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野孩子的“老家记忆”

 知识分享zhsh 2016-04-22

【坚持原创、平民视野、中国立场】

【导读】看着电视上都在迎接4月23日读书日,都在宣扬用读书驻守精神家园,英武突然有点想念曾经作为“野孩子”、“黑户”(没有及时上户口)的童年记忆。地处河北山西交界处、曾经发生过“七亘大捷”的古村落因为移民导致一个村落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到了县城矿区成为移民,一部分老人还在苦苦独守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属于我们“野孩子”的“老家记忆”还能想起多少?

小时后因为不懂事根本不知道自己家乡有多好,进城上学后因为没时间只知道自己的老家是当年打仗的指挥部,长大后因为父母跟着哥嫂在城里更没有多少机会回去看看,现在因为孩子小还得再等等,等孩子长大了一定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看,看看爸爸曾经作为野孩子嬉戏玩耍的千年古村落——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石门村。

想了很多,总感觉有很多话语在嘴边,什么都想写进去。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好的主题。仔细想想当初自己快十岁了还被家乡父辈喊作“黑孩子”的气急败坏;想想因为跟自己的六爷做出打枪手势被六爷训斥(六爷因为地下党在文革期间多次潜伏在老家地窖生活);想想因为在学校不服“大人”欺负“我的兄弟”而跑到人家家里大闹还赖着不走,坚决要给个说法“为什么大人欺负我们小孩子”……作为农村成长起来的野孩子,突然现在感觉家乡距离如此之近,但是一晃快二十年没有回去过了!

偶尔会听到家乡一些事一些人的情况。听说现在因为村里移民、小孩到城里上学、外出打工定居城里等等,真正在古村落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据说有近160人左右。作为自己曾经的玩伴康建军 ,现在因为村里小孩基本生都到移民新村——搬迁到矿区附近,当年希望工程捐助的学校也已经被荒废了。“现在小孩上幼儿园都得离开老家”。我本想专门写写康老师当民办教师近20年,每年依靠1400元维持生活的事情,康老师直接告诉我学校没有了。还跟我说应该为村里尘肺病人的事情在网上说说,我没有回应。因为据我了解,当初为了修电厂(张河湾蓄能水电站)需要对岩石构成进行科研分析,村里很多人都到大山上按照人家要求的尺寸开凿取石材。但是当初电厂技术员要求村民佩戴防尘面具、口罩,基本上都没有人听从,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结果现在却因为尘肺病已经有好几个人去世了,真心希望@大爱清尘 能够关注到村落里的尘肺病人(英武正在整理相关信息)。

关于小时后玩伴康建军老师,@河北新闻网网有过报道,但是随着学校消失,他这个民办教师的头衔也结束了。现在村里出了很多大学生,但是英武认为真的没有几个可以跟康老师作比较。作为民办教师带的班级连续多次获得县、镇第一名......因为小时候顽皮从树上掉下来,现在成了残疾人,但是直到今天康老师还在为村里申请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而忙碌着。

下面是英武让家乡人收集的各种图片,就以此为线索将千年古村落、生态好去处展现给每个有过类似成长经历的野孩子,让我们共同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吧。

家乡的关帝庙始建于元朝元贞年间,坐北朝南。门两侧均有隐峰,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均雕刻于房梁间。

老家石门自古以来就是井陉县与平定县(山西与河北)的交通要道,通往河北方向的出口道路两侧陡壁耸立,像两扇大门,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每晚均有专人看守,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陉县城穿越太行山历史上仅有另个关口:北为娘子关,南为石门关(关口已经在日本侵华期间炸毁)。1937年10月间,八路军129师386旅先后在刘伯承指挥下,同一地点三天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重叠待伏”的光辉战例,也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我军较大一次胜仗。但同时我军也受到了严重损耗,有23名战士为保护石门付出了生命,战后被李五孩(我叫五爷)组织村民将战士遗体掩埋在村里。2011年,村里201名村民联名请求为23名烈士树碑以示纪念。因为129师指挥部在山西省七亘村,于是在我军历史上被称为“七亘大捷”,还在七亘村树立了宏伟的纪念碑,碑上对于石门狙击战有详实的图文记载。在《亮剑2》中开头的一幕,就是展现这一战例的,有兴趣的战友们可以上网查看。当然,2011年山西省拍摄的电影也有记载,名字叫《伏击》。更远的时代,还有一部电影是在石门村与花园村接壤处开始拍摄的,名字叫《破袭战》。有兴趣的网友可以上网查找。

石臼——最原始的生产工具

石磨石碾——用来磨米磨面

英武出生的当铺属于李氏祖居同祖,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56年)。李氏祖居院落坐北朝南,上房均为北七位,东西耳房。门窗相连,露明柱门窗结构,各有名称:苏州堤、单八将、出水芙蓉、八仙斗寿、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福禄寿等等(其后代李龙太之子现居于太原市)。当铺巷宅院落亦是坐北朝南,共有5处,院院相通,原有楼房4座,现存2座。此居后代李夜冰现在居住于太原市,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曾到香港、澳门、西方国家等地举行画展。整个房架设计十分科学,有防震、防风、防雨、保暖的功能。据听说现在还存有明末清初地契、房契20余份,为村里当时地主与农民的地屋凭证,现在保存在李氏后人手中。

小时后常常在悬崖边上折柏树枝子,这些崖柏都已经成长上千年,甚至有的已经上万年,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生长于石峰之中,成长于强劲崖风之巅,形成飘逸、弯曲、灵动而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崖柏之韵,是根雕、根艺上好材料。村里西山崖柏约有30余棵。村西口有一地方叫窑坡,有一土坑成圆台装,高不到3米,据听说是“瓦窑遗址”。

西岩寺是村民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神圣之地,悬于太行山半山腰,崖柏峭壁自称一脉,美不胜收。

曾经的玩伴,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石刻家——李映军,真诚希望能够有一天古村落开发了,他的石刻生意能够红火起来。

从小看着英武长大的老邻居。因为琐事我还多次跟他的儿子李和平闹矛盾,当然打架我基本上打不过,后来还跟他的儿子成为了好伙伴,还一起帮他追过村里的女孩,只是到最后才知道是“一家人”……

回看每个镜头,都记录了曾经作为一个野孩子所接触过的人、玩过的院落,只是随着移民新村建成、陪子女进程看护孩子、外出打工定居城里,现在千年古村落老人居多,他们不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虽然现在每个月会有两次播放电影,但是现在村里没有卫生室、没有小学甚至幼儿园还是会让现在的学前小孩在家乡又要成为野孩子。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想办法:关注留守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聚焦老宅院修葺,发展古村落旅游。

曾经经历过在农村成长的“野孩子们”,你们的家乡现在如何?欢迎大家来搞讨论,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农村一起经历过“野孩子”的友谊小船不会“说翻就翻”!。


【原创不易,请多批评,图片综合自石门村村委会、老家人李映军、李玉爱、李忠建女儿等等,在此一并感谢】

【更多文章请关注各平台:英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