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一沙县之最(二)

 仙人叠石 2016-04-23


[自然类]


  沙县最东处——在郑湖长山坑以东,东经118度6分。


  沙县最西处——在夏茂烧香岐,东经117度32分。


  沙县最南处——在湖源双峰山南,北纬26度6分。


  沙县最北处——在高桥天台山,北纬26度41分。


  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湖源乡。平均高度800米,山高气温低。有沙县“西伯利亚”之称。


  连续降雨最长的日数——县气象站测得城关连续降雨数为35天,时在1975年4月26日至5月30日,累积雨量为609.3毫米。

日降水量最多的一天——发生在夏茂,时为1975年7月27日,雨量达217.3毫米。


  历史上最高水位——据遗迹推算,最高水位达115.95米,发生在1800年古历七月十五日,城内水深丈余,县衙卷宗、谷仓被淹。

连续降雪最长日数——1961年12月30日到1962年1月4日,连续降雪达6天。


  解放后最大的风——1973年4月1日,大风经过大洛、湖源、南坑仔,房屋倒塌七十余座,1.5米走私的大树也吹折。风力估计达12级。


  最早陨石记载——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月十五日戌时,县东南一物从天而降,震声响亮。


  最早彗星记载——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八月,彗星见于西南方。大地照耀通明。


  面积最大的流域——东溪流域。有82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1815平方公里的46%。


  最著名的地热——后底村热水池。水温约30℃,出水处水温略高,池中养鱼,鱼味鲜美。


  沙溪年平均流量最大年——1975年,年平均流量每秒478立方米。


  沙溪年平均流量最小年——1971年,年平均流量每秒156立方米。


    沙溪月平均流量最大月——1964年6月,月平均流量每秒700立方米。沙溪月平均流量最小月——1965年1月,月平均流量每秒72.5立方米。


[林业]


  最早建立的国营林场——沙县水南林场,建于1957年8月13日。


  最早建立的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1982年3月建立,机种541亩,有树种335种,是全省树种最多的县级森林公园。


  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罗卜岩楠木种源保护区,1983年3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乡镇——高砂镇,在七万亩以上。


  近成过熟林蓄积量最多的乡镇——郑源乡,在30万立方米以上。


  森林蓄积量最多的乡镇——夏茂。在80万立方米以上。


  产板栗最多的乡镇——南阳。1994年达25吨。


  最大的楠木——在山汆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高28米,胸围2.28米。


  最大的榕树——古县城隍庙二株古榕。其中一株胸围10.5米,7人合围。


  最大的银杏——墩头茶窠的古银杏。树高28米,胸围7.5米。


  最大的女贞树——湖源乡圳头邓昌火喜后门的女贞王。树高20米,胸围1.6米。


  最大的檫树——高砂镇上坪大竹村后山的巨檫。树高28米,胸围7.13米。


  最大的观光木——富口镇白溪后山的观光木,树高32米,胸围2.86米,树冠覆盖面积达400平方米。


  最高大的枯立木——高砂镇岭头盖竹水尾的枯柳树,枯树高35米,胸围3.27米,已枯死300多年,依然亭亭玉立。


  最大的红豆杉——在高桥镇正地村东南路旁,共有4株,最大的一株高25米,胸围3.2米。


  最大的桂花树——淘金山的古桂花树,树龄在七百年以上,树高20余米,胸围2米。


  最大的四川苏铁群——淘金山的川铁群,共有19丛,250个头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川铁群。


  铁树苗最多处——水南林场刘训仁先生多年来精心培育铁树苗约千株。


  结籽最多的铁树——夏茂电站罗维钦培养的一株铁树,1994年结籽912粒,破全国纪录。


  最大的灵芝草——防疫站张起秀收藏的一株灵芝草,40厘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灵芝草。


