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纪念馆在黎里镇浒泾街,那是一条临河而建的单面街。我们去时,工人正在对下水道、河岸、桥梁进行整修。路口立有一块宣传牌,介绍浒泾街一至三期改造规划。细看规划修复的名人故居、古宅堂号有赐福堂、敬明堂、德心堂、德芬堂、鸿寿堂、瑞本堂、闻诗堂、进士第、新蒯厅、洛雅草堂、周宫傅祠堂等十几 我们沿着石板街向东步行了二三百米,见河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亚子故居”。临街建筑是七间二层矮楼,中间一间门头挂着“柳亚子纪念馆”匾额,为屈武先生所题。
走进大门,门厅中立有一尊柳亚子先生的青铜雕像。金色屏风上浅刻几支荷花,上有题词“人中麟凤柳亚子”。墙上挂有《柳亚子纪念馆简介》:柳亚子纪念
一进矮楼后面是个小院,院中栽有桂花、玉兰,颇有儒雅之气。走进二进大厅,正中是毛泽东与柳亚子诗歌唱和的塑像。柳亚子一生与毛泽东有过四次诗歌唱和。看背景上画的人物,那是1950年国庆联欢晚会的场景。那晚,柳亚子当场填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不久,毛泽东写了一阕和词: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两侧墙壁上挂着毛泽东与柳亚子首次唱和的两阕词作。毛泽东写的是那阕脍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据柳亚子纪念馆编辑出版的《柳亚子》一书介绍,这阕《沁园春·雪》的出版有一些复杂的过程。此词作于1936年2月,当时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部队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遇上一场大雪。毛泽东目睹了北国雪景,心有所感,在窑洞里写成了这阕千古绝唱。该词写成以后,一直没有发表,外间也无抄本。1945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将书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军用笺上的《沁园春·雪》托人送给柳亚子。柳亚子“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推为千古绝唱”。并以原韵和作一阕,题为《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到陕北看大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恫;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注: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德旧畴,思之凄绝! “说项依刘”,项、刘指项羽和刘邦,本句暗喻柳亚子无法说服蒋介石归顺毛泽东。“夺席谈经”,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喜欢谈“经”,正月初一令能谈经的群臣辩论,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要将座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五鹿”典出《汉书·朱云传》:少府五鹿充宗学《易》,特善《梁丘易》,汉元帝也喜欢梁丘氏学说,命五鹿与诸易家辩论,五鹿将诸易家一一驳倒。后来有人推荐朱云,汉元帝召朱云入宫与五鹿辩论,结果朱云连连将五鹿充宗驳倒。用在诗中是柳亚子的自谦之辞。“无车弹铗怨冯驩”,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后因下人看不起他,处处对他另眼相待。冯谖便依门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指剑。冯谖弹着宝剑说,宝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有鱼吃,没有车乘。孟尝君知道后都一一帮他解决了。之后,冯谖跟着孟尝君出使楚国立有大功。“南征驰捷报”当指解放全中国。“分湖”柳亚子有自注,指其故居后面的湖泊。“子陵滩”,指东汉时的隐士严光,字子陵,有才学,曾与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召他进京做官,他却隐居富春江不出,被后世称为高风亮节。诗人用在这里,意思是等全国解放后,便可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一月之后(4月29日)毛主席作了《七律·答柳亚子先生》: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1925年在广州的交往。“索句渝州”指1945年在重庆时,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词,毛以《沁园春·雪》相赠。“牢骚”指柳亚子原诗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昆明池”即今颐和园昆明湖。“富春江”位于浙江桐庐,东汉初年严光隐居处。柳亚子的那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后来被人说成是柳亚子向毛主席发牢骚,要权、要物、要待遇。其实是对诗句的误读,也曲解了诗人与毛泽东二十多年的深厚交情。
第三进是柳宅主体建筑“赐福堂”。有介绍说,乾隆四十七年,周元理引疾乞
第四进屋“柳亚子纪念馆”展室。序厅正中立有一尊柳亚子先生汉白玉头像。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字亚子。后来为了统一名号,使用亚子。柳亚子生于吴江北厍大胜村,12岁随父母迁居黎里镇。受“戊戌变法”思想的影响,12岁的柳亚子写出“惋惜谭林,寄望康梁”,痛斥那拉氏的文章;14岁起草赞颂戊戌变法的《上光绪皇帝万言书》,认为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16岁赴吴江县城应试,中秀才;1903年初在家乡参加中国教育会,后至上海参加爱国学社,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谈革命,认为只有推翻满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1906年初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后又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 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1909年11月13日,与好友陈去病、高天梅等组织成立南社。那是一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文学团体,以文学为武器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号召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鼓吹革命以挽救中国危亡,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了舆论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后,柳亚子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坚持反对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的封建复辟等斗争。1923年5月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组织发起成立新南社,这是柳亚子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勇敢举措。他曾为南社成立赋诗纪念: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 毛主席电召北行,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
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8年,6月21日病逝于北京。柳亚子一生写下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著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录》《南社纪略》《苏曼 |
|
来自: 老刘tdrhg > 《十六、名胜/旅游》