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老刘tdrhg 2016-04-24

                     凤凰古城陈宝箴世家

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旅游景区能够吸引游客一是靠宜人的环境;二是靠历史文化。凤凰人深蕴此道,他们在古城景区联票推出古城博物馆、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杨家祠堂、南华山、崇德堂、万寿宫等人文景点,增加了古城旅游的历史文化深度。我对祠堂、庙宇并无兴趣,只游览了三处人文古迹,对凤凰古城的历史增加了一些了解。

进入古城景区不久,便看到一处青砖黛瓦的老房子,湘桂风格的八字墙门,墙上挂着两块方木板,一块板上刻的是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古城博物馆”;另一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块板上刻的是“
中国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旁边墙上镶着一块黑色花岗岩隽刻的石碑。走近细看,题头是“华彩世家,纪念陈宝箴先生、陈三立先生、陈衡恪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祖孙三代贤明政绩和文化成就。”碑文落款是“后学凤凰黄永玉敬撰并书丹”。黄永玉,凤凰人,当代大师级书画家,其撰文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纪念的对象决非等闲之辈!

匆匆读过纪念碑文,方知陈宝箴是清末湖南巡抚,之前担任过辰沅永靖道二品道台,其衙署就设在凤凰城内。虽然他在凤凰的任期仅一年零四个月,却“为凤凰人民做了许多根本性的好事,疏通巨石磊磊河水急湍的沱江,还节衣缩食凑出私俸完成这个工程,自泸溪北通沅水,舟楫辐辏城下,兵民大欢﹙引自郭嵩焘撰李太夫人墓志铭﹚;清除横行乡里多年,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关系复杂作恶多端的欧阳家族恶势力;鼓励凤凰人民栽种蕃薯,以补口粮之不足。栽种竹子、茶籽、桐油籽树,促进小生产的发展,至今凤凰人民还蒙受恩泽;执行了协调苗汉关系的开明民族政策,令各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和睦相处。”读着黄永玉撰写的词句,心中不由得生出钦佩之情:确是为民办事的好官,值得后代纪念!

走进博物馆大门,里面是个折角形大院,院内建有不少飞檐翘角的古建筑。院内游客很多,熙熙攘攘,可见这个“华彩世家”在湘西确有很大的影响力。走进一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座门头挂着“名登天阕”匾的大房子,室内挂着古城博物馆创办人雷雨田先生的介绍,雷雨田,凤凰人,书画家。改革开放以后,凤凰旅游逐渐兴起。博物馆原址是一幢百年老屋,占地386平方米,建筑面积838平方米。老屋距原清代凤凰厅道台衙署仅20米,有暗道与衙署相通。老屋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雷雨田购得此屋,经过修缮,创办古城博物馆和雷雨田艺术馆,并将部分老屋辟为“陈宝箴世家”纪念馆。

陈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被称为“中国的文化贵族”。纪念馆按陈氏三代人用过的堂号、书斋名作为人物介绍的脉络线索。依着这个线索参观,首先看到一块“凤竹堂”的匾。有介绍说,“凤竹堂”是陈宝箴的堂号,这个堂号与陈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有关。最近阅读岳南先生编著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一书,文中写到:陈氏家族自唐代发达,至宋代达到鼎盛,合门3000余人。据研究者考证,截至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陈氏一门科举及第在朝为官者竞达到430人之众,仅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陈氏一门有403人应举,得中并在朝廷逐步升迁担任要职者有18人,另有29人担任各地的刺史、司马、参军、县令等职。至宋仁宗嘉祐年间的半个多世纪,陈氏权倾朝野,声名远播,为少有的名门望族。为抑制陈氏日渐庞大的家族势力,嘉祐七年(1062年),在大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出谋划策下,宋仁宗以教化四方百姓的名义诏令陈氏拆解为291个小庄迁往全国各地,其中以江西、湖南为多。陈宝箴祖上一支先是迁往福建宁化,继而流徙广东潮州,后又回迁福建上杭。清乾隆年间,又迁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市﹚竹塅村,置屋购地,兴学耕读(被称为义宁陈氏)。当陈氏家族在义宁再一次繁衍壮大时,大清帝国正逐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渐走向衰落。据《义宁志》记载:咸丰元年(1851年,正是金田起义爆发的那年)秋,陈宝箴恩科乡试中举,拣选知县。咸丰六年进京参加会试,不第留京,结交四方俊杰,见识大增。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陈宝箴南归省母,拜访驻兵安庆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得到曾的赏识。光绪元年(1875年),陈宝箴受命署理湖南辰沅永靖兵备道。因治理凤凰政绩卓越,陈宝箴先后升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一年八月,诏受湖南巡抚,一跃而为封疆大吏。

纪念馆中挂的另一块匾是“右铭居”。右铭是陈宝箴字。黄永玉先生在《华彩世家》碑文中是这样叙述陈宝箴治湘新政的:擢升巡抚,多年理想抱负有了实践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机会,逐步进行湖南维新变法活动,成为全国十八行省的革新先驱。当年湖南旱灾赤地千里,朝廷深以为忧,催促陈宝箴迅速赴任,无须入京觐见。抵任后即开展艰辛的救灾工作,解救了湖南全省的危困。开辟启导新思想的《湘学报》;开办时务学堂,聘任凤凰县人熊希龄为提调﹙校长﹚,梁启超、李维格为总教习,培养出无数精英才干,蔡谔、章士钊、杨树达诸人即为第一班学生;创办内河小火轮通航,力争粤汉铁路折而入湘为事实;开设电报局,支持私人创办实业;健全湖南邮政,开明湖南教育,设算学、物理、化学、外语、商务诸学科;倡议成立“南学会”,醒导民权立议会,促使地方自治是湖南新政命脉的苗头所在;网络人才,庶几把全国思想才干杰出人物都成为湖南新政的栋梁,如邹代均、朱昌琳、朱鄂生、唐才常、欧阳中鹄、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熊希龄等,湖南的革命运动在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推动下正热火朝天之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戊戌六君子”遇害,二十二日陈氏父子接到谕旨,湖南省城新设“南学会”、保卫局等名目,迹近植党,应即一并裁撤。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候补四品京堂江标、庶吉士熊希龄庇护奸党,暗通消息,均着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