  最早培养银耳——1961年,水南林场在下洋村首次培养银耳。


  最早引种八角茴香——1985年,从广西玉林引种八角茴香,现已开花结果。


  最早引种麻竹——1989年,大面积引种麻竹,育麻竹苗20余亩,20多万株。


  最早的橄榄树——沙一中的一株橄榄树,是1938年省福高迁入文庙时种植的,树高15米,胸围1.76米。


  最大片的紫竹林——高砂镇高溪村一村民后山的一片紫竹林。有紫竹百余根。


  最高产的绿竹——水南林场刘训仁家的一丛绿竹。年产200多斤绿竹笋。


  育苗最多的乡镇——琅口镇。每年育造林绿化苗200多亩,品种达50余种,树苗销售三明市各县。


    从外地引进树种最多的单位——水南林场。从50年代开始,共引种了川、杜仲、黄柏、油橄榄、国外松、火力楠,八角茴香等40多种树种。


[工交类]


  最早的廊桥——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东门通仙洲的登瀛桥


  最早的跨沙溪石拱桥——城关西门大桥。长315米,为七孔石拱桥,1969年10月建成,是第一座跨沙溪石拱桥。


  最早的单孔双曲拱桥——高桥马山公路。单孔净跨42米,全长65米,1973年竣工。


  第一座立交桥——建国路立交桥。1993年建成。


  最早的汽车驾驶员培训——1974年,县汽车队培训出第一批汽车驾驶员。


  最早出现火车——1956年10月,鹰厦铁路沙县段修通,开始办理客、货运输业务。


  最早的造船厂——1959年秋,沙县航运公司造船厂成立,首任厂长翁阿能。


  最早的水库——高砂镇樟墩村大垄田水库。1958年建成,库容量14.3万立方米。


  海拔最高的水电站——罗岩电站。海拔870米,利用大华山水库127米落差发电,装机800千瓦。


  最大的工厂——青州造纸厂。职工四千余人,1970年投产,年产纸袋纸15万吨。


  最早的冶金业——唐时,古县有铜场。


  最早的瓦楞纸——1979年沙县造纸厂首家生产瓦楞纸。


  毛边纸年产最高年——1957年。达350余吨。


  第一家纸袋厂——1980年南霞泮岭村创办第一家纸袋厂。


  最早胶合板厂——1984年大洛创办胶合板厂。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1934年绮云居纸店购进少量铅字,开始用铅字印刷。


  第一家银行——1935年,福建省银行在沙县设立办事处。


  第一个合作社——1936年成立福建省农村合作委员会驻沙县办事处,开始组织各种合作社(信用、生产、消费合作社)


  最早的照相馆——二十年代府西路张汉东开竹梅轩照相馆。


  最早出现电梯——1988年县医院迁府北,始有第一台电梯。


  最早实现自动电话的乡镇——高砂镇。1987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自动电话的乡镇。到1994年共有260部电话。


    第一个百户电话村——涌溪村。为全市第一个百户电话村,至1994年,有150户装上电话。


[农业类]


  耕地面积最多的乡镇——夏茂镇。有30659亩。


  耕地面积最少的乡镇——西霞乡镇。有5860亩。


  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乡镇——富口镇,人均1.59亩。


  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乡镇——青州镇。人均0.67亩。


  粮食平均亩产最高的乡镇——夏茂镇。平均亩产422公斤。


  最早的农场——洋坊水洋农场,农地约200亩,1947年由陈右斋、郑子腾、陈裕妹、陈景熙、朱介清等五人集资合办。有德制抽水机一台,除种粮外,还养猪8头、牛6头,并办有粉干厂,后被大水冲跨。


  编草席最多的乡镇——高砂镇。1994年达11570条。


  历史上最大的茶行——琅口祥盛茶行规模居全县之首。拣茶女工百余人,茶叶远销东南亚。


  最早的拖拉机站——1959年在茅坪创办县拖拉机站。


  最长的灌溉渠——高桥镇官庄的桂口渠道。渠长8.5公里,灌溉机种500亩,1964年4月建成。


  最早有机灌站——1953年6月在洋坊上岸建成第一座机灌站,26马力,灌溉面积166亩。


  最早的生猪人工授精——1973年半溪良种场开始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最早引进双季稻——1942年引进双季稻,开始只有10亩,1944年640亩,至1977年达18万亩,占全县农田的77.9%


