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手机、买袜子的轻众筹,到开饭店、建网络平台的项目大众筹,再到救助病人、关爱老人的爱心筹…… “请救救某某某”连日来,省城市民周惠的朋友圈、微信群不断接到这样的“爱心筹”。周女士坦言:“筹吧,不知道可信不可信,不筹吧,看了内容又觉得良心上过不去。 翻阅朋友圈,我们发现,原来很多人在朋友圈玩众筹,从买手机、买袜子的轻众筹,到开饭店、建网络平台的项目大众筹,再到救助病人、关爱老人的爱心筹,真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众筹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却也带来了无限困扰和风险。那么到底什么是众筹?朋友圈的众筹有着怎样的风险?又该如何鉴别真假? 【玩众筹】多为刚工作创业的年轻人 2月18日,山西成长天使网董事长范炜,发朋友圈向自己的朋友公开进行股权融资,两天融资上千万。而在2015年创业时,也是通过朋友圈10天众筹300万。一时间,各公众号自媒体争相报道。 【引争议】五花八门的轻众筹伤感情 那么,何为众筹? 百度这样显示,众筹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发布项目并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于2009年起源于美国。在众筹平台上,众筹项目被划分为科技、艺术、音乐等不同门类,募资总额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专家认为,和单纯的募资不同,众筹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定向营销。 【辨真假】 是否众筹在于是否同受益 当然,除了轻众筹、爱心筹外,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朋友圈里的项目“众筹”案例还是不在少数,比如一个项目八字还没有一撇,众筹的“股东”就超过百人了。 对于众筹的现状小编觉得众筹项目太多,项目里掺杂的成分太多,打的情感牌太浓,让消费者眼睛都看花了,这样一来会使的这个众筹行业显得很乱,您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