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有可能是梁清宽吗?

 风临酒把2 2016-04-23

    曹雪芹到底会是谁呢?我觉得他应该符合这样几个条件:

1 在《红楼梦》创作的1684年到1693年之间在世;

2 由于《红楼梦》是从北京流传开来的,这样看来创作地点应该是在北京,所以曹雪芹在这十年中应该在北京;

3 曹雪芹应该对皇宫很了解,我们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来,至少说明曹雪芹应该做过官,否则无法进入到皇宫了解到相关的内容。我觉得应该从第一回里的那条著名的批语入手:

〖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条批语明确指出了作者的弟弟叫“棠村”,而从时间角度来看,这个“棠村”也许就是康熙年间相国“梁清标”,因为梁清标号“棠村”,其实一直以来有不少人也猜到了这一点,而且有人博览那个时候的群书没有发现康熙朝还有另外一个人叫“棠村”的,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假设“棠村”就是梁清标,看看能不能找到他有这样一个类似于曹雪芹的兄长,也许这是一个方向。于是我从201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查找相关资料,这期间先后认识了“红学家”张志坚女士和一些正定梁家的后人,我现在将相当的资料整合起来然后进行分析。

 曹雪芹有可能是梁清宽吗?

 2015年4月26日与梁新顺先生于北京

 梁清标(16201691)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国史院侍讲学、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梁清标于1691年去逝,而《石头记》“甲戌本”中的“甲戌”是指1694年,这条批语上提到了“今棠村已逝”,时间也非常符合。在第十四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

〖靖: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常村。〗

这也是全书唯一以“常村”属名的批语,一般认为这是“棠村”的误抄,应该说是有道理的,如果真的是这样,说明梁清标有可能不但为《红楼梦》的早本《风月宝鉴》写了序,还可能参与了《石头记》批语,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了,再晚死几年,也许会有很多“棠村”署名的批语。

在《河北正定县志》中记载:“梁清标,字玉立,吏部尚书梦龙曾孙,南雄知府维基子。”他是名门之后,梁家自明末梁梦龙以后,家族越来越兴旺,而且人才辈出,让人非常吃惊。在张志坚女士的研究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梁清标的生平:

墓志铭中写道“公讳清标字玉立,别号苍岩;先世蔚州人,始祖聚徙居真定遂家焉。六传至曾祖梦龙,明嘉靖癸丑进士,累官吏部尚书,书载在明史。祖思官廕生本生父维本,礼科都给事中出;继伯父维基,历官广东南雄府知府。”后记载:梁清标八岁遂继父走任南雄知府时,遭遇海上风波,终遇神灯指引而化险为夷。十四岁为诸生;明崇祯壬午二十三岁举于乡,第二年癸未成进士,入选翰林院;顺治初丁内艰归;六年服阕授弘文院编修;九年升国史院侍讲学士;十年连升三级擢礼部右侍郎;十二年特旨除兵部尚书,会蒙古来郡;并召南苑,赐食命骑御马。其与顺治帝有知遇之恩。十八年世祖崩,公感知哭临,哀不自胜。康熙元年公四十三岁,再起用;康熙六年,解任革职;他单车抵里葺蕉林书屋,蓺花莳竹,纵读所藏书,以诗文为程课,有终焉之志。到康熙八年,玄烨皇帝亲政后,稔知公贤,特旨以尚书起用。九年补刑部尚书;十一年调户部尚书;十二年秋,奉玺书召安南王尚可喜移镇僚左。二十六年冬值,太皇太后升遐,公哭临尽礼。二十七年二月,特旨补宫保和殿大学士,再充文武殿试读卷官,旋奉命往山陵为太皇太后填青,又举敕监修明史,为三朝国史政治典训平定三逆大略,大清会典一统志总裁官。

