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公七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24


【原文】七年春,吴1伐郯2,郯成3。季文子曰:“中国不振45,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6,无吊者也夫。《诗》曰:‘不吊78天,乱靡9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

郑子良相10成公以如11晋,见,且拜师。

夏,曹宣公来朝。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12服故也。

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13

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14必使尔罢15于奔命以死。”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16之。乃通吴于晋。以两17之一卒适18吴,舍19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20于吴。吴始伐楚、伐巢21、伐徐22,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卫定公恶孙林父。冬,孙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译文】七年春,吴国征伐郯国,郯国平定。季文子说:“中原国家不整治军队,蛮夷入侵征伐,而没有人忧虑,也没有美善的人了。《诗经》上说:‘广大上天不美善,混乱从此不安定。’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有的上人不美善,还有谁不受到动乱?我们离灭亡没完几天了。”君子说:“像这样知晓畏惧,就不会灭亡了。”

郑国子良辅佐郑成公到晋国,进见晋景公,同时拜谢军队救援。

夏,曹宣公来鲁国朝见。

秋,楚国子重征伐郑国,军队驻扎在氾地。诸侯联军救援郑国。郑国共仲、侯羽包围楚军,囚禁了郧公钟仪,将他献给晋国。八月,诸侯在马陵结盟,寻求虫牢的盟约,同时也因莒国顺服的缘故。

晋国人带着钟仪回国,囚禁在军用仓库中。

在楚军包围宋国的那次战役中,楚军回国,子重请求夺取申地、吕地作为赏田,楚共王允许了。申公巫臣说:“不可以。这申地、吕地所以成为城邑,是为了那里的赋税,以抵御北方,如果有人夺取了,就没有申地、吕地了,晋国、郑国必然长驱直入到达汉水。”楚共王于是停止。子重因此怨恨巫臣。子反想要娶夏姬,巫臣阻止他,自己娶了夏姬然后走了,子反也因此怨恨他。等到楚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死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以及清尹弗忌和襄老的儿子黑要,并瓜分了他的家产。子重取得子阎的家产,让沈尹与王子罢瓜分子荡的家产,子反取得黑要与清尹的家产。巫臣从晋国写信给子重、子反二人,说:“你们用邪恶贪婪侍奉君王,而且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我必然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请求出使吴国,晋景公允许了。吴子梦寿很喜悦。于是巫臣就让吴、晋两国通好。以一辆车一个士兵共三十辆战车到吴国,让一半人住下,其中是射手和御者,教吴国人乘车,教给他们战阵,教他们背叛楚国。巫臣又把儿子狐庸留下,让他成为吴国的外交官。吴国从此开始征伐楚国,征伐巢国,征伐徐国,子重疲于奔命。在马陵结盟时,吴军进入州来,子重从郑国奉命救援。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年中七次奉命救援。蛮夷部族属于楚国的,吴国全部占取了,因此开始强大,吴国开始通好于上等国家。

卫定公厌恶孙林父。冬,孙林父逃奔到晋国。卫定公也去到晋国,晋国将戚地返还给卫国。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84年,周简王二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六件事,一是吴国征伐郯国。君子赞扬季文子的忧患意识。二是郑成公去到晋国拜谢军队的救援。三是曹宣公来鲁国朝见。四是楚国征伐郑国,诸侯联军救援郑国,击退楚军,因此诸侯在马陵结盟。五是申公巫臣作为晋国使者出使吴国,教给吴国强大之策,并背叛楚国,吴国由此开始强大。六是卫国孙林父逃奔到晋国,晋国人归还卫国的戚地。

——————————————————

【注释】1.吴:(wú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左传·宣公八年》:“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

2.郯:(tán)古国名。在今山东省郯城北。《左传·宣公四年》:“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左传·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出也。”

3.成:(chéng)《书·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左传·成公十一年》:“会于稷,以成宋乱。”《国语·越语》:“遂使之行成于吴。”这里用为平定之意。

4.振:(zhèn)《书·大禹谟》:“班师振旅。”《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振旅。”《管子·君臣下》:“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韩非子·五蠹》:“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这里用为整治、整顿之意。

5.旅:(lǚ吕)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书·多方》:“不克灵承于旅。”《诗·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振旅。”《孙子·谋攻》:“全旅为上。”《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这里用为军队之意。

6.恤:(xu)《易·萃·初六》:“无恤,往无咎。”《书·大诰》:“不印自恤。”《诗·小雅·杕杜》:“斯逝不至,而多为恤。”《《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荀子·非相》:“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荀子·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说文·心部》:“恤,忧也。”这里用为发愁、忧虑之意。

7.吊:(diào)《书·盘庚下》:“非废厥谋,吊由灵。”《书·费誓》:“无敢不吊。”《诗·大雅·瞻卬》:“:“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左传·哀公十六年》:“昊天不吊。”《左传·昭公二六年》:“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这里用为善、良好之意。

8.昊:(hào)《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板》:“昊天曰明,及尔出王。”《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指天广大无边之意。

9.靡:(mi)《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尔雅》:“靡,无也。”《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0.相:(xiāng)《书·大诰》:“周公相成王。”《诗·大雅·生民》:“有相之道。”《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管子·小匡》:“鲍叔相公子小白,先入得国。”《易·泰·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论语·卫灵公》:“然,固相师之道也。”《孟子·万章上》:“舜相尧二十有八载。”《荀子·荣辱》:“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广韵·漾韵》:“相,扶也。”《集韵·漾韵》:“相,助也。”这里用为辅佐、扶助之意。

11.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12.莒:(ju)周代诸侯国名。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国家,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管子·小问》:“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左传·桓公十二年》:“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韩非子·难二》:“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鄷,三举事而纣恶之。”

13.府:(fǔ斧)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管子·五行》:“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礼记·曲礼》:“在府言府。”《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说文》:“府,文书藏也。”

14.余:(yú鱼)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管子·小匡》:“余一人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左传·僖公九年》:“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庄子·让王》:“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15.罢:(bà坝)《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国语·周语中》:“有优无匮,有逸无罢。”《韩非子·说林上》:“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广雅·释诂一》:“罢,劳也。”《广韵·支韵》:“罢,倦也。”这里用为疲惫之意。

16.说:(yue)《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小雅·頍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管子·小问》:“桓公不说,瞋目而视祝凫巳疵。”《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韩非子·二柄》:“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17.两:(liǎng)通“辆”。车一乘。《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管子·乘马》:“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

18.适:(shì示)往,到。《书·盘庚》:“民不适攸居。”《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尔雅》:“适,往也。”《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说文》:“適,之也。”

19.舍:(shě摄)《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墨子·非攻中》:“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礼记·月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韩非子·说林下》:“许由逃之,舍于家人。”这里用为住宿之意。

20.(xíng)人:《易·无妄·六三》:“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管子·小匡》:“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左传·桓公九年》:“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韩非子·说林上》:“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这里用为外交官之意。

21.巢:(cháo)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期灭于楚国。故址今不详。

22.徐:(xú冔)西周时期诸侯国名。周初建立徐国,在淮河中下游地区,为夏朝的后裔。后为吴国所灭。《左传·僖公十五年》:“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韩非子·五蠹》:“仁义而徐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