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耻而后勇的‘青三色’

 海派書鄉 2016-04-22


     2008年过了8月15日儿子还是“老规矩”到山东去收蟋蟀,他在宁阳的黄茂、沙庄、古城一带收了三天左右,由于是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下去的,所以收购时间比较紧迫,也不管虫的大小和好坏,买了一百多条后,他就连夜赶了回来;

    到上海是早上五点多,他将虫落了盆就赶紧上班去了。他上班后我左看右看、挑挑拣拣,帮着分了分类就先养着看吧!

    当年由于儿子的工作比较忙,也没有多少时间来调养蟋蟀,所以我就帮着调养这些蟋蟀了。养了大概有一个月左右,我看虫也可以根据泛色和定型大概分一下了,就把那些看不大中的虫分了出来,还有大约四、五十条还可以的,则另外做好记录,分开静养,这些虫要等养到时间了再出斗,期中有不少我认为的“精品”和“大将”。而被挑出来的虫则根据情况要陆续斗掉。

    这其中就有一条在‘沙庄’路口收的小青虫(由于去年2007年在‘沙庄’路口批量收购中,收到过一条十六上风的‘小青子’,所以2008年儿子就有意识的又到此处进行了一次收购),它的曲折和不凡的经历一直使我惊奇和难忘;因为这是一条知耻而后勇的怪虫。

    刚收它回来,落盆时,它才二正多一点,青虫斗丝细长直、整蓝项、金尖翅,黑脸,一副淡红牙大小配正,整个一条‘青三色’的生相,从整体长相上看还说的过去,就是小了点。家里的虫在养了一个月后,我将挑出来看不太重的和比较小的就开始陆续开毛口解闷了;在给我解闷的同时,也看到了精彩的打斗场面和咬口;当然在这些虫里面,也经常会有斗出来的“辣口”虫和立盆底的大将。

    这条小‘青三色’开毛口斗时不知什么原因,只是和对面的虫顶咬了几下就转身败退了,也没有见收口或受伤。也正是因为这样,看它的斗性好象不是太好,而且是早斗,又没有输在口里,我就将他暂时先留了下来,准备以观后效,但是我也将它做了记录。

    又过了几天,第二批虫又要开毛口了,这次开毛口,我又将第一次开毛口败过、斗性不好而留下来的要再次“考察”的虫都拿出来再斗一次,这次要再输了的虫,我就多数不会再要了。没想到这条小“青三色”斗性大发,连胜了两场,而且都是发口轻松取胜的;这样一来,不禁使我对它刮目相看了,心里不禁暗想:这还是上次输过的那条虫吗?但是一看它的记录,又不得不相信了。

    如此又养了几天,我又将它拿出来,特意的试了它一下,结果小‘青三色’又是轻松取胜,这下我的心里就有了底。之后,儿子要出去斗什么友谊赛,我就叫他将这条小‘青三色’带上斗斗看,谁知它竟连斗连胜,捷报频传。

    以后再出去,只要碰到了对方的凶头了,儿子就会拿出它来开路或垫底,这条小‘青三色’也不负所托,为主人挣足了面子!听儿子说:随着出斗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这条小‘青三色’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会咬、越来越会斗了,而且能吃夹还夹,受伤也不退。这样在连胜了八场后,到了十月中旬,在和儿子朋友阿归的一次友谊赛上,这条小‘青三色’碰到了他的一条河北沧州紫虫,这条河北沧州的紫虫是一条已连胜三场的凶头,身体的宽、厚都优于小‘青三色’;双方下栅、起叫、开闸后,一搭须就张牙开咬,只听到两虫牙碰牙的“咔!咔!”声,一阵快攻快咬,一会造桥、一会磨盘、一会链条箍、一会又双紧夹,双方都互不相让、不肯示弱,这样足足拼斗了有一刻多钟的样子,双方都已是筋疲力尽,动作迟缓了;可怜这小‘青三色’由于笼形吃亏,一直处于被动挨咬的状态,被对方的虫咬得浑身是伤,满嘴淌水,笼形都散了,最后实在连爬都爬不动了,才败下阵来;儿子看到小‘青三色’如此勇猛,虽败尤荣,就把它带回来养老了。

    过了几天,从儿子那里得知,他的朋友阿归打电话告诉他,那条和小‘青三色’斗的河北沧州虫,大概那天也受了严重的内伤,斗的脱力了,不吃不喝,第二天就死在盆里了。而这条小‘青三色’在家里养老直至‘霜降’前二天才归天而去。

编后语:

    这条先输而后又连胜的小‘青三色’能知耻而后勇,真和古谱中记载的一种怪虫:‘负屈虫’相似,有诗歌赞曰:虫力虽强战亦疲,因贪接战悔教亏。

    经旬调养依然胜,宛如秦王用尉迟。头麻腿莹身阔厚,牙长力大用多场。力未足时轻失口,早秋误斗故歌之。此种类型的虫都要先输一场,但它不象其它虫败过后就没有什么大用了,而是能从败仗中吸取教训并充分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从而在随后的比赛中越战约勇!

  由此可见,虫的许多奇特的方面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呀!我的这条小‘青三色’虽然在最后一场中落败了,但是场面绝对好看,听儿子说,就连对方虫主阿归也不得不承认和佩服它的顽强和毅力。

   看来,并非所有的败过的虫都是没有用的,要看当时斗赛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开毛口的第一场,只要虫不是伤在口里,就应该留一下以观后效,否则一输就丢,不知要错过和冤枉多少英雄,埋没多少将军呢!

    如此看来,这把握虫出斗的时机和取舍还真不是可以随心驾驭的!这也正是玩虫、养虫和斗虫的乐趣所在,永远没有真正了解和明白的时候!


文:老佛爺//編輯:小馬哥

蟋都微讯XDFYES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