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小”变“妯娌”,竟然也争宠

 nizijun 2016-04-23

插图/兰兰

    倾诉者:尹佳 记录者:晓锁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我和施丹从小一块长大,对彼此知根知底。我读大学时,施丹留在小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她结婚那年,我还特意从学校赶回来参加婚礼。就是在那场婚礼上,我认识了她的老公彭小伟的哥哥彭大伟。

    当我嫁给彭大伟时,施丹和彭小伟的儿子已经五岁了。而我和施丹的关系,便由“发小”变成了“妯娌”。

    1发小的婚礼上结缘

    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我和彭大伟在他弟弟的婚礼上初次见面,当时并没有保持联络,但我俩却在后来读研的学校里再次遇上,这才顺其自然地谈起了恋爱。

    彭大伟第一次带我回家那天,最高兴的人自然是施丹。她亲密地搂着我的腰,不停地感慨:“真没想到,我当年最好的姐妹,成了我的妯娌。我不是在做梦吧?”然后,又转身对婆婆撒娇说,“妈,以后有我们这对姐妹花一起给您当儿媳,您就偷偷地乐吧。”

    一家人其乐融融,公婆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彭大伟是家里的高材生,彭小伟虽然读书少,但有经商头脑,这会儿在小城开一大超市,赚的不比彭大伟少。而我和施丹关系亲密,想来这个家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因此,在我初结婚时,我们都一致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谁都知道妯娌关系那么难处,而我能和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做妯娌,自然能少掉很多麻烦。特别是我,天生就不是圆滑之人。如果这辈子注定要有一个妯娌,而这个妯娌偏偏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这的确是件令人开心的事。那时,我也确实想不出和施丹能有什么矛盾。更何况,我和彭大伟婚后会定居上海,我跟他们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但后来我才知道,我想得过于简单,过于理想化了。“发小”变“妯娌”,这种事只不过是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真正相处起来,终归有些不对劲。

    2家庭琐事起纷争

    嫁进彭家之前,我就听彭大伟说,公婆很是宠溺施丹。

    这一点毋庸置疑,施丹对老人向来尊敬,嘴巴又甜,连我爸妈都很喜欢她。为了能更好地和公婆相处,我特意和施丹推心置腹地聊过老人的喜好,我想从她那讨教经验,努力避免婆媳矛盾。

    公婆并非刁钻之人,一段时间下来,我和他们倒也相处愉快。婆婆在外人面前,还很以我为傲。每次回去,她逢人就说,我家大媳妇是个读书人,知书达理又聪明上进,是咱彭家的骄傲。可这话说的次数一多,我明显看出施丹有些不高兴了。

    有一次,婆婆退休前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送了她一瓶进口护肤品,包装上全是法文。我一回去,婆婆赶紧拿出来,让我帮她看看说明书。正准备晚饭的施丹刚好从厨房里端出一碗红烧肉,也走过来凑热闹,却被婆婆无心地说了句:“你又看不懂。”结果施丹的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别别扭扭地回了厨房。

    吃完饭,我和施丹在厨房收拾碗筷。她说话的语气便有些生硬:“还是你们文化人好啊,像我这种大老粗只有劳苦的命。”我赶紧说:“你别在意,婆婆就那么随口一说。你看她不也旁敲侧击地说我要学着做家务嘛,经常在我面前夸你持家有道、心灵手巧。你做的那些菜,我这辈子估计都做不出来。”

    洗好碗,回到客厅后,话题不知道怎么转到我新买的大衣上。施丹问我:“做工这么好,多少钱?”我报出价格后,婆婆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她嘀咕:“真舍得花啊,我说,咱还是能省就省点,以后生了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老人们勤俭节约惯了,说这话我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当时还满口答应:“妈,我知道啦。”

    可后来,我和施丹出去逛超市。她竟替我愤愤不平:“婆婆也真是的,不就是买件衣服嘛,花的又不是她的钱。”我正一门心思地给老人挑保健品,随口敷衍了句:“就是嘛。”没想到,第二天,彭大伟却一脸不高兴地对我说:“我妈那种年纪哪舍得买上千的衣服,你心里不舒服也别跟施丹吐槽啊。她告诉了小伟,又传到了我妈耳朵里。这会我妈正担心得罪你了呢……”