通过墓志铭,知道棠村一生经历了明朝万历年后的三次换代与最终明崇祯帝的残败;经历了李自成大顺王朝的‘昙花一显’;经历了清朝的血腥兴起,又经历了清朝由顺治到康熙的换代,以及康熙初傀儡皇帝与正式坐朝后的变故。特别是明末时期,他二十四岁风华正茂,刚取为进士两年,明朝却灭亡;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离家出走,住盘山;后来又经历了浮家泛宅、颠簸流离的漂泊生活,品尝到许多的兴亡悲伤。顺治朝建立后,他被原职录用,因自己的才能而轻摇直上,顺治十二年三十六岁为兵部尚书;不幸的是顺治皇帝年轻驾崩,留有“临终嘱托”,使其哀不自胜。康熙朝初被起用,但到康熙六年又遭解任革职,他无可奈何,回到正定故里,修葺蕉林书屋,开始读书作诗,有终了之志。康熙七年,少年玄烨帝的正定隆兴寺之行,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康熙八年他再次被起用为刑部尚书,后周转于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四部曹之间,累擢司马、司寇、宗伯、司农,康熙二十七年至保和殿相国大学士。

正因为梁清标官居高位,名气相当显赫,所以文人们会请他为自己的作者作序,张志坚女士的研究成果中介绍说:

由于本人在《长生殿》“例言”中发现了“棠村梁清标相国”这个名字。

为什么作者会请自己的弟弟给自己的书写序呢?这是因为梁清标的身份和地位相当之高,名望非常大,所以他的哥哥很有可能请自己的弟弟做序,这样就显得非常合理了。有的人认为曹雪芹是剧作家洪升,这是极为错误的,因为洪升生于1645年,比梁清标小25岁,怎么可能是棠村的哥哥呢?有了梁清标这个线索,其实我们只要在他的哥哥中找曹雪芹就可以了,要知道梁清标可是相国,不是随便个人就可以跟他称兄道弟的。

那梁清标有几个哥哥呢?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要知道梁氏家族当时非常庞大,从梁清梁兄弟成群,族谱与县志记载,梁氏家族是正定望族,梁梦龙为第七世,梁清标为梁氏家族第十世,有清厚、清令、清远、清泰、清傅、清聳、清英、清迈等六十一人之众。自梁梦龙官至兵部、礼部尚书起,到孙子梁维基为南雄知府,再到曾孙辈梁清标为大学士相国、梁清宽为礼部左侍郎加一级、梁清远为礼部侍郎等等,可谓人才济济,门庭光耀,四世称雄,确实为当地官宦名门。然而这些家族中所有的人中,就梁清标一家兄弟几人最为出有才华,其他人虽然也有一些做过官的,但都不是很大。我们看到《红楼梦》中从贾家的“九道门”、“一射之地”这样的描写就会发现作者一定对紫禁城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曹雪芹很有可能是梁清标中的兄长,因为他家的几个兄长不但文才出众,而且官职也很高,有“一门三进士”的美称。

张志坚女士根据梁清标写过的诗中提到的自己的兄长中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昭性兄”:

《蕉林诗集》中有六首诗写到‘昭性兄’,经查询《梁氏续族谱》记载:“(梁)士潾,字昭性,乾观公第一子,有辛卯科举人,文林郎,历任休宁夏邑知县,配贾氏,生子二。”由此知道,昭性兄就是梁士潾,是举人、文林郎,曾任休宁知县。

我也为此查了梁士潾的资料,不过找到的很少,在休宁和夏邑县志上有记载,但也只提到了:“号松圃,真定举人”这样简单的内容,相比之下他的儿子似乎比他有名。我得到的支言片语的信息了解到梁士潾只做到这两县的县令,之后就隐居了,他留下的一些诗都是跟自己隐居生活有关系的,应该没有做过更大的官,多半没有机会进皇宫面见皇帝,也找不到他的生卒,所以可以确定他不可能是曹雪芹,他的级别不够。

张志坚女士还介绍了梁清标诗中提到的另一个叫“梁清远”的兄长,她还曾一度认为他与曹雪芹很吻合:

据《梁氏续族谱》记载:“梁清远(1606~1683),字迩之,号葵石。曾祖梁梦龙,祖父梁志,父梁维枢,皆为显宦。清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太常守少卿,户部右侍郎,左侍郎,任内因荐举有功,调守杭州,以病罢。后左迁光禄少卿,清远求归养。不久补原官。升通政司参议。后以病归里。以寿终。其著作有《稷园集》九卷、《史记》四卷、《文集》四卷、《词》一卷、《雕邱杂录》十八集。”由此知棠村的葵石兄就是光禄兄,并非等闲之辈,而是进士出生的刑部主事、户部侍郎、通政司参议。

