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中京遗址

 老刘tdrhg 2016-04-24

 赤峰宁城辽中京遗址

    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在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在中国版图上曾经先后形成辽、宋、夏、金四朝鼎立的格局。辽中京是辽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经是北方大草原上最为繁华的都市。带着对辽朝历史的神秘感和大草原的新鲜感,决定前去寻访这座历史古城的遗迹。

724日下午三点半,参观过牛河梁遗址考古展览馆,便在导航仪上搜索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居然一搜就搜到了,标明距离78公里。于是沿着104国道驱车朝目的地前进。

辽中京遗址位于宁城县大明镇,靠近104国道。不到一个小时,汽车行驶到了大明镇。不一会,在公路左侧看到一座高入云端的砖塔。汽车驶入一条南北向新筑的大马路,马路两侧是农田,高梁和玉米长势喜人。不到一公里,马路尽头出现一座轻巧的木制牌楼,两侧各有一间小房子,中间装有铁栅门,门头挂着“辽中京博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物馆”横匾。看时间还只有四点十分,心里想,还来得及参观博物馆。门外是一片很大的停车场,停好车,一边走,一边跟老伴说,我们先参观博物馆,出来再看外面的宝塔。走到入口处,向一位老婆婆交了每人
10元门票钱,问:“还来得及参观博物馆吗?”老婆婆说:“现在还有人,快去。”我们快步流星走向博物馆。到了门前,见大门开着,就往里面走。这时,有个中年妇女上前两手一拦说:“下班了!”我以商量口吻说:“对不起,我们远道而来,参观十分钟好吗?”中年妇女坚决地说:“到时间了,要关门了!”一边说,一边把我们拦出了大门,并随手把两扇大门关上。这时,身后又来了八九个游客,上前敲着玻璃门说:“还没到时间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啊,怎么关门呢?”里面已经没有人答应了。我听他们操西北口音,便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有位中年男子说:“我们是从兰州来的。这里的服务态度真差劲!”我无奈地笑着说:“只能明天来看罗!”说完跟老伴说,我们在门前照张相吧。

在博物馆门前照过相,再走向旁边的宝塔前照相。走近看,那是一座密檐式砖塔,高大雄伟,且保存完好。有介绍说,那是辽代建于感圣寺内的舍力塔,后称大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明塔。密檐式实心砖塔,十三层,高
80.22米,平面呈八角形,基座每边长14米,周长112米,是现存辽代砖塔中最高大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古塔中第三高塔,第一粗塔。该塔造型端庄,雕刻精致,须弥塔座,上部砌出仰莲瓣。塔身第一层每面都有浮雕佛像,正中镶成拱券佛龛,龛内莲花座上跌坐佛像,表情姿态各异。佛像两侧或雕菩萨,或塑力士。塔身之浮雕刀法简练,形象庄重,线条明快,不失为辽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代雕塑艺术之精品。因其外表为白色,当地俗称白塔。

白塔旁边的砖砌平台上立有两块石碑。走近看,一块碑上刻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另一块碑上刻有一篇《辽中京简介》:辽是我国契丹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族所建的一个王朝(916—1125),辽中京大定府是辽的陪都之一,建于公元1007年,是辽中晚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公元1122年为金攻占,改称北京路,元代改称大宁路,明代曾设大宁卫,不久废弃不用。辽中京由外城、内城及皇城组成。外城是衙署、庙宇及居民区;内城是重要官署及贵族居住区;皇城是宫殿,是皇族居住的区域。现遗址内耸立有古塔三座,地下埋藏有丰富的文物,是研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古代城市经济,以及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据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辽国史话》记载,辽中京在金、元时期仍是北方重镇。金朝时,曾对该城进行大规模修缮,北宋被金兵掳去的徽、钦二宗曾在此呆了半年,南宋大奸臣秦桧就是在这里被金朝收买的,金朝的第四代皇帝完颜亮曾在此担任过中京留守,后改为金朝的北京。元初沿袭金制,仍称此为北京,仍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作为北京行省管辖着现在的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后来,元朝把辽阳作为行省,辽中京的地位才降了下来。辽中京的废弃是在明代。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受封于辽中京,为宁王。朱元璋死后,镇守燕京(今北京市)的第六子燕王朱棣为夺其侄子的皇位,骗得宁王朱权的信任,到中京收买了宁王身边的将领,兵变成功,燕、宁两王兵马合一,燕王朱棣挟宁王朱权一班官员及家室弃宁奔燕,燕王为断绝宁王及随行人员眷恋故土之心,在人马出城后放火烧了宁王府等古城建筑,历时392年的东北历史名城即刻化为废墟。我们在大明塔旁边走过,草地上横放着几块断梁残柱,上面的雕刻十分精美。应是文物管理部门收集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来的古城旧物。

