四个面,也就是肚儿、坑儿、轮儿、珍儿。把一个装有沙粒的正方形的小布口袋,向上一抛,在口袋没有落下之前,要把炕上嘎儿的四个面轮流翻一遍,或把有着雷同一面的嘎儿抓在手里,还不能碰到其它的子儿,然后再把口袋接住,才算为胜。比如说四个嘎儿落在地上,显现了两个肚儿,你就要同时抓这两个肚儿,还不能碰到其它的子儿,再接住沙包就成功了。因为是在抛沙包的空隙中完成翻转或抓起等动作,所以为了争取时间,女孩子都把沙包抛得高高的。

几个羊嘎儿撒落在炕上,坑儿架到肚儿上,女孩子的手轻轻一拂,竟然就把那坑儿划拉到手里,下面的肚儿还纹丝不动;两个肚儿隔得好远,对我来说似乎是远隔重洋,她们的手却轻轻地绕过障碍,迅速地把那一对抓在手里;有两个轮儿时,她们的兰指轻翘,就把另一个坑儿变成了轮儿。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变幻莫测。

抓子儿、歘嘎儿是女孩子玩的;弹嘎儿才是男孩子玩的:据《塞上杂记》记载:“为此戏者,先记一骨为马儿,以二骨卜地分甲乙,珍先于鬼,背先于梢。甲以骨若干,对抛于地,珍、鬼、背、梢从其类以弹之,间有竖立者,愁必负其类之难得也。中则取者弹此而击,彼则前之所取,皆罚出不中。乙检余骨,复抛而弹,终计所得之多寡为胜负,马儿为人得去,倍数以续。”所谓弹嘎儿,就是用右手拇指、中指扣外去弹嘎儿,碰相同面形态的。如碰不到或碰不同形态的和碰两个以上的嘎儿,则为失利,轮为下个人弹。两个或几个人轮流往复,直到把所有的嘎儿赢尽,以赢多者为胜。

羊嘎儿小巧玲珑、晶莹剔透、规则方整,抓在手里的感觉也非常好,更让人陶醉的是互相碰撞的声音无比的清脆。童年的我甚至觉得,那些质地上好的羊嘎儿跟象牙的感觉差不多,十分的气派。拥有一副象牙白的羊儿大概是每一个孩子当时最值得炫耀的家当了。

  男孩子弹嘎儿,常常蹲在院子的土地上玩,一玩就忘了时间。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家里大人呼唤我们回去吃饭,这时大家才恋恋不舍地收摊。此时我们的小手,都是脏乎乎的,不过依然兴致很高,脸上洋溢着笑容。

生于五六十年代、亦或是更早年代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对这样的玩具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因为在那个时代吃饱饭都是个问题,哪里还有钱买玩具呢?于是,弹嘎儿、跳皮筋等基本上成为当时孩子为数不多的可玩之物。
  随着时间的流失,这样的玩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跳皮筋在少数地方还有小范围流传,但这羊嘎儿几乎绝迹。
  几日前,和老婆聊起羊嘎儿, 没想到老婆像变魔术一样从她的百宝箱内拿出一副羊嘎儿,这副羊嘎儿因为时间的久远已经泛黄。当时,因为没有怎么玩过,上面还有肉的痕迹。能有这样的宝贝已经很难得了。

 

儿时的小伙伴们,你们还都好吗?你们是否也会时常地想起我们的童年?是否也会想起我们一起弹嘎儿的快活时间?是否也会想起我?只是几个小小的骨头,被随意地抛出,在地上翻转着发出清脆的碰撞的声音,却如同被哈里波特施了魔法一般,让我的整个童年快乐无比。我真想通过时光隧道,再次回到那个充满乐趣的岁月。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