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 |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排叠” “避就”“顶戴”

 闻喜涑水 2016-04-22

  一、排叠 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对笔画多的,如“焘、藁(gǎo)、馨、窦、墨、颦、羸、爨(cuàn)”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 “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以下诸条类同)

  二、避就 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字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 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áo)、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也是这个意思。

  四、穿插 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八诀》中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就是这个理喻。


  五、向背 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 是一类。

  六、偏侧 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从字法来讲,每个字皆有一主笔为势,其余点画辅以成势,因此偏侧的形态可以写正,而端正的姿势也可略偏,所谓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显得更加美妙。《八诀》中说“勿令偏侧”,亦是此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