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谈卑劣情意综

 老沔城人 2016-04-23

                                                                                                                                 
【教育读书】


谈卑劣情意综
      

    为什么面如黑炭的包拯能成为大宋的宰相?为什么驼背的刘墉人称刘罗锅能成为大清的宰相?为什么失去双臂的青年能生活自理,并且以较好好的成绩大学毕业?为什么双目失明的青年能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一举成名?这些事例在我们耳闻目睹的现象中却并不鲜见。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以美学的 A·阿德勒说起。 A·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的童年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佝偻病,四岁才会走路。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又丑,样样不如别人。他还被汽车撞伤过两次。 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

    经过他超出常人的刻苦努力,1907年, A·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而使其名声大噪。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有羞恶之心先必发见自己的欠缺,发见了欠缺,自以为耻,这即 A·阿德勒所谓“卑劣情意综”,觉得非努力把它降伏下去,显出自己的尊严不可,这即 A·阿德勒所谓“男性的抗议”,于是设法来弥补欠缺,结果不但欠缺弥补起,而且所达到的成就还比平常人更优越。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的演说家;美国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贝多芬本有耳病,不甘受这欠缺的限制,发愤练习音乐,于是成为德国的最大音乐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身体资禀或环境方面都有缺陷,这缺陷所生的“卑劣情意综”激起他们的“男性的抗议”,于是他们拿出非常的力量,成就非常大事业。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今山东省肥城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左丘明失明,曾著《左传》、《国语》两书,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孙膑因膑足(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而作《孙膑兵法》,孙膑(?— 前316年),其本名不传,今山东鄄城人,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少时孤苦,《孙膑兵法》显示了孙膑惊人的军事才能。相传他晚年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

    司马迁(前145年—前 90年),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因为李陵辩护,受了宫刑,宫刑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身体和心灵遭受巨大的折磨和耻辱。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因受宫刑而作《史记》,也是“卑劣情意综”和“男性的抗议”很好的例证。

    顺便说一件离题较远的事。在陕西韩城(即司马迁的故乡)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因司马迁先被判为死刑,而后又被施以宫刑,当地以“司马”为姓的人家怕受到牵连,但又要让后裔知道自己原来的姓,就将“司马”姓改为“同”姓和“冯”姓。“同”即为“司”字左边加了一竖,“冯”即为“马”字左边加了两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