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资料片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以往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此来号召人们重视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阅读成为了一种新方式,电子化风潮席卷,它究竟能否动摇纸质书的地位呢? 电子书方便快捷适合快节奏的生活 随着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出现了时髦、省力的阅读方式——“网读”,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更习惯在网络上阅读电子书,或将其下载至各式电子阅读器中阅读。到贴吧、论坛上读一些帖子或文章,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张磊是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中医大夫,平时因为工作关系,他几乎很少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为了获取知识,他一般都会上网看书。“网上可以免费下载电子书的网站很多,书籍也非常全面,纪实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生活言情等一应俱全,不仅分文不花,携带还方便,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张磊说道。为了业务需要,他平时主要关注医学方面的书籍。 生活中,张磊还是一个慈父,为了与女儿更好地沟通,了解她的想法,他还会上网观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女儿喜欢听故事,他也会搜集各种故事书。他说:“现在有很多能下载的儿童读物软件是有声的,还有视频,也有双语讲故事,孩子很喜欢。” 纸质书阅读质量高适合深度阅读和收藏 王博涵是天津工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说起读书,他至今还记得儿时自己的第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当时自己心中的疑问,所有奇怪的现象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伴随着他直到现在,有时想到了还会拿出来翻一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他宝贵的记忆。 上学后,接触更多的是课本,但是依旧改变不了王博涵对课外读物的喜爱。小学的图书馆就是一间小小的教室,里面的藏书以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居多,也就是在那里,他认识了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徐霞客等等,他的思维也开始发散,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事物,满怀着对人生的憧憬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电子书已经很盛行了,在网络上已经可以随意地浏览各种各样的文字,品读各类文章,但是王博涵依旧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徘徊徜徉在书店里,随手翻阅一本本图书。他对记者说:“我喜欢散发着书卷气的纸质书籍,习惯于边读边翻,而且可以放在书柜里一直陪伴我。还可以做笔记,可以画横线,可以涂鸦。读书不光是记书里的内容,而是读书时的体验。读书这件事,本身要有乐趣,有故事,可供回忆。甚至因为记忆力下降,读的内容反而记不清,读书时的愉悦体验反而记得更长久。” “电子书”与“纸质书”谁更胜一筹 记者通过采访十几位不同年龄、行业的读者,总结了电子书和纸质书各自的优势。其中,年龄偏大,工作学术性强、时间相对稳定的的读者更偏向于纸质书,它的优点在于具有质感,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更具有收藏价值。从阅读方面来说,读者更好做笔记,对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处,有利于让人静下来。读者中年纪较轻、工作时间紧凑的更偏爱电子书,它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未完成的文章小说,携带简单省力,载体通常小巧方便,环保,节约资源,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新的书籍,且较为省钱,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 其实,纸质书和电子书各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传统书商受到巨大的冲击,书店销量不断下滑,但老顾客还是会经常光顾。电子书改变的只是阅读方式,阅读仍以内容为主。在中国书市,多数经典作品或最新作品为纸质出版。而阅读那些内容深刻的书籍,读者依旧首选纸质书。由此可见,电子书、纸质书我们都离不开。 记者李希 记者手记 个人偏向纸质书,但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能读书就是好的,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就是将这两种读书方式的作用最大化。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人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的滋养。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而不是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
|
|
来自: 我的书海601 > 《诗词文学明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