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象数论·太一》清 黄宗羲撰 太一 太一,纬书也,盖仿易历而作。其一为太极,因之生二目,二目生四辅,犹易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也。又有计神与太乙合之为八将,犹易之为八卦也。其以岁月日时为纲,而以八将为纬,三基五福十精之经,亦犹之乎历也。法以八将推其掩迫囚击关格之类,占内外灾福;又推四神所临分野,占水旱兵丧,饥馑疾疫;又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易真卦大运,占古今治乱,天下离合。如遇凶神阳九百六交限之际,卦运灾变之限,卦象和平之运,非阳九百六交限之际,大数吉者,八将虽有掩迫之类,其灾不发。故占家以为圣书私相传习,然其间经纬混淆,行度无稽,或分一为二,或并二为一,茫然何所适从也。 案:太一,为术数之书,与周易、历法相关。 太一者,天地之神王希明者曰太一。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随天经行,以斗抑扬,故能驭四方。此以中宫天极击于经星者为太一也。 又曰太一者,木神也,东方木之监将,岁星之精。木德之正旺在春三月,以此为五纬,木星为太一也;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经星也。填则土星也,以主目文昌为填星,土德之精是兼经纬而一之宜。其所谓四神太一者,欲拟太微宫之五帝而首太一;不知太一乃紫微宫之星野。十精天皇太一谓是紫薇垣勾陈中星,即天帝也。既有小游太一当之矣。此之天皇无乃重出乎?帝符为天节之吏,天时为昴星之使,飞鸟为朱雀之体,八风为毕星之神,三风五风为箕心之精,二十八宿有所去取其间,何也?岁星一岁行一宫,十二年一周。太一既为木精,而一年理天,一年理地,一年理人,每宫乃至三年,所行宫次一为十二辰,一为八卦位,亦不相当也。填星二十八岁一周天,天目既为土德,而每宫一年,乾坤二年,十八年而一周,所行宫次一为十二辰,一为十六辰,亦不相当也。地目为火星,荧惑之精,火星二年一周,二月而行一宫,此则二宫一年或三宫一年,主大将属金,客大将属水,水金俱一年一周天,此则一年行三宫或一年行五宫。经星之在天,皆一年一周天也。今故置三基、五福、大游,其所指恍惚者,如四神之三十六天。皇帝符之二十,昴星之十二年一周,朱雀箕毕之九年一周,皆的然违天者也。此皆以岁计言之,降而为日月,时其不相应,更不必论。或曰假星名以寓术,不必核其果否也。若是,则某不知之矣也。 案:“太一”具体是什么,到黄宗羲时已不可知。 太一二 太一九宫之数,始于乾凿度,其时不名为洛书也。而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以离南坎北之方位配之,其下行九宫与今所传颇异。郑康成云: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行九宫从坎始,自此而从于坤宫,又自此而从震宫,又自此而从巽宫,所行半矣,远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又自此而从兑宫,又自此从艮宫,又自此而从离宫,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天一之宫,而反于紫宫。据此则太一一周两入中宫,今乃避五而不入,则是八宮非九宮也。紫宮者,午位之离也;反于紫宮,所謂阴起於午,则由此逆行自离而艮、而兑、而乾、而中央、而巽、而震、而坤、而坎。今并无逆行之法,則是有阳生而无阴生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宮之序。今宮法一乾、二离、三艮、四震、六兑、七坤、八坎、九巽,则是扰纪离次也。灵枢曰太一,常以冬至居叶蛰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艮),如是而仓门(震)、阴洛(巽)、上天(离)、玄委(坤)、仓果(兑)、新洛(乾),周而复始。康成之子午,亦謂十一月、五月也。 太一皆一年一周,今三年一宮,二十四而一周,又析之为月日时,岂其有四气并行耶?太一从五行之气无所偏倚,故为独贵。今以木行当之,岂能首出庶物耶?其法有九宮,貴神者坎太一,坤摄提,震轩辕,巽招揺、中天符,乾青龙,兑咸池,艮太阴,离天一。盖在坎则为太一,在坤则为摄提,九宮莫不皆然。以坎起太一,故以太一为总名,每宮各有所属,是無偏於木行之失,遇某宮直事則钩入中宮,八者分为钩位,是无五作空宮之失。历书三白图法尚遵行之,此於康成所云庶几相近。今别出之以為九宮太一,不知其所謂复何名也? 案:可与《太一生水》篇比较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