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高情商的人,竟然与这个有关系!

 智者不惑吴荷 2016-04-23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高情商的人,但你关心过孩子的德商了吗?从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的家长们对德育是重视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有道德的好人,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没有以道德教育为本。有关单位从调查中也发现,家长同意孩子从小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85%,认为孩子智力开发最重要的不足10%,然而,当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分成若干细目,请家长选择选择当前最关心、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时,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热点目标指向了学习。

从家庭教育实际看,大多数家长也把孩子的学习问题放在了第一位。重视学习、重视智育是对的,但在施教中忽视德育就是一种偏差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呢?

这首先是我国应试教育学历社会倾向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烈。一个人要得到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没有文凭是不行的。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所说的: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要拿文凭,就得抓学习,学习上不去,文凭就拿不上了。这里的一个认识误区是:文凭与人才划上了等号?单纯抓学习,学习能否上去?即使上去了,能否适应未来的社会?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也越来越强调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光抓学习,拿文凭也困难。

其次是家长抓学习能抓住具体东西,而抓德育似乎很抽象。比如,孩子每天的作业,每次考试的卷子、分数,各种数学班、作文班,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拿过来就能说事,提出要求,表扬和批评。而孩子的品德习惯问题就不那么具体,不那么好抓,像孩子缺乏爱心,只能一般地说说,说了不管用,连说也懒得说了。家长一般会这样想:孩子还小,慢慢长大了就懂事、懂礼貌、懂得关心人、有好习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放松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一些不良品质、不良习惯,再改就很难了。

第三是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些家长把品德问题与智力、学习问题分开对待,认为品德问题可以慢慢来,只要不出什么大毛病就行,多抓学习才是最实际、最实惠的。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理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

这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孩子品德如何,将决定他前进的方向,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把学习搞好的重要保证。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就好了,这也是一种误解。知识掌握得多,有助于提高道德认识,但道德是需要实践的,必须进行情感培养、意志培养和行为训练,否则就会知行脱节,说一套,做一套。在我们的高等学府里出现的不少非道德现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德育方面,不能单打一地光抓学习,要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让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同时,走成才之路。要想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先从德商开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