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期九针公益交流会纪行(4):“角度”与“层次”二

 H珠Q 2016-04-23
本来想封笔,内心有些顾虑,唉,还是我的心神小我在作怪,管他的,俺的地盘我做主。不想多说,请尊重原创,OK。
一个事物的本质是唯一的,但是他表现出来的现象表象,投射出来的信息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就是这意思,终极目的地相同,只是哪一条路更简便快捷而已,你反方向绕地球一周,一样可能回到原点。现象不代表本质,现象也可能是假象。中医针灸治疗疾病,就是拨开云雾,拨乱反正回归本质的过程。认识真理回归本质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有层次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平的,这个观点今天来看你会觉得可笑,可是中世纪,那绝对是真理啊。
相由心生,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你也许会觉得荒谬不堪,物质就是物质,存在就是存在,关你“心”何干?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以至于根本无法理喻甚至嘲笑唯心主义的东西。听说西方国家,科学越发达的国家,人们越笃信宗教教义,即便多任美国总统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如果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反而会觉得不可思议,跟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打交道做生意,会很不踏实很不安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速狂奔了三十多年,经济建设成就毋容置疑,但是我们却感觉到压力了感觉到空虚了感觉到压迫感觉到了挫败了,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生态还是内心世界感觉到越来越污浊了,是不是......。狂热邪教分子是变态的宗教信仰,另当别论。
一个没有归宿的灵魂,一个没有教义信仰约束的人,是一个没有家,没有根,没有自我约束的啥事儿都敢干,什么钱都敢赚的危险的家伙。
昌济兄弟在尘世间飘荡了很多年,最终走向佛门寺院,每一个人的选择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只要我们把对家人对他人的伤害减小到最低最少就行了,祝福他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之地。本次九针公益班,我感受到的昌济兄弟,经历过了多年的人生漂泊,更经历过佛门禅修的洗礼,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他的兑变。亲切、随和、谦卑、慈悲、从容、厚重、乐达,少了些年的浮躁、功利、浅薄、狂傲和自卑。有研究说,人,是有能量等级的,这个意思不是指物质财富权利的多寡,而是一个人散发出来的正能量影响力。赵本山说了,都是人,为啥差距这么大咧。躯壳肉身没变,但是心念改变了,信仰改变了,生活目标改变了,待人处事,言谈举止,乃至于相面神采都发生了改变。此昌济还是彼昌济吗?所以,你相信那句话“相由心生”了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万物皆空,空是本质本源。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都在你心里。赤条条的来,还得两手空空的去。有生于无,无中生有,又归于无,无无有有,有有无无,有还是无,无就是有…...。
一个无私付出,坦诚交流的盛会,源于内心的渴望和利益众生的发心,因为无,所以哪一个参会的兄弟姐妹不是满载而归,赚得盆满钵满,赚得欢天喜地,赚得心悦诚服,你把利小我的心门关上了,把惠众生的心门敞开了,人还是哪些人,展现出来的音容笑貌、精神境界是不是有天壤之别呢?
有些病人,心胸狭隘性格强势又偏执的家伙,我有一种感觉,肌肉都比较僵硬,怪病慢性病比较容易上身,治疗起来的难度也特别大,估计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功利的、扭曲的、纠结的,细胞内的生态环境生化反应是紊乱的。千百年来,真正的大医,哪一个又是利欲熏心的家伙呢?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点感想,就是“神”,治神才是天道王道人道。
治神首先要闹明白,神是什么?神在哪里?神的价值?神的临床意义?如何治神?治谁的神?
观察一个人一个团队,首先看他有没有神。一个人目瞪口闭,四肢厥冷估计为期不远了,气不续接的那一刻,神走了,留下的只是行尸走肉。有的人活着,痴、呆、癫、狂、贪,跟死了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仍然就如死尸一般,活的没有一点儿乐活神气,没有多大价值,中医讲,这叫失神。所以,神呀,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团队存在的状态活着的价值。