  最早使用除草剂——1975年开始使用五氯酚纳、除草醚。


  最早使用化肥——1938年市场上有德国狮马牌肥田粉(硫酸铵)出售。


    最早享受老农退休金的居委会——水南居委会。1979年1月实行老农退休制,凡满66岁的老农,按月可领到退休金。


[文教卫生]


  最早的小学堂——第一高等小学堂。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堂长鲍德名,址在梅岗书院(今府东邮电局)。


  最早的大学——1938年由福州迁来的省立医学院,校址在东岳庙(今实小),抗战胜利后迁回福州。


  最早的卫生院——1937年4月成立沙县卫生院,首任院长查海琛,址在李纲路。


  最早的图书馆——1931年卢兴荣捐资2万元筹办县图书馆。址在今妇幼保健所。


  最早的地方性报纸——虬声周报,1945年5月创办,次年改为三日刊。


  最早的旱冰场——1978年在县体育场建成第一座旱冰场。


  最早的游泳池——1978年青州纸厂建成首座游泳池(25*50米)。


  最早的邮展——1984年2月2日至2月5日在县总工会举行首次邮票展览。


  第一座400米跑道——1941年修建的沙县体育场400米遗产(今仅为250米)。1941年曾在此举办闽北国民体育运动会。


  第一台显微镜——1935年美以美医院引进第一台德制1500倍显微镜。


  第一例剖腹产——1959年县医院外科医师胡丽君成功地进行首例剖腹产。


  最早的新法接生——1938年省助产学校迁沙,附属医院始有新法接生。


  首例断肢再植——1988年4月3日,县医院外科医生洪博士生进行断肢再植获得成功。


  最早实现基本无文盲镇——凤岗镇。1980年12月经县教育乙验收成为第一个基本无文盲(全、半文盲占2.7%)。


  最早的县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叶火圭主持编纂的县志是最早的一部县志。


    内容最丰富的县志——1992年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沙县志》。计三十四篇125万字,是内容最丰富的县志。


[建筑宗教]


  最早修筑城墙——明弘治四年(1491年)县令陈光泰主持筑城墙。1494年竣工,墙高7米,厚4米,周长约4665米。


  最大的古堡——水美古堡。占地8666平方米,有四门,计99房间,内有水井,四面有炮楼,清同治元年(1962年)建成。


  最大的民居——琅口大水湾民居。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面积2596玉米,内有水井,有房间近百间。


  最高的建筑物——滨河路绿园酒家。计21层,高75.9米。


  最早的寺院——涌溪延福寺。唐会昌二年(842年)建,是我县最早的寺院。


  最大的神庙——城隍庙。清乾隆九年(1744年)建,有前中后三殿,总面积6264玉米,1984年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博物馆。


  最早的名僧——潘了拳法师。生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夏茂洋元粉干曲人,唐咸通六年(865年)卒于广东梅县阴那山灵光寺。享年49岁。淘金山有了拳和尚悟道地称佛光洞。


  最大卧佛——淘金山上定光卧佛。长38米,高11米,宽10米,为全国最大的精雕石卧佛。


  最大的铜菩萨——原在玉山庵中的坐姿铜菩萨。身高4.7尺,重946斤,文革时毁。


  最大的泥塑菩萨——原栖云寺中的释加牟尼坐像,泥塑,高可丈余,头大如箩筐,三十年代,省保安处军械所迁入时毁。


    最大的脱胎观音——西山岭坐姿观音。高近三米,文革时毁。


[人口]


  人口最多的乡镇——凤岗镇。1994年为50004人。


  人口最少的乡镇——西霞乡。1994年为5339人。


  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凤岗镇,每平方公里1064人。


  人口密度最小的乡——西霞乡。每平方公里50人。


  最多的少数民族——畲族。有631人。分布在大洛趄阳、高桥官庄、高砂椒畔。


  解放后,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一年——1965年。出生6179人,死亡1175人,增长率高达3.64%。