近年来,经文物工作者对辽中京城遗址的勘查,发现其城墙有三重,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外城平面为横长方形,东西宽4200米,南北宽3500米,周长约15.4公里;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偏北,与外城组成“回”字形;城墙东西宽2000米,南北长1500米,周长约7公里;皇城位于内城正中偏北,仅筑东、南、西三面城墙,北面借用内城北墙。皇城近似正方形,每边长500米。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与辽上京有较大不同,城内建筑物均取南北向。外城正南的“朱夏门”到皇城正南的“阊阖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也是城市的中轴线。大街两旁对称分布店坊、廊庑等建筑物。说明辽中期契丹族吸收汉族文化的趋势在增强。该城还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居住的特征,在内城留有空地供契丹人搭设毡帐。

辽王朝在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建有辽上京,为什么还要在南面三四百公里的地方建一座规模宏大的辽中京呢?这就要从宋、辽之战和“澶渊之盟”说起。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不过,那时中国的版图上,还并峙着多个政权,宋朝并不是最强大的。辽比宋早建国40年,军事实力也比宋强。宋太祖制定“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方针,在降荆南、灭南汉、亡南唐、收吴越之后,兵锋直指辽及其屏障北汉。宋太祖在有生之年不仅未能夺得辽国一寸土地,就连北汉也未能攻下。直到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的第4年(979年),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击败辽朝的援军,才将北汉灭掉。从此,宋与辽接壤,兵戈时有发生。其实宋并无灭辽之想,只是想夺回后唐时失去的营、平二州,后晋时失去的幽、蓟十六州。自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至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的25年间,宋、辽间大规模的交战有9次。“高梁河之战”宋太宗腿中数箭,马陷泥潭,险些丧命。18年后,宋太宗箭伤发作,不治身亡。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宋真宗遵循父训“守内虚外”国策。然而,公元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辽圣宗统兵20万攻入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等劝谏下仓促登程御驾亲征。两军相持澶州城下,辽军主将萧挞凛骑马到城下视察地形,被宋军弩机射中身亡。大战在即,主将身亡,辽圣宗万分悲伤,“辍朝五日,以示哀悼”。萧太后想以此罢兵回朝,又不甘心。宋真宗本不愿战。于是,双方派员多次和谈,终于谈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大体有这样几条:1、辽和宋维持原有疆界;2、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年长为兄,辽圣宗年少为弟,宋真宗称呼萧太后为叔母;3、宋年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4、双方各守边界,人员不得越界。有越界逃亡者,对方官府有责任揖拿遣返。双方边境城池依旧样修葺,不得重新构筑,不得新挖河道。“澶渊之盟”后,宋辽间百余年无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达380多次。辽国边境发生饥荒,宋朝派员在边境赈济。宋真宗驾崩,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北宋宰相富弼曾说,“岁币支出不及用兵百分之一,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澶渊之盟”订立三年之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决定在靠宋朝较近的老哈河边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京都城,以方便与宋朝使节的来往,也有利于与中原地区开展商品贸易。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出使辽国,经过边境地区时,看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情景,写下了一首七律《出山》:

燕强不过古北阙,连山渐少多平原。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马羊散山川,草枯水尽一时迁。

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力耕分获世为客,赋役稀少聊偷安

苏辙在辽国与契丹人友好相处,负责接待的契丹人送他出境时,依依不舍,苏辙为此又写下一首诗: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关外四省游之五:辽中京遗址
    站在辽中京遗址碧绿的草地上,看斜阳照在高大的塔身上闪着金光。忽然想到,其实老百姓需要的是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就象地上的小草,不去踩它,不要压它,靠着雨露、阳光,自然也会长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