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五脏不安,则魂、魄、神、意、志无所归藏。这个西医理解不了,中医观察研究了几千年。有一天一个朋友来访,说近段时间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指标数据影像都是正常的,花了几百元,什么病都没有,但是就是不舒服啊。我说,假如小两口吵架,想不开,郁闷,胸肋疼痛或者胃胀不适,去医院用高科技的设备检查能够查出毛病吗?结构成分符合标准,没有大的波动,西医就认为无病,因为大多数西医是从结构成分物质层面来研究生命现象。中医则不同,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悲忧惊恐思都是致病因素,只要他的功能状态神情意志发生了改变,超出了人体承受调节范围,病也就来了。因为人是身心灵的统一体,他有三个层次,当然,不是三个角度。所以,中医研究生命,治疗疾病也就有三个层次。一个人的灵魂出了问题,心理肯定不平和,同理,身体也会出毛病,但是,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哟。身、心、灵是一个纵向的统领、从属因果关系,并不是横向并列关系。就像金字塔,一个人的灵魂处于塔尖或者最隐秘最底层之所,也有点像洋葱,一层一层的,神灵包裹隐藏在最核心最隐秘最重要之处。一切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或者统领之下。古埃及人喜欢金字塔,有说是外星人的作品,古中国人特别是佛家也喜欢建佛塔,这个是不是有什么内在的意义吗,我觉得有点意思,下一篇谈到的内容,结合人体,我有一些感悟。
说了半天,神乎?灵乎?神乎其神,究竟是什么东东呀?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五脏六腑皆藏神,解释了神在哪里的问题,也表达了神在不同部位的不同状态,其中“心”是主要代表。其实呀,中医很多东西没有全部表达出来,让你自己去意会,神灵并不是只存在于五脏六腑,全身全体都是,布满每一个细胞,也不仅仅表现为魂魄神志意,多着呢?但是追根寻底,就一样东西,生命的原动力源程序呗,现在的中医搞复杂了,区分的很细,误导。
中医讲,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脾胃是后天能量的生化来源。我疑惑,什么是胃气,又是什么支撑胃气,又是什么调控胃气?胃气背后的主宰是什么?气血运行到脾胃,生化出来的叫脾胃之气,也叫营气,上输并支撑肺功能的叫肺气,又叫卫气,归藏下元的叫肾气元气。周流不息的都是气,部位不同,功能不同,叫法不一样而已。背后都有一样东西在调控,也就是人体的自控自愈系统,也就是“神”。
疾病是什么?疾病就是失神,超出了机体的自控自愈范围,治疗就是想法恢复人体的自愈自控能力,让神归位,启动自愈自控程序。所以,内经周痹第二十七有讲“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古人对生命现象研究思考的很深入很透彻,可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反而退化了,唯物主义呀,往往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有质有形的部分,悲哀。
所有的治疗措施,广义的说,背后都在治神,也就是回复机体的自愈自控功能。比如筋出槽骨错缝,肌肉粘连紧张,造成神经卡压,造成气血循行障碍,造成功能异常,以至于人体感觉痛苦不舒服,你用手法用针具或者用药,解结复位舒张解压,恢复了正常的气血疏布和力学平衡,人体的自控自愈机制恢复正常了,不对抗不扭曲了,神归之了,也就舒服不痛苦了,是不是。治疗有效无效,持不持久,稳不稳定,就看你的治疗措施能否真正激发启动恢复机体的持续修复机制。很多全息类的针法为什么即时疗效很好,可往往远期不稳定,想过没有?
个人看法是:原因之一,找点定点不准,治疗点和病灶之间没有全息感应关系,或者关联度不大,怎么找点定点,很简单,归经落脏全息取象解剖定位,十二字方针;原因之二,点找准了,刺激层次角度方式有偏差,没有激发感应共振关系,也就是没有建立起治疗点和病灶之间的有效关联;原因之三,剂量的问题,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修复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就中断停止了。就像我们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讲了什么不知道,神没有持续对眼耳口鼻手心脑起调控作用。原因之四,医患双方之间的心念修为德行神志是否具有较高的气血水平、能量等级,和灵敏感应,能否有效的同频沟通。所以,施传成老师最新升级版的毫针三经思路,痛苦很小,疗效稳定,诀窍就在这里。

本次公益班,我收获之一,就是看到昌济用针很精准,手法做的很到位。该在哪里动手,用什么手段工具,深入到哪个角度和哪一个层面,做到何种程度,这都有很深的学问,目的就是如何最大最快最稳定的激发启动机体自我修复调控机制。昌济的大气血针法,能够激发经气循经暴涨感传,你可以想象,在那一刻,机体的神被医者的神所启动的修复程序激发出来的能量有多么强大多么强大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一个穴位,为什么你干的漂亮,我做的就郁闷,效果千差万别,水平就在这些细节里面,感恩昌济兄弟毫无保留的讲解和分享。不过,我想提醒昌济兄弟,他对解剖对应力对神经反射研究的很多,可是似乎对经络对脉学似乎不感冒,这个要注意,要成为大师,可不能偏执于事物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向,因为它都不能代表生命的全部真相,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我们的视角越多,就越能接近真相接近真理,临床做的就更能游刃有余,但愿他能明白。江松老师的透解针法,从力学角度来讲,也可以说研究到了极致,精准细致简约到就那么几个点,就能恢复全身的力学平衡,就能恢复机体的自愈自控机能,不可思议,他脑瓜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今晚有些晚了,意犹未尽,随性随笔,先发出来,不一定完善,明天继续我心中的“女神”。内容,少儿不宜。
*

http://news.ifeng.com/a/20141221/42765121_0.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