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老刘tdrhg 2016-04-24

        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8
19日下午参观过长春伪满皇宫已是5点半了。于是,驱车到胜利路环球大酒店登记住宿。第二天早晨起来到自助餐厅用早餐,竟然碰到我们武进在海南岛的水稻育种专家江祺祥先生,他在那里参加水稻新品种推介会。今天全中国都在吃东北大米,育种专家顺应时代潮流,到水稻主产区去推广自己的优良品种。这是农业科技推广的的进步。

用过早餐,即驱车向长春市北面的农安县前进。现在的农安虽然是一座小县城,而在一千年前,它却是我国东北一座赫赫有名的重镇,它有个令宋朝皇帝和大臣吓出一身冷汗的名字——黄龙府。南宋绍兴十年(1120年),金兀术举兵南下,岳飞奉命反击,相继收覆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颖川大捷之后,岳飞乘胜占领了朱仙镇,距开封仅45里。金兀术退守开封,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岳飞则在朱仙镇招兵买马,联络河北义军,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并豪情满怀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说的黄龙府就是今天的农安古城。

长春到农安56公里,上午9点半就到达农安黄龙府大桥。那是建在伊通河上的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一座大桥,桥头是农安水文站。在水文站门前停好车,见桥的两端各立有一块黑色石碑,上刻“黄龙府大桥”五个大字。桥下翻滚着混浊的河水,水涨得很满,可能是前段时间雨量多,上游来水增加。想找一点有关黄龙府的遗迹或介绍,在桥上走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了一个来回,终没见到。正好有位老乡站在桥面上看汹涌而来的河水,上前询问黄龙府还有何遗迹?老乡说,几年前他在农安一中干活,见过古城的一块石碑。于是,告别老乡驱车向农安一中驶去。

到农安县城,要经过一条古城街,街道两边大都是低矮的平房,商铺一家挨着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一家,门前堆满着黄颜色的东西。感到奇怪,便放慢车速看个明白,原来商铺前堆放的都是烧化用的迷信品。转念一想,马上是农历“中元节”了,黄色纸钱都是“中元节”祭祀用的烧化品。这些东西,别的地方也能见到,但在农安见到的数量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和规模不得不让人惊叹。

汽车很快就进入了市区,农安县城虽然不大,但新建的街道和居民区却非常整齐美观,不失为一座现代化城镇的风貌。到了农安一中,停下车来询问古城遗址。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时从学校里走出来一位五十多岁的教师,上前询问古城遗址在何处?他指着河道的另一端说:“那里有块农安古城的石碑。”谢过老师,驱车驶到河的另一端停下。下了车,河边有座实木步道,步道前的水泥平台上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立有四根盘龙金柱,没有文字介绍,四根盘龙柱不知表达何种意思。沿着实木步道向前走数十步,一块地形稍高的平台周围用青砖筑有一段矮墙,有点像城墙。登几步台阶到了平地上,见有座小木亭,亭中有几位老人在闲聊。小亭旁边草地上立有一块石碑,上刻“
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农安古城”。碑阴刻有简介:农安古城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位于农安镇,平面长方形,东、西城墙各长93.6米,南、北城墙各长98.3米,每面城墙正面有一城门。另在东、南、西三面城墙上各有一侧门,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城垣为夯土结构。城内曾出土大量陶器、瓷器、铜镜、铜印、铜钱、石棺等,为辽、金时期遗物
。在石碑前照过相,再询问亭中老人:“有没有黄龙府的遗迹?”老人说:“农安古城就是黄龙府遗迹啊!城中另外还有一座辽塔。”我又问:“辽塔在那里呢?”老人说:“从这里过去不远,在宝塔路上。”

告别亭中老人,驱车朝宝塔路行驶。转过两条街,远远看见一座密檐式古塔矗立在广场上。驶近宝塔,停下车来,见宝塔下面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吉林省重点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农安辽塔
”,碑阴刻有简介:农安辽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3年—1030年),为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共13层,通高44米,造型简洁,风格端庄。在塔身第10层中部,曾发现一小砖室,内藏铜铸佛像,木制骨灰盒、瓷香盒、细线阴刻佛像、银牌饰等珍贵文物。此塔对研究辽代宗教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建国前,此塔已濒临坍塌,1953年开始修缮,后因故停工。1983关外四省游之六十:吉林农安古城遗址
年,重新对古塔进行了抢修,终于使这座千年古塔恢复了原有风貌