  解放后,人口增长率最低的一年——1961年。出生1990人,死亡2165人,增长率为-0.14%。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乡镇——凤岗镇。增长率为0.765%。


  人口增长率最低的乡镇——西霞乡。增长率为0.223%。


  节育率最佳年——1987年。节育率为89.91%。


  晚婚率最佳单位——1994年青婚晚婚率达100%。


  晚婚率最佳乡镇——凤岗镇。1994年为91.29%。


  历史上最长寿者——旧县志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长集登105岁。

近年最长寿者——大洲曾贞姬。1887年生,1987年卒,享年101岁。


[人物]


  军衔最高的军界人士——张廷发。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少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史籍记载最早的知县——曹朋,唐中和(881-884年)年间任沙县知县。


  民国时期最早的沙县籍县长——邓醒素(德潜)清举人,1912年任沙县县长。


  解放后最早的沙县籍县长——王德标。1949年6月首任沙县县长。


  解放后第一个女副县长——越国珊。1983年11月至1987年9月在职。


  解放后第一个沙县籍女副县长——廖筱华。1992年8月至1993年10月在职。


  第一个武探花——罗英笏。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探花。御前侍卫。镇宁、定海署全浙提督,贵州定广协副将。其家庭尚存有大刀、官服、万人伞等文物。


  第一个文探花——陈瑾(了斋)。宋元丰二拥(1079年)探花,曾任湖州掌书记,越州、温州通判,礼部贡院检点官,左司谏等职。素以直谏闻名。


  最早的留瑞典学生——林其光。199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


  最早的博士后——黄志坚。1990年7月在美特拉华大学获博士后学位(前期坤出林其光于1991年获博士后学位)。


  第一个特级教师——曹振道。南平进修学校副校长。1988年9月被评为特级教师。


  第一个女体育健将——黄文红。1992年获全国射击广州锦标赛女子汽手枪第一名获运动健将称号。


  获奖最多的射击运动员——黄则生。在省内外共获得六次射击冠军。


  第一个参加全国比赛获奖的吉他手——陈靖。琅口镇山峰人,1991年获全国吉他赛亚军。1992年起赴澳门演出。1994年获福建电视台长城杯十佳歌手亚军。


  第一个全国性中小学生书记大赛获奖者——沙一中学生邹靖,1986年获中小学生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书法比赛优秀奖。


  第一个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奖者——宋宏勋(沙一中学生)。1993年参加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第一个参加全国化学竞赛获奖者——刘昌辉(沙一中学生)。1991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化学竞赛获二等将。保送入北京大学深造。


  第一个在全国中学动物学竞赛获奖者——陈毅敏(沙一中学生)。1989年9月首届全国中学动物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第一个在全国中学植物学竞赛获奖者——吴云麟(沙一中学生)。1980年9月首届全国中学植物学知识竞赛获一等奖。


[其他]


  建县时间——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县治设在古县,名为沙村县。唐中和四年(884年)迁治杨簧坂(今凤岗镇)。


  最早建立的乡镇苏维埃政权——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红三军团解放夏茂、高桥、涌溪,建立了夏茂、高桥、涌溪苏维埃政权。


  最早建立县级工农政权——1934年1月28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


  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在陈山寨起义,曾占领二十余座县城,震撼了明王朝。


  最早的消防水龙——清直统元年(1906年)潘伊铭与福兴泉商号捐资购置首架消防水龙。


  清代最惨火灾——琅口祥盛茶庄于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失火,烧死楼上女工百余人。


  民国期间最奇冤案——老虎案。1946年夏,水南婆奶窠伤兵夜间偷农民杨妹仔农地花生时被虎叼走,反诬农民杀害,杨妹仔无辜坐牢八十一天。


  第一座公墓——在大灵峰山麓。于1994年建成,目前已有穴位3900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是我县第一座公墓。


    最后一条辫——民国初几度剪辫,城西塾师魏树梯均躲过,长辫仍保留到寿终,实为全城仅有的最后一条辫。


    注:[林业类]资料绝大部分由刘训仁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