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解中庸之道 悟心学精神

 诗外桃袁 2016-04-22

作者云:闲时背诵《大学》《中庸》有四五年了。笃信知行本是一事,不分先后道,必能在生活中印证方为真道。对前人的理解坚持立足现实,不喜玄妙之语。

 

 其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生命从哪里来?答曰:天命。每一个人在生命开始之后,就被自然的赋予了天性,即:人性。而人性不是自由自在、肆意妄为的,因此必须有反映人性的科学规律——“道”——作为引导,来统帅人性。所有,人是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悟道来实现对自身的教化。依此可断,《中庸》所讲的“人性”,一定不是“为我”之私欲。因为万物初生之始,便天生具有“为我”之私欲的能力,如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所拍摄之情景,故而无需修道、教育之。因此,《中庸》开篇立论之“人性”,并非当下一般理解的“私我”之性。〔作者把“性”局限为人性是不妥的。万物皆有性,万物的本性是为己,但越高级的动物越懂的分享,不是因为高尚,因为适当为他有利于自己。私我与大我只是谋近与谋远的问题。〕

其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处之“道”具体为何物?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道”必须与人合二为一,不相分离,如果可与人分离而独立存在,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的“道”了。因此,从此描述可知此“道”实为“人道”,是专属人类的东西。不可与人分离,说明其并非金钱、建筑等外在的物质文明,而是影响人类内心思维的精神文明。继而又讲“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慎独”是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基本要求,此言十分微妙。不少人因此处将人约束至个体独存之境的严苛戒律,而将哲理性的儒学评级为宗教性的儒教。如此理解自然一定的合理处,但并不深刻、科学。有人反问之,倘若儒学并非宗教,为何要强调独自一人时仍要谨慎,要恐惧敬畏什么?是神灵?还是上帝?抑或是其他超自然的力量?笔者认为:均不是。真儒学从不虚构封建迷信、宗教世界,此言中“慎独”之说表明人在独身之时并非仅为一人,而为两人,一者“私我”之欲我;一者“本我”之道心。〔此处的“道”不是人道,应该是规律,规律是不可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是依规律而行。所以君子戒慎恐惧,是因为,一旦违背就会事与愿违。慎独者,也是为了遵循真正的道,不要被迷惑〕

 笔者认为:此句阐发出如何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精髓问题。《天命》第二句不讲人与家庭、与社会、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而是直指个人灵魂深处,从生命中“私我”与“本我”间发力,揭示出“私我”力量的强力及其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破坏力这一关键问题。

人类族群合力建构的是合作型社会,并非弱肉强食的残杀型社会〔历史否定了这个论点〕。前者立足社群关系之上,兼顾每个个体之应有利益,而塑成“本我”意识,此即:“天道”与“人性”合一而成之“不可须臾离之人道”,是合作型社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后者根植自然界优胜劣汰之森林法则,生发出野蛮、强大的“私我”之求生欲望,此欲虽有保种护生的优势,却不免落入“零和博弈”之规则陷阱。因此,动物世界中少有物种能够创造出与人类社会相媲美的文明成就〔社会性动物那种无私比人更无私〕。两种模式,优劣高下,有心人一观便明。古圣先贤阅遍千年历史中野性杀戮之悲惨教训,遂立志复天道,明人性,以慎独之教,用“本我”理念治理“私我”强欲于未显,充人性本然之善于世道人心之中。

其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生天地间,匆匆不足百年,若以“个人”之身——“私我”之心——为标尺,为人做事自然存有荣辱得失之感。以此身心体会,便会产生“喜、怒、哀、乐”之情感宣泄。然而,若能跳出“私我”之躯壳,俯看社会之人人得失,自会理解,自喜引他怒,人乐忘我哀。若以“本我”为标尺进行理解,生命即是天命赐予人的一次过程性体验,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只是旅途中不同的风景,并非人生的目标,因此,“本我”无需荣辱若惊。同时,作为社会中一名个体成员,“私我”之心不可能完全湮灭,否则无异于遁入空门,折损人之灵性。人要发出的七情六欲,但其亦有一定的底线,此底线不可以“私我”为标尺,而应以“社会族群”能够合理承受之“度”为标准。这里的“度”即为“公义”,亦即“本我”可设身处地理解之“义”〔情感的过度渲渫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做出正确判断,所以,抒发感情要适可而止,不可不发也不能滥发〕。

因此,《天命·三》中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道的根本形制就在于达到“中”的状态,即:人能立足“本我”省觉生命的本质,从而达到兼顾“私我”之欲与“公义”之心的圆通状态。天道的通行法则在于“和”的境界,即:“私我”与“公义”的矛盾冲突,在“本我”的引导下达成的妥协和礼让之和谐境界。故,“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能够将“中”与“和”的方法论运用到极点,社会各界就会各守其位,人类族群才能生生不息。

 (讲到此,需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本身不足成为西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法依据。自然界物种纷繁,弱肉强食只是物种延续中能量摄取方式之一。而人类本身作为同一物种,建构社会时应站在自然界的高度模仿建造,而以自然界之高度看,物种间仍属合作共生关系。现代资本主义用物种间扑杀方式构造社会,实则落入杀戮规则的陷阱,只能在竞争规则中恶性循环,而无法将人类社会带入“天地位,万物育”的更高境界,实则科学主义以利人之名,行害人之实,可悲,可叹!)〔适者生存,就是道。中庸之道就是为了让我们做为一个整体也好个体也好来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没有竟争是一潭死水,这是客观事实。求道必以诚,切勿想当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