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书法创作的几点漫想

 近墨者8cnjdnii 2016-04-23


    书法,在当下的浮躁社会里,似乎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则无处不在的书法赛事、书法团体让书法热越演越烈;二则面目雷同的流行书风让书法创作几近成了鸡肋。近几届的书坛大赛似乎都逃脱不了被复制被模仿的命运,至于每届大赛事后被发现的硬伤,更是为书坛人所垢病。但是,这一切,仍无法阻止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书法艺术的复兴。


(横幅  心游太极)

    如今,我们正坐在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如同这个国家一样,只顾匆匆前行,而忘了我们前行的初衷——我们投身书法艺术中,本来是为了感知体验书法的美,并由此带来的快感或者是幸福感。但现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能否入选全国展,乃至能否获奖——功利心变得越来越重,写字成了一种潜在的交易。在这样的情境下,谈书法创作,似乎也很功利,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着十年寒窗苦写能有一朝扬名的一天。而这很难,比考重点本科都难。所以,我们今天会聚在这里,就是想一起探讨一下考官的心态以及他们会出什么题,而我们要如何去解题,解题的技巧又在哪里?在这里,书法创作就变成了解题的技巧,这很有趣,但也令人深思:书法,本该是雅玩的事,如今怎么就成了一道考题呢?

    其实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书法的展览体制所造成。只要这套体制在,这道考题就永远存在。与此同时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当同道们通过这一套体制获得中书协会员后,很多人就慢慢退出了这个体制,真正开始体制外的自由创作。而我们,正处在“带着镣铐跳舞“的阶段。在这阶段,我们首先要明白目前展览体制下的存在的三大创作基础:大、色、潮,并尽量避免由此引发的一些弊病。


(横幅  燕园怀古)

      首先是大,由于展厅效果,视觉上欣赏作品大体上都是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在这种情形下,大作品就有先天优势,所以很多人以为只有大作品才能通关,所以尽可能在尺寸上下功夫,把字体无限放大;要么追求类似抄经的的大量字数的作品,在架式上把评委给震慑住。但是,这些作品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创作,所以也容易在局部上出现纰漏,这种创作,更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基本功,外加很娴熟的点画处理能力。

其次是色,强调用各种各样的色宣组合或拼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客观上讲,色宣如果能组合到位,确实在形式感上具备了先声夺人的优势。随着这几年色宣过多地使用,有时反而会让“白纸黑字”的简单形式更容易鹤立鸡群,从而引起关注。凡事不可用其极,但如果有些作品的内容与考古有关,适当进行些作旧,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横幅  卑以自牧)

  其三是潮,就是流行风。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评委个人审美取向的影响,每届大赛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流行风,也就是作品的审美情趣较为接近。为了获奖,除了尽可能地了解评委的个性特征外,更重要的仍是要注重个性化的书法符号的表达。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坚守传统,更需要有意识地去锻造适合自己的书法表达符号,比如说行草书,能否在作品中揉入篆书的圆,碑体的方等等,一定要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书法情感,否则,再潮,终究不是自己的,要让书法符号能融入自己的血脉,只有这样,书法的创作才可能既潮又成功。

  当我们明白了我们的“镣铐”后,我们就要进入真正的创作阶段,而这阶段,我们同样面临着三大关,我将之称为“三躁”,即心态上去浮躁,环境上去烦躁,笔墨上去狂躁。


(今诗选抄)

首先,就是心态浮躁问题。大赛临近,很多人可能都会陷入一种程序性的紧张中,先要想写什么内容,用什么纸,用什么字体,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最佳境界,等等。这种紧张一般在先期的模拟式创作中大体可以解除,因为大家都会在几幅作品中去优中选优。但这不是我所要表达的心态问题。我想说的其实就是那种老话: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散,其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漫不经心中笔随性转,心与文同。所以,要创作一幅好作品,首先就要选一篇你很欣赏的内容,然后读懂了读透了,到那时,你的心境就容易与内容相应,达到心物一体的状态,到那时,笔一铺开,天下就是你的了。

其次,就是创作环境的问题。一般人创作都是在家里,有人有专门的工作室,在那样的环境中,创作更轻松自主。对于没有工作室的,就难免局促了,特别是要创作大作品,就必须有人配合,这时配合对象的心境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作者的创作心情。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睦才能给你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中创作,你才不会烦躁!


(横幅  沧海横流  语出〈晋书·王尼传〉)

其三,就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即笔墨不宜狂躁。笔墨是核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要做到随心随欲而不逾矩。笔墨要想不狂躁,需要的是平时下真功夫、下苦功夫,注重细节与大局的把握及字与字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则,再好的心态再好的环境,仍创作不出上好的作品。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书法没有所谓的创作之说的。书法无非是自我心性成长过程的返照,你的心够澄静了,你的字自然就静了,否则心性不静不调柔,根本创作不出澄静的作品,即便有,那也是表象。就此而言,我觉得学书法的朋友,都不妨学点佛法,因为在佛的境界里,每个人都会找到真我,也才能创作出真正心手相应,心文合一的作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