纪念馆中另一块匾是“散原居”。陈宝箴育二子,长子三立,次子三畏。陈三立,字散原,光绪八年(1882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及第,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先后出任京师吏部行走、主事,后辞官跟随父亲左右以助其力,社会精英、儒林名流与之交游频繁。吴宗慈编著的《陈三立略传》载,“
一时贤哲如朱昌琳、黄遵宪、张祖同、杨锐、刘光第辈,或试之以事,或荐之于朝;又延谭嗣同、熊希龄、梁启超等儒林名宿,创立时务学堂、算学堂、湘报馆、南学会之属,风气所激励,有志意者,莫不慨慷奋发,迭起相应和。于是湖南士习为之丕变,当时谈新政者,辄以湘为首倡,治称天下最。凡此为政求贤,皆先生所赞勷而罗致之者也。”清末,陈三立在学界、政界声名鹊起,与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保初、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陈三立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诗词,是“同光诗派”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代诗坛泰斗”。陈三立著有《散原精舍诗集》数千首。“陈宝箴世家”纪念馆中挂有一张照片,是陈三立的孙女陈小从82岁时将抄录的《右铭公遗训》和一首七律送给雷雨田馆长时的合影。《右铭公遗训》是“
成德起自困穷,败身多因得志”,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与古训“富由勤俭败由奢”同义。那首七律是自称北宋诗人黄庭坚后裔的诗僧“八指头陀”写的《寄题陈伯严吏部散原精舍诗集》:

吾家诗祖仰涪翁,独辟西江百代宗。

更有西头陈吏部,又添波浪化鱼龙

黄庭坚与陈氏同籍,也是江西修水人,是江西诗派创始人。涪翁,黄庭坚晚年的号。陈吏部,指陈三立,诗僧以陈三立比黄庭坚,赞扬陈三立诗作可与其“诗祖”黄庭坚媲美。

    纪念馆中挂有一张徐悲鸿为陈三立画的素描像。有介绍说,当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第一任国民政府总理熊希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画家徐悲鸿等都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是陈三立家中常客。

纪念馆中还挂有一张陈三立长子陈衡恪留学日本时的照片。陈衡恪,字师曾,民国初期著名画家。当年齐白石初到北京,得到陈衡恪的热心帮助,是他带着齐白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石的作品到日本参加展览,使得齐白石的画一炮走红,国内外争相收藏。不过陈衡恪生命短促,48岁就离开了人世,中国画坛一颗新星过早地殒落了﹙见2013年5月19日游记:湘潭市齐白石故居﹚。

纪念馆中挂着一块“同照阁”的匾,同照阁是陈三立次子陈隆恪的书斋名。陈隆恪早年与大哥衡恪、三弟寅恪一道留学日本。1936年辞职在家研读诗文,并得到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父亲陈三立诗词真传,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经济学家,出版有《同照阁诗抄》专集。陈隆恪之女陈小从是一位女书法字,是鼎力支持“陈宝箴世家”纪念馆的热心人。纪念馆内陈列的几件衣物、被褥都是陈小从女士捐赠的,并附有她书面说明。她对“狼皮椅褥”是这样介绍的:
此物系右铭公任职湖南抚台时,当时官方所置办用物之一。按清朝官场规矩,凡新任官员上任,都有一番包括家具、帘帐等物供新官使用,如果该官离任,则所供之物归他私人所有。本来这些皮靠垫存放在南京散原精舍老家中,后来又随祖父带到庐山,每到冬天都会拿出来使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2005年春,陈小从女士亲书“宁静致远”、“百年岁月痕”条幅赠给“陈宝箴世家”纪念馆。

纪念馆中另一块匾是“寒柳堂”,那是陈三立三子陈寅恪的堂号。有介绍说,陈寅恪是我国史学大师、教育家,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天智聪颖,学识渊博,曾五次留学国外,通晓8国语言,14种文字,精通中国、印度、西洋三大文化体系,与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被牛津大学聘为“英国皇家研究院院士”。1948年,蒋介石曾派飞机接他去台湾,被他拒绝。清华师生称他为“教授的教授”、“盖世奇才”。清华、北大的许多老教授如季羡林、蒋天枢等都是他的学生。陈寅恪的史学敬业精神极强,尽管他学富五车,过目不忘,但每课必精心准备,务求有新意。岳南先生编著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一书的封面上印有跋语:海南返程游之十七:湖南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美国维琴尼亚州立大学汪祖荣教授在“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讲话”中说到:在开幕式中,刘大年先生曾述及陈寅恪先生的历史地位,陈先生的历史地位确实是不可动摇的,他将在现代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主要的地位,……多人称陈先生为教授,为一爱国主义者等等,在我心目中,他是一通儒,通儒有别于专家学者。今日环顾中外,专家学者比比皆是,而通儒绝鲜。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这包涵他所具有的人文品质与人文素养,他在人文学中已达通儒的境界,而其人品,尤表现出高贵的书生风骨,令人有“心向往之而不能至”的感慨。陈寅恪50岁时患眼疾,在成都被庸医所误,曾赴英美就医,未见大效。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岭南大学就教20年,在“文革”中受冲击,1969年去世,享年7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