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老刘tdrhg 2016-04-24

 苏州文陵路文征明墓园

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游览过唐寅墓园,接下来便去寻访文征明墓园。原先收集到的资料标明文征明墓地在苏州陆慕镇文陵村。在导航仪上搜索,没有陆慕镇只有陆慕小学,我想陆慕小学一定在陆慕镇。便把导航目的地设定这陆慕小学。

汽车行驶一段路后,发觉是朝相城区方向走的。到了陆慕小学,看到的却是元和街道的办公楼。下了车进去询问文征明墓的确切位置。推开办公室门有两位女青年在办公,询问文征明墓的位置,她们没听说过文征明的名字。没有办法只得询问路上的行人,一连问了四五个人,都是外地来打工的。后来见路边有个派出所,便进去问民警,有位民警说,文征明墓园在文陵路上。派出所门前这条路是阳澄湖中路,向西是阳澄湖西路,文陵路与阳澄湖西路十字相交。谢过民警,上车打开导航仪,将文陵路设为导航目的地。然而行驶到阳澄湖西湖,却遇到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施工,过往车辆须绕道行驶。这样导航仪就无法导航了。公路两边既无商店也无民房,找不到人问询。绕了一个大圈,才知道施工的那段路就是文陵路。绕到文陵路西面见有一段路可以通车。原来文陵路上有个新建的居民小区,叫“金辉·融城花园”。工程队专门隔出半幅道路让居民出入。小区对面的公路边堆着三四米高的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一条土堆,土堆西面是树林。停下车来,便向小区门卫询问,二个中年人摇摇头都说不清楚,一个来自是四川的年轻人却指着小区对面的树林说,那边树林中有座古墓。我们谢过年轻人,攀上公路边的土堆,站到土堆上,见不远处有座花岗岩砌筑的坟墓。时云彬走得快,三脚两步走到墓旁看了看说:“不对啊,这是孙武墓!”我走到墓前,见墓碑上刻着“孙武之墓”四个大字。我说,可能是四川小伙子弄错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了。不过找到孙武墓也是意外收获。于是,返回小区门前再问那个四川小伙子。小伙子笑着说:“不错,那是孙武墓。文征明墓在树林里面。”原来这个外地青年把两座古墓的位置弄得清清楚楚。

我们再次谢过小伙子,翻过土堆,顺着林间小道向树林深处走去。为了扩大搜索范围,我与时云彬分别从树林的两侧搜索过去,大约大树林中步行了二三百米,时云彬喊:“看到墓了!”这时,我在杂草灌木丛中也看到了一条用青石方板铺筑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的神道。神道围绕池塘一周,池塘里长满芦苇和杂草。绕到水池东侧,见西岸有座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石坊,东岸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征明墓”。神道两边立有石马、石虎,正对着神道是块石砌筑的三座坟墓,封土堆高约一米。中间一座墓前立有一块墓碑,上刻“明公
文征明之墓”。四周树林覆盖,唯有鸟叫蝉鸣。

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江苏苏州文征明墓园
岳麓书社出版、陈书良主编的《吴中四子》对文征明是这样介绍的:文征明(
1470年—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42岁后以字为名,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正德七年(1521年),南昌宁王朱宸濠以重金聘之,文征明以病推辞,为时人所称重。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因看不惯朝中官僚习气,三次以病为由申请返乡。嘉靖五年(1526年)回到苏州定居。在京时,向他求书画的人很多,凡王府、太监、外国使者求画均予以谢绝。辞归故里后,以卖诗文字画为生。外国使者过吴门者,上门叩拜,终不得见。文征明诗文书画皆工。擅画山水,兼善花卉、禽鸟、人物。名重当代,生徒颇多,为“吴门画派”领军人物。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留下的传世画作有《绿荫长话图》、《绝壑鸣琴台》、《真赏斋图》、《二湘图》、《古木苍烟图》、《石湖清胜图》、《兰亭修禊图》等。文征明不仅绘画出众,书法、诗文也很有成就,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四人中,文征明寿最长,而且八十多岁仍精力充沛,书写蝇头小楷而竟日不倦。他写过二首七律《除夕》,

其一:    酒阑灯尽夜茫然,抚事追思十载前。

坐上渐看同辈少,眼中殊觉后生贤。

江城寒薄梅花早,原野霜清落木坚。

皮骨已空心力尽  还将衰鬓待新年。

其二:     坐恋残灯思黯然,回看残历已无缘。

万千旧事空双鬓,八十明朝又六年。

笑饮屠苏甘落后,老嗟筋力不如前。

烽烟不隔春风信,次第梅花到酒边。

文征明90岁时还孜孜不倦,替人写墓志铭。一次未及写完便“置笔,端坐面逝”。

文征明主吴中风雅之盟者三十余年。其诗“雅饬之中,时饶逸韵气兼法唐宋,而以温厚娟秀见称,但伤于纤弱,亦少变化。词与诗近,但偶有雄浑之作,其《满江红·拂拭残碑》极为后人所推崇: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既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陷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缘何自号“衡山”,是因文征明祖籍湖广衡山,武弁世家。文征明的曾祖父文定聪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散骑舍人,祖父文惠入赘苏州,在长洲(今苏州)定居下来,为文氏苏州一支始祖。到了文徵明这一代,仍与衡山文氏有密切联系。清光绪年间的《衡山县志》载有文征明七律《送侄归衡山》:

文武家声自宋元,忠贤德泽至今传。

江湖相望四千里,谱牒源流五百年。

喜尔衣冠能复始,愧余潦倒不如前。

不堪相见还相别,目送春云思惘然。

让苏州文家光耀门庭的是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有史料记载,文震孟生于万历二年(1574年),博通经史,但科举不顺,十次会试失利。天启二年(1622年)他46岁时,竟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因上疏皇帝勤政讲学,被廷杖八十,贬职调外。文震孟愤而告归故里。崇祯元年(1628年)以侍读召,改左中允,充日讲官。崇祯三年(1630年)进左谕德,掌司经局。又因弹劾魏忠贤私党王永光,被斥为“任情牵诋”,又乘机避归五年。崇祯五年(1632年),被擢为右庶子,再次赴任,不久进少詹事。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攻占安徽凤阳,捣毁皇陵。文震孟历陈致乱之源,七月擢升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因与温体仁不睦,被弹劾去职。崇祯九年(1636年)去世。三年后,诏复原职,赠礼部尚书衔,赐祭葬。南明小朝廷追谥“文肃”。现苏州市文衙弄文震孟故居(即艺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