但非常不幸的是梁清远死得太早了,《红楼梦》在1684年才开始写,而他提前一年就去逝了,所以这个推测是不对的。

梁清标自己家一共兄弟七人:清宽、清宏、清宣、清宓、清标、清寯、清宜。梁清标排行第五,也就是说他的哥哥有四个:清宽、清宏、清宣、清宓,所以我们应该从这四个人下手。

这四个兄长居然也可以找到不少史料,正定县志上记载着梁清宓的事迹是在了明朝,在清朝应该没有做过官,这样也不太可能在那个时间段来北京或有机会进入到皇宫里去;梁清宏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他被俘,最后惨死,死在明末;而没有在县志上关于梁清宣任何记载,我在梁氏家谱中也没有找到关于他的太多信息,说明此人生平很简单,肯定没有做过官,不然不会没有一点信息的。而剩下的就只有大哥梁清宽了,相比之下,似乎他非常满足关于曹雪芹的各种条件,这实在是让人太吃惊了!在正定县志是这样介绍他的:

梁清宽,字敷五,梦龙曾孙,大学士清标之兄也,经济闳博,品谊端方,以气节文章为诸弟介崇,正庚午举于乡。本朝顺治丙戌捷南宫以二甲弟一名传胪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戌子,主试江南文运。初开较阅精严,所拔多知名士迁侍读及侍读学士。寻进吏部侍郎铨法澄清部务综核夙夜匪懈弊绝风,清致仕家居与弟清远等诗酒,流连竟日忘倦,尤工书法,得其家传碑碣之文,照辉远近,以疾卒。

县志里写得相当简单,然而家谱中居然找不到他的传,所以查不到明确的生卒年代,这一点非常奇怪,也让我头疼不已。好在我找到了梁清宽的《啸云楼诗集》,从里面发现了不少让人兴奋的线索。在这本诗集的跋中写到:

梁清宽字敷五,直隶真定人,顺治三年丙戌传胪。王渔洋《池北偶谈》云:“真定梁公清宽、清远、清标兄弟,相继为吏部侍郎,清标历户、礼、兵、刑四部尚书大拜。清标、清宽皆给事中维本子,清远山东佥事维枢子,皆吏部尚书梦龙曾孙。”

曹雪芹有可能是梁清宽吗? 

这些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而在诗集中有几首题目分别为“送王望如次玉立弟韵”、“喜得玉立弟家报”、“五日怀玉立弟”、“送玉立弟还朝”、“李二公年兄自京师见访扇头有玉立弟赠诗以春明门内即村”,这里提到的“玉立”就是梁清标,所以从诗集中有这么多提到了这个相国弟弟,足见两个人的感情,也说明他对弟弟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他与弟弟梁清标的来往应该很多。还有几首诗的题目为“送葵石弟假旋里门”、“留别葵石弟”、“独酌柬铨翰葵石玉立两弟”、“雨中葵石弟招饮冷然堂赋谢”、“初春和葵石弟入静诗”,“葵石”是指梁清远。他的诗集中的诗的顺序应该是按年代排序的,有些诗的题目中有年代,比如“戊午除夕”,这应该是康熙戊午,也就是1678年。而《啸云楼诗集》的最后一首应该是诗集中写得最晚的,所以我认为非常重要:

甲子除夕

又经岁月迅如流,虚度年华八十秋。

揽镜绉颜还自笑,闭门拙守要谁求。

兴来醴酒频看剑,老去裁诗漫倚楼。

独喜儿孙三五辈,灯前舞彩乐林丘。

曹雪芹有可能是梁清宽吗? 