看了农安古塔,有必要了解一下农安古城与古塔的历史。有史料介绍,农安古城始建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为扶余国后期的王城。由于其地处西部草原与东部丘陵的交接地带,扼控着松花江两岸和南北交通咽喉。因此在东北历史上,这座古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是东胡、鲜卑、秽貊、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活动舞台。

《辽史》记载,“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耶律阿保机)平渤海还,至此崩,有黄龙见,遂更名。”辽初,黄龙府统辖五州三县。到辽圣宗时,黄龙府除设行政长官外,还增设兵部都部司,调迁兀惹、铁骊等部族士兵驻黄龙府及其所属各州县。此时为辽国鼎盛时期,也是农安古城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黄龙府人口急剧增加,农安古城一带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郭相望。黄龙府当时不仅住有大量契丹人、渤海人、汉人、女真人,并有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部族。《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当时黄龙府“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通晓,则以汉语为证,方能辩之。”

相传辽圣宗时,有个云游和尚来到辽国,对辽主耶律隆绪说:“主上乃真龙天子,德昭天下,但诸邦并起,不可不防。昨夜我观天象,辽国将有土龙出世,其位置在黄龙府东北处。”耶律隆绪问有何妙策?和尚微微一笑,说道:“想避此灾不难,只须在那里建一座宝塔,镇住龙脉,可保天下太平。”辽主遂下旨在黄龙府东北建造宝塔。宝塔刚修到一半,和尚又进言:“贫僧见土龙已遁至黄龙府城中。”辽主问其对策?和尚说:“我已用咒符将土龙锁定城中,将宝塔移建在城中,可保无事。”耶律隆绪只得下旨停止已修至一半的宝塔,重新在城中再建一座宝塔。这就是现在的农安辽塔。

据黄斌、刘厚生编著的《大金国史话》记载,中原五代时期,一度兴盛的渤海国开始衰落,公元926年,渤海国被辽国所灭,生活在牡丹江一带的黑水靺鞨改称女真,并转附于辽朝。辽灭渤海国之后,强迫渤海国民向南迁徙,使辽河中上游、松花江中上游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生活在牡丹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大批进入渤海故地。然而,在辽朝的残酷压迫下,女真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常常爆发反辽斗争,其中按出虎水完颜部是反抗精神最强的一支部落。公元11149月,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召集2500精兵,突然袭击攻下辽国的宁江州。宁江州大捷后,完颜阿骨打在族人的鼓动下称帝,建立大金帝国。接着,率军攻打辽朝重镇黄龙府。黄龙府攻坚战打得十分艰苦。由于城墙高大坚固,城内有粮草充足,守城辽军战斗力较强,让阿骨打伤透了脑筋。后来,阿骨打看到城角上的木制角楼时,突然想出了火攻之计。于是,他挑选精兵,倚着云梯,将点燃的火把投向角楼。霎时间,角楼成了火楼,守城辽兵乱作一团。金兵从城东南角攻入,然后打开城门,一涌而进,辽军弃城而逃。辽朝天祚帝得知女真军攻陷黄龙府,急忙率领契丹、汉军数十万人(号称70万),御驾亲征,要与女真决战。当时的完颜阿骨打只有2万兵力。辽军数量虽多,但军心不齐,士气低落。女真军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关键时刻辽将耶律章奴发动政变。天祚帝闻讯后急忙下令后退。女真军奋勇追击,大获全胜。从此辽军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辽被金国灭亡后,金兵剑锋直指北宋。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困汴梁,俘虏宋朝徽、钦二帝北去,曾将他们囚于黄龙府。

历史的烟尘早已散去,唯有那座千年古塔静静地立于城中,向人们诉说往日的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