    结果,那次临走前,婆婆突然拉着我到房间里说:“小佳,我昨天就是随口说说。你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是我多嘴了,你别放在心上啊。”

    我觉得这事被施丹从中间这么一搅和,搞得真有些百口难辩,只好哑巴吃黄连。为这事,我对施丹也有了很大成见。这之后,我们再一起聊天时,我也会下意识地注意措辞,生怕被对方抓住了把柄。

    3公公寿宴上斗心机

    我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施丹针锋相对。这事还发生在公公六十岁大寿时。

    那天我一早就在电话里和施丹商量,准备买什么礼物。施丹爽快地笑着说:“一切听你的。你生活在大城市,比我们有见识。买点新鲜的玩意,肯定能讨老人欢心。”为这事,我的确费了不少脑筋。上网百度、咨询身边的好友,我思来想去都不知道买什么好。最后还是施丹说:“要不干脆我们一人一个红包算了。这样老人想买什么就自个儿去买。”我一听,立刻表示同意。

    可当晚的酒席上,施丹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两套保暖内衣,外加一款至少千元的智能手机——保暖衣贴心,智能手机时尚,果真是实用又周到——立刻引来众人围观,个个赞不绝口。而我,只能拿个干巴巴的红包塞过去。虽然包的钱也不少,有三千大元,但我心里真是憋屈得要命,总不能让公婆当众拆开,数数里面有多少张百元大钞吧。所以那晚我就算读了万卷书,也没能知性优雅地在那样的境遇里保持得体的微笑。我的脸,在看到施丹拿出大礼包时,瞬间就绿了。

    这样的施丹,的确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陌生。我觉得自己像猴子一样,被她耍了。她在人群中和大家有说有笑,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

    趁着出去买酒,我跟彭大伟诉苦。彭大伟也有些无奈地说:“算了算了,只要我爸妈知道咱的心意就行了。”

    但在寿宴后半场,我竟又出其不意地“扳回一局”。因为施丹买的那个智能手机公公不会用,他老人家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说:“这种新潮的玩意,以后得让大媳妇教我。你们不知道吧,她最近又升了职,在公司管着一大号人呢。我们家大伟娶到她,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话题一下子便都转移到我的身上。原本还想谦虚一下的我,因为心里对施丹憋着一肚子火,便任由大家将我夸成一朵花,还特意装作不经意地说:“就是太忙了,你看这都没时间给公公挑礼物,只好包个红包,不如施丹想得周到。”大家连忙附和:“都一样,都一样,红包更实在。”我明明白白地看到,施丹早没了刚才的神气。

    从这件事上我认识到,和施丹从成为妯娌的那天起,我们就再也不可能如朋友那样推心置腹地相处了。实际上,也许我们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4 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

    我竟下意识地凡事想跟施丹比个高低。比如过年时她给公婆包一千元压岁包,我肯定包个一千二;为了体现自己比施丹有品位,我特意央求同事帮我从国外带保健品;为了说明我也能“下得厨房”,我更是从闺蜜那苦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厨艺……当然,除了在公婆那争宠,我对彭大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歹是个硕士生,他挣的钱怎么能比只有高中文凭的彭小伟少呢?打平手也不行。结果我唠叨的次数多了,彭大伟越来越不耐烦。

    有天,大伟突然拉着我走到试衣镜前,指着镜子里的我说:“拜托你自己看看,现在你这副斤斤计较的样子,像个文化人吗?我知道,是施丹先伤了你的心。但你好歹读了那么多书,就不知道反思下,施丹会这样对待你的原因?”

    “原因?能有什么原因。她还不是怕我抢了在你爸妈那的风头。”我没好气地回他。

    彭大伟斜睨了我一眼,说:“你就没发现自己在施丹面前,总是习惯表现得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她读书少,本身就有点自卑。加上你一清高,我妈又老是在外人面前夸你,她能不把你放在对立面吗?”

    我被彭大伟说得无言以对。

    中秋节回去的时候,我在客厅陪婆婆看电视,施丹在厨房忙前忙后。婆婆看着我,突然说:“佳佳啊,我怎么觉得你和小丹最近有点不对劲啊。其实在我和你爸眼里,你俩都是最好的儿媳。所以你们开开心心做自己就好。”

    我在婆婆的这句话里愣住了。

    原来不仅是彭大伟,所有人都看出我和施丹在较劲。我明明知道施丹在担心什么,却故意和她针锋相对。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妯娌关系,就算曾经是再要好的姐妹,恐怕也会生出罅隙吧。想到这,我赶紧起身去厨房帮施丹择菜。她看到我进来,有些不屑地说:“算了算了,你还是去陪他们吧,哪能劳你这种高级知识分子进厨房?”

    我看着她,好脾气地笑着说:“你可别小瞧我现在的厨艺,待会给你秀秀。”然后我话题一转,冒出一句,“丹丹,对不起,我之前有点……”

    施丹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然后若有所思地说:“不怪你,是我自己小心眼。其实我还是想和小时候一样,处处罩着你。但谁让你现在是我大嫂呢,而且你各方面的确都比我厉害。”

    那天我和施丹聊了很久,最后,我俩都总结出一点,能由发小变成妯娌,始终是我们天大的福分。但我们都还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以后,我们得共同努力了。

   读者私房话看了《“发小”变“妯娌”,竟然也争宠》,我们想说——

    俗话说:相见好,同住难。其实这种难都是人为的。正如施丹和小佳,从“发小”时推心置腹地相处,到做“妯娌”时相处起来的不对劲,只是因为她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想输给对方,于是产生了爱攀比、爱争宠、爱妒忌的扭曲心态,矛盾就自然而来。她们都应明白,同一屋檐下,只有互相尊重,日子才会过得愉快,妯娌之争,无论谁赢谁输,最终伤得最重的还是自己的丈夫。(梁怡婷) 

    学历、收入、讨婆婆公公欢喜等各方面都是尹佳“赢”了施丹。好在最终这个大嫂先服软,而施丹也掏了心窝儿承认自己犯了小心眼的错误,她俩才能继续做好妯娌。其实把矛盾往桌面上这么一摆,就如同窗户纸被捅破了一样,啥隔阂、矛盾、你争我强等都会化为乌云散去。家和才会万事兴,经历了这么一段不寻常的日子,这对妯娌今后相处的日子肯定会有大大改观。 (张波) 

    这对妯娌姐妹能怪谁呢?除了她们自身的问题,公公婆婆的做法也有很大影响。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老人家在公众面前赞扬一个,另一个肯定会有“意见”。老人家如何把握当中的“度”,也确实值得反思。毕竟,再好的“发小”,倘若遇到“一碗水端不平”,又怎么可以“和平共处”呢?(冯凯) 

    妯娌争宠,可见她们都是孝媳妇。如不然,谁还计较公婆宠爱不宠爱?争宠也是家之常态,亲亲兄弟姐妹不也会计较父母偏心谁、宠爱谁吗?只是,凡事过头了也会伤感情,尤其是一方还使出了“阴招”。她们都是明白、贤惠之人,彼此都珍惜这从发小到妯娌的天大福分,只是角色的转换需要磨合期。相信她们遇事多沟通、不攀比,包容礼让,真诚相待,就会成为亲密又幸福的妯娌。(蔡光友) 

    都说亲戚之间“会做人的两头圆,不会做人的两头传。”这俩妯娌的表现反映出女人的共性:喜欢竞争,生怕别人把自己比下去。在我看来,她俩还是太年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俩会开阔胸怀,毕竟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家庭琐事糊涂一点好。彼此欣赏时,互赠一笑;互相为难时,转身走人。人生短暂何不洒脱走一回。 (融融)

    尹佳和施丹从“发小”变“妯娌”,的确是彼此的福分。妯娌关系其实不比婆媳关系简单,凡人都会比较,所以有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一般的妯娌关系,可能矛盾一辈子都存在,但如尹佳和施丹因是“发小”,有矛盾磨擦的话,不妨坦诚相处。其实一般的妯娌关系不也需要如此吗? (丘映珍)

    尹佳和施丹由“发小”变“妯娌”,两人产生的矛盾很正常,谁不想成为公公婆婆眼中的好儿媳,让自己脸上有光呀。两人在暗中较量后能互相检讨自己,一家人和和睦睦,这很难能可贵。最近有一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让人产生共鸣,维护友谊,关键是要相互包容,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尹佳和施丹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通过她们的努力,“小船”也能变成“航空母舰”。(杜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