“甲子除夕”是指康熙甲子,是1684年,这里提到“虚度年华八十秋”,说明他这个时候应该八十岁了,也就是说他应该出生在1604年前后,他称梁清远为“葵石弟”,梁清远生于1606年,说明梁宽肯定出生早于1606年,这样看来这个1604年是非常靠谱的!如果考虑到古人喜欢算虚岁,那有可能他出生于1605年,总之肯定应该是这两年之内,问题不大。那梁清宽是什么时候去逝的呢?这方面的信息太少,在《清实录顺治朝实录》中记载着顺治五年(1649年):

命内翰林秘书院编修梁清宽、傅维鳞、为江南乡试考试官。

顺治十年,(1654年)有两条:

右春坊右庶子梁清宽、为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梁清宽、为詹事府少詹事兼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学士。

顺治十二年(1655),詹事府詹事梁清宽奏言:“前代设起居注,专记人主嘉言善行,垂法后世;又设六曹馆,删润六部本章,备修《实录》。”根据这封奏书,得知清曾于顺治六年纂修过《六曹章奏》,但未设专官,因兼职史官出差而停止。尽管六曹章奏没有继续编纂成册,但大臣们的奏章还是不断累积。

在顺治十二年《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记载着:

丙寅。补服阕内翰林国史院学士梁清宽、编修吴正治、原官。

我在《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中找到这样一条史料,康熙元年:

甲戌。转吏部右侍郎冯溥、为左侍郎。以原任吏部左侍郎梁清宽、为吏部右侍郎。

这里记录得让我非常吃惊,因为康熙元年是1662年,这个时候梁清宽应该快六十岁了。《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中还有两条关于他的记载,一个是在康熙一年:

转吏部右侍郎梁清宽、为左侍郎。以户部左侍郎郝惟讷、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康熙一年应该是1662年,而另一条是在康熙七年:

礼科给事中吴愈圣、疏劾吏部侍郎梁清宽、衰迈。兵部侍郎曹国柄、通政使司参议裴希度、才力不及。得上□日、俱著以原品休致

这是1669年,这个时候梁清宽六十四岁了,而且居然还在任职,所以才有人提出梁清宽年岁太大了,应该退休了。

在康熙六年,遣吏部侍郎梁清宽祭华山。而就在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颁布五彩圣旨,据圣旨的内容可以看出是颁发给时任吏部左侍郎梁清宽之妻李氏,李氏克勤内德,宜尔室家,眷良臣靖,加封为“诰命夫人”。看样子梁清宽还是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欢的。人活七十古来稀,梁清宽这把年纪还在任职现在也少见,我从梁家后人那里了解到,传说梁清宽活了一百零四岁,这可够夸张的!连我们现在人能活这么大都不容易,也就是说他退休以后还活了三十上年的样子,这样看来他应该死于1708年,这样看来似乎他跟畸笏叟的卒年很接近!

梁清宽虽然职位远不及自己的弟弟梁清标,但也位高权重,出身大家,亲眼目睹了明亡的惨痛历史,而且自己的另一个弟弟梁清宏还死于李自成的手里,对于明亡有着自己深刻的感触,所以他应该是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梁新顺先生告诉我说梁清宽于1693年之前一直在北京,而且说很可靠,但我还没有看到确凿的资料,这个很重要,因为《啸云楼诗集》结束于1684年,这一年也应该是《红楼梦》开始创作的时间,1694年也正好是《红楼梦》“甲戌本”所谓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那一年,自然“一评”或者《红楼梦》增删五次完成应该是在1694年之前,也与梁新顺先生提到的1693年符合,而这期间梁清宽一直在北京,与我在本文前提到的曹雪芹的三个条件相合,也许《风月宝鉴》是梁清宽的早期作品。另外娄东的吴梅村与梁家关系非常好,经常有来往,这一点也非常值得关注。

在“甲戌本”第十三回里有一条批语是这样说的:

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出自《诗经 常棣》,“常棣”通“棠棣”,是一种花,兄弟之花。“鹡鸰”是种鸟,报丧之类的意象。所以“鹡鸰之悲”,悲的是这个棠村弟早逝,这与第一回里的批语中提到的“今棠村已逝”是一致的。

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红楼梦》的五次增删是从1684年到1693年期,这期间梁清宽年龄已经很大了,80多甚至近90岁的人进行如此大规模创作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觉得也许梁清宽只是个组织人,他出钱请一些人来创作《红楼梦》,而且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出来以后他再进行把关,而且他还在《红楼梦》中留下了一些自己写的诗,这样的推测是比较合理的,这意味着此书是个集体创作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书中会体现很多地方的方言,因为创作者来自好几个地方。当然了,所有这些结论都是建立“棠村”就是相国梁清标的基础上。梁家人现在正在努力查找相关信息,我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更